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配套练习册全一册答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1科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跟踪训练(word版)(有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1科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跟踪训练(word版)(有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1科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12题)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去核器B.核桃夹子C.园艺剪D.手动压蒜器2.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挂在中点时刚好处于平衡,如图(a)所示,如果将右端弯成如图(b)所示的情况,铁棒将()A.顺时针转动B.逆时针转动C.静止不动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3.如图是用撬棒撬石头的情景,下图中关于该撬棒使用时的杠杆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4.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下列操作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B.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右侧增加一个钩码C.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D.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钩码5.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是一个省力杠杆B.D处刀刃较薄,可以增大压力C.杠杆ABC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D.指甲刀只有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6.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A.F1>F2,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B.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C.F1>F2,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D.F1<F2,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7.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的长度为2cm,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0°角)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杠杆的动力臂为0.08mB.此时为省力杠杆C.当弹簧测力计向左移至竖直位置时,其示数为1ND.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2N8.如图所示,杠杆AOB的A端挂重为G A的物体,B端挂重为G B的物体,杠杆平衡时AO处于水平位置,若AO=BO,杠杆自重不计,则G A和G B的大小关系是A.G A=G B B.G A=G B C.G A=G B D.无法比较9.如图所示,直杆OA的下端挂一重物G且可绕O点转动。

沪科版物理八上《配套练习册物理》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上《配套练习册物理》答案

上海科技版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 1 (1)冰雪在冬季;霜在深秋和初冬;露在春秋两季;雨在春、夏、秋、冬季 (2)温度高低或冷热程度有关 2 (1)鸡蛋会浮上来; (2)使它们旋转,转不起来的是生鸡蛋; (3)鸡蛋被“吸”入瓶中; (4)鸡蛋变大了; (5)手握鸡蛋时,手对鸡蛋的作用力分散到整个蛋壳表面,所以不易握碎 3 (1)雨后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2)冬天为什么口中会呼出“白气”? (3)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 (4)加油站为什么禁止拨打手机?第二节 1 天圆地方 2 哥白尼 伽利略 牛顿 相对论 量子力学第三节 1 物质结构、相互作用 2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3 B 4 D 5 B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1.参照物 位置 2.地面 3.列车 地面 4.静止 南 5.向下向上 6.B 7.B 8.B 9.A 10.D 11.B 12.D 13.(1)以飞机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 (2)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14.在交接棒时,若不能做到交棒队员与接棒队员的相对静止,则容易出现掉棒现象,会影响成绩;在交棒过程中,运动员在跑动中接棒比在静止中接棒后再跑的平均速度要大些15.《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做事机械刻板.求剑者的问题就出在“舟行而剑不行”,求剑者以船为参照物,认为刻下的记号没有运动,可是剑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自然就找不到剑了第二节 1.测量单位 米 m 秒 s 2.长度 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 3.误差 校准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m cm mm s s min 5.0.09 9×104 6.(1)2.5×108 (2)1.7×104 (3)4216 (4)15 7.B 8.B 9.A 10.C 11.D 12.1mm 0.0280 13.犅 2.44(2.41~2.49均对) 14.73.0 15.(1)a、c有问题.改正:a.应去掉精装小说的封面、封底,量出其中小说纸的总厚度,记为犾;d.去掉精装小说的封面、封底后,小说书的页数1为狀,则小说书纸的张数为狀′=狀2张,每张纸厚度为犾狀′=2犾狀 (2)bacd 16.甲:所绕的圈数太少;乙:①铜丝应紧密缠绕在铅笔上;②应多次测量 17.方法一:用两个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将硬币夹住,可测出硬币的直径;方法二:将硬币在刻度尺上滚一圈,或用棉线绕一圈,测出硬币周长,根据犱=犮π计算出周长第三节 1.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路程 时间 3.6 3.364.5600 5.277 95.52 6.B 7.C 8.C 9.C 10.C11.C 12.猎豹的速度大.可以将30m/s换算成108km/h,也可以将72km/h换算成20m/s,然后进行比较 13.(a)图:比较相同时间内跑过的路程;(b)图:比较跑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14.由于该女士不明白速度的物理意义,60km/h指的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而不是7min所通过的路程.60km/h大于40km/h,所以被罚款 15.3m/s 10.8km/h 16.(1)91.17km/h 没有(2)3.65min 17.150km第四节 1.0.5 汽车 2.0.75 3.300 20 4.(1)运动 (2)0.08 (3)慢5.D 6.D 7.A 8.D 9.(1)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狊/cm6490时间狋/s26平均速度狏/cm·s-11316(2)不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10.(1)运动员最快运动区间所用时间狋1/s最慢运动区间所用时间狋2/s通过全程所用时间狋/s全程的平均速度珔狏/m·s-1甲0.851.159.0511.03乙0.941.229.9110.09(2)略 11.此题有多种解法,可以通过比较时间、路程、速度来判断2配套练习册 物理本章测试 1.静止 运动 运动 2.填18~20均可 24 μm 3.1mm 2.14cm(2.11~2.19cm均对) 2.1cm 4.80km/h 40km 0.5 5.D 6.B 7.B 8.B 9.B 10.C 11.C 12.A 13.C 14.“西大桥8km”表示此地到西大桥路程为8km;“40”为限速标志,即在此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不能超过40km/h.从此地到西大桥最少要12min 15.700s 16.14m/s17.用直径为犇1的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绕狀1圈,在起点和终点做上记号,然后拆下铜丝;再用没有标签的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绕同样的长度,数出所绕圈数狀2,则直径犇2=犇1狀1狀218.(1) (2)狏=70km/h,超速 (3)D(4)大 19.(1)第14幅水滴下落的距离犺为45.0cm (2)正确 1(3)成正比 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1.振动 2.气体 液体 固体 真空 3.340m/s 4.振动 空气5.物体振动 液体 6.振动 固体 7.振动 固体 8.固体(大地)可以传声(或大地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比空气快) 9.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传播的速度慢得多 10.680 11.D 12.C 13.D 14.D15.D 16.蜡烛的火焰随着橡皮膜的振动一起振动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具有能量) 17.(1)金属线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2)人手阻挡了声波在线上的传递 (3)声波(的能量)被松弛的线消耗了 18.两次声音.第一次是铁管传播的,第二次是空气传播的第二节 1.音调 2.响度 音调 音色 3.振动幅度 振动幅度 距离(远近) 分散程度 4.高低 振动频率 音调 5.响度 6.乐音 规律 让人心烦 7.音调 振动频率 响度 振动幅度 8.传播 接收 9.振动 音色 10.振动 音调 11.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12.音调 13.音调3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音色 14.响度 音色 15.低 16.A 17.B18.B 19.A 20.C 21.C22.A 23.(1)D、E (2)③①②④ (3)控制变量法第三节 1.20~20000Hz 20000Hz 20Hz 2.穿透 破坏 3.次 4.超声波 声呐(超声雷达) 5.20 次声 次声 6.C 7.D 8.D 9.B10.D 11.蜜蜂的翅膀振动频率高于20Hz,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而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 12.地震发生前产生次声波,狗等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所以会有异常行为 13.1500m本章测试 1.D 2.A 3.D 4.C 5.C 6.C 7.B 8.A 9.C 10.C 11.A 12.C 13.B 14.C 15.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快 16.振动 音色 17.音色 空气 18.响度 音调 19.超声波 次声波 20.低于 次 21.(1)音调越来越高 (2)水(空气,瓶壁)振动产生的声音 22.11.72m/s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节 1 正在发光 太阳 2 空气、玻璃等透明均匀物质 3 真空 3×108 3×105 4 光线 5 太阳 萤火虫 6 3×108m/s 1.5×1011 7 可以 直线 8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9 法 入射 入射 反射 ∠2 ∠3 10 60° 减小 0° 11 入射光线 可逆 12 平行 平行各个 13 B 14 A 15 D 16 B 17 略 18 略 19 略 20 (1)∠犉犗犖=40° 图略 (2)将纸板犅向后(或向前)折,观察在犅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1 (1)影子的长度与光源高度有关 (2)减小 (3)保持光源的高度不变,短木条向右移动第二节 1 虚 相同 相等 对称 2 镜面 漫 3 虚 不变 4 1.6 2 3 5 B 6 D 7 D 8 C 9 B 10 略 11 略 12 表针通过平面镜成像,读数时视线必须垂直表盘,这时指针和它的像重合 13 不是.汽车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景物会通过玻璃成像,玻璃倾斜安装,可以使车内乘客经过玻璃反射成像在车的前上方,以便将车内乘客的像和路上的行人分离开来,避免司机出现错觉 14 (1)利用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的大小 (2)像、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3)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同 (4)不能 (5)不变 15 (1)会聚 (2)焦点犉处 光路可逆配套练习册 物理4性 (3)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前灯等第三节 1.法 入射 折射 ∠犆犗犙 ∠犃犗犇 20° 55° 2.C 3.B 4.D 5.D 6.C 7.B 8.B 9.略 10.略 11.略 12.偏向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慢 13.(1)增大 41.8° (2)小于第四节 1.光的色散 单色 复色 2.三基色 按合适的比例 3.红、橙、黄、绿、蓝、靛、紫 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4.色散 5.红、绿、蓝 6.B 7.D8.B 9.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10.能 背对太阳 11.(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色光颜色决定的 (2)夏天气温较高,浅色衣服能将大量的太阳光和辐射热反射掉,因而人感到凉爽 (3)黑色第五节 1.光的折射 会聚 会聚 2.焦点 焦点 光心 3.两倍焦距 实 一倍焦距 放大 虚 4.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 实 两倍焦距 实 一倍焦距 5.10cm 10~20cm 6.乙 7.虚 折射 8.D 9.C 10.D 11.A 12.C 13.D 14.B 15.A 16.A 17.略 18.略 19.略 20.上 右 放大 21.虚 犆 22.(1)同一直线上 (2)不妥,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略 同一高度 (3)烛焰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 光屏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 (4)略(5)控制变量法 (6)略第六节 1 晶状体 倒立 缩小 实 2 凸透镜 两位焦距以外 倒立 缩小 3 度 100 4 视网膜 焦距 5 (b) 凹透镜 6 后 凸 7 凸 远视 8 (b) 9 正立 放大 虚 同侧 10 凸透 11 凸透镜 虚像 一倍焦距以内 12 B 13 C 14 B 15 C 16 D 17 (1)A C (2)B 18 略 19 (1)佩戴的可能是凸透镜.理由:小明的爷爷看书时要戴上眼镜,说明他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他眼镜的折光能力太弱,来自近一点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由于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所以他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将小明爷爷佩戴的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并正对太阳光,在眼镜下面放一张白纸,移动眼镜,如果在白纸上能看到很亮的光点,则说明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20 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1 放大的虚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 22 (1)横截面积 凸面程度 材料 (2)与横截面积无关 (3)凸面程度越凸,焦距越短 (4)取形状完全相同的不同材料构成的凸透镜,在太阳光下做实验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5本章测试 1.漫反射 各种(所有) 2.发亮 较暗 3.反射 上 折射4.直线传播 反射 5.倒立、缩小的实像 6.小于 正立、放大的虚 7.凸透 倒着 实 8.正立、放大 缩小 9.(c) (b) (d) 10.C 11.A 12.B 13.B 14.A 15.C 16.D 17.A 18.B 19.C 20.D 21.A22.B 23.C 24.C 25.图略 26.从金鱼表面射出的光,分别通过拐角两侧发生折射,各自形成金鱼的虚像 27.(1)较黑暗 蜡烛犅 (2)完全重合相等 垂直 相等 (3)B 28.(1)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狏随物距狌的增大而减小 (2)物屏距离犾 第一次成像的物距等于第二次成像的像距,第二次成像的物距等于第一次成像的像距 (3)物屏距离大于4犳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一节 1 物体所含物质 犿 2 不改变 不改变 不改变 形状 状态 位置 基本属性 3 1.2×105 6×103 20 4×10-4 4×10-7 0.024 2.4×10-5 60 4 kg g mg g kg 5 2.0×1027 6.0×1021 3.3×105 6 电子秤 杆秤 台秤 7 C 8 C 9 B 10 B 11 A 12 托盘天平 指针 分度标尺 砝码 平衡螺母 游码 称量标尺 13 10 5第二节 1 水平工作台 左 0 平衡螺母 右 2 左 右 砝码 示数 3 镊子 由大到小 移动游码 4 20g(1个)、10g(1个)、5g(1个);3.5g 5 量筒 量杯 量程 分度值 凹液面底部 凸液面顶部 100mL 2mL70mL 6 50 5×10-5 5 5×10-3 7 C 8 C 9 C 10 C 11 D 12 右 62.4 13 (1)左端“0”刻度线上 平衡螺母 (2)20 10 10 5 14 (1)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2)不应用手拿取砝码 (3)应该将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处再添加或减少砝码 15 李明同学的做法更好一些.刘红同学测瓶子质量时,瓶中会残留一部分水,会使得瓶子的质量偏大,实际测得的水的质量偏小 16 犞2-犞1 注入量筒内的水至少能浸没放入其中的待测固体,且待测固体浸没在水中后,液面位置低于量筒的最大刻度线 17 B.先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C.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取放砝码或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E.整理器材,应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第三节 1 恒定 不同 密度 ρ 2 千克每立方米 1m3酒精的质量为配套练习册 物理6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0.8×103kg 0.8×103kg/m3 3 铁比木头的密度大 4 较大 5 一半 一半 不变 变小 6 正 3 3×103 7 乙 乙 8 C 9 B 10 A 11 A 12 C 13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 (2)1与4(2与5,或3与6)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14 (1)水平 C (2)42 14 3 3×103 偏大 15 左 31.4 20 1.57×103 16 0.73×103kg/m3第四节 1 增大 不变 减小 2 2 1.0×103 3 1.25×10-3 1 4 C 5 C 6 C 7 C 8 A 9 A 10 A 11 实心木模的体积犞2=20×10-3m3,钢铸件的体积犞1=犞2=20×10-3m3,若钢铸件没有气孔,则其质量应该是犿=ρ1犞1=7.9×103kg/m3×20×10-3m3=158kg,由于158kg>154.4kg,说明此钢铸件有气孔 12 1g/cm3 4.9g本章测试 1 C 2 C 3 C 4 D 5 C 6 C 7 B 8 C 9 A 10 C 11 0.002 2 12 不变 减小 13 丙 乙 甲 14 2.5kg/m3 80.8×103kg/m3 15 178 16 右 78.4 17 变小 下调 18 天平左盘放了砝码,右盘放了物体 57.4 错误 19 (1)水平 游码 平衡螺母 (2)取下最小砝码,调节游码 (3)增加 偏小 20 78 10 7.80 (1)①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②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③同种物质,其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④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不相等(写出一种即可) (2)ρ=犿犞犿=ρ·犞,犞=犿()ρ 21 (1)47.4(2)测出空瓶的质量犿1=14g 测出小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犿2=44g 测出小瓶装酱油后的总质量犿3=47.4g (3)1.11g/cm322 (1)犞壶=犞水=犿水ρ水=14.8g1g/cm3=14.8cm3ρ泥=犿盖犞盖=44.4g14.8cm3=3.0g/cm3=3.0×103kg/m3(2)犞壶=犿壶ρ泥=159g3.0g/cm3=53cm3=5.3×10-5m37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1.物体对物体 相互 物体发生形变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快慢 方向 3.桌面 茶杯 4.运动状态 5.发生形变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相互 6.方向 不断变化 7.(1)水 人 (2)空气(或风) 国旗8.相互 形变 9.相互 改变 10.形变 运动状态 11.(a) (b)12.不能 同时 13.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4.D 15.B 16.D 17.B 18.D 19.(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踢足球、跳高等 20.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二节 1.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 2.牛顿 牛 N 1N 3.示意图 4.3N(或4N) 5.作用点 6.方向 作用点 7.C 8.C 9.配套练习册 物理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轴承之间的摩擦 添加润滑油 5.D 6.C7.B 8.D9.B 10.C11.D 12.C 13.(1)①40 ②4.0 ③4.0④8.0 (2)一、二 (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14.(1)2.8 (2)不对,没有控制压力不变本章测试 1.D 2.C 3.C 4.A 5.A 6.D 7.(a) (b) 8.kg 400 9.伸长量 能 10.压力 摩擦力 11.2 水平向左 12. 13. 14.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四、35.(1)右 (2)被测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 (3)22.8 36.(1)平板玻璃 (2)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分别成像 (3)不能 虚 (4)不变 (5)A 37.(1)匀速拉动木块(2)压力一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接触面积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利用图(a)或图(b)的器材,将木块分别侧放、平放,匀速拉动木块,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8.(1)右 (2)81 (3)27 (4)3配套练习册 物理0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7.2《力的合成》习题(有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7.2《力的合成》习题(有答案)

第2节力的合成一、选择题1.有关合力概念错误的是()A.合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上考虑的B.合力的大小总比分力大C.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分力D.考虑合力时就不用再考虑各分力了2.如图是小群同学在课间活动时踢毽子的情景,以下对毽子上下飞舞时所受合力的分析正确的是()A.上升过程合力方向向上B.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C.下落过程合力越来越大D.上升过程合力大于下落过程合力3.竖直向上抛出重力为G的小球。

小球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总是跟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为f。

则在上升过程中小球所受的合力F的大小为()合A.fB.GC.G+fD.G-f4.F1和F2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30N,方向向左,已知F2的大小为40N,关于F1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小一定是70NB.大小一定是10NC.方向一定向右D.F1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5.如图甲所示,物体A始终只受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作用,F1、F2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t1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2相同B.在t1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变小后变大,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2相同C.在t1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2相反D.在t1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变小后变大,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2相反二、填空题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时,首先将弹簧的B端固定,再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作用在弹簧的A端并沿相同方向拉弹簧的A端,使A端到达某一点O,并记录下该点的位置及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与方向。

接着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弹簧A端,仍将弹簧的A端拉伸到O点,记下此时拉力F的大小与方向。

实验中两次将弹簧A端都拉伸到同点O的目的是使两次力的_________相同。

这样力F就为F1和F2的_________。

7.某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10N的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位老人,于是马上用15N的水平力向左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 <% &"*!# $
深度%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0
没有 ""!#' 水桶好压力相同手与桶抓手的受力面积增大对手的压强
减小$#2-.#;24#-/78"#!#24#-0 .$04#-/78%,/-.
&!外小于'!'(!&)!'!*!$两张自然下垂的纸会向中间靠拢气
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气 $ 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
!"!用漏斗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上部边缘的空气流速加快使得乒乓球上部压强
变小球下部压强比上部大球获得一个向上的压力这时不用手托乒乓球也不
00;$/4#-/78/小明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第九章浮力
第一节认识浮力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上 竖直 !!
"!-;1
#!#;$#;,$!0%#%!$
向上 深度 压强 大于 向上 向下 &! '!"(!")!'!*!"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
!!增大液体密度"!密度体积深度#!等于$!2.%!$$
&!-;///'!"(!&)!(!*!"!!!&!"!"!#!#8=<
$01--78"#!#2,-.$$4#-0 78%04#-0 78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深度 液体的密度 保 !!液$%

9:6%6781;,.9:"!
持在同一高度 帕斯卡定律 #!
$!)%!1,-$0--&!'!%4#-%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典型习题 答案与解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典型习题 答案与解析

【第二章典型习题】1.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A 1米B 2米C 5米D 8米2.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一根粉笔的长度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3.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cm B.18.76cmC.18.74cm D.18.89cm4.以相同速度同方向飞行的加油机和受油机,选地面为参照物,它们是的;选其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的。

5.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那么相对于船来说,人是_____的,树是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6.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7.小明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8.坐在逆水驶向上游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9.临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临沂更是美丽壮观。

位于临沂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临沂城的美丽景色。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D.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10.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11.即将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速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h,这个速度相当于m/s,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00㎞,那么列车从北京到上海至少需要h.12.飞机在10min内飞行了180km,它的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m/s。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习题(有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习题(有答案)

第4节压力的作用效果一、选择题1.关于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竖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C.压力的大小一定与重力大小有关D.物理书对桌子的压力是由于书本发生形变产生的2.如图所示水平雪地上,芳芳和小明两个人的质量(包含穿戴等)虽然相同,但穿着滑雪板的芳芳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却深陷雪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大B.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C.小明对雪地的压力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D.穿着滑雪板的芳芳滑得快,所以不容易深陷雪地3.下面对压强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体密度越大,对接触面产生的压强就越大B.物体体积越大,对接触面产生的压强就越小C.物体重力越大,对接触面产生的压强就越大D.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大4.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书包带做得较宽B.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C.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D.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5.下列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A.蚊子的口器B.鳄鱼的牙齿C.啄木鸟的尖喙D.宽大的滑雪板6.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0.8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0×10-4c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分别是()A.25Pa,4.0×104PaB.2.5×105Pa,4.0×108PaC.16Pa,1.0×10-2PaD.2.5×105Pa,1.6×108Pa二、填空题7.一位同学体重为600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N,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________;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2×104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_________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三、作图题8.如图所示,一个重10N的长方体木块从斜面上滑下请画出木块下滑时对斜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6.1 力(原卷版+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6.1  力(原卷版+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6.1 力【知识梳理】一、什么是力1.定义:力是对的作用。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产生力的条件:①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②相互作用(推、拉、提、举、压等都叫做作用)(2)讨论力现象,总会至少涉及到两个物体,一个是,一个是。

①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主动)②受力物体:“承受”力的物体(被动)(3)力的符号力一般用字母“”表示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即力的作用是的。

2.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因而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三、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也可以改变。

(1)发生形变:形状或者体积发生变化(2)改变运动状态:包括加速、减速、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

【易错点】1.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水平放置的两个物体,尽管相互接触,但没有发生相互挤压,因而它们之间没有产生力的作用;2.不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磁体吸引铁球等。

【规律总结】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施力物体同时也是2.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同时发生,即既改变了物体的形状,也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单独发生。

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典例分析】(2021山东东营中考)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思路小结】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分析时,主要分析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有无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有无改变。

【真题操练】一、选择题1.(2021黑龙江牡丹江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没有施力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2.(2021河北廊坊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球脱手而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第1课时 答案与解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第1课时 答案与解析

第三节快与慢第一课时速度答案与解析【课内作业】1.答案:物体运动快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米/秒V=s/t千米/小时2. 答案:B 解析:换算关系是 1米/秒=3.6千米/时3.答案:(1)3.6(2)5(3)544.答案:他每秒钟运动的路程是1.4米5. 答案:C 解析: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大小时,要将它们的速度计算出来,如果速度的单位不同,则首先要统一单位,单位相同时就可以比较得出速度大小关系,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以分别算出猎豹的速度为144km/h,褐海燕的速度是300 km/h,通过比较看出褐海燕的速度最快。

6. 答案: C 解析:本题是在考查同学的估测以能力,在估算速度时,首先要知道常见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如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米/秒,自行车的速度为4米/秒到5米/秒,人快跑的极限速度大约是11米/秒,本题42千米/小时=11.7米/秒7.答案:时间路程路程时间8.答案:(a).相同时间内,摩托车通过的路程比自行车长,所摩托车运动的速度快(b).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所用的时间比自行车少,所以摩托车运动的速度快。

解析:在现实生活中,常用这两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即: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

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D 解析:从12点10分5秒到12点11分45秒,共用100秒时间走完80米路程,v=s/t=80m/100s= 0.8 m/s 。

12.答案:比较点火者能够跑出的距离:引火线燃烧所能提供的时间:t=s1÷V1=100厘米÷0.5厘米/秒=200秒在这段时间内点火者能够跑出的距离s2=υ2t=4米/秒×200秒=800米因为800米>600米,所以点火者能在火药爆炸前跑到安全区。

解析:本题首先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即判断能否安全到达的条件是在爆炸前跑到完全区内。

13.答案:可知:汽车速度是80千米小时,汽车要行驶的路程是160千米求:汽车运行时间解:h=s/t = 160km/80km/h =2 h解析:本题的关键是会看速度表,考查了观察与分析能力14.答案:v=54千米/时=15米/秒,t=1分20秒=80秒,l桥=1100米,求:l车根据题意s=l桥+l车则l车=vt-l=15米/秒×80秒-1100米=100米解析:本题属于一类“车辆过桥、钻洞问题”,特点是:过桥时的路程=桥(洞)长+车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