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计算公式(1)
固定资产折旧怎么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怎么核算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有属于自己公司的固定资产,但是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对于固定资产的累积折旧是怎样的呢?以下就是我为您介绍的有关“固定资产折旧怎么核算”的相关法律知识。
欢迎大家阅读。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计算方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谈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月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折旧法也叫年限合计折旧法,它是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各年可使用年限相加之和为分母,以各年可使用年限为分子来计算各年折旧额的折算计算方法。
采用年数总和折旧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的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在计算折旧额时,要考虑到固定资产废弃时还有残值。
例如房屋在废弃时,尚有砖木可以变价,机械设备在废弃时,废铜烂铁也有一定的价值。
又在拆除固定资产和处理这些废料时,也要发生一些拆除清理费用,这些清理费用,也是企业使用这项固定资产所必须负担的费用。
因此,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除了预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外,还须预计净残值(即预计残值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值)。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公式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公式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公式将资产原值分摊到每年的费用中,以反映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消耗和减值。
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以下是各种折旧方法的计算公式:
1. 直线法
每年折旧额 = (资产原值 - 残值) ÷折旧年限
其中,残值是指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估计价值,折旧年限是指资产经过预计寿命后的剩余价值为0。
2. 双倍余额递减法
每年折旧额 = (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 2 ÷折旧年限
其中,累计折旧是指前几年的折旧累计值。
3. 年数总和法
每年折旧额 = (资产原值 - 残值) ×当年折旧率
其中,当年折旧率是指每年折旧额与资产原值 - 残值之和的比例。
每年折旧率可根据资产使用寿命分别计算,再按年份依次相加。
- 1 -。
折旧方法计算公式

折旧方法计算公式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老化、过时等原因所减少的价值。
在企业会计中,折旧是一项重要的成本,正确计算折旧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
而折旧方法计算公式是计算折旧的基础,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折旧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一、直线法。
直线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折旧方法之一。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费用 = (资产原值残值) / 使用年限。
其中,资产原值指购入资产时的成本,残值指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估计残值,使用年限指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以一台机器设备为例,其原值为10,000元,残值为1,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则按直线法计算的年折旧费用为:(10,000 1,000) / 5 = 1,800元。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称产量法,是根据资产的使用量来计算折旧费用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费用 = (资产原值残值) × (本年度产量 / 预计总产量)。
以一辆货车为例,其原值为50,000元,残值为5,000元,预计总产量为100,000公里,本年度产量为20,000公里,则按工作量法计算的年折旧费用为:(50,000 5,000) × (20,000 / 100,000) = 9,000元。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前几年的折旧费用较大,后几年的折旧费用较小。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费用 = (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 折旧率。
其中,折旧率为双倍余额递减率,通常为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以一台办公设备为例,其原值为8,000元,折旧率为20%,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8,000 0) × 20% = 1,600元。
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为:(8,000 1,600) × 20% = 1,280元。
依此类推,直至资产的净值等于其残值。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折旧方法及其计算公式,不同的折旧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资产,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根据资产的特点、使用情况和管理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公式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企业在资产账面价值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折旧率、折旧期限等规定,计算并分配每年度的折旧费用。
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其中,直线折旧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折旧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费用 = (原值 - 估计残值)÷ 折旧期限
示例说明:设某企业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万元,估计残值为2万元,折旧期限为10年,则该机器每年的折旧费用为:(10万元 - 2万元)÷ 10年 = 0.8万元
即每年需要计提0.8万元的折旧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估计残值是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能实现的净残值,应根据资产特性和市场情况进行估计;折旧期限是指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一般根据资产实际使用情况、技术状况、法律法规等因素确定。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以及举例

1,平均年限法,比较常用2,工作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4,年数总和法1,平均年限法/直线法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2)2,工作量法月折旧额=月工作量*[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工作总量3,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N-I)/0.5*N*(N+1)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其中,N=预计使用年限.I=已使用年限]4,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使用年限年折旧额=(原值-累计折旧)*年折旧率最后两年的年折旧额用直线法计算,即(原值-累计折旧-预计净残值)/2PS:3和4合称为加速折旧法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值以下来源: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
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0.3298(元/件)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固定折旧计算方法

固定折旧计算方法一、引言固定折旧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按照一定的折旧率进行计算,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减少情况。
固定折旧计算方法是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和财务报告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固定折旧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计算公式。
二、固定折旧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固定折旧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残值率,按照一定的折旧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逐年分摊到每个会计年度中。
折旧率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寿命和残值率等因素确定的,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减少速度。
三、常用的固定折旧计算方法1. 直线法直线法是最常用的固定折旧计算方法之一。
它的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残值) / 使用寿命。
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是指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残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估计价值。
2. 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残值率,按照每年固定折旧额相等的原则计算折旧。
它的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残值) / 平均年限。
其中,平均年限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与残值率的乘积。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又称加速折旧法,它在固定资产的早期阶段采用较高的折旧率,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价值下降较快的特点。
它的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额) * 折旧率。
其中,折旧率是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额后的余额乘以2倍的折旧率。
四、固定折旧计算方法的应用1. 会计核算固定折旧计算方法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减少情况,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2. 税务申报固定折旧计算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税务申报的依据之一。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可以按照合理的折旧率进行折旧计算,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降低税负。
3. 资产管理固定折旧计算方法对于企业的资产管理也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地计算和管理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计算公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是属于国家法律一级的规范,其规定只要该法律部废止,就一直按照这个执行,现在还没有废止,所以2011年继续按这个执行还有这个规定的是最低折旧年限,主要是关系报税的,你可以定的比这个长税收有一个特征是固定性,并不是所有的条款都每年要变一次的,没听说2011年国家改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所以依然按照以前的规定执行,估计近几年都不会变(一)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年折旧率=(1-预计残值率)/ 折旧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二)工作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方法: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单位里程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 总行驶里程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总工作小时按照台班计算折旧: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总行驶里程(三)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年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年折旧额=(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100%年折旧率=年折旧率÷1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直线法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直线法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直线法,又称为平均年限法或固定费用法,是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寿命内均匀分摊,每年的折旧额相同。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
一、直线法的计算公式直线法的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
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是指购买固定资产时的价格;残值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时的价值,通常为0;预计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资产预计能够使用的年数。
例如,一家公司购买了一台设备,价格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残值为0。
那么,这台设备每年的折旧额就是(10000 - 0)/ 5 = 2000元。
二、直线法的优点1. 计算简单:直线法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只需要知道固定资产的原值、残值和预计使用年限就可以计算出每年的折旧额。
2. 易于理解:直线法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均匀分摊到每一年,非常符合人们对于“折旧”这个概念的直观理解。
3. 适用性强:直线法适用于大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特别是那些价值较大、使用年限较长的固定资产。
三、直线法的缺点1. 忽略了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直线法假设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在每一年都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2. 忽略了资产的经济寿命:直线法只考虑了固定资产的物理寿命,没有考虑到其经济寿命。
有些资产可能在物理上还能使用,但在经济上已经没有价值了。
3. 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的失真:如果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与直线法的假设不符,那么使用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就可能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失真。
四、直线法的改进为了解决直线法的缺点,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或者递减折旧法。
这些方法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初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而在后期则计提较少的折旧,更符合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的变化。
直线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
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例1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
=1440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
=8640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
=52800(元)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承例11,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表1:
表1
年份尚可使用寿命原价-净残值年折旧率每年折旧额累计折旧
1 5 576000 5/15 192000 192000
2 4 576000 4/15 153600 345600
3 3 576000 3/15 115200 460800
4 2 576000 2/1
5 76800 537600
5 1 576000 l/15 38400 576000
例:丁企业在2002年3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资产原值为3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要求计算出2002年和2003年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同时要注意折旧的年限一年与会计期间一年并不相同。
该固定资产在2002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二个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2002年计提折旧的期间是4月到12月,共9个月。
2002年计提的折旧额为:300×(1-5%)×5/15×9/12=71.25(万元)
2003年计提的折旧额中(1-3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对于2003年的折旧额计算应当分段计算:
1-3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5/15×3/12=23.75万元。
4-12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4/15×9/12=57万元
2003年计提折旧额为:23.75+57=80.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