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走进意象艺术(1)》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等奖

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等奖

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等奖1、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难点: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分别展示《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这两幅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两幅画均为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

这中艺术形式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程——意象艺术。

教师板书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环节二:讲授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找出意象艺术的具体概念,并请一位同学进行朗读。

2.教师播放图片,继续追问:——①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②对比之下,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依次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塞尚的`《圣维克多山》、蒙克的《呐喊》以及梵高的《星月夜》。

美术《走进意象艺术1》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走进意象艺术1》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本课是具体了解认识和了解三大美术类型之一的意象艺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并通过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学会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方法采取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转换观念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观点与视野对意象艺术作品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艺术,用意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思想等。

3、情感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 幻灯片。

学生:五、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教师出示课件《马蒂斯夫人像》虚拟情境,在美术馆两个观众在欣赏《马蒂斯夫人像》。

甲说:“这画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像,我不能接受,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表现人物肖像,这就能成画家了?这样的作品那我也能画!”乙说:“哎,你这都不懂,越怪诞越看不懂,这才叫艺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2、教师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分析,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名叫《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的代表作。

第一个学生把“像不像”当成了判断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

用“像不像”去评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审美误区。

第二个同学只说出了表象,也没能真正理解意象艺术。

《马蒂斯夫人像》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家在对着模特写生时,加入了自己对画面构图的设计,对人物的理解,对色彩的运用,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机械的照搬。

头像背景冷暖色块的对比,脸部的色彩组合,大红的上衣,特别是脸部中间那道绿颜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画面效果。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课题:走进意象艺术课时:1课时课型:美术鉴赏课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材分析]《走进抽象艺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本课主要包括二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意象主义美术作品形象的怪异;第二部分讲述“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学生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多种美术鉴赏的课程内容。

本课重在让学生综合使用以前学习的鉴赏知识,展开探究性的学习,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意象主义绘画作品,了解意象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学生因为多种原因,美术基础不是很好,故要求不必太高,讲课时只需抓住教学中提出的教学要点,让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

[设计理念]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体现“欣赏·评价”、“设计·应用”相结合的教学观。

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为学生设计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从情趣、情境、情感方面获得启发,鼓励学生对话交流,鼓励个性表现,个性张扬,促动自主表现水平的生成与发挥。

不但要让学生欣赏和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而且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理解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升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

[教学目的]认知:通过对意象主义作品的介绍,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意象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意象主义绘画作品,了解意象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情感:培养学生欣赏意象主义绘画的准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德育: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重点]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艺术语言来辨析意象艺术的特征。

[难点]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教学方法手段]教法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欣赏法、讨论法、集体评价法。

学法选择:小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

课堂组织形式:1、开放式课堂;2、学生互动合作;3、集体展示评价。

[教学准备]蒙克的《呐喊》、达利《内战的预感》、凡高《星月夜》等意象主义作品;一些节奏分明,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世界名曲;自制课件。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1.了解意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技巧;3.通过赏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意象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意象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2.意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意象艺术的经典作品赏析;4.意象艺术的创作技巧和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经典意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介绍意象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史,让学生对这门艺术形式有个基本的了解。

3.作品赏析(30分钟)教师选取几幅代表性的意象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赏析,让学生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技巧。

4.创作实践(4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经典作品的启发,进行意象艺术的实践创作。

可以采用绘画、摄影、雕塑等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和情感。

5.展示与讨论(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表现意义和艺术形式。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对意象艺术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艺术的观念和技巧。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意象艺术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艺术之美。

2.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意象艺术的创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分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创作,促进他们在艺术实践中的成长和进步。

4.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探究意象艺术的更深层次内涵和表现形式。

五、教学评价方法:1.考察学生对意象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构思、表现和表达能力;3.观察学生在赏析和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4.采用小组讨论、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

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意象美术是美术作品的常用表现形式之一,并能认识并了解意象美术。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举例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实践,参与评价作品等过程,培养学生对鉴赏语言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喜爱意象美术作品中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概念、特点、表达手段。

理解三种基本美术语言的形态。

难点:根据意象艺术的形态特征正确认识、辨别意象艺术作品。

3、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图片便于学生课堂查阅。

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策略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出示图片,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个样子吗?“答: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提问法、观察法提问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疑惑,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

引导学生初步得到结论,得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形象怪异出示图片《向日葵》问:1.是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再现?2.是不是艺术家主观加工处理了的?思考:画中的景象和真实的景象一样吗?如果不同,请说出哪里不同?思考:1.画中表现了什么?2.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的?演示画中的场景,分组讨论:此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朱耷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来表现呢?这样表现的意图是什么? 欣赏:星月夜》 梵高(荷兰),问:是不是真实的客观再现,是不是真实的心理感受? 再次欣赏《呐喊》,问:和真实的照片作对比,那个更能体现画家想表达的目的? 欣赏:《内战的预感》达利(西班牙),思考: 这张作品有没有受到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得出蒙克的名言—我并不按照自然绘画,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收。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认识意象艺术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意象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意象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意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2. 意象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3. 意象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4. 学生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意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意象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经典意象艺术作品等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毛笔等)和绘画材料(如画纸、画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经典意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意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学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意象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创作方法,分析经典意象艺术作品。

3. 学生创作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意象艺术创作,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学生创新。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意象艺术作品的展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2.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意象艺术的发展和创作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意象艺术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新性和艺术性。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态度。

3. 学生对意象艺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3. 加强与其他艺术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教学资源1. 经典意象艺术作品图片和资料。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3. 相关艺术书籍和杂志。

4. 互联网资源。

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意象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意象艺术的发展背景、表现形式和特点。

2.理解艺术家意象创作的表达方式和内涵。

3.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技法和思考策略。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意象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方式。

2.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技法和思考策略。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创造出独特的意象作品。

2.如何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解读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意象艺术的概念和背景,并展示几幅著名意象作品,让学生对意象艺术形式和表达有初步了解。

2.学习(60分钟)(1)意象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意象艺术所表达的内涵和风格特点,以及具体表现方式。

(2)意象艺术基本技法和思考策略1)运用笔、刀、手指等工具进行实验性绘画,发掘图案、字母、颜色的感性表达,尝试无具体主题创作。

2)用色彩斑斓的笔触画出经常出现在梦中的事物并进行想象性延申,尝试创作意象作品。

3)将一张图形、色块、数字或字母切割成几个部分,再重新拼凑组合成新的意象或造型。

4)用仿佛随意的涂抹和喷画技法运用各种颜料进行绘画,把画纸像床一样翻滚,让颜料和纸张产生新的互动关系。

(3)艺术家创作思想和艺术解读方法打开一幅意象作品,讨论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分析对观者的情感和思维产生的影响。

3.巩固(20分钟)学生开始进行意象艺术创作,把学到的技术和思维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4.总结(10分钟)探讨此次课程所学习到的意义,并总结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

六、教学评价学习评估:学生创作的作品,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学评估:学生的感受和反馈,课堂教学表现、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1.教育教学研究院文化艺术中心。

2.图书馆、网络、电视等媒体。

八、教学建议1.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意象艺术的魅力和无限可能性。

2.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样化展示作品。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

本文由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两个问题构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

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意象作品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具象艺术使学生明白这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为学习抽象艺术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标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都是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是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以一位女士与马蒂斯的对话为例,指出美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如实”再现,他表达这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是意象艺术中更为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对比法直观感受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差异。激发学生对意象艺术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四)教法:讲授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环节
内容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具象艺术的特
点:
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2、艺
为后面与意象艺术进行对比学习做好准备和铺
垫。
术形象的典型性。3、情节性或叙
事性。
二、导入新课
1、对比欣赏《戴帽子的女人》和
《蒙娜丽莎》,让学生发表鉴赏感受。教师点评:大多数学生更欣赏《蒙娜丽莎》,不太欣赏《戴帽子的女人》,但是经过这节课对意象艺术的深入了解,大家的观念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意象艺术。(板书)
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
对客观世பைடு நூலகம்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教学设计
(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意象艺术作品,了解意象艺术特征。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赏析意象艺术作品。
3.情感目标: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意象艺术的特征,学习鉴赏意象艺术。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