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基础——泵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螺杆泵采油技术在稠油的应用

螺杆泵采油技术在稠油的应用

螺杆泵采油技术在稠油的应用作者:罗艳红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9期摘要:本文从螺杆泵采油工作原理、系统组成、系统特点以及应用范围四个方面分析了螺杆泵采油技术,得出螺杆泵采油技术成为稠油重水淹区进行高效开发的另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螺杆泵;工作原理;系统组成;特点;应用范围前言螺杆泵采油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采油工艺,具有投资少、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效果明显、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油田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油田自1999年开始推广应用螺杆泵采油系统,逐步的将其做为一种节能型举升设备在稀油油藏大面积应用,自2004年开始,逐步改变观念,探索螺杆泵采油系统在稠油高含水区块的应用,增油降水的效果十分明显,现已成为稠油重水淹区进行高效开发的另一种新途径。

1螺杆泵采油工作原理螺杆泵采油的主要的工作原理(图1)为外动力驱动杆柱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井下的螺杆泵中的转子在定子橡胶衬套中运动,转子运动时,吸入端形成密封腔,沿轴向向排出端移动,油液在吸入端压差的作用下进入密封腔随之上移,被从吸入端推挤到排出端,密封腔的不断形成、上移和消失,将油、砂、水等介质一同举升到地面。

2螺杆泵采油系统组成目前,某油田在用的螺杆泵主要以地面驱动单螺杆泵采油系统为主(以下简称螺杆泵采油系统),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图2):①电控部分:包括电控箱和电缆;②地面驱动部分:包括减速箱和驱动电机、井口动密封、支撑架、方卡等;③井下部分:驱动杆、螺杆泵定子、转子;④配套工具部分:包括专用井口、光杆、杆扶正器、管扶正器、锚定器等。

3螺杆泵采油系统特点及应用螺杆泵采油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①一次性投资小。

与电动潜油泵、水力活塞泵和游梁式(链条式)抽油机相比,螺杆泵的一次性投资最低。

②能耗低。

由于螺杆泵工作时负载稳定,机械损失小,泵效可达70%,系统效率高,是目前能耗最低的机械采油方式。

采油工程基础——泵工作原理

采油工程基础——泵工作原理

拉杆 工作筒
活塞
游动 凡尔 固定 凡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泵径:指深井泵活塞的直径。
我厂常用抽油泵泵径: Ф32、Ф38、Ф44、 Ф50、 Ф56、Ф70、Ф83等几种。
抽油杆的作用:抽油杆通过抽油杆接箍连 接成的抽油杆柱上接抽油机,下接深井泵 活塞,抽油机的动力就是靠抽油杆柱的传 递,使深井泵的活塞作往复运动。
光杆最大冲程(米) 驴头悬点最大载荷(吨)
游梁式抽油机系列代号
冲次:驴头每分钟上、下运动周期的次 数叫做冲次。 现场来调冲次的方法:现场一般是用更 换不同直径的电机皮带轮来调整冲次, 也可用更换不同转速的电机来实现调冲 次。 冲程:一般指光杆在上、下死点间的距 离。
抽油泵:是抽油井装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油管 和抽油杆下到井中,沉没在油井动液面以下一定深度,靠抽 吸作用将油抽到地面的井下设备。 工作原理:当活塞上行时,游动凡尔受油管内活塞以上液柱 的压力而关闭,排出活塞以上泵内液体。同时固定凡尔由于 泵筒压力降低,在油套环形空间液柱的压力下被顶开,井内 液体进入泵筒内,充满活塞上行所让出的空间。活塞下行时, 由于泵筒内液柱受压,压力增高,而使固定凡尔关闭,当泵 筒内压力超过油管内液柱压力时,游动凡尔被顶开,液体进 入油管。在一个冲程过程中,深井泵完成一次进油和一次排 油过程,活塞如此不断上下运动,游动凡尔及固定凡尔不断 地交替关闭和顶开,井内液体就不断地进入泵工作筒,从而 上行进入油管,最后到达地面。
油层套管水泥环:往油层套管和水泥环之间 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水泥凝固后形成的水 泥环。 人工井底:油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内最下部 的一段水泥凝固后的顶面称人工井底。 助流环:在固井时帮助水泥流入套管外环形 空间的工具。 套管鞋:确保下套管时套管位于井眼中央的 工具。 完钻井底:完钻后井的裸眼井底。

采油工程知识点整理

采油工程知识点整理

采油⼯程知识点整理IPR 曲线:表⽰产量与流压关系曲线。

表⽪效应: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变差或变好,引起附加流动压⼒的效应。

表⽪系数:描述油从地层向井筒流动渗流情况的参数,与油井完成⽅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有关,可由压⼒恢复曲线求得。

井底流动压⼒:简称井底流压、流动压⼒或流压。

是油、⽓井⽣产时的井底压⼒。

.它表⽰油、⽓从地层流到井底后剩余的压⼒,对⾃喷井来讲,也是油⽓从井底流到地⾯的起点压⼒。

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

既是油藏流体流到井底后的剩余压⼒,也是原油沿井筒向上流动的动⼒。

流型:流动过程中油、⽓的分布状态。

采油指数:是⼀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与渗油⾯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可定义为产油量与⽣产压差之⽐,即单位⽣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也可定义为每增加单位⽣产压差时,油井产量的增加值;或IPR 曲线的负倒数。

产液指数:指单位⽣产压差下的⽣产液量。

油井流⼊动态:在⼀定地层压⼒下油井产量和井底流压的关系,反应了油藏向该井供液能⼒。

⽓液滑脱现象:在⽓液两相流中,由于⽓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产⽣⽓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

滑脱损失:因滑脱⽽产⽣的附加压⼒损失。

流动效率:油井在同⼀产量下,该井的理想⽣产压差与实际⽣产压差之⽐,表⽰实际油井完善程度。

持液率:在⽓液两相管流中,单位管长内液相体积与单位管长的总体积之⽐。

Vogel ⽅法(1968) ①假设条件:a.圆形封闭油藏,油井位于中⼼;溶解⽓驱油藏。

b.均质油层,含⽔饱和度恒定;c.忽略重⼒影响;d.忽略岩⽯和⽔的压缩性;e.油、⽓组成及平衡不变;f.油、⽓两相的压⼒相同;g.拟稳态下流动,在给定的某⼀瞬间,各点的脱⽓原油流量相同。

②Vogel ⽅程③利⽤Vogel ⽅程绘制IPR 曲线的步骤已知地层压⼒和⼀个⼯作点: a.计算b.给定不同流压,计算相应的产量:c.根据给定的流压及计算的相应产量绘制IPR 曲线。

采油工程第三章有杆泵采油13

采油工程第三章有杆泵采油13
链条式抽油机的主要特点是冲程长,冲数低,适用于深井和稠油开 采且动载荷小,平衡程度好,比同载荷等级的游梁式抽油机节电约30% 以上系统效率高。结构紧凑,比游梁式抽油机节约钢材约60%。
二、抽油泵
抽油泵是有杆泵抽油 系统中的主要设备
1、泵的结构
泵筒
四大部分
吸入阀(固定阀) 活塞
排出阀(游动阀)
2、泵的类型
第二节 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位移 S、速度 v 、加速度 a 的变化规律
悬点:抽油杆通过悬绳器及毛辫子连接在驴头上的
悬挂点。
固定杆:游梁支点与
四 曲柄轴中心的连线 连 杆 机 构 游动杆:曲柄、连杆
、游梁后臂
悬点运动可以简化为简谐运动和曲柄滑块运动
一、简化为简谐运动时的悬点运动规律
条件: r/l→0 r/b→0
3.加重杆
抽油杆柱在向下运动时,由于阻力和浮力作用,抽油杆发生 弯曲,为改善抽油杆柱的工作状况,延长抽油杆柱的工作 寿命,采用在泵以上几十米的杆柱直径加粗,称为加重杆。 加重杆的结构如图所示,是两端带抽油杆螺纹的实心圆钢杆, 一端车有吊卡颈和打捞颈,杆身直径有Φ35、Φ38、Φ51 mm 三种。
4、悬绳器 悬绳器是连接光杆与毛辫子的工具。悬绳器在抽油机工 作时,承担整个工作载荷,在测示功图时安装测试传感器。
点B的运动可以看 作简谐运动,即认为B 点的运动规律和D点做 圆周运动时在垂直中 心线上的投影(C点) 的运动规律相同,即B 点和C点的运动规律相 同。
驴头在下死点 曲柄垂直向上
0C
B点经过时间t时的位移 sB 为:
sB sC r r cos r(1 cos )
根据相似三角形关系可知,悬点位移
1—天车滑轮;2—上钢丝绳;3—上链轮;4— 往返架;5—特殊链节;6—轨迹链条; 7—主动链轮;8—减速箱;9—皮带传动; 10—电机;11—平衡气缸;12—平衡柱塞; 13—平衡链条;14—平衡链轮;15—油底壳; 16—底座;17—机架;18—导轨; 19—滑块;20—主轴销;21—悬绳器;22—光 杆

2001级《采油工程》标准答案

2001级《采油工程》标准答案

2001级《采 油 工 程》 期 末 考 试 (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1 采油指数:是指单位压差下的油井产量,反映了油层性质、流体物性、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的关系。

2 气举采油:是指人为地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停喷(间喷或自喷能力差)的油井中,以降低举升管中的流压梯度(气液混合物密度),利用气体的能量举升液体的人工举升方法。

3 吸水指数:表示注水井在单位井底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4 沉没度:泵下入动液面以下深度谓之。

5 原油的密闭集输:在原油的集输过程中,原油所经过的整个系统(从井口经管线到油罐等)都是密闭的,即不与大气接触。

6 滤失系数:压裂液在每√1分钟内通过裂缝壁面1米3面积的滤失量,米3/米2.√分。

7 滑脱现象:气液混流时,由于气相密度明显小于液相密度,在上升流动中,轻质气相其运动速度会快于重质液相,这种由于两相间物性差异所产生的气相超越液相流动称为滑脱现象。

8 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当酸液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初始浓度的10%),酸液变为残酸。

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称为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

二、绘图题(3×2分=6分)1、用图示意典型的油井IPR 曲线。

2、用图示意有气体影响和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

图1-1 典型的油井IPR 曲线q ma3、用图示意酸浓度对酸—岩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简述题(6×51 简述气液两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方程的求解步骤(任选一种)。

要点:以按深度迭代为例(1)、已知任一点(井口或井底)的压力o P 作为起点,任选一个合适的压力降P ∆作为计算压力的间隔。

(2)、估计一个对应于P ∆的深度增量估h ∆,以便根据温度梯度估算该段下端的温度T1。

(3)、计算出该管段的平均温度T 及平均压力P ,并确定该T 和P 下全部流体性质参数(溶解油气比R ,原油体积系数Bo ,油、气、混合物粘度,气体密度ρg ,及表面张力σ等)。

采油工程——水力活塞泵采油

采油工程——水力活塞泵采油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提纲第二节水力活塞泵采油一、水力活塞泵装置的组成和分类(一) 动力液系统及动力液1.动力液系统一般按如下方式进行分类:(1) 按系统管理的井数分:有单井系统和中心站多井系统。

(2) 按动力液排出方式分:有开式动力液和闭式动力液循环系统。

①开式动力液系统②闭式动力液系统(3) 按动力液流动方向分,有正循环和反循环系统。

①正循环系统是将动力液从装泵的油管注入;②反循环系统是动力液从未装泵的流动通道注入;在射流泵中应用较多。

2.动力液(二) 井下泵装置类型1.插入固定式水力活塞泵井下机组随动力油管从油管中下人井底。

2.套管固定式水力活塞泵井下机组随动力油管下入井底,并固定在一个套管封隔器上。

固定式泵装置是将井下泵固定在油管底部,随油管一起下人井中。

3.平行管自由 (投入) 式4.套管自由式上述四种类型都属于开式动力液系统,特点是排出的废动力液与原油混合上升至地面。

二、水力活塞泵井下机组工作原理(一) 水力活塞泵的结构(1) 泵(2) 液马达(二)水力活塞泵的工作原理1.水力活塞泵系统的工作原理2.液马达的工作原理3.泵的工作原理4.水力活塞泵的气锁三、水力活塞泵的起下操作(一) 下泵操作规程1.下泵前的准备2.投泵操作(二) 起泵操作规程四、水力活塞泵使用范围及故障分析(一) 水力活塞泵使用范围1.深井和超深井的开采2.定向井的开采3.小井眼油井的开采4.稠油的开采5.多蜡井的开采(二) 水力活塞泵抽油井故障分析实测数据偏离理论数据,就要分析原因,排除故障,以保证正常工作。

教案:第二节水力活塞泵采油水力活塞泵是一种液压传动的无杆抽油设备,适用于高气油比、出砂、高凝油、含蜡、稠油、深井、斜井及水平井。

一、水力活塞泵装置的组成和分类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面部分、井下部分和连接地面井下的中间部分。

典型水力活塞泵采油系统1—动力液罐;2—三缸高压泵;3—控制管汇;4—井口控制阀;5—井下泵(一) 动力液系统及动力液1.动力液系统动力液系统有多种类型,不同系统的地面流程和设备及处理能力不同,选择时要考虑现有设备、场地和投资等因素。

采油工程复习题+答案

采油工程复习题+答案

1 、井身结构下入的套管有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

2 、完井方式有裸眼完井、射孔完井、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四种。

3 、射孔参数主要包括射孔深度、孔径、孔密。

4、射孔条件是指射孔压差、射孔方式、射孔工作液。

5、诱喷排液的常用方法有替喷法、抽汲法、气举法和井口驱动单螺杆泵排液法。

6、采油方法分为自喷井采油、机械采油两大类。

7、自喷井的分层开采有单管封隔器分采、双管分采、油套分采三种。

8、自喷井的四种流动过程是地层渗流、井筒多项管流、嘴流、地面管线流。

9、气相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形态有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五种。

10、自喷井的井口装置结构有套管头、油管头、采油树三部份组成。

11、压力表是用来观察和录取压力资料的仪表。

12、压力表进行检查校对的方法有互换法、落零法、用标准压力表校对三种。

13、油嘴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油井的产量。

14、井口装置按连接方式有法兰式、卡箍式、罗纹式。

15、采油树主要有总闸门、生产闸门、油管四通、清蜡闸门和附件组成。

16、机械采油法分为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

17、抽油装置是由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所组成的有杆泵抽油系统。

18、游梁式抽油机主要有动力设备、减速机构、换向机构、辅助装置四大部份组成。

19、抽油泵主要有泵筒、吸入阀、活塞、排出阀四部份组成。

20、抽油泵按井下的固定方式分管式泵和杆式泵。

21、抽油杆是抽油装置的中间部份。

上连抽油机下连抽油泵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

22、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载荷有静载荷、动载荷。

23、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静载荷有杆柱载荷、液柱载荷。

24、1 吋=25.4 毫米。

25、抽油机的平衡方式主要有游梁式平衡、曲柄平衡、复合平衡、气动平衡。

26、泵效是油井日产液量与_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

27、影响泵效的因素归结为地质因素、设备因素、工作方式三方面。

28、光杆密封器也称密封盒,起密封井口和防喷的作用。

29、生产压差是指油层静压与井底流压之差。

采油工程第3章有杆泵采油(1-1)

采油工程第3章有杆泵采油(1-1)

节能
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
链条式抽油机 宽带传动抽油机 液压抽油机
加大冲程

常 规 型 游 梁 式 抽 油 机


异 型 游 梁 式 抽 油 机
旋 转 驴 头 游 梁 式 抽 油 机
调 径 变 矩 游 梁 式 抽 油 机



链条式抽油机
皮带式抽油机



链传式抽油机
天轮式抽油机
直线往复式抽油机
一、抽油装置
游梁式抽油机系列型号表示方法
CYJ
12—3.3—70(H) F(Y,B,Q)
F:复合平衡
Y:游梁平衡 平衡方式代号 B:曲柄平衡 Q:气动平衡 减速箱齿轮形代号, H 为点啮合双 圆弧齿轮,省略渐开线人字齿轮 减速箱曲柄轴最大允许扭矩,kN.m
光杆最大冲程,m 悬点最大载荷,10 kN
游梁式抽油机系列代号
WA dV A a 2 r cos t dt b
抽油机四连杆机构简图
简谐运动时悬点位移、速度、 加速度曲线
一、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
(二)简化为曲柄滑块机构时悬点运动规律
假设条件:0<r/l<1/4
把B点绕游梁支点的弧线运动近似地看做 直线运动,则可把抽油机的运动简化为曲柄滑 块运动。 a A点位移: S A r (1 cos sin 2 ) 2 b
不同点:
①游梁和连杆的连接位置不同。
②平衡方式不同—后置式多采用
机械平衡;前置式多采用气动平
衡。
前置式气动平衡抽油机结构简图 后置式抽油机结构简图
③运动规律不同—后置式上、 下冲程的时间基本相等;前 置式上冲程较下冲程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水 闸 门
放 空 闸 门
总 闸 门
套压表
油压表
套管闸门
套管闸门
来水管线
回水管线
3.三抽设备: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
抽油机:抽油机是抽油井地面的机械传动装置,是
把动力旋转运动变成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的装置,
它和抽油杆、抽油泵配合使用将井内原油抽到地面。
分类:按照抽油机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游
泵效:抽油井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 计算公式为:η=Q液/Q理×100%
Q液 ------抽油井实际日产液量
Q理 ------泵的理论排量
影响抽油井泵效的因素有:
※地质因素:油井出砂、气体影响、油井结蜡、
原油粘度高、以及原油中含腐蚀性的水和硫化
氢气体等。
※设备因素:泵的制造质量,安装质量,衬套
采油基础知识
二○○五年三月
井身结构
地表
复杂地 用是连接井 表层套管 内各层套管 并密封套 表层套管 管 间的环行空 水泥环 技术套管 技术套管 间。 特殊地层或 水泥环 油层套管 复杂地层 油层套管 水泥环
油气层 人工井底 胶木塞 助流环 套管鞋 完钻井底
抽油泵的理论排量:深井泵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其它 因素的影响,活塞在一个冲程中排出泵筒中的液体容量叫做
泵的理论排量,在数值上等于活塞上移一个冲程时所让出的
体积。 计算公式为:Q理=πD2/4 ×S×n× 1440 D ------抽油泵直径(米) S ------泵的冲程(米)
n ------冲次(次/分)
表 层 套 管 深 度
技 术 套 管 深 度
油 层 套 管 水 泥 返 高 深 度
人 工 井 底 深 度
油 层 套 管 深 度
完 钻 井 深
方补心:钻机在正常钻进时,安装在钻台上的 转盘中,卡住方钻杆,使方钻杆与转盘一起转
动的补心。
导管:防止钻井过程时井眼周围覆土坍塌,供 泥浆循环用。 表层套管:加固地层上部疏松岩层的井壁和安 装封井器,预防岩层坍塌和钻井过程中发生井
拉杆
工作筒
活塞
游动 凡尔 固定 凡尔
泵径:指深井泵活塞的直径。
我厂常用抽油泵泵径:
Ф32、Ф38、Ф44、 Ф50、
Ф56、Ф70、Ф83等几种。
抽油杆的作用:抽油杆通过抽油杆接箍连 接成的抽油杆柱上接抽油机,下接深井泵 活塞,抽油机的动力就是靠抽油杆柱的传 递,使深井泵的活塞作往复运动。 常用抽油杆直径:5/8″、3/4″、7/8″、1″四 种。
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两种。 工作原理:由动力机供给动力,经减速器将动力高
速旋转运动变为抽油机曲柄的低速运转,并由曲柄连杆-游梁机构将旋转运动变为抽油机驴头的上、下 往复运动,带动深井泵工作。
减速 8 箱 电机
平衡 7 块
横船 5 轴
连杆 6 轴
支架 4 轴
游梁
8 9
驴头 3 配电 10 箱 悬绳 2 器
水泥塞: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这段水泥柱。
水泥返高:固井时,油层套管和井壁之间环行 空间的水泥上升高度。
油补距: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是指四通上法兰面 到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不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 是指油管挂平面至补心上平面的距离。 套补距: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是指套管短节法兰
面到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不带套管四通的采油
树是指油管挂平面至补心上平面的距离,即等于 油补距。 套管深度=套补距+套管短节+套管长度 油管深度=油补距+油管头长+油管长度
井 口 装 置
计量站
油层
自喷井
光杆
盘根盒
胶皮闸门
抽 油 井 井 口 装 置
注水井井口装置
泵压表 水表装置 注水闸门 放 空 闸 门 来 水 闸 门 测试闸门 回水闸门
抽油井管柱示意图
抽油泵
筛管
丝堵 油层上界
油层下界
人工井底
电泵井管柱示意图
泄油器 单流阀 电泵 分离器 保护器 油层上界 电机 油层下界
人工井底
光管注水井管柱示意图
油层上界 喇叭口 油层下界 人工井底
光管注水井管柱示意图
油层上界 喇叭口 油层下界 人工井底
偏心注水井管柱示意图
注水层位
P1 F1
往复泵的流量只与活塞直径、行程和往复 次数等有关,与排出压力无关,往复泵在 排出管中任何压力下,其流量基本上是不 变的,流量与排出压力关系曲线基本上是 一条直线,因而往复泵不能用改变排出压 力的方法来调节流量。
喷事故。
表层套管水泥环:往表层套管和水泥环之间的环
形空间注入水泥,水泥凝固后形成的水泥环。 技术套管:将特殊地层(如盐层等)或复杂地层 (如高压水层等)与井眼隔开 技术套管水泥环:往技术套管和水泥环之间的环 形空间注入水泥,水泥凝固后形成的水泥环。 油层套管:用水泥固定在井壁上的钢管,它主要
起封隔油、气、水层,加固井壁等作用。
冲次:驴头每分钟上、下运动周期的次 数叫做冲次。 现场来调冲次的方法:现场一般是用更 换不同直径的电机皮带轮来调整冲次, 也可用更换不同转速的电机来实现调冲 次。 冲程:一般指光杆在上、下死点间的距 离。
抽油泵:是抽油井装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油管 和抽油杆下到井中,沉没在油井动液面以下一定深度,靠抽 吸作用将油抽到地面的井下设备。 工作原理:当活塞上行时,游动凡尔受油管内活塞以上液柱 的压力而关闭,排出活塞以上泵内液体。同时固定凡尔由于 泵筒压力降低,在油套环形空间液柱的压力下被顶开,井内 液体进入泵筒内,充满活塞上行所让出的空间。活塞下行时, 由于泵筒内液柱受压,压力增高,而使固定凡尔关闭,当泵 筒内压力超过油管内液柱压力时,游动凡尔被顶开,液体进 入油管。在一个冲程过程中,深井泵完成一次进油和一次排 油过程,活塞如此不断上下运动,游动凡尔及固定凡尔不断 地交替关闭和顶开,井内液体就不断地进入泵工作筒,从而 上行进入油管,最后到达地面。
与活塞间隙配合选择不当,阀球与阀座不严等
都会使泵效降低。
※工作方式的影响:泵的工作参数选择不当,
也会降低泵效。
防冲距:防冲距是指活塞在下死点时活塞底部到固定凡尔 罩之间的距离。
调整防冲距:
1)根据实际情况定出调大或调小防冲距。 2)停机,将驴头停在适当位置,刹紧刹车,切断电源。 3)在防喷盒上打方卡子,卸去驴头负荷。 4)在悬绳器上方卡子处做记号,并松方卡子,根据调大或 调小防冲距需要,将方卡子下移或上移适当距离。 5)松刹车,使驴头吃上负荷,卸去盘根盒上方卡子,锉净 光杆毛刺。
注水层位
P2 撞击筒 球座
人工井底
往复注水泵:往复泵是容积式泵的一种,它是依靠
在泵缸内作往复运行的活塞或柱塞来改变工作室的
容积,从而达到吸入和排出液体的。由于泵缸内的
主要工作部件(活塞或柱塞)的运行为往复式的所 以称它为往复泵。 往复注水泵组成:往复注水泵由动力端和液力端两 个部分组成。动力端由电动机、皮带轮、齿轮、连
注 水 闸 门
放 空 闸 门
总 闸 门
套压表
油压表
套管闸门
套管闸门
来水管线
回水管线
泵压表 水表装置 油管闸门 放 空 闸 门 来 水 闸 门 测试闸门 回水闸门
注 水 闸 门
放 空 闸 门
总 闸 门
套压表
油压表
套管闸门
套管闸门
来水管线
回水管线
泵压表 水表装置 油管闸门 放 空 闸 门 来 水 闸 门 测试闸门 回水闸门
油层套管水泥环:往油层套管和水泥环之间 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水泥凝固后形成的水
泥环。
人工井底:油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内最下部 的一段水泥凝固后的顶面称人工井底。 助流环:在固井时帮助水泥流入套管外环形 空间的工具。
套管鞋:确保下套管时套管位于井眼中央的
工具。 完钻井底:完钻后井的裸眼井底。
油管头:指总阀门以下到套管四通大法兰的部分, 包括套管四通和油管挂。作用是悬挂油管和密封 油套环行空间。 套管头:在整个采油采油树最下端,将表层套管、
杆、十字头、连接杆、曲轴箱等组成。液力端由泵
头、密封函、柱塞、进液阀、排液阀等组成。
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往复泵工作原理可分为吸入和排出两个
过程。当柱塞(活塞)由原动机带动从泵缸的左端开始向右
端移动时,泵缸内工作室的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逐渐降低形 成局部真空,此时排出阀紧闭。容器中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
用下,便进入吸入管并顶开吸入阀而进入工作室。当柱塞
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连接起来,并使其环行空间
严密不漏。只下油层套管的井不用套管头,而将 套管四通的下法兰直接坐在油层套管的法兰上, 或在油层套管上接根套管短节和套管四通直接连 接。
完钻井深:完钻后井的裸眼井底至方补心顶面 的高度。
固井:往套管和井壁之间的环行空间注入水泥,
水泥凝固后形成一个水泥环,以封固地层。
6)送电,启动抽油机,检查调整效果。
7)记录有关数据,填写报表。
碰泵:抽油机在下行过程中,活塞撞击固定凡尔罩叫碰泵。人为的 碰泵操作能够防止轻微的砂蜡卡。 抽油机碰泵操作: 1)停抽将驴头停在接近下死点,刹紧刹车,断电。 2)用方卡子卡紧光杆,座在盘根盒上,松刹车,盘皮带轮,使驴头 卸掉负荷,刹紧刹车。 3)在光杆上作好记号,并向上丈量大于防冲距的距离,记好记号。 4)松开方卡子上移到记号处卡紧方卡子。 5)松刹车使驴头吃上负荷,刹紧刹车。 6)卸掉盘根盒上的方卡子,锉平光杆毛刺。 7)松刹车,送电,启动抽油机,碰泵3-5次。 8)碰完泵后调好防冲距,锉净光杆上的毛刺。 9)启动抽油机,检查防冲距是否合适。 10)将有关资料记入报表。
(活塞)移动到右顶端,工作室容积达最大值,此时吸入液 体也达到最大值,这个过程就叫做吸入过程。当柱塞(活塞) 移动到左顶端位置时,将所吸入液体排尽,这一过程就叫做 排出过程。柱塞(活塞)在原动机带动下就这样来回往复一 次,完成一个吸入过程和排出过程,称为一个工作循环。当 柱塞(活塞)不断地作往复运动时,泵便能够不断地输出液 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