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山西省玉米生态区划与品种布局-郝建平

合集下载

基于GIS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山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

基于GIS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山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

基于GIS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山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卢柳叶;张青峰;李光录【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2(33)6【摘要】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分析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该文以山西省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反映县域经济差异的15个指标,以2001~2007年份为研究时间截面,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与GIS 相结合的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107个县域单元可以分为五类:发达型、较发达型、中等型、落后型、较落后型;2001年至2007年山西省县域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差异在逐步缩小.在研究截面里,全省多年人均GDP也有较大的增长趋势,贫富差异缩小.%County economy disparity is a critical problem in coordina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economy of the 107 counties (cities) of Shanxi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unty economy disparity using an approach combining GIS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cluster analysis.15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reflect economy disparity.The result showed that; 1) 107 counties (cities) of Shanxi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i.e.,advanced developed,less advanced developed,middle developed,backward developed ,and more backward developed counties;2) county-level economic situ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has developed significantly from 2001 to 2007.Especially,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were narrowed gradually; 3) Per capita GDP in Shanxi alsoshowed a growing trend from 2001 to 2007 and the gap of county - level economy disparity shrank gradually.【总页数】6页(P45-50)【作者】卢柳叶;张青峰;李光录【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研究——以临汾市为例 [J], 薛轶仝;冯璇;严俊霞;李洪建2.西部地区有色产业质量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J], 李洁;杨莉3.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研究——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例 [J], 路子雁;郑君焱;孙泰森4.基于主成分的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差异研究 [J], 姜圣华;姜玮;宋勇祥;许新宇5.山西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财务状况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的聚类分析 [J], 王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玉米是该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品种的选择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探索山西地区适宜的玉米品种,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开展了一项名为"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研究。

本文主要围绕着山西玉米品种的区域试验展开,通过对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情况、产量表现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进行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旨在找到适合山西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并进一步推广应用,为山西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本次试验选取了山西不同地区,包括太原、晋中、运城等地,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山西不同地貌、土壤条件对不同玉米品种的适应性。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进行了简要介绍,概括了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玉米品种的重要性,着重介绍山西玉米品种的特点,包括种植习性、产量表现、抗逆性等方面。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次试验的意义和成果,并对未来山西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出展望。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山西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山西地区玉米品种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写法: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概述了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发读者对该话题的兴趣。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组织结构,即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研究,探讨该地区玉米品种的特点以及试验结果的意义和展望。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山西玉米品种的重要性和该地区特有的特点。

首先,在2.1部分,将重点探讨玉米品种的重要性。

通过对玉米的种植历史、经济价值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栽培情况进行分析,论述玉米品种的多样性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山西省谷子种植区域划分与配套品种概述

山西省谷子种植区域划分与配套品种概述

山西省地势复杂,南北跨度达682km,海拔180~ 3058m,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2/3以上。

谷子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20万hm2左右,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8%。

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造就了山西谷子种植区域的多样性。

按照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山西省谷子种植区可以划分为春播早熟区、春播中熟区以及夏播区3个生态类型。

1春播早熟区该区域以山西省中北部的高海拔冷凉地区为主,包括代县、左权县、和顺县、寿阳县、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县、怀仁县、广灵县、浑源县、应县、山阴县、灵丘县、偏关县、繁峙县、宁武县、五台县、静乐县及岚县。

该生态区域无霜期只有98~110d,气温低、降雨量稀少、风沙大、气候干旱,谷子种植面积较小,谷子品质中上等。

选择谷子品种时,应以生育期在80d以内为宜。

适合本生态区域的品种主要有晋谷33、晋谷31、晋谷25及大同14等。

2春播中晚熟区该区域主要包括柳林县、离石市、吉县、乡宁县、大宁县、汾西县、永和县、武乡县、沁县、长治市、长子县、襄垣县、屯留县、潞城市、高平市、太原市小店区、太原市万柏林区、定襄县、阳曲县、原平市、清徐县北部山区、古交市、保德县及河曲县等。

该生态区域平均海拔1130m 以上,≥10℃的积温3150℃以上,无霜期125d左右,气候较温暖、降雨量适中、土地肥沃、耕作精细、农业生产以及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是山西省的谷子主产区。

当地谷子产量水平高、品质上乘、色泽鲜亮,熬成粥后汤色金黄,香味四溢,历史上的很多品种都属贡品,如沁县的沁州黄。

平均产量150kg/667m2左右,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产量可达200kg/667m2左右。

适宜该生态区域的品种有晋谷35、晋谷34、晋谷25、太选2号、长农35、晋谷32以及品谷2号等。

3夏播区该生态区域有近40个县区,包括永济市、临猗县、夏县、新绛县、曲沃县、浮山县、古县、襄汾县、洪洞县、尧都区、侯马市、翼城县、平陆县、霍州市、河津市、闻喜县、芮城县、万荣县、晋城市、阳城县、黎城县、平定县、昔阳县、阳泉市、灵石县、交城县、汾阳县、文水县、孝义市、介休市、平遥县、祁县、太谷县及榆次区等。

山西省不同生态区123_份玉米资源8_个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山西省不同生态区123_份玉米资源8_个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2023 ,43(4) : 015J.SHANXI AGRIC, UNIV . ( N atural Science Edition )学报(自然科学版)04204山西省不同生态区123份玉米资源8个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王怡,刘守渠*,郭峰,任小燕(山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度探究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效提高玉米育种工作的针对性。

[方法]通过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方式对山西省4个不同生态区123份玉米资源的8个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87%~16.53%,其中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这说明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在参试材料中有着较高的变异,选择空间更大,育种学者可利用这4个指标来开展种质创新活动。

当聚类分析图的遗传距离为0.005 0时,可以将123份玉米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性状差异明显,综合各农艺性状的特征能够发现,第Ⅰ类群生育期较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第Ⅱ类群玉米资源株高较高,穗长,生育期短,综合性状较差;第Ⅲ类群玉米资源穗位较低,育种学者可利用这个特性来开展相关种质创新活动;第Ⅳ类群玉米资源高秆,穗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

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3份玉米材料中梅亚1604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1位,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

[结论]相较于简单的农艺性状分析方式,综合评价能够筛选出综合性状更强的10个玉米品种,评价方式更加准确、科学,研究结果能够为玉米种质鉴选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玉米品种中图分类号:S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51(2023)04-0015-10玉米是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其总产以及单产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然而山西省地形较为复杂、气候环境多样,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山西省玉米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对现有玉米资源的多样性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改良种质资源的遗传物质,进而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扎兰屯市玉米种植气候区划与主栽品种

扎兰屯市玉米种植气候区划与主栽品种
根据 不 同的积 温 区域 , 选 择 不 同 的玉 米 品种 , 扎兰 屯
对气 候条件 的要求 , 结合本地 区玉米 生产现状 , 选用 ≥ 1 0 ℃ 活 动积温 , 年降水 量 、 地 理 因子 、 无 霜期作 为 区划 指标 , 采用逐 步判别 的方法 , 将全市依 次划分 适宜种植 区、 较适 宜种 植 区 、 不 适宜 种植 三个 气候 类 型区 。
积温 2 3 5 0 ℃, 平均 亩 产 5 0 0 ~ 6 0 0 k g . 属 于 中早熟 、牛 河 、 哈拉 苏 、 南 木 的 南部 等
乡镇 , 该 区多 以山地 为主 , 处在 农 、 牧 、 林 交错 带 , 土壤
参考 文献 :
f 1 ] 杨锦 忠, 崔福柱 , 郝 建 平. 基 于 GI S的 山西省 玉 米热 量 资源精 细 区划 U 1 . 山西农 业科 学, 2 0 1 4 , 4 2 ( 1 ) : 3 3 — 3 8 . [ 2 ] 唐 红艳 , 牛 宝亮 . 基 于 GI S技 术的 内蒙 古兴 安 盟春 玉米种植 气候 区划 U 】 .中国农 学通报 , 2 0 0 9 , 2 3 : 4 4 7 —
2 . 1 适 宜 种 植 区
j个 积温 区主栽玉 米 品种主要 有 : 1 9 0 0 ~ 2 1 0 0 ℃积温 区 , 主栽 品种 以海 玉 5号 、 兴 单 l 3号 为 主 ,内蒙 九 丰种业 有 限责 任公 司 培 育的 九育


九育 五 、 九育 2 0 1品质 优 良, 也适 宜 在此 区种 植 。
热 同季 . 缓 坡地 和 平地居 多. 非常 适合 玉米 的 生产 。丰 富的光 热条件 和 土地 资源 为发展 以 玉米为 主 的粮食 生 产

基于GIS的山西谷子种植气候区划分析

基于GIS的山西谷子种植气候区划分析

基于GIS 的山西谷子种植气候区划分析韩小英1,张蕾1,韩伟宏1,高洋1,乔月1,芦艳珍2(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摘要:根据谷子生产与气候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结合对谷子种植的多年研究,综合分析确定了山西省谷子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和区划系统,采用全省109个气象台站近38a (1979—2016年)的观测数据、地理信息和高精度DEM 高程数据等,应用GIS 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建立山西省谷子气候区划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数学空间分析模型,计算出无测站点区域200m ×200m 小网格尺度上的气候要素值及空间分布情况,绘制出山西省谷子种植精细化气候区划图,划分出谷子生产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分区类型,并对区划进行分区评述,提出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建议,为山西省谷子有机旱作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谷子;GIS 技术;气候区划;山西中图分类号:S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0)04-0609-06Analysis on Climate Division of Millet Planting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in ShanxiHAN Xiaoying 1,ZHANG Lei 1,HAN Weihong 1,GAO Yang 1,QIAO Yue 1,LU Yanzhen 2(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y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06,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Dryland Agricultur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let production and climatic,physic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illet cultivation for many years,the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index and regionalization system of millet cultiv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are synthetically analyzed and determined.The observation data,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high precision DEM elevation data of 109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hanxi province for nearly 38years are used.The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technology of GIS establishes the multi-linear regression mathematical spatial analysis model of the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index of millet in Shanxi province,calculates the climatic element valu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n the small grid scale of 200m ×200m in the unmeasured site area,draws the fine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map of millet planting in Shanxi province,and divides the millet production.Four zoning types are most suitable,suitable,sub-suitable and unsuitable,respectively.The zoning is commented on,and suggestion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organic dry farming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millet in Shanxi province.Key words :millet;GIS technique;climate regionalization;Shanxi收稿日期:2019-10-10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03D211002-1)作者简介:韩小英(1989-),女,山西偏关人,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气象与旱作技术研究工作。

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及大斑病抗性评价

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及大斑病抗性评价

王 怡,刘守渠,郭 峰,等.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及大斑病抗性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4):76-8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4.010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及大斑病抗性评价王 怡,刘守渠,郭 峰,任小燕(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山西省不同玉米生态区的气候条件存在显著差别,这就导致这些生态区域内的玉米产量差距较大。

为了能够选育出适合不同区域生长的玉米品种,以127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的4个生态区进行为期3年的种植试验,通过使用分析软件SPSS22.0对山西省4个玉米生态区品种的产量及多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并对不同生态区内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生态区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积温情况,山西省南部复播生态区在选择玉米品种方面应当考虑穗行数多、长穗、百粒质量高且行粒数多的品种,且百粒质量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高,能够达到0.6801;穗行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小,其数值为0.4363;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在品种选育上应着重选择穗位较低,生育期偏长、穗行数偏多的品种,且穗行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高,能够达到0.8200;穗位高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低,能够达到-0.5306;山西省春播早熟玉米区在品种选育上应着重选择高株,适当增加生育期、穗行数、封顶性好的品种,其中株高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高,能够达到0.7468;秃尖长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低,能够达到-0.0723;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在品种选育上应着重选择穗位低、生育期长、穗行数多的品种,且穗长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高,能够达到0.7271;穗行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低,能够达到0.3191。

系统分析了2020—2022年127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生物产量间的联系,以期能够为未来山西省玉米产业发展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GIS在农业种植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

GIS在农业种植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

农学学报2021,11(3):20-24Journal of Agriculture0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个具有收集、储存、计算、管理、绘制、显示地理信息等诸多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1],主要功能为综合各种图形信息及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2]。

该系统由多个用于输入、编辑、管理空间地理数据和非空间地理数据的软件工具组成[3],能够合理并高效地储存和管理大量地理信息,并能够为空间分析和决策制定提供不同模型[4]。

GIS 于1963年首次被提出并运用在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领域[5],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国防、农业、卫生、城市及社区规划、地图绘制等领域[6]。

农业种植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体,其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在时空上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变异性[7]。

基金项目:山西省粮食系统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谷子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804)。

第一作者简介:秦伟男,男,199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通信地址:030801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Tel :0354-*******,E-mail :zgsxqwn@ 。

通讯作者:郝赤,男,196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的研究。

通信地址:030801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Tel :0354-*******,E-mail :sxauhc@ 。

收稿日期:2020-02-05,修回日期:2020-07-27。

GIS 在农业种植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秦伟男1,2,闫喜中1,刘宇1,郝赤1(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太原动物园,太原030100)摘要:为能够明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具体的应用途径,本研究简要归纳了GIS 在作物农业气候区划、农业土壤评价、作物适宜性评价、作物病虫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预警评估等5个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基于GIS的山西省玉米 生态区划与品种布局
山西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郝建平 杨锦忠

LOGO
前人研究
LOGO
对山西省玉米种植分区的研究,自1959年 以来,先后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1959),山 西省农牧厅(1984),徐桂玲、郝建平 (1990),张亨禄(1992),郝建平 (2000),杨志跃(2006)六种区域划分方案。

LOGO
2.玉米品种更新换代,需要有更详尽的区划方案。
我省已审(认)定玉米品种237个,加之从省外 引进品种50个,目前在我省生产上推广使用的玉 米品种近300个,由于品种在审定和销售时只标 明生育期而没有积温,而且多数品种的生育期未 标明是何年何地的试验结果,致使品种跨区和越 区种植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品种过早或过晚不 能成熟而减产的纠纷屡屡发生。近年来,玉米品 种多、乱、杂,以积温为指标对玉米品种进行分 类与布局,可以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LOGO
第三阶段——玉米区划 根据各种农业气候指标分析山西玉米气候资 源,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 农业气候相似理论和地域分布规律,实现由点 到面的空间合并,根据气候因子与玉米关键发 育阶段的数量关系,最终生成玉米生态区划图 集。


LOGO

LOGO

LOGO

LOGO
张亨禄全省玉米生态区域划分(1992)
根据山西省自然资源、生产条件、种植制度以 及社会经济状况,将全省玉米生态区域划分为 四个生态区和十个亚区

LOGO
第三,以热量资源为主,兼顾降水与光照。以 安全播种期、安全成熟期、安全生育期、安全 生育期间积温等热量指标为主,兼顾生长季节 自然降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等降水与 光照指标。

LOGO
第四,充分发挥GIS的优势,细分玉米地理分 布区域到乡镇。利用GIS的地理覆盖全面、热 量资源估算精确、区域细分便捷的优势,确定 了增加积温带条数、变传统积温带宽区间为窄 区间、首次划分山西省无玉米种植区、种植区 域细化到乡镇等区划原则。

LOGO
基于GIS的玉米区划方法
LOGO
一、山西省玉米区划研究的技术路线
LOGO
第一阶段——山西省区划有关资料收集 包括: (1)历史气象观测数据; (2)玉米气候指标; (3)地形图和行政图等。

LOGO
第二阶段——数据分析 利用数学手段结合人工检查,将收集到的资料 进行补充和订正,建立基础数据库。利用GIS 这一可视化的智能计算机技术,在行政区划图 的基础上,以DEM模型表示地形图,构造玉米 产区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 理统计学方法建立各气象要求和各种地表特征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进而建立高空间分辨率的 气候要素数据库。

LOGO
徐桂玲、郝建平 山西省玉米种植生态区划方案 (1990)
一级区划采用纬度、海拔、≥10℃积温(80%保 证率)及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初日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终日间隔日数) 四个量化指标,采用系统聚类中的欧氏距离,取 中间距离法:二级区划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及全 生育期的降水量作为主要量化指标,采用欧氏距 离类平均法。一级区划按播期和熟期命名,二级 区划按地理位置、地貌及熟期命名。
D = Min( D1 ,L, Di ,L, D365 ) ⎧i, if P(Ti ≥ K I Ti +1 ≥ K I Ti + 2 ≥ K I Ti + 3 ≥ K I Ti + 4 ≥ K I) = 1 Di = ⎨ ⎩366, 其它
式中,Ti 为第i天的滑动日均温,D、i与Di均为自元旦的天数。

LOGO
山西省玉米生态区划(张亨录,1992)
大区 亚区 Ⅰ-1 大同盆地沿山丘陵区 Ⅰ、春播早熟区 Ⅰ-2 北部高寒区 Ⅰ-3 太行山中段高寒区 Ⅱ-1 忻定盆地区 Ⅱ、春播中熟区 Ⅱ-2 晋西黄土丘陵区 Ⅱ-3 上党盆地区 Ⅲ-1 太原盆地区 Ⅲ、春播晚熟区 Ⅲ-2 晋东南太岳山区 Ⅳ-1 临汾盆地区 Ⅳ-2 运城盆地区
主要研究内容
(1)我省玉米生态区域的精确界定(细化到乡 (镇)); (2)地势起伏大的县市玉米不同积温带的划分; (3)以积温为主要指标的全省玉米品种生态布局 方案; (4)基于GIS的全省玉米生态区划与品种布局方 案。
LOGO
山西省玉米区划的原则
LOGO
第一,先进性和历史继承性相结合。以GIS、 GPS、自动测温仪等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地理 统计学等新兴科学为分析工具,克服了传统区 划研究只能“以点代面”的局限性,可以实现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符合客观实际的作物种植区 划结果。因此,本研究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技 术手段与工具,尊重以往山西省玉米种植区划 的研究成果,考虑气候变化新情况,进行区划。

LOGO
3.近年来气温普遍升高,气候资源发生一些变 化,特别是热量资源较过去有所增加,原有的 粗线条区划方案已不能完全指导现在的玉米生 产。

LOGO
4.目前研究方法与手段较之以往更先进,更解 决问题。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 (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生态区划研究,可以定 量采集、管理、分析具有空间特性的气候资 源,建立GIS空间分析模型、气候分区和定量 分析等,从而达到更加精确的可视化的玉米生 态区划目的。

LOGO
共划分为三个大区和八个亚区。三个大区即北部春播早 熟玉米区、中部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南部夏播中早熟玉 米区。八个亚区,把北部春播区分为大同盆地及雁北丘 陵玉米种植亚区、晋西北高寒山地玉米种植亚区;把中 部春播中晚熟区划分为忻定盆地玉米种植亚区、晋中盆 地玉米种植亚区、晋东太行丘陵玉米种植亚区、上党盆 地及太岳丘陵玉米种植亚区、临汾东西丘陵玉米种植亚 区和晋西黄土丘陵玉米种植亚区共六个亚区;南部夏播 区未分亚区。

LOGO
最早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1959)提出了划 分为三个区的意见。后来,山西省农牧厅 (1984)根据山西省气象局资料,将全省玉米 种植区分为早熟区、中熟区、晚熟区及复播区。 罗守德(1984)也对山西省玉米栽培进行了气 候区划。裴英杰(1987)对山西省玉米种质资 源的生态分布与性状进行了分析。
气象数据,包括各站点逐年整理的以下分析项目: (1)热量资源:年平均气温、无霜期、4月平 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9月平均气温(℃)、 ≥10℃初日、≥15℃初日、≥10℃终日、 ≥15℃终日、≥10℃积温、≥15℃积温 (℃d)、≥10℃始日至≥15℃终日期间积温。 (2)自然降水资源:年降水量、4月中旬到5 月上旬降水量、5月中旬到6月中旬降水量、6 月下旬到7月中旬降水量、7月下旬到9月中旬 降水量、4月中旬到9月中旬降水量、4-6月降水 量、7-9月降水量、4-9月降水量。 (3)光照资源:≥10℃日照时数。

LOGO
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原有几种方案未打破县级行政区化,而我省由 于特殊的地势地形地貌,大多数县域一个县同时含 平原(盆地)、丘陵及山地,海拔高度相差较大甚 至非常悬殊(如五台县、和顺县等),而海拔高度 不同,则温度状况不同,玉米品种的布局肯定不 同; 二是气象资料的代表性不够,原有区划方案所用的 气象资料均来源于各县气象台站,而一个县只有一 个台(站),此台(站)大多设在县城附近郊外, 而县城往往是在平原地带或一个县的盆地或大河旁 边,以此资料不可能代表全县的实际情况。

LOGO
刘德宝主编《山西玉米》(2002)

LOGO
刘德宝主编《山西玉米》(2002)
LOGO
杨志跃(2006)玉米种植区划 在对调查资料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山西省 不同地域的生产条件,不同玉米品种对生态环 境的反应,以及各地对玉米品种的利用状况 等,参照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按照整体一致 的原则将山西省玉米种植生态区划分为,春播 中晚熟区、春播申熟区、春播早熟区、春播特 早熟区、夏播早熟区和夏播中熟区等六个大的 种植生态区。

LOGO
日均温度稳定通过某值的终日,即气温≥K℃的 终日定义为:
D = Max( D1 ,L, Di ,L, D365 ) ⎧i, if P(Ti ≥ K I Ti −1 ≥ K I Ti − 2 ≥ K I Ti −3 ≥ K I Ti − 4 ≥ K I) = 1 Di = ⎨ ⎩0, 其它

LOGO
第二,地理统计学模拟与实地验证试验结合。 借助GIS平台上的DEM模型,地理统计学能够 实现气候要素的高精度模拟,但是,应用效果 必须经过实地验证。本研究在地形复杂而且无 人工气象观测数据的地域进行温度自动测定, 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 效果。

LOGO

LOGO
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LOGO
一、必要性
1.前人研究的几个方案基本上从宏观上解决了 我省玉米、 某县甚至某乡的品种布局的指导规划方面(微 观上)尚不够详细和具体。
Ⅳ、复播套种区
(引自佟屏亚主编《中国玉米种植区划》)

LOGO
张 亨 禄 玉 米 区 划 图 ( 一 九 九 二 )

LOGO
郝建平山西玉米区划方案(2000)
(1)山西全省划分为春播特早熟玉米区、春播早熟玉 米区、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夏播中早熟玉米区4个大 区,其中春播中晚熟玉米区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区,夏 播中早熟玉米区又划分为2个亚区。 (2)增加了一个新的玉米大区——春播特早熟玉米 区;取消“临汾东西丘陵玉米种植亚区”,新增“太岳中条 丘陵春播晚熟及夏播特早熟玉米亚区”;命名时将2个亚 区考虑为春、夏播玉米兼种区。
LOGO
主要计算方法 滑动平均温度定义为:
Ti + Ti +1 + Ti + 2 + Ti + 3 + Ti + 4 Ti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