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训练答案第一章大象出版社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理练习题及答案(共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理练习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以,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卷A(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卷A(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卷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2.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了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A、物理书的长是2.25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7.1C、茶杯的高度是9.5D、黑板的宽是1.283.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铅球成绩为40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跳绳1s跳100次D、1000m跑步用时4min4.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

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

以上判断()A、菲菲正确B、翔翔正确C、两人都正确D、两人都不正确5.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3mB、7mC、15mD、25m6.下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

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

7.下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8.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帆船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3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21×1分)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以,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和答案15 小题)一.选择题(共1.(2015?宜昌)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房屋D.河岸2.(2015?营口)物理世界璀璨纷纭,自然奇观、生活奥秘、现代科技,无一不展现出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B.在花丛中能闻到花的芳香,此现象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铁棒将电线挑开,并现场抢救D.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与压缩机是并联的,能够彼此独立工作3.(2015?自贡)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4.(2015?淮安)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淮安市夏季平均气温约50℃B.微型电风扇额定功率约500W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2sD.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0.8m5.(2015?大连)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关系图象是()A.B.C.D.6.(2015?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 内,小华跑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7.(2015?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0min 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 4 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 1.5 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 2 倍8.(2015?黄石)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 1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3 米,第 2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5 米,第 3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 米,则他在这 3 秒内()A.前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B.后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3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D.最后 1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9.(2015?无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10.(2015?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 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 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11.(2015?大连)“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12.(2014?揭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8m/s13.(2015?兰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B.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C.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D.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14.(2014?江西)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A.100km/h B.98km/h C.96km/h D.没有观察到15.(2014?大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二.填空题(共 5 小题)16.(2015?丽水)“阳光动力 2 号”是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飞机,它在航行时无需燃油,其动力装置由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等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将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飞机以70 千米/ 小时的速度匀速飞行了 1.5 小时,通过的路程为千米.17.(2015?湖北)“襄樊大道”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称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 6 千米,如果公交汽车在“襄樊大道”上平均的行驶速度是30 千米/ 小时,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min.18.(2015?昆明)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若小萌以5m/s 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 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m.19.(2015?莘县一模)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20.(2014?贺州)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传播的,琴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三.解答题(共5小题)21.(2015?泰安)(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2.(2014?哈尔滨)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3.(2013?毕节市)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1)“控制音量”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24.(2011?六盘水)学习中,各学科相互间都有一定联系.请你找出如图语文诗句中与物理现象有关的三个句子,并写出涉及的物理知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5.(2010?北京模拟)在海面上有一艘轮船,上面有超声测位仪,它向海底竖直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海水的深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和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5小题)一.选择题(共1.(2015?宜昌)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房屋D.河岸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度、时间、速度.专题:长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正确;C、以房屋为参照物,山与房屋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错;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故选B.,研究同一物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2.(2015?营口)物理世界璀璨纷纭,自然奇观、生活奥秘、现代科技,无一不展现出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B.在花丛中能闻到花的芳香,此现象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铁棒将电线挑开,并现场抢救D.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与压缩机是并联的,能够彼此独立工作则.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子的运动;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安全用电原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施不能让的措(3)触电是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火线造成的,发现有人触电后,采取自己直接或间接再接触火线,以防止自己再触电;.(4)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解答:解:A、加油机与战斗机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故A 错误;B、在花丛中能闻到花的芳香,这是扩散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如果用铁棒挑电线,因为铁是导体,会造成施救人触电,故 C错误;D、因为压缩机和照明灯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冰箱内的压缩机与照明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四个方面的物理知识,综合性较强,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才能解答.3.(2015?自贡)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参照物的选择.②影响动能的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解答:解:以飞机为参照物,在相等的时间里,由于飞机飞行速度很大,鸟与飞机间的相对速度就很大,小鸟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引起事故.故选D.点评: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4.(2015?淮安)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淮安市夏季平均气温约50℃B.微型电风扇额定功率约500W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2sD.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0.8m考点:时间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电功率.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淮安夏季高温,最高温度超过35℃,但平均气温不可能达到50℃.故 A 不符合实际;B、节能灯的功率在10W左右,微型电风扇额定功率与节能灯差不多,在10W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5.(2015?大连)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A.B.C.D.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此分析各图即可.解答:解:由题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即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应为过原点的直线,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运动图象是通过建立坐标系来表达有关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一定要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6.(2015?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7.(2015?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 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0.3km/min;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0.1km/min,v甲=3v乙,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 = =0.2km/min ,=2v 乙,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 甲平=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 乙平= .v 甲平=2v 乙平,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8.(2015?黄石)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 1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3 米,第 2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5 米,第 3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 米,则他在这 3 秒内()A.前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B.后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3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D.最后 1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错解分析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路程和运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前 2 秒内的路程为s′=3m+5m=8,m则平均速度v′== =4m/s,故A错误;B、后 2 秒内的路程为s″=5m+7m=12,m则平均速度v″== =6m/s,故 B 正确;C、3 秒内的路程为s=3s+5m+7m=15m,则平均速度v= = =5m/s,故C错误;D、第 3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 米,则最后 1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平均速度是表示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程度,与时间间隔和位移相对应.9.(2015?无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B、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正确;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C正确;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及乐音特征进行分析解答.10.(2015?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瓶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玻璃瓶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少的玻璃瓶振动慢,水多的玻璃瓶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11.(2015?大连)“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选:B.点评:了解生活中常说的词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音量是指响度,音高是指音调,高保真是指音色,音品也指音色.12.(2014?揭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D.8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m/s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靠介质;人耳的听觉有一定的范围,超出一定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这一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 B错误;C、一切声音都可以传递能量,并非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利用等,属于基础知识,应当掌握.13.(2015?兰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B.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C.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D.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2)声音的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根据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做出判断;(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4)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解答:解:A、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故A正确;B、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接听电话时我们是根据音色分辨对方,故 B 正确;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不一定越快,故C错误;D、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故D正确.故选C.点评: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特性的辨别,声速、超声波利用等可逐一解答,属声学的基础知识.14.(2014?江西)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A.100km/h B.98km/h C.96km/h D.没有观察到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坐在车上不同位置观察到速度表上示数不同;读数时要正对着表盘,视线与表盘垂直.解答:解:因为王爷爷(司机)带三个人乘车,坐在不同位置,如图所示:因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丙看不到表盘,无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表盘垂直,所以只有司机位置读数正确,甲和乙读出错误,故此时实际速度为100km/h;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中的不同读数是不同角度(或不同方向)看到的结果,用光的直线传播这个知识点解释,不能用减小误差的知识解答,要注意区分.15.(2014?大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在传播过程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解答:解:A、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多次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飞船内有空气,航天员可以直接交流,飞船外没有空气,就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交流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实际上是利用了超声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学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二.填空题(共 5 小题)16.(2015?丽水)“阳光动力 2 号”是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飞机,它在航行时无需燃油,其动力装置由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等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飞机以70 千米/ 小时的速度匀速飞行了 1.5 小时,通过的路程为105 千米.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直流电动机的原理.专题:电动机、磁生电;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3)根据v= 求出路程.解答:解: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由v= 得:通过的路程:s=vt=70km/h× 1.5h=105km.故答案为:太阳;力;10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能量转化、电动机原理和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17.(2015?湖北)“襄樊大道”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称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 6 千米,如果公交汽车在“襄樊大道”上平均的行驶速度是30 千米/ 小时,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2 min.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总路程和行驶速度,根据公式t= 便可求得时间.解答:解:由v= 得,。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声音 海豚能听到的声音 人能发出的声音 钢琴上的最高音 长笛或哨子 狗的叫声 钢琴的中央C
频率/ Hz 150~150000 64~1300 4096 5000~ 8000 450~1080 261.6
能够听到次声的动物:

能够听到超声的动物:


表中所有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它们中发出声音最低的 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 2007 年将“嫦娥一
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
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 二、填空题( 21×1分)
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
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
四、探究创新题( 4×4分)
23.当你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你能清楚地听到自 己牙齿的扣击声或咀嚼声 . 若你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这是为 什么呢?
24.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 , 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 了 . ,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
25.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的实验中,小强选择了以下两组物体进行探究:

,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2019年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同步基础训练(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同步基础训练(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同步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 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时间B. 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C. 人在安静时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D. 人步行10m路程所用的时间2.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一盏台灯的功率约为25WB. 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的时间约为50sC. 普通汽油机的热机效率约为90%D. 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8m3.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 月亮躲进云里B. 太阳从东方升起C. 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 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4.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5.从地球想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经过月球返回地球共需2.56S,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A. 3.84×108KmB. 3.84×105KmC. 7.68×105KmD. 7.68×108Km”的行驶时间为()A. 2小时21分B. 10小时20分C. 13小时15分D. 无法判断7.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相同B. 木块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相同C.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D. 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较大8.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 8.60cmB. 1.60cmC. 1.6cmD. 2.60cm9.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A.B.C.D.二、多选题10.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中,v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与该公式特征相似的还有A. p=B. ρ=C. R=D. I=1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B. 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 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12.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不正确的是()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C. 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D. 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13.如图所示yx图象,它可以表示()A. 做匀速运动的物体,路程和时间的关系B. 同种液体,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C. 某一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D. 电流通过某一导体产生的电热与流经这一导体的电流的关系1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汽车行驶这120km的路程()A. 所用时间为2.4hB. 所用时间为2.5hC. 平均速度为48km/hD. 平均速度为50km/h三、填空题15.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16.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的大桥所用时间是________s.坐在列车上的小明发现道旁的树木向后退去,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做出判断的.17.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3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21×1分)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以,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八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物理-上册-[基础诊断]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八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物理-上册-[基础诊断]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学业质量评价(第一章)(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36分。

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1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在体育活动中,同学们经常用到下列球类器材,其中直径最接近4cm的是()A.乒乓球B.铅球C.排球D.篮球2.播放一套完整眼保健操所用的时间大约是()A.3h B.30sC.300s D.30min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若测得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C.12.35cm D.12.36cm5.我国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如图所示,随着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在2024年退役,它将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载人空间站。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则下列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A.地球B.实验舱ⅡC.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D.出舱行走的航天员6.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材的长度时,下列情况不属于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与物理教材的被测边平行B.测量时,测量的起始端未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把教材末端所对的刻度值当作教材的长度C.读数时,估读到了分度值的下一位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7.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m/s,则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8m/s B.6.4m/sC.7.5m/s D.9m/s8.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像如图所示。

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9.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观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米 m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103 109 刻度尺
2、秒 s 小时 分钟 h min 60 3600 停表
3、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 量程 分度值 磨损 紧靠 垂直 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
4、测量值 真实值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 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
5、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6、 3.30
7、3 38.4
8、(1)1cm 2.4 (2) 1mm 2.40
9、C 10 B
11 337.5 2.50
12 17.28cm 17.82cm\ 13 1.6
14 18.3cm 18.30cm 15 D 16 C
17 bdac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50
L d
18 ①不同尺子的准确程度不同 ②不同的人估读结果不同③引起误差既有工具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19 ⑴停表 ⑵1、4、5 ⑶s l ⑷测量多次摆动的时间,取平均值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 运动 静止 相对 物体位置的变化
2. 标准 参照物
3. 参照物 不一定
4. 相对 地面
5. 云
6. 静止
7. 电梯 地面
8. 地面 位置
9. 汽车 变大 相反 10. D 11. 运动 静止 相对性 12. 地面(或河岸) 地面(或河岸) 13. 静止 运动 长途汽车 14. C
15. B 解析:首先确定题中描述的运动对象,然后分析该物体相对于其他参照物的相对位
置是否发生改变。

16. B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卫星的运行方向
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是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

17. D 解析;从烟囱中烟的飘动方向确定出风在向左吹,根据a 车上旗帜的飘动方向
分析出a 车有三种可能:静止、向右运动或向左运动且车速小于风速;根据b 车上旗帜的飘动方向分析得出b 车只能向左运动。

18. A 解析:甲车乘客看到地面上树木向北运动,得出甲车必然向南运动,乙车相对
于甲车的位置不断偏南,得出乙车也必然向南运动。

19. C 解析:为了拍摄高清晰摄像机随运动员一起运动,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20. 能追上,以窃贼为参照物可以看出警车离他们越来越近了,说明警车的速度比窃贼的车
运动得快。

21. 随风飘动的气球和它周围的空气是相对静止的,在气球上感觉不到周围有风,系在气球
下的旗子处于无风的环境里,相对于风是静止的,所以不会飘起来。

第2节 运动的快慢
1. 运动的快慢 慢 短
2. 单位时间内通过和路程
t
s 3. 18 15
4. ⑴沿着直线是速度不变 定值 无关 ⑵ 平均
5. 2 每秒通过的路程是2m
6. 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7. C
8. B
9. B 10. C 11. 时间通过的路程 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速度 12. 0.2s 13. 80km/h 0.5 14. ⑴ 2 5 匀速直线 ⑵甲 15 ⑶甲乙两车相遇 15. D 16. A 17. C 18. D 19. 骑车者与跑步者运动200m 所用时间一样吗》或骑车者与跑步者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合理即可) 20. 12 21.
s s
m m
m v s s v s t 60202001000=+=+==车隧道
22.
⑴ h km h k t s v /4.242min 52,505===
⑵h km km
v /6.220min
341251== h km km v /1.235min 311232== h km km v /4.326min 251363==
h km km v /2.234min
311214==
即列车在由三门峡到华山北段运行得最快,在由郑州到龙门段运动得最慢。

第3节 测量平均速度
1. 某一段路程 某一段时间
2. 卷尺 停表(秒表) v=s/t
3. 0.1 71.1
4. 0.75
5. 卷尺 停表(秒表) 5
6. 30.00 31.25 30.03
7. 0.03m/s 0.02m/s 0.024m/s 8. B 9. C
10. ⑴34.3 61.3 ⑵变速 11. ⑴15s ⑵2m/s (3)20s (4) 2.5m/s 12. 4.63 13. A 14. D 15. C 16. A
18. ⑴7.8m/s ⑵ 5 9.5m/s ⑶第一、第二、第四个20m 速度低于全程平均速度;建议加强起跑和耐力训练。

19. ⑴9 16 ⑵时间的平方 ⑶20m./s CD 段
章末小结
1. 1.2 1.40 1.70
2. 北 5
3. (1)对面的客车 (2)地面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物
体运动描述不同) 4. C 5. 10m/s 6. ⑴t
s
v ⑵小 ⑶4.0 2 3 ⑷大 7. 静止 运动
8. 匀速直线 1 西 9. 1 2.35 0.5875 10. 稍快 5 11. 104 52 12. B 13. D 14. C 15. C 16.
B
18. (1)30km/h 22.5min (2) 11:30~13:00 解析;(1)15km 表示路牌到目的地之间的距
离,40
代表最高车速限定为
40km/h,h km h
km
t s v /305.015===
min 5.22375.0/4015====
h h km km v s t (2)按照最高车速行驶h h km km v s t 5.1/1201801=== 按照最低车速行驶h h
km km v s t 3/601802===
因此,在11:30至13:00之间到达高速公路出口不会违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