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基础训练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大气压强》基础训练含答案

《大气压强》基础训练基础知识训练1.如图13-43,烧瓶中的水刚停止沸腾,现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2.登山运动员从高山顶返回到山脚宿营地时,随身携带的气压计的数值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古人曾经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法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导致水的的缘故。
4.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的瓶口,瓶会变塌.空塑料瓶变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用注射器抽吸密封在药瓶中的药液,医生先向药液中注入一些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6.如下图所示,表示出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一架“波音747”客机正常飞行在9km高度,此时飞机所处高度的大气压值约为,由图还可以分析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
(至少写出两点)7.把玻璃杯盛满水,用硬纸盖住,再倒过来,如图(a),纸片能将杯中的水托住,之后,若将杯子慢慢转动,如图(b)(c),则()图13-43A.杯子刚一转动,纸片就不能将水托住B.杯子转动到图b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C.杯子转动到图c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D.杯子转到任何位置,纸片都能将水托住8.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如图13-45那样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图13-45A.是空的 B.有水,但不满 C.充满水 D.以上都有可能9.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钢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饮料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 D.用高压锅煮食物10.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 000m以上高度时,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B.高处气温太低C.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D.该运动员体质太差1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1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题型一)A.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B.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C.人潜水时感觉胸口很闷D.两块玻璃板的表面用水浸湿,将两块合在一起,很难分开综合提高训练1.大气压强无处不在,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也经常利用大气压来工作,请你举出两个实例:(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八下物理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八下物理基础训练参考答案八下物理基础训练参考答案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八下物理基础训练的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加速度为零。
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加速度为零。
2.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所以位移等于10m/s × 5s = 50m。
3. 一个物体以10m/s²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速度是多少?答:速度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所以速度等于10m/s² × 5s = 50m/s。
4.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加速度为零。
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加速度为零。
5. 一个物体以10m/s²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所以位移等于10m/s × 5s + (10m/s² × (5s)²) / 2 = 250m。
6.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所以位移等于10m/s × 5s = 50m。
7. 一个物体以10m/s²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速度是多少?答: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所以速度等于10m/s + 10m/s² × 5s = 60m/s。
8.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加速度为零。
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加速度为零。
物理基础训练(8年级下)答案

物理(8年级下)答案第六章 电压 电阻一. 电压1.伏特;伏;V ;kV 、mV 、μV2.家庭用电,220V ;一节干电池,1.5V3.并;大于4.L 1;1.1V5.F ;E (或D );D (或E );C (或B )6.D7.B8.C9.测量L 1的电压,电路如图1 10.A 金属棒为负极,B 金属棒为正极 11.电路图和实物图如图2 ⑴量程选择偏大 ⑵正负接线柱接反 12.略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1.5;1500;220;0.22;1000000 2.相同点:电流都是“+”进“-”出,使用前都要调零,且被测值不能超出仪表的最大测量值。
不同点:电路符号不同,与被测电路连接方式不同,电流表不能直接接电源,电压表可以直接接电源。
3.C 4.D 5.甲图中测量L 1的电压,乙图中测量L 的电压,电路图如图3、 图4所示 6.⑴电流表和电源;⑵灯泡两端电 压(或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⑶灯泡两端电压和流过灯泡的电流 7.D 8.(1)可能与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有关,取一西红柿,控制铜片与锌片插入深度,改变金属片之间的距离,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电池共4种;⑵锂电池,较小的体积自重下,能放出较大的电能三、电阻1.硬币、铅笔芯、小刀片、铁丝;2.电流;阻碍;欧姆;欧;Ω;k Ω;M Ω3.0.008;4.把5Ω的导体接入电路时,灯光较亮;电阻越小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5.D 6.C7.A 8.C 9.⑴D ;⑵温度越低,电流越小,使用寿命越长 10.⑴a ,c ;⑵导体长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长度越长,电阻越大;⑶影响蒸发的因素;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⑷①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②见图5 11.(1)螺旋状,增大导体的长度(2)“瓦”数大的灯丝较粗。
四、变阻器1.长度;变阻器 2.最大电阻为2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3.一些金属和合金,当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远距离输电、超大型 电磁铁、磁悬浮列车 4.D 5.D 6.B7.B 8.⑴最大 ⑵见图6、图7 ⑶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本章检测题1.D 2.A 3.A 4.C 5.B 6.C 7.B 8.B 9.C 10.D 11.形成电流;电源 12.并;“+” 13.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导体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4.3 平面镜成像 基础训练10分钟(Word版,带答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基础训练一.选择1.“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2.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A.变小B.不变C.变大D.无法判断3.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4.舞蹈演员在排练时,总是要对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纠正自己的动作.当图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她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 B. C. D.5.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情况的作图正确的是( )6.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
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s1=s2B.s1<s2C.h1>h2D.h1=h27.物体高1.8米,平面镜高0.6米,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米.关于物体、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成不完整的像B.像与平面镜的高相同,0.6米C.像与物体的高相同,1.8米D.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米8.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不能与A的像重合9.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都是缩小的D.平面镜成的像大小与平面镜大小有关10.下面是小明、小华和小红在学习了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知识后,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基础训练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液体的热胀冷缩2.摄氏冰水混合物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13. 35℃~42℃0.1℃4. 37℃三十七摄氏度5.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6.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7.量程分度值若低于最小刻度线则无法读数,高于最高刻度线温度计会损坏,不能及时读数8.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9. 7.5℃9℃18℃-4℃10.A: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B:正确C: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D: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11.BAFCDE12.乙缩口39.513. 30 14.D 15.A16.A 解析: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在受冷收缩时,在缩口处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所以,大家可以认为,体温计的示数只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17.D 18.B19.(1)热水质量(2)20 39 52 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好(3)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0. 35℃56℃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1.固态液态气态2.物态变化3.固态液态液态固态 4.凝固熔化 5.0 0 相同的6.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7.(1)乙好,乙装置海波受热均匀(2)为了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3)48 吸收保持不变28.不熔化熔点吸热9. 70BC 10.B 11.A 12.(1)10 (2)48 (3)10 (4)4 (5)22 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开始计时的初温是10℃,在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吸热了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熔点48℃,熔化时间从第4min到第14min共10min;晶体完全熔化后,又加热了4min,温度又升高到70℃。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产生和的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选填:一定、不一定)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能听到(选填:一定、不一定)。
因此,我们不能用我们是否听到了声音来判断物体是否在发声(选填:能、不能)。
4、声源是自己能发声的物体。
5、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的“嗡翁”声,是蜜蜂翅膀的振动而产生的;打鼓时的的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蝉的鸣叫声是由于发声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空气的震动而产生的;拉小提琴时,小提琴的声音是琴弦的振动发出的。
6、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在金鱼缸边拍手,金鱼会受到惊吓,说明声音除了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外,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通过一根细铁丝就能听到另一个地道中游击队员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距离很近也不能直接对话,而要通过无线电通话,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放一个手机在密闭的玻璃球内,当我们给手机发信息时,我们能听到手机铃声,能看到指示灯的闪烁(选填:能、不能);当我们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球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
而把空气抽完后,我们就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声音又叫声波。
10、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所以声音有速度叫声速。
1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古时候,远征的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常“枕戈待旦”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敌人夜间偷袭,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员常常用耳朵贴着铁轨听,敌人的火车还离得很远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夜间狗睡觉时,总是把一只耳朵贴着地面,来人离人家很远,人还没有感觉到,狗就会叫起来,也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典型精选随堂练习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典型精选练习题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A.秒B.千米C.米D.厘米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属于测量长度的工具的是()。
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但不可能避免5.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
第5题图第6题图6.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使用机械停表计时的奥运会。
当时运动员在参加长跑比赛,某一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停表指针如图所示,所表示的时间为________min________s,合________s。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C2.A3.A4.D5.A B 6.3382181.2运动的描述1.小林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
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第2题图第3题图3.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
司机对同座的乘客说“你没动”,是选定了________为参照物;小红对小明说“车真快!”是选定了________为参照物。
4.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
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
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
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汽车、地面B.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5.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2022八年级物理基础训练答案

2022八年级物理基础训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A3. B4. D5. C6. A7. B8. D9. C 10. D二、填空题答案1. 60 km/h2. 小于 1 N3. 10 J4. 动能5. 对称轴6. 670 m/s7. 没有 8. 摩擦系数 9. 3三、计算题答案1. 9000 J2. 150 cm3. 3.0m/s^2四、简答题答案1. 物体在释放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向下的运动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g。
2. 物体的重力和支持力相等;物体在斜面上的分解力包括垂直于斜面的重力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
3. 机械能守恒的两种情况:一、只受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的自由落体运动;二、只受弹簧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的弹性振动。
4. 内燃机工作原理:混合气在汽缸内被压缩后着火,燃烧释放能量,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驱动发动机工作。
5. 水淹泵的原理:水流经进水管进入泵轮,泵轮旋转将水推到出水管中,出水口处形成高速水流,在离开出水口后水流速度减慢,增加压力形成喷流状,水流持续推动了被淹物,达到水淹消防的效果。
五、解答题答案1. (1) NM的计算公式是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将F=2N,m=0.2kg代入求得加速度为a=10m/s^2。
(2) 初始速度为v0=12m/s,加速度为a=10m/s^2,时间为t=2s,运用v=v0+at计算得到末速度为v=32m/s。
(3) 由Δs=vt+1/2at^2计算得到位移为Δs=44m。
因此,物体总的运动时间为4s。
2. 观察图像可知,AB段为匀加速运动,BC段为匀速运动,CD段为匀减速运动。
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可得,在AB段,初速度v0=0,末速度v=20m/s,加速度a=4m/s^2,因此,t=5s,s=50m;在BC段,s=100m,速度v=20m/s,时间t=5s;在CD段,初速度v=20m/s,末速度v=0,加速度a=-4m/s^2,因此,t=5s,s=5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基础训练答案八年级物理基础训练答案【篇一: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_______________ (全册含答案)】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
2、长度的测量工具叫刻度尺。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直尺、三角板、、、、。
3、刻度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叫分度值。
叙述分度值是要有数字和单位。
4、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0 刻度线是否磨损。
5、刻度尺按照厚薄不同可分为厚刻度尺和薄刻度尺。
6、刻度尺按照分度值不同可分为厘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分米刻度尺和米刻度尺。
7、记录的长度测量结果必须要有数字和单位。
8、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必须注意:(1)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或者重合;(2)要用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前边缘;(3)刻度必须要物体。
(4)记录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分度值的(5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10、判断记录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就看倒数第1位的单位和分度值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是错误的。
11、在我们记录的正确长度测量结果中,所有各位都是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除最末一位外的其他各位数字都是精确数字。
12、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3、任何人,用任何工具,使用任何方法都会有误差。
14、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误差可以减小。
15、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有关,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16、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叫错误。
测量错误可以避免。
17、改正了错误的测量方法只能避免错误,不能避免误差,也不能减小误差。
18、长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要求有关;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与分度值有关。
19、分度值越小,长度测量越准确。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多少。
20、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用精密仪器测量;(3)用先进方法测量。
21、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测量结果除了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夕卜,还必须满足除最末一位可以不同,其余各位必须相同。
2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只能用正确的测量结果来求平均值,错误的测量结果不能用来求平均值。
24、求平均值时,应当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和原小数位数相同。
25、时间用钟或表来测量。
古代测量时间用日晷和沙漏。
26、时间的国际单位有:小时h、分min、秒s 。
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s。
27、1h=60min= 3600s。
1min=60s。
28、要会读停表。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一个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
或者说物体间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
2、位置改变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1)方位不变,距离改变;(2)距离不变,方位改变;(3)距离和方位都改变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为比较对象的物体叫参照物。
物体被选作为参照物后,不管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4、我们可以选择任何物体作为参照物,但原则上不选择研究物体自己。
5、如果选择不同物体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填: 定、不一定、一定不)6、物体是做机械运动、还是静止都必须相对于参照物来说,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
7、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如果两个物体速度相同,以其中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另一个物体是静止的。
如果两个物体速度不相同,以速度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速度大的物体向原方向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速度小的物体向反方向运动(选填:原方向、反方向)。
8、甲、乙、丙三台都在下降的电台梯,甲电梯上的人看到乙电梯在上升,乙电梯上的人看到丙电梯在上升。
那么,丙电梯上的人看到甲电梯在下降;下降最快的是甲电梯;下降最慢的是丙电梯9、一列火车向正南方向以10m/s的速度运动,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
那么,这时正在吹北风,风速为10m/s o10、湖边的人家正在做午饭,湖边的人看到炊烟向东边飘去,湖中的甲船上的红旗向西飘动,乙船上的红旗向东飘动。
那么,甲船一定向东行驶;乙船不一定向西行驶。
(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11、同步地球卫星(通讯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2、空中加油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是运动的。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2、观看比赛的观众,用运动员跑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多少来判断运动员跑的快慢。
3、计时员用运动员跑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长短来判断运动员跑的快慢。
4、物体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速度。
速度大小等于单位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
速度用字母v表示。
s5、速度的计算式为:v= o 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t6、速度的国际主单位是m/s。
国际常用单位是km/h,它也是交通运输上常用的速度单位。
7、1m/s=3.6km/h , 1km/h=1m/s , 60m/min= 1 m/s。
3.68、运动按照通过的路径来分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9、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发生改变来分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0、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或者说:速度大小不变)(或者说运动快慢不变),叫匀速直线运动。
11、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1)做直线运动;(2)相等时间通过路程相等。
12、一列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运动,第一小时行驶100km,第二小时行驶100km,第三小时行驶100km,以后每小时都行驶100km。
那么火车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13、做运动的物体,如果(或者说:速度大小改变)(或者说运动快慢改变),叫变速直线运动。
14、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1)做直线运动;(2)相等时间通过路程不相等。
15、速度一一时间图象,是以时间为横轴,速度为纵轴。
速度时间图象在时间轴上,表示物体静止;速度时间图象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为斜直线或者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16、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夹角的大小表示了物体速度表示速度变化越变。
17、路程一一时间图象,是以时间为横轴,路程为纵轴。
当路程时间图象在时间轴上或者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静止;路程时间图象为斜直线表示物体作;路程时间图象为曲线,表示物体作。
18、路程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夹角的大小表示了物体速度大小。
夹角越大,表示速度越大。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1、一个小球自由地从斜面顶端滚到底端, 滚到斜面中点处速度v1,滚到滚完全程一半时间时的速度 v2,那么v1v2。
(选填:、、=)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产生和的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选填:一定、不一定)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能听到(选填:一定、不一定)。
因 此,我们不能 用我们是否听到了声音来判断物体是否在发声(选填: 能、不能)。
4、 声源是能的物体。
5、 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翁”声,是蜜蜂 翅膀 的振动而产生的; 打鼓时的的鼓声是由于 鼓面 的振动而产生的;蝉的鸣叫声是由于发声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笛子中 空气 的震动而 产生的;拉小提琴时,小提琴的声音是琴弦 的振动发出的。
1、 平均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
2、 平均速度是总路程 与 总时间 的比值3、测量平均速度不能 直接测量,只 间接测量(选填:能、不能)。
平均s 速度的测量原理是v=。
t4、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出的物理量有 路程s 和时间t ,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和表。
5、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 v=2?1?2 。
?1??2 ,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全程平均速度9、前半时间平均速度v1、 v=?1??22 。
10、 ?1??2,后半时间平均速度v2,全程平均速度22?1?2。
(选填:、、=)?1??26、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能在在金鱼缸边拍手,金鱼会受到惊吓,说明声音除了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外,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通过一根细铁丝就能听到另一个地道中游击队员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距离很近也不能直接对话,而要通过无线电通话,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声音能在、和中传播,不能在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放一个手机在密闭的玻璃球内,当我们给手机发信息时,我们铃声,能看到指示灯的闪烁(选填:能、不能);当我们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球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
而把空气抽完后,我们就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9、声音是以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声音又叫10、声音的传播时间,所以声音有11、声音在远征的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常枕戈待旦”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敌人夜间偷袭,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员常常用耳朵贴着铁轨听,敌人的火车还离得很远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夜间狗睡觉时,总是把一只耳朵贴着地面,来人离人家很远,人还没有感觉到,狗就会叫起来,也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篇二: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训练答案第二章(大象出版社)】1、高低高低2、每秒钏振动的次数赫兹(hz)3、20〜20000高于20000hz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4、大小大小5、材料结构、6、大响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8、振动低9、b10、c11、c12空气音色13响度真空不能传声14、音色15 次声波16、低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17、d18、b19 b20、音调变高暖水壶的玻璃振动产生的;等等21、(1)ab ca d f80 1.02 ⑵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的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
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22、金属汤匙碰撞石块时会产生声音,第一次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到达耳膜引起听觉,第二次声音通过细绳传到人耳侧的骨头上,声音由骨头到达听觉神经,听起来比第一次大,因而,小明的实验可以告诉我们:(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固体传播(3)人耳可以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4)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第三节声的利用1、信息能量2、声呐探测b超诊断(答案合理即可)3、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体外碎石(答案合理即可)4、听信息5、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6、振动能量7、诊断疾病8、a9、 a10、信息响度解析:在放置动力之源”的大厅天花检测零件内部是否有裂纹板上,绕金属球一圈有8个话筒,从8个方向收听”观众的呼喊。
台计算机(服务器)分析这8个声音的分贝,然后指挥安装在金属球悬挂绳索的黑盒子”一-个传动装置在摆方向上作出反应。
同时,通过另外的控制,球上的视频展示也会随声音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