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射转移压印工艺中的掉墨故障分析
移印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移印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移印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它能够将图案或文字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移印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针对移印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讨。
一、图案不清晰在移印过程中,图案可能出现模糊、不清晰的情况。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印版质量不好:印版是移印的核心部件,如果印版质量不好,表面光滑度不够,就会导致图案无法完整地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2. 印刷墨水质量差: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移印的效果,如果使用的墨水质量差,颜色不鲜艳,就会导致图案不清晰。
3. 移印压力不均匀:移印过程中,如果施加的压力不均匀,就会导致图案不完整、模糊。
二、颜色不匹配在移印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颜色不匹配的情况,这主要有以下原因:1. 墨水颜色选择错误:选择墨水时,需要根据需要印刷的图案和基材的颜色来选择合适的墨水颜色,如果选择错误,就会导致颜色不匹配。
2. 墨水质量不好:墨水质量差也会导致颜色不匹配的问题,墨水的颜色可能会出现偏差。
3. 基材的颜色影响:基材的颜色也会对移印的效果产生影响,如果基材的颜色不均匀或者有色差,就会导致印刷出来的图案颜色不匹配。
三、印刷不精准在移印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印刷不精准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 移印位置不准确:移印时需要注意位置的准确性,如果位置不准确,就会导致印刷不精准。
2. 移印速度过快:移印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印刷不精准,无法将图案完整地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3. 移印压力不足:移印过程中,如果施加的压力不足,也会导致印刷不精准,图案无法完整地转移。
四、移印层不牢固在移印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出现移印层不牢固的情况,这主要有以下原因:1. 印版表面不平整:印版的表面需要保持光滑平整,否则会导致移印层不牢固。
2. 移印压力不足:移印时需要施加适当的压力,如果压力不足,就会导致移印层不牢固。
3. 基材表面处理不当:移印前需要对基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移印层不牢固。
镭射印与冷烫印的工艺及特点

镭射印与冷烫印的工艺及特点1、镭射压印转移工艺镭射压印转移工艺的原理是通过可以多次使用的带有镭射微型凹槽的压纹膜与UV光油结合铸造,经UV固化后,对镭射压纹膜进行剥离,固化后的UV光油表面就形成了与镭射压纹膜表面一样的镭射微型凹槽,通过对自然光的折射或漫射,可以达到增进视觉效果的作用。
镭射压印转移工艺的优点在于:①相对于传统的烫印箔而言,镭射压纹膜非常环保,只需用加热的镭射镍版在PP薄膜上压纹即可制成,而传统的烫印箔需要在PET薄膜上涂布离型层、压纹层、镀铝层和胶水层等含多种化学成分的物质;②镭射压纹膜的成本比传统的烫印箔低,种类多,且可以重复使用3次以上;③可以用于局部镭射压印转移;④使用工艺简单,废品率低。
2、冷烫印工艺冷烫印在不干胶标签印刷领域是相当普遍的一种表面整饰工艺,不干胶标签冷烫印产品约占不干胶标签烫印产品的80%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相比热烫印,冷烫印更加节能环保,而且更能帮助标签印刷企业提升产能(目前,冷烫印的速度一般可以达到60~120米/分钟)、降低烫印版成本,以及结合先烫后印工艺,可以打造出多变的烫印效果。
机组式柔印机只要稍做改装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在任何色组上进行冷烫印,因此,冷烫印效果就有多种组合:“印刷+冷烫印”组合、“冷烫印+印刷”组合(印品“印刷+冷烫印+印刷”组合、“冷烫印+印刷+冷烫印”组合。
其中,最令业界关注的是后3 种组合,即先烫后印工艺组合:烫银后可再印刷各类专色油墨,以此来代替各种颜色的烫印箔,使得烫一色银箔的标签能够拥有烫印多种色箔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在烫银后印刷网目调图文,使印品呈现出色彩缤纷的金属感。
耀眼的金属色光彩照人,具有超强的货架效应,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现在,无论是洗浴产品标签,还是彩妆产品标签,甚至酒产品标签中,冷烫印工艺几乎无处不见。
这种冷烫印的穿纸方式有一个明显缺陷:冷烫箔与承印材料的贴合牢度不高。
冷烫箔与承印材料之间的滑动会引起冷烫箔皱褶、冷烫印图文不完整等故障。
移印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一)

移印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一)
作者简介:王守鸿,一九九八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印刷工程学士学位。
二○○一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印刷传播系,获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移印,属于特种印刷方式之一。
它能够在不规则异性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
例如,手机表面的文字和图案就是采用这种印刷方式,还有计算机键盘、仪器、仪表等很多电子产品的表面印刷,都以移印完成。
移印工艺十分简单,采用钢(或者铜、热塑型塑料)凹版,利用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曲面移印头,将凹版上的油墨蘸到移印头的表面,然后往需要的对象表面压一下就能够印出文字、图案等。
在移印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印刷故障,本文对移印工艺中的常见故障进行了概括归纳,整理成较为全面的移印故障大全。
常见故障之一:印刷品的线条和文字不清楚,出现模糊现象。
常见故障之二:油墨的粘着性达不到要求
这个故障在移印中十分常见,因为你对油墨的配方不了解,也可能是选用的油墨类型不正确。
常见故障之三:印刷品上出现明显的针孔状
假若小针孔较大,而且出现在印刷品上的同一位置,那么要检查移印头和凹版上的图象。
如果需要,更换移印头和凹版。
镭射压印转移不完全

镭射压印转移不完全随着我国节能减排理念的一贯扩展,镭射压印转移工艺在烟包印刷周围的应用越来越广,但在烟包出产历程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阻碍。
文本中,笔者将连结日程任务中的一些体会,先容烟包镭射压印转移工艺的罕见题目及解决设施,与业内同行分享。
镭射压印转移工艺罕见题目解析文︱蚌埠金黄山凹版印刷无限公司焦杰明1.出现皱膜气象镭射转移膜在必然张力下,始末压合机构将全息图案转移到印品口头,在这个历程中,对于压印。
镭射转移膜必要经过多根导膜辊,容易出现皱膜气象。
主要缘故有以下两点。
(1)镭射转移膜收卷张力过大,使得膜卷两端张力不一致,从而惹起皱膜。
此时,必要仔细调整出膜辊、导膜辊、阻尼辊的均衡,对照费时。
而且,当下一次反复使用镭射转移膜时,从而使得镭射压印转移不完全。
张力不一致的方向会反过去,这就必要重新调整摆设。
看着流平剂原理。
常用的设施是在镭射转移膜收卷后当即复卷一次,以进一程序整镭射转移膜的张力,并对其举行散热。
(2)镭射转移膜自己没有质量题目,不合压不皱膜,一合压就皱膜。
这主要是由于镭射转移膜在压印转移时压膜辊两端的压力不均衡所致。
润湿流平剂。
在这种处境下,必要调整压膜辊两端的气缸压力,即调动气缸旅程末端的压合限位螺丝,而使。
因其位于墙板内侧,身分对照埋没,于是必要用塞尺举行调动,防卫及时锁紧。
有的镭射压印转移摆设压膜辊两端的气缸压力可以独立调整,绝对对照简单。
(3)镭射转移膜在各导膜辊处的张力不均衡,造成走膜速度和压印速度不一致,从而惹起皱膜。
2.全息图案出现针孔、白点气象这种气象主要展现为针孔、白点身分唯有UV光油没有全息图案,或既没有UV光油也没有全息图案。
确凿其实可分为以下几种处境。
你看镭射。
(1)针孔、白点的身分与形态体式对照稳定。
主要缘故:①上光版或网纹辊口头有凹坑,造成印品口头对应身分没有UV光油,天然就没有全息图案;②当使用带光标的单版避版缝镭射转移膜,且UV光油涂布没有题目时,假若已经出现这种处境,恐怕是镭射转移膜口头有瑕疵,流平剂价格。
印刷后工序 常见异常分析及改善

5、常见异常的分析和改善 5.4 ELP
1.镭射压印转移图案光泽度差 原因分析: (1)当UV光油黏度太低时,UV光油中固有的光敏寡聚物树脂的含量也较 低,这样UV光油固化后的成膜厚度就会变薄,从而导致镭射压印转移图案 光泽度变差。 (2)UV光油黏度太低还会降低UV光油在网纹辊表面的转移量,导致承印 物表面UV光油的涂层太薄,从而使得UV光油固化后,承印物表面形成的镭 射压印转移图案光泽度较差。 (3)当在UV光油中加入过量乙醇时,乙醇中所含的水分不能完全挥发, 在UV光油固化时容易产生水雾,并残留在光油膜层中,从而影响UV光油固 化成膜后的光泽度,甚至导致UV光油固化不彻底,使得镭射压印转移图案 产生雾化现象或失去应有的光泽。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黏度较高的UV光油或在UV光油中加入适量的UV增 稠剂来提高其黏度,以及选用纯度稍高的乙醇且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控制 乙醇的加入量等方法,来提高镭射压印转移图案的光泽度。
主要生产控制参数: 1、网目数 2、灯管电流
5、常见异常的分析和改善 5.3 全自动丝印/手工丝印
套位不准 产生原因: 1、纸张歪斜(切纸切歪) 2、纸张表面处理后变形(伸长/收缩) 3、针位不一致 4、拉规、前规等设备异常 5、网版张力太小 改善对策: 1、分针位生产 2、根据整体变形/走位状况,调节网版位置套
5、常见异常的分析和改善 5.0 常见问题
①、混料: 产生原因: 1、未按流程作业:未看工序要求、品标卡、未清场 2、不细心导致 3、其它偶发因素:无关人员放混、前工序混 改善对策: 1、按《 GY.TD014 产品混料防范管理规程》作业 2、机灵一点,不要只埋头做事,多思考。 3、细心、有责任感:对于其它人员的问题,不要抱着无所
1.3 UV上光:
UV上光即紫外线上光,它是以UV专用的特殊涂剂精 密、均匀地涂于印刷品的表现或局部区域后,经紫外线 照射,在极快的速度下干燥硬化而成,一般干燥时间 0.1~0.3S
移印工艺常见故障及消除

表 5 套印不准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可能原因 移印胶头安装和调整有问题 移印胶头形状不统一, 导致不同颜色的变形 不一致 移印胶头硬度不相同, 导致油墨在不同色相 上厚薄不均匀 油墨在其中一色的扩展大于其他颜色 承印物局部坍塌现象 (如硬质塑料瓶) 工件夹具不够稳定 输送带, 梭动台和转盘工作台精确度不高 夹具不够精密, 支撑性不好 的压力中心 胶头的形状要具有同一性, 保证 4个胶头的形状相同 使用橡胶硬度计确定胶头硬度的同一性, 胶头硬度偏差低于 2% 选用高质量的移印油墨添加准确的稀释剂 选用更好的夹具或气压更大的吹气装置 制作支撑性好, 稳定性好的夹具 安装精确度高的工作台 精确调整, 制作更加精密的夹具 解决办法 调整胶头在最精确的位置转移图文, 保证4个胶头具有同样
出现小针孔
如果针孔连续不断地出现在同一个位置, 应检 查移印胶头和钢板是否受到损伤, 可以用清洗剂洗 净胶头表面和钢板, 如果针孔消失, 说明油墨干燥在 了某个位置, 如果针孔仍然存在, 很可能钢板本身和 胶头有先天的缺陷, 必须更换. 如果图文上的针孔不 规则地出现, 那应该考虑油墨是否出现静电污染或 者被灰尘污染. 胶头使用久了, 表面的微孔常常也是 针孔的罪魁祸首, 养成定期更换胶头的习惯虽然提 高了生产成本,但是改善了移印质量. 见表 3. 实践证明,胶头中心压印区最常出现针孔, 这 是由于这个地方压力过大导致油墨层在胶头和承印 物的表面张力有明显差异所致, 特别是一些金属, 玻 璃和陶瓷材料. 选择胶头要注意保持这样的中心区 不应超过有效印刷面积的10%.
表 4 颜色反串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可能原因 移印胶头表面出现细孔, 老化 印版腐蚀深度太深 油墨干燥速度太慢 承印物表面太光滑, 基材被稀 释剂所侵蚀损坏 解决办法 更换新的胶头, 胶头制作过程请注意配方的精确化 用较浅的深度腐蚀钢版, 用钢版深度计检测钢版 选用快干稀释剂 , 进行吹风干燥, 使用胶头延迟压印功能, 迫使油墨用较 长的时间干燥 两次印刷中用热风或冷风干燥, 或采用两次粘墨一次压印的模式印刷, UV 油墨套印一定要控制好印刷速度
移印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移印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1:胶头吸附的油墨少油墨方面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黏度大时应加入稀释剂调整;钢板上油墨干了,应将钢板上干墨洗干净后重新放新墨;油墨的溶剂错放,用慢干或适合的溶剂调配油墨并控制印刷环境的温度。
钢模板方面:图文蚀刻深度不够,重新制作钢板;用错了菲林,要更换菲林,使线条的精细度与钢板蚀刻深度相匹配;蚀刻后钢板表面状态不好,更换新的。
胶头方面:胶头太平,应采用一定角度的胶头;胶头表面粗糙造成吸墨难;胶头变形,此时必须给胶头吹风,保持原有的设计形状胶头表面有油而吸不上墨,只有清洗或更换胶头进入钢板强度太大也能引起吸附墨量的减少,应调整力度。
问题2:胶头释放的油墨量少油墨方面:油墨在胶头上干了,用慢干剂调墨解决;油墨黏度太低,胶头太湿,使头上吸附油墨太少,此时可用快干剂调墨。
钢板方面:蚀刻深度不够时,使胶头蘸不到更多的油墨;蚀刻图文太深时,当图文太细时,胶头也不能吸附太多油墨。
因此,钢板上的蚀刻深度与图文的细度应匹配。
胶头方面:当胶头平时,移印中与工件接触时存在气流排不掉,所以胶头应有一定角度;胶头表面太粗糙引起的,更换胶头。
其他方面:移印速度太慢时油墨存在黏弹性,使胶头释放墨量小;当移印环境温度大大超过20度时,墨中溶剂挥发太快,胶头上油墨挥发太快,所以最佳室温为18-20度。
问题3:遮盖不够油墨方面:油墨太薄或透明都会影响遮盖性,所以应选择色密度高的油墨和合适黏度的油墨。
钢板方面:当蚀刻深度不够时,胶头上吸附油墨量就少;注意钢板上图文深度与细< 度要匹配;钢板平面与胶头垂直放置,使胶头蘸墨均匀。
胶头方面:胶头太平不利于蘸墨,所以胶头要有合适的角度和形状,胶头表面疏松、太柔软会引起吸附油墨量少。
承印物方面:表面太油,移印前用酒精除掉;表面颜色太黑,要移印两次以上;表面粗糙,可以更换硬胶头或更换油墨。
其他方面:刮墨刀太软,应更换硬的,使钢模图文槽内填满墨;注意在移印前应清洗模版和刮墨刀。
移印中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凹版材料类型选择不当
选用合适的凹版类型(例如用钢版取代聚酯版)
网屏选用不当
选用另外的网屏试一试
油墨
油墨过于粘稠
往油墨中加一些稀释剂
油墨过稀
减少油墨中稀释剂的用量
油墨干燥速度太慢
换一种干燥速度更快的稀释剂
承印材料
对象表面不干净
预先将印刷对象的表面清洗干净
表面坚硬且呈颗粒状
假若可能,重新换一种材料。或者试用一个硬度较大的移印头
油墨在移印头表面过于湿润
往油墨加点挥发速度更快的稀释剂
承印材料
印刷物件表面不干净(表面有油脂、释放剂、手汗等脏物)
预先清洗印刷物件,如果表面实在太脏,最好用乙醇清洗,印刷过程中建议戴着手套操作
其它原因
室内温度过高
室内温度最好在21-25℃间
移印头的移动速度太慢
如果油墨干燥在移印头表面,那么把移印头的移动速度提高
假若小针孔较大,而且出现在印刷品上的同一位置,那么要检查移印头和凹版上的图象。如果需要,更换移印头和凹版。
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
移印头
移印头表面受到损害
更换移印头,或者调节移印头的位置,让受到损害的部位不会影响移印图象
移印头表面过于平整
换一个形状稍微尖一点的移印头
移印头硬度不够
换一个硬度较硬的移印头
腐蚀凹版
油墨
油墨太稀
增大油墨的黏稠度
油墨转移不完全
采用相关的辅助设备来风乾油墨,使移印头上的油墨能够正确释放
承印材料
由於印刷物件太黑,令图象颜色不够明亮
多印一次,使油墨层厚度稍厚一些
常见故障之七:图象蹭脏
印刷时油墨太稀,或者移印头发生滑动,都会使印刷图象蹭脏。移印头太硬、印刷物件固定不牢固、印刷物件在夹具上的角度不正确,及移印头的压力过大等均会导致印刷过程中移印头滑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镭射转移压印工艺中的掉墨故障分析
包装印刷产品上利用镭射转移压印工艺能实现激光全息图案的转移,增加产品美感,可提升产品档次,还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
主要分析镭射压印转移工艺对材料、工艺参数的要求,重点分析了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掉墨故障问题。
标签:激光全息图案;镭射转移压印;掉墨故障
激光全息图像应用于包装包装印刷领域十分广泛,不仅能使包装产品视觉上绚丽多彩,增加美感,同时达到防伪和环保的效果,提高了产品的包装档次。
镭射压印转移技术是近年包装领域实现全息图案效果的技术新宠,又称C2(Caste & Coat)、压膜转印技术,主要是在印色后的纸类产品上进行镭射全息效果的压印转移过程,将镭射转移膜(压纹膜)上的铝层表面光学结构“转移”到纸张表面,在光线照射下,使产品满版或局部位置上实现视觉上彩虹全息图案的效果。
由于该技术具有环保、低成本、效果佳优势,广泛应用包装产品领域。
一般要求镭射压印产品满足:平整、光滑、附着力好、套印准确、无针孔。
实际生产中,常出现各种故障质量问题,如掉墨、皱膜、针孔、全息图案发黄变色等质量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掉墨问题,长期困扰生产企业。
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分析镭射压印转移工艺产品中掉墨问题及解决办法。
1镭射压印转移的工艺介绍
1.1技术原理
在纸张包装印刷品表面先涂布UV光油(底油),通过激光图案压印转移机的压力作用与预制好的带有镭射微型凹槽网穴的镭射转移膜(压纹膜)进行压合,经过UV紫外光固化定型后,将镭射转移膜与纸张剥离,纸张上的UV光油层的表面就能形成与镭射转移膜表面一样镭射微型凹槽网穴的效果,经过光照产生折射和散射后,视觉上即能够产生彩虹般闪光亮丽的图案效果,见图1。
其转移的实质是材料表面微型凹槽物理结构“转移”,而非化学物质转移、膜的剥离层转移。
其主要过程:(1)激光图案压印转移膜上有不同的全息图案效果(视觉上),其表面结构是由无数个微小的类似三棱镜的微型网穴组成的;(2)利用UV光油作为载体,提前印刷涂布在包装印刷品上,与转移膜压合时,UV 油未固化,呈软化状态,通过激光图案压印转移机的压力作用,转移膜上的微型网穴形状“转移”到UV光油表层,即:光油表层通过压印也呈现了微型网穴结构;(3)干燥固化和冷却后,印刷品与转移膜分离,UV油表层结构硬化,由于是透明的,光照时产生折射与散射,因此视觉上观察印刷品是则是与镭射膜本身视觉效果相同的全息图案视觉效果。
1.2材料及工艺要求
镭射转移过程主要使用的工艺材料有底涂UV光油、压印转移膜、涂布网纹辊等材料,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工艺条件:压印温度、压印压力、速度、张力。
1.2.1UV光油材料的要求
专用的UV光油(又称UV压膜胶、镭射压膜胶),由齐聚物、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以及其他助剂组成,一般油性光油居多。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UV光油中的光引发剂会吸收紫外光的能量,然后经过激发状态,产生游离基,引发聚合反应,从而瞬间固化成膜。
一般应考虑UV光油的黏度与涂布量、UV光油的纯度、UV光油配方与UV固化系统的匹配。
应满足:涂布量一般为5~7cm3/m2(如预涂了底油的则少一些);黏度适中30-60S(涂4#杯,25℃),有利于转移;纯度要高(无水酒精稀释),稀释剂必须使用无水酒精,视觉效果则佳;采用UV 灯固化要彻底,光油中引发剂量要适当,要考虑残留污染和产品的耐着度测试。
1.2.2镭射压印转移膜要求
镭射转移膜(压纹膜)一般采用激光技术将图案雕刻或電铸在平面镍版上,再利用双面胶将镍版弯曲并粘贴在版辊上,最后通过加温、加压将模压版上的全息图案转移到基膜上。
镭射压印转移的基膜一般为BOPP或PET薄膜,由于转移膜表面的网穴形状有三棱镜、鱼鳞、斜杠等,其网穴的深度、大小、排列角度各不相同,因此呈现不同的图案。
镭射压印转移过程一般不会损害基膜表面结构,镭射转移膜的全息图案层依然保留,因此镭射转移膜可重复使用多次,但若转移不良时会导致光油残留在基膜表面堵塞,影响重复使用。
一般常用的是BOPP薄,其使用要求是:BOPP薄膜厚度均匀,成像透明性好,表面张力在32mN/m左右。
过高的表面张力会导致压印转移时,光油层与镭射膜层不易剥离,影响光油表层微孔网穴结构不完整,造成全息图案转移不完全。
1.2.3网纹辊线数选择
网纹辊主要影响光油涂布量的大小。
一般要求:网纹辊雕刻线数为260线/英寸,效果最理想,网穴深度要求:28μm。
网穴深度相同的情况下,网纹辊线数越大,涂布光油量越少,越容易出现针孔、白点等质量问题,影响镭射效果。
1.2.4工艺条件的要求
(1)压印温度:根据不同体系的UV油,通过设置2根功率为5.6~6.5kW 的UV灯管开灯情况及吸热风装置来控制灯管温度(一般控制在260-500℃);
(2)压印压力:通过调节压辊与压印滚筒之间的距离、压缩空气的压力来控制,一般控制在80-120Mpa,压力越大,UV涂层越光滑,光泽度越高,但越大越容易引起皱膜。
(3)速度:在既要保证生产效率又要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速度一般控制在3000张-5000张每小时(需根据印张尺寸来确定具体速度),速度快慢,会影响UV油的固化程度,速度过快,UV油固化不完全,导致容易粘连。
掉油甚至掉墨、耐磨差。
速度太慢,纸张受热更容易变形,且造成产品变色(尤其是鲜颜色,不耐晒的油墨)。
(4)张力:分收卷和放卷张力,一般放卷张力(110-120N)略大于收卷张力,需根据原材料大卷张力来调节张力大小,张力太大,容易造成膜变形而全息图案变形,张力太小,镭射膜易起皱。
(5)转移膜表面温度:温度高易导致转移膜变形出现皱膜现象,因此通过水冷装置或吸热风装置来控制转移膜表面温度在30-50℃。
2掉墨故障问题分析
实际生产中,镭射产品常出现掉墨、皱膜、针孔、白点、镭射压印转移效果差、全息图案发黄变色、产品表面发涩等问题,一般会由环境条件控制不得当、材料自身质量(基膜或镭射模版质量)以及机器问题引起。
其中掉墨问题突出,指银卡纸类包装印刷品经镭射压印转移放置一段时间后,在装箱过程中产品出现局部印刷油墨脱落现象(见图2),用3M600胶带及手刮测试不合格。
2.1银卡类纸张印刷引起掉墨
纸张表面张力系数低,即达因值偏低(小于38达因),油墨难以在纸张上铺展,附着力差。
造成达因值偏低的因素有:
(1)镀铝膜表面能偏低,可以通过电晕处理解决;
(2)镀铝膜表面涂敷的清漆不均匀或太薄,涂敷清漆前进行电晕处理、选择上油量大的网纹辊;
(3)纸张储存环境湿度大,放置时间过长,需将纸张储存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50~65%为宜。
2.2底涂清漆与镀铝膜结合力差。
造成原因
(1)镀铝膜表面能低,清漆难以在膜上铺展,渗透,附着力差;
(2)清漆本身的质量问题,选择合适型号的清漆;
(3)涂布速度过快,清漆未完全干透。
2.3UV油墨未完全干透。
造成原因
(1)UV灯坏或使用时间过长导致UV灯能量不足,通过更换灯管解决;
(2)不同厂家的油墨体系不同(即组分中树脂类型不同)相同的UV灯能量下干燥程度不同;可选择合适的UV油墨和通过印刷速度及UV灯关闭情况来控制;
(3)油墨墨层厚度(越厚越难干燥),可通过采用浓度高的印刷油墨印刷来改善;
(4)印刷颜色不同(深颜色尤其是黑色越难干燥)。
UV灯能量过高,导致油墨过度固化,油墨变脆,附着力降低,可通过降低固化能量和提高印刷速度来控制。
鐳射转移用UV油未完全干透,镭射转移用UV油中的溶剂与UV油墨或清漆涂层起化学反应。
造成原因:
(1)UV灯坏或使用时间过长导致UV灯能量不足,通过更换灯管解决;
(2)不同厂家的UV油体系不同(即采用的树脂不同)相同的UV灯能量下干燥程度不同,可选择合适型号与公司产品设备匹配的UV油;
(3)镭射压印转移车速太快,适当降低车速(一般控制在3000~5000张/小时,视产品及印张尺寸而定)。
3总结
镭射压印转移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产品领域,由于其工艺相对简单、环保、成本低、质量好受诸多企业青睐。
实践经验表明,造成银卡类纸张镭射转移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掉墨故障的原因很多,往往与生产过程的工艺条件、环境因素、工艺材料都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规范生产工艺条件、遵守规范作业流程,及时做好生产质量监控、物料检验。
参考文献
[1]陈勇.镭射压印转移工艺的发展及工艺要求[J].印刷技术,2012,(02).
[2]焦杰明.镭射压印转移工艺及其在烟包上的应用[J].印刷技术,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