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1的问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1 加法 同步导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1 加法 同步导学案(附答案)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导航1.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算式题。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加减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学会用迁移、类推、观察、“凑十法”等方法进行加减计算。

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逆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1 加法(P11~16)教材提示目标导向1.掌握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正确的竖式进行计算。

2.在借助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能够运用100以内的加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导学两位数加法的笔算,包括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

难点剖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加起来,再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2.笔算方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各个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数相加的和写在个位上,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列竖式的方法:以“25+12”为例,先写第一个加数25,然后在25左下方写上“+”号,接着在25下方写第2个加数12,注意12与25的数位对齐,最后在“+”号和12的下方画“”(相当于“=”号)。

例如: 25+ 12教材新解讲解知识点1 不进位加【例】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分析】1.理解题意。

要想知道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就要把二(1)班学生人数和带队的老师人数合起来。

通过看图,我们得知二(1)班有学生35人,带队的老师有2人,可以列式为35+2,这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2.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35+2,先把两个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所得的数再与30相加,即5+2=7,7+30=37,所以35+2=37。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选择题及解析和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选择题及解析和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选择题及解析和技巧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加法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加法,孩子们可以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选择题的解析和一些解题技巧。

选择题一:2 +3 =A) 5B) 4C) 6D) 7解析:这是一个简单的加法题。

我们只需要将数字2和数字3相加即可。

答案是5,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二:4 + 1 =A) 6B) 7C) 4D) 5解析:同样,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加法题。

我们将数字4和数字1相加得到5,所以选项D)是正确答案。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小学一年级的加法选择题主要是要求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数字相加。

解答这样的问题时,孩子们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字进行计算,然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除了简单的加法题,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解决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加法问题。

技巧一:使用直观物体进行计算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数字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直观的物体来辅助他们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图示或物体进行模拟计算。

让孩子们通过对物体进行数数来解决加法题,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技巧二:利用相邻数的关系当数字比较大时,进行简单的相加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相邻数的关系来简化计算。

例如,对于题目6 + 4,我们可以将6分解为5和1,然后进行分别相加,得到10 + 1 = 11。

这样的分解和重新组合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加法问题。

技巧三:反复模拟和实践学习加法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

孩子们可以通过做更多的加法题目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技巧。

可以利用课本中提供的习题,或者通过一些在线教育平台获取更多的加法练习题目。

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分析问题,孩子们的加法能力将会得到提升。

总结: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加法选择题主要考察孩子们对于加法的基本理解和计算能力。

华罗庚证明1+1=2

华罗庚证明1+1=2

华罗庚证明1+1=21+1=2怎么证明?华罗庚的证明方法1+1就是指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每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现在还没有解决,目前最好的结果是陈景润所证明的1+2,即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奇数的和,这两个奇数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是素数,或是两个素数的积.所以不存在华罗庚证明的1+1华罗庚证明1+1=2 2你说的可能是“1+1”,而不是“1+1=2”!“1+1”是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简称,它的内容之一是: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等于两个质数之和,由于这个结论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首先发现并提出来的,所以叫做“哥德巴赫猜想”。

至今人类还没有完成最终证明,距离最终结果最近的,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完成的“1+2”,也就是他证明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等于1个质数加上2个质数之积。

1+1等于2 是华罗庚证明出来的吗?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2”。

陈景润于1966年发表,1973年公布详细证明方法。

1+1: 一,是否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两个奇质数之和?如6=3+3,14=3+11等。

二,是否每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表示3个奇质数之和?如9=3+3+3,15=3+5+7等。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还没有人证明出来。

谁给我证明1+1?(华罗庚的那个。

)一加一等于二,你二啊……一加在正确的情况下等于二,在错误的情况下等于三。

华罗庚证明1+1=2 5华罗庚教授因患急性心肌梗塞在1985年6月12日逝世。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式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运算元”、“华—王方法”等。

一年级排队问题加1减1练习答案

一年级排队问题加1减1练习答案

加1减1(小朋友已经学了“几和第几”,在数数和计数时,总数应该包括自己,如果没有数自己就应该加1,如果数了两次就应该减1。

也就是说如果漏掉了要加上,如果重复了要删掉。

)1.小明走进教室,看见教室有8名同学,那么教室里现在有几名同学?(8+1=9)2.小明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小明已经捉到了9个,还藏着6个,参加捉迷藏的小朋友一共多少个人?(9+6+1=16)3.15个小朋友捉迷藏,捉到了10个小朋友,还剩几个没被捉到?(15-10-1=4)4.小朋友排成一排,小美前面有5人,小美后面有6人,一共有多少小朋友?(5+6+1=12)5.排好队,来报数,正着数我报七,倒着数我报九,一共多少小朋友?(7+9-1=15)6.小朋友排成一队,从左边数小明排第4,从右边数小明排第7,一共有多少小朋友?(4+7-1=10)7.有10人在排队做操,从前数小明第5,从后数小明排第几?(10-5+1=6)8.小明今天从第10页读到第14页,明天该读第15页了,小明今天读了几页?(14-10+1=5)9.小朋友排队,从左往右数,小明排第6,小美排第10。

小明和小美之间有几人?(10-6-1=3)10.数字3到数字10之间有几个数字?(10-3-1=6)11.小朋友排队,小明在小美左边,从左边数小明左边有5人,从右边数小美右边有3人,小明和小美之间还有4人,总共有多少人?(5+3+4+2=14)12.10个小朋友做操,小明前面3个,小美后面4个,那么小明和小美之间有多少人?(10-3-4-2=1)13.同学们栽树,树成“十”字形,无论从那边数,小明栽的树都是第3棵,那么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2+2+2+1=9)14.在一个三角形空地边上栽树,要求每边栽2棵树,最多栽多少棵?最少栽多少棵?(最多6棵,没有共用。

最少3棵,三个点各共用一棵树。

PS:3,4,5,6都可能)15.(思考题)有9棵树,种成3行,每行4棵,怎样种?(因为3+3+3+3=12,缺12-9=3,故需要有三棵共用,如图。

随堂导练1+1七年级下册答案语文2022

随堂导练1+1七年级下册答案语文2022

随堂导练1+1七年级下册答案语文2022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冠冕miǎn脑髓suǐ吝啬lìB、自诩xǔ蹩进bié鱼鳍qí(正确答案)C、国粹cù譬如pì磕头kēD、孱头càn 摩登mó给予gěi2、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描写的周瑜是一个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年青将领形象。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阻挠(náo)否极泰来(fǒu)B、奇葩(pā)忍俊不禁(jìn)C、创造(cào)羽扇纶巾(guān)D、抨击(pēng)良莠不齐(yǒu)(正确答案)4、1《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此诗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1《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作者是台湾作家李乐薇。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关联词: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单选题] *以及(正确答案)甚至特别特殊7、17.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生态建设让绿色成为乡村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家乡的河流又开始“川流不息”。

B.李大钊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五四先驱“一意孤行”的追求。

C.习近平许多重要讲话,往往用喻贴切,通俗易懂,体现了“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

(正确答案)D.青岛海上救援队一年365天随时待命,经常出没于“风口浪尖”,救人于危难之中。

8、禅的正确读音是()[单选题] *chànshàn(正确答案)chǎnshān9、1议论文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测试题 北京版

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测试题 北京版

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测试题北京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分)1.(1分)□里应填()1+2=□A.1B.2C.32.(1分)读作5减2等于3的算式是()A.5﹣3=2B.5﹣2=3C.2+3=53.(1分)与3相邻的数是()A.1和2B.2和4C.4和54.(1分)草地上原来有5只兔子,后来跑了2只,现在草地上还有几只兔子?列式计算为()A.5﹣3=2B.5﹣2=3C.3+2=55.(1分)一个数比5小,比3大,这个数是()A.3B.4C.56.(1分)4>□+1,□中不可以填()A.1B.2C.3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31分)7.(8分)在图中把数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1)和3相邻的两个数是和,3和5中间的数是.(2)5的前一个数是,2的后一个数是.8.(6分)参照右边算式,补画图形,再计算。

(1)△△△3+□=5(2)〇〇2+□=4(3)□□□□4+□=59.(2分)☆+2=4△﹣☆=1,☆=,△=10.(2分)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11.(5分)在横线里填“>、<或=”。

3 5,2 2,5 4,3+1 4,2+2 5。

12.(8分)想一想:3+2=读作:加等于。

5﹣1=读作:减等于。

三.判断题(共4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1分)13.(1分)3个苹果和第三个苹果一多样。

14.(1分)在图中,比多3只。

15.(1分)原来有4块奶酪,被小老鼠拖走了2块,还有2块。

16.(1分)3后面的一个数是2。

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8分)17.(8分)看图列式计算。

18.(10分)直接写出得数。

1+2=3+1=4﹣1=5﹣2=3+0=5﹣4=2+3=4﹣4=4﹣0=1+4=五.应用题(共5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4分)19.(4分)他俩一共摘了多少个?20.(4分)原来有5瓶牛奶,喝了3瓶,现在还剩几瓶?21.(4分)粉笔盒里原来有4支粉笔,张老师用了3支,粉笔盒里还剩几支粉笔?22.(4分)荷叶上有4只青蛙,跳入水里3只,现在荷叶上还有多少只青蛙?23.(4分)小明的笔有三根,老师奖励了小明两根,小明有多少根笔?六.操作题(共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6分)24.(6分)里可以画几个〇?画一画25.(6分)找规律,画一画。

怎么证明1加1等于2

怎么证明1加1等于2

怎么证明1加1等于2第一篇:怎么证明1加1等于2怎么证明1加1等于2陈景润证明的叫歌德巴-赫猜想。

并不是证明所谓的1+1为什么等于2。

当年歌德巴-赫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说,他认为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但他既无法否定这个命题,也无法证明它是正确的。

欧拉也无法证明。

这“两个质数的和”简写起来就是“1+1”。

几百年过去了,一直没有人能够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包括陈景润,他只是把证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还是没有完全证明21+1为什么等于2?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奇妙无比。

在现代的精密科学中,特别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广泛地运用着公理法。

什么叫公理法呢?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对这些基本命题(也叫公理)也不给予论证,而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

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

又因为1+1=2是一切数学定理的基础,.........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规律:a+a=b、b+b=a、a+b=c;n+c=na*a=a、b*b=a、a*b=b;n*c=c(注:n为任意自然数)这八个等式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自然数中各类数的相互关系。

下面我们就用abc属性分类对“猜想”做出证明,(我们只证明偶数中的偶a数,另两类数的证明类同)设有偶a数p求证:p一定可以等于:一个质数+另一个质数证明:首先作数轴由原点0到p。

同时我们将数轴作90度旋转,由横向转为纵向,即改为原点在下、p在上。

我们知道任意偶数都可以从它的中点二分之一p 处折回原点。

把0_p/2称为左列,把p/2_p(0)称为右列。

这时,数轴的左右两列对称的每对数字之和都等于p:0+p=p;1+(p-1)=p;2+(p-2)=p;、、、、、、p/2+p/2=p。

经典的数学智力脑筋急转弯及答案

经典的数学智力脑筋急转弯及答案

经典的数学智力脑筋急转弯及答案有一些表面上与数学有关的趣味题,属于脑筋急转弯之类,其实与数学根本无关。

它们通过一些文字技巧、歧义表述,误导解题者的正常思维。

尽管这些题目已经看过很多次,但小编仍经常会被这些题目忽悠,大家也来看看这些经典的数学智力脑筋急转弯,测一测智力,看看会不会掉进陷阱里吧。

经典的数学智力脑筋急转弯【经典篇】1.有一种电子钟,每到整点响一次铃,每9分钟亮一次灯。

中午12点整,它既响铃又亮灯。

问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什么时候?答案:当日下午三点整。

原因:首先应该是整点才响铃,其次时间间隔必须是9的倍数,所以可以从60、120、180...分钟里面选。

故下一次因该是180分钟,即3:00时刻。

2.用火柴棍拼的1-701=2,动一根火柴棍使等式成立。

答案:1加1 = 2......减号放到 7 上即可。

3.在什么情况下,5大于0,0大于2 ,2大于5?答案:5是布,0是石头,2是剪子。

4.一名军官要求24名士兵站成6排,每排都是5人,士兵们全犯傻了。

最后一名士兵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是怎样安排的?答案:排成六边形就行了。

5.一打鸡蛋是十个,鸡蛋一打是几个?答案:0个,因为打碎了6.小强数学只差6分就及格,小明数学也只差6分就及格了,但小明和小强的分数不一样,为什么?答案:一个是54分,一个是0分7.有一本书,兄弟俩都想买。

如果用哥哥的钱单买要缺5元钱,如果用弟弟的钱买缺1角钱,如果两人把钱和起来只买一本书,钱仍然不够。

那么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呢?答案:这本书的价钱是5元。

哥哥没钱,弟弟只有4元9角8.1=52=253=754=2435问5=?答案:59.王太太和李太太出去逛商城,她们都没带够钱,王太太的钱加李太太的钱买衣服,多了30块,李太太的钱加王太太的钱买鞋多了100块,衣服的价钱是鞋加钱的2倍,问王太太和李太太总共带了多少钱?答案:买衣服后多了30元,买鞋子,多了100元,那么衣服比鞋子多的钱是 (100-30)=70元又已知衣服价钱是鞋子的2倍,所以多出来的价钱就是鞋子的价钱所以王太太和李太太共带钱是70+100 =170 (元)10.1”到“100”的100个数字中,共有多少个“9”字?答案:20个911.1根2米长的绳子将1只小狗拴在树干上,小狗虽贪婪地看着地上离它21米远的l根骨头,却够不着,请问,小狗该用什么方法来抓骨头呢?答案:转过身用后腿抓12.有个人生于公元前10年,死于公元10年,死的那天正好是生日的前一天,此人死时到底活了几年?答案:19年13.小李乘电梯上14楼,中间没有停,用了60秒钟,下楼时中间也没有停,却用了5分钟,这是怎么回事?答案:上楼乘电梯下楼走楼梯14.刚刚说他一次可以放10万个风筝,他并没有吹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