四年级科学第10课《植物的叶》
《植物的叶》课件

03
叶的形态与特征
叶的形状
01
02
03
04
圆形
如樟树、桂花等,呈现出圆形 的外观。
心形
如紫荆花、酢浆草等,叶子的 外形类似于心形。
扇形
如银杏、棕榈等,叶子展开时 呈扇形。
剑形
如鸢尾、燕麦等,叶子细长, 呈剑状。
叶的大小
小型叶
如苔藓、地衣等植物,叶子很小 ,通常在几毫米至几厘米之间。
中型叶
如大多数草本植物、灌木等,叶 子大小适中,通常在几厘米至几
VS
详细描述
在许多诗歌和小说中,叶代表新生、成长 和变化,因为叶子从嫩芽长成成熟的叶片 ,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落叶 则常常被用来比喻生命的凋零或结束。
叶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总结词
叶在艺术中常作为创作元素,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色彩为作品增添美感和寓意。
详细描述
艺术家们经常使用叶的形状和纹理来创作雕塑、绘画和设计图案。叶子还可以作为珠宝、服装和其他工艺品的装 饰元素,增添艺术感和文化内涵。
蒸腾作用的调节
植物可以通过调节气孔开 度来控制蒸腾作用的强度 ,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繁殖功能
叶在繁殖中的角色
某些植物的叶子具有繁殖 功能,例如一些多肉植物 和兰科植物的叶子可以开 花并产生种子。
叶繁殖的特点
叶繁殖通常需要特殊的生 长环境和条件,如适宜的 温度、光照和湿度等。
叶繁殖的生态意义
叶繁殖有助于植物适应特 殊生境和繁衍后代,维持 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
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植物的叶分为多种类型,如单叶和复叶、针叶和 阔叶、常绿叶和落叶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叶适应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生长需 求。
02
10、植物的叶(一)

四:课后拓展:学习了《植物的叶》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统计落叶是数量及种类
讨论交流
比较
观察思考
汇报交流
总结反思
课时备课卡
课题
10、植物的叶(一)主讲教师李政业课时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能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2、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3、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导入:出示课件中绚丽多彩的树叶图片。激起学生的激情。
二、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给予充足的时间)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
教科版科学三上《植物的叶》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植物的叶》说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探究叶子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叶子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植物入手,探究植物的叶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特征。
但在观察和探究植物叶子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叶子的基本结构,了解叶子的功能,学会观察和描述叶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叶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叶子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叶子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以及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叶子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叶子的功能。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叶子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透明胶带等。
3.教学资源:相关课件、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叶子标本,引导学生关注叶子的形态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叶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叶肉、叶脉、叶柄等。
同时,展示叶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叶子从发芽到成熟的过程。
《10-植物的叶(一)》1PPT课件

叶的结构:
叶柄 叶片
叶脉
叶有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中有叶脉
嫩叶
老叶
叶芽
枯叶
、塑 料 袋 上 的 水 是 从 哪 儿 来 的
• 可能是植物体内的“多余”的水吸收了 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子中出来。
思考2
如果水蒸气是从叶子里跑出来的,那么 叶子应该有怎样的构造呢?
• 应该在叶片的表面具有一些小孔。
意义2、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根对水 分的吸收
• 蒸腾作用使叶把大量的水释放出去, 叶片缺水,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向上的 拉力,促进了根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意义3 增加空气湿度
由此可见,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 可以湿润空气,改善空气环境,对 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结
蒸腾作用植物、人和动物生活环 境有什么好处? ①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
显微镜观察叶表皮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 我们可以看见叶片下表 皮有一些小孔,这些小 孔就叫做气孔。气孔是 气体进出叶子的门户。
调焦螺旋
.
11
这些小孔叫气孔,在叶子的下表皮。
.
12
认识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 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 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 做蒸腾。
实验蒸腾作用
②为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提供动力。
③可以湿润空气,改善空气环境。
课下探究
•植物吸水的多少与叶子的大 小、多少有什么关系?
蒸 腾 作 用
植物体根吸收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 中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有什么好处?
蒸腾作用的好处
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 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 哪一只手感到凉爽?为什么?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叶

个性动态修改建议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课题:四年级上册第10课《植物的叶》(一)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叶的蒸腾作用
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能源源不断地从土 壤中吸收水分,那么这些水是不是全部留 在植物体内了呢?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 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 大致情况如下表: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g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自身没有用到的水 202106g
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 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 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 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 叫做蒸腾作用。 ( 板书:叶有蒸腾作用)
100% 0.92% 0.12% 98.96%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中只有2千克 左右的水分用于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 看了表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吗?
植物是不是也要将体内“多余”的 水分排出体外呢?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 呢?
实验探究
此幻灯片可以复制多个使用
了解植物体内多余水分的去向
这些小水珠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水蒸气是从叶子里跑出来的,那 么叶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构造呢?水的出气 孔在哪里呢?
为了证 实我们的 猜想是不 是正确, 下面就来 用显微镜 观察蚕豆 叶下表皮 的构造。
分组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装片 。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蚕 豆叶的下表皮有一些小孔,这些小孔就叫 气孔。植物的叶上也有气孔。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课题:四年级上册第10课《植物的叶》(一)
•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一 起吸收进体内来,蒸腾作用就可以使植物的 根吸收更多的养分。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

可以喝的茶叶和作配料煮成茶叶蛋
世界上没有2片 完全相同的叶子
《植物的叶》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各种各样的叶片
猜想: 为什么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
实验
叶绿体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 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 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
——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的意义? 答: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 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 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练一练
• 1.我来填一填。
• (1)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 制造的。
• (2) 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
• (3)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 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 和由气 孔进来的___,合成植物所需养料,同时释放出__。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 。
2.当好小法官。
(1)光合作用必须在阳光下 进行.( ) (2)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全部 是从土壤中来的。 ()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内 部构造,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绿
√
可做扇子的葵扇叶
会抓蚊子的猪笼草叶子
会动的含羞草的叶子
有止咳作用的枇杷树的叶子
可做书签的白兰花叶子
可作观赏的叶子
美丽的枫树叶 红颜色的圣诞花叶子
《植物的叶》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植物的叶》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叶子的基本结构。
2. 叶子的功能。
教学难点:1. 叶子结构的微观观察。
2. 叶子功能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叶子样本。
2. 显微镜。
3. 教学PPT。
4. 教学指导手册。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彩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关注叶子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叶子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叶子样本,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叶子。
2. 介绍叶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叶柄、叶脉、叶片等。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叶子样本。
2.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叶子结构。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叶子的基本结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叶子基本结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介绍叶子的功能,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叶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叶子实验。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叶子的功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叶子的结构图。
2. 写一篇关于叶子功能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叶子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叶子1. 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内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子。
2. 学生记录下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一-精品课件

• 我们生活在这片绿土上,它给予 我们阳光,给予我们许多,给予 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
的水循环.
• 空气好湿润啊,好舒服!现在你知道为什 么会这样了吗?
蒸腾作用的概念: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 孔散发
出去的过程。
气孔的调节:
吸水 气孔开放
水分散失
本 保卫细胞
节 小
失水 气孔关闭
水分不散失
结 蒸腾作用
的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
根毛 根 、茎、叶的导管
叶肉细胞 气孔 大气
蒸 腾作用 的意义:
降低温度
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减轻干旱调节气温 、促 进水循环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的照射,气温较 低,另外,大树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 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和氧,所以说“大树底下好乘 凉”。
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 从而增加降水量,达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据测定在干 旱的季节里,每平方米面积的森林,每天能向空中放 散大约6千克的水,在骄阳似火的夏天,绿化地区比 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 的气温低1.3~3.2℃。城市露天之下的气温高达35 ℃时,树荫下的空气只有22℃左右。因此大规模植 树造林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 是人类的财富,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大力提倡 植树造林。
比内壁扩张的多,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
散发出来。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细胞壁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子的门户。植物 体内“多余”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 成水蒸气,从气孔中飞散到空气中去 ,这种现象叫做叶的蒸腾作用。
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
• 蒸腾作用使植物的叶把大量的水分释放出去 ,这样在植物体内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拉力 ,促使根不断地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假如没 有蒸腾作用,植株较高部分无法获得水分。 •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一 起吸收进体内来,蒸腾作用就可以使植物的 根吸收更多的养分。
了解植物体内多余水分的去向
这些小水珠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水蒸气是从叶子里跑出来的,那 么叶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构造呢?水的出气 孔在哪里呢?
为了证 实我们的 猜想是不 是正确, 下面就来 用显微镜 观察蚕豆 叶下表皮 的构造。
分组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装片 。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 蚕豆叶的下表皮有一些小孔,这些小孔就 叫气建议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课题:四年级上册第10课《植物的叶》(一)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叶的蒸腾作用
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能源源不断地从土 壤中吸收水分,那么这些水是不是全部留 在植物体内了呢?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 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 致情况如下表: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自身没有用到的水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课题:四年级上册第10课《植物的叶》(一)
教学设计
科 课
目 题
科学
年
级
四年级
单 元 课 型 使用人
第三单元 新授
植物的叶(一 ) 主备课人
辅助教具
知识目标
教学 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 难 点 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
此幻灯片可以复制多个使用
教 学 反 思
课堂上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三年级学生还不能从事独立 完整的探究活动,所以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上。此外注重让学生 亲身经历,教学前让学生去收集树叶,并提出要求,这样学生就会到自然中有目的的观察和采 集,同时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再通过课上的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牢牢记住抓住问题开 展探究,具体事物来自生活身边,容易让学生接受,具体明确,指向性强,让学生经历“提出 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课始,让学生对带来的材料分类,这时,学生 的思维是无序的,感性的。后两个活动把学生的思维梳理清楚,让学生明白分类方法。层层递 进,让学生逐步习得和掌握方法。这几个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像剥笋,让学生不仅 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分类是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上的,通过比较分类,培 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没有抓准核心的内容,课题是《植物的 叶》,教学应让学生认识到叶子的多样性,上完课后让学生有一种“自然界叶的种类真多呀!” 的感叹。 2、出示具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叶过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 筛选海量信息,找最有效的信息。(可这样操作:不同的小组分发代表性的叶子,有的组是形 状方面的,有的小组是叶缘方面……) 3、在最后部分的拓展,将搜集到的叶做成粘贴画或标 本。因时间关系指导不到位。
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 炎炎夏日,植物体内的水蒸发要吸收热量 ,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 不致被太阳晒死。 • 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湿润。因此,大面积 的植树造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课题:四年级上册第10课《植物的叶》(一)
个性动态修改建议
此幻灯片可以复制多个使用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2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 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 (2) 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 (3) 学生讨论回答。 (4) 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 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 “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 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 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 1 — 2 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 、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 2 、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3 、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204228g 1872g 250g 202106g 100% 0.92% 0.12% 98.96%
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中只有2千 克左右的水分用于自身的各项生命活 动,看了表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 吗? 植物是不是也要将体内“多余”的 水分排出体外呢?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 呢?
实验探究
此幻灯片可以复制多个使用
个性动态修改建议
此幻灯片可以复制多个使用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4)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 载物台上。 ( 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 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 ) 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 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叶面上有 什么 ?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 孔叫做“气孔”。 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 (5)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 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 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 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 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 叫做蒸腾作用。 ( 板书:叶有蒸腾作用)
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在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的排出过程。
此幻灯片可以复制多个使用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师板书:植物的叶(一)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 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 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 (2)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 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 (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 (3)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 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 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 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