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船舶吃水差
第五章船舶吃水差的计算与调整

dF1 ?
dF
?
LBP 2
?
xf
LBP
×?t
dA1? dA ?
LBP 2
?
xf
×?t
LBP
x值的符号确定 :
载荷由后向前移,取“ +”; 载荷由前向后移,取“-”。
2020/4/5
三、 少量载荷变动对吃水和吃水差的计算
条件:? Pi < 10%?
① 假定先将载荷P装在漂心F的垂线上:使船舶平行沉浮, 吃水改变,吃水差不变
通过图示可知,水密度变化的影响可视为原排水量Δ 内的?? 浮心由B点纵移至k点(近似漂心处),使船舶产 生纵倾力矩。
?d A
?
P? 100TPC
LBP 2
?
xf
LBP
?
P(xP ? xf ) 100MTC
?少量载荷变动后首、尾吃水和吃水差
2020/4/5
dF1 ? dF ? ?dF
dA1 ? dA ? ?dA
t1 ? t ? ?t
例题
某船由某港开航时 Δ=20122t ,首吃水dF=8.50m, dA=8.90m,航行途中油水消耗为:燃油 300t(xp= -10.50m) ,柴油20t(xp= -40.00m) ,淡水90t(xp= 68.00m) 。求船舶抵港时的首尾吃水 dF1、dA1。 (已知Δ=20122t 时的xf= -1.42m,TPC=25.5t/cm , MTC=9.81x225.1kN·m/cm ,LBP=140m )
根据经验,万吨轮适宜吃水差为:
满载时 t=-0.3m~-0.5m 半载时 t=-0.6m~-0.8m 轻载时 t=-0.9m~-1.9m
实际吃水差还受水深、港口使费等因素影响
第五章 船舶吃水差

(1)经验法
通常情况下: 冬季航行时:
(2)IMO的要求
LBP 150m,
d≥50%dS d≥55%dS
dF (min) 0.025LBP (m) dM (min) 0.02LBP 2(m)
LBP 150m,
2、其它要求
dF (min) 0.012LBP
d M (min)
一、吃水差的基本概念
1、吃水差的定义
t dF dA
2、吃水差产生的原因 船舶装载后重心的纵向 位置与正浮时浮心的纵 向位置不共垂线。
3、船舶的纵倾类型
L
F •
平吃水(Even keel):
W
••
G B
t dF dA 0
G
W1 首倾(Trim by head):
L
F
W
L1 B
t dF dA 0
影响
特点:重心不变,浮心改变
例1:舷外水密度减小
假设平行沉浮:1) d ( )
排水量分解
100TPC 1 0
0
d 100TPC1
纵倾
MZ (xg xf )
2) t d TPC 1 (xg xf ) MTC
W1 W
例2:舷外水密度增加 W2
Z
L2
F
G
•G
L1 L
B
海上货物运输
航海学院 货运教研室
第一篇 第五章 船舶吃水差(Trim)
吃水差的基本概念 船舶营运对吃水差的要求 吃水差及首、尾吃水计算 吃水差调整 吃水差计算图表
第一节 航行船舶对吃水差及吃水的 要求
一、吃水差的基本概念 二、船舶吃水差及吃水对航行性能的影响 三、航行船舶对吃水差的要求 四、空载航行船舶对吃水及吃水差的要求
5第五章_船舶吃水差的计算与调整

2018/10/2
d F (min) 0.012 LBP 2( m ) 150m, d M (min) 0.02 LBP 2( m )
第一节 船舶吃水差概念
2)对空船压载航行时吃水差的要求
螺旋桨沉深比 t (静水中不小于0.5,风浪中应不 L I I 小于 ) 0 .65 ~ 00.65-0.75 .75,当 0.5 时,推进效率将急剧下 降。
D
2.5%
BP
D
吃水差与船长之比
t Lbp 纵倾角
2018/10/2
2.5% 1.5
第二节 吃水差的核算与调整
考 试 大 纲 要 求
1、船舶吃水差和首、尾吃水的计 算; 2、少量载荷变动时船舶吃水差和 首、尾吃水改变量的计算; 3、吃水差的调整方法(包括纵向 移动载荷以及增加或减少载荷) 及计算:
的吃水与尾垂线处的吃水的差值。
t dF d A
2018/10/2
第一节 船舶吃水差概念
尾倾(Trim by stern):t<0 首倾(Trim by head):t>0 平吃水(Even keel): t=0
W1 L1 L G B W1 F W
L L1
F G B
W
L
F • G • •B
2018/10/2
第二节 吃水差的核算与调整
一、吃水差的计算原理
1、纵稳性的假设条件 (1)纵倾前后的水线面的交线过正浮时的漂心。 (2)浮心移动的轨迹是圆弧的一段,圆心为定 点—纵稳心ML,圆弧的半径即为纵稳心半径BML。
2018/10/2
第二节 吃水差的核算与调整
2、吃水差的基本计算公式
M RL GZL GM L sin
船舶原理 必背

船舶货运符号1、船舶形状2、船型系数3、常用位置点3.其它4.稳性参数基本公式:第二章:近似算法梯形法 )2(00nni i y y y l A +-=∑= 辛一法 )4(31321y y y l A ++=辛二法 )33(834321y y y y l A +++=第三章:浮性1.重量、重心计算:i P D D ∑+=1 11)(1D M D X P X D X xp i g g i =⋅∑+⋅= 1)(1D Y P Y D Y i p i g g ⋅∑+⋅=11)(1D M D Z P Z D Z Zp i g g i =⋅∑+⋅=注意:利用合力矩定理,∑==n1i (力矩)分力对该轴或支点取的的力矩合力对某一支点或轴取其中:11g g 1g 1Z ,Y ,X ,∆为装卸后重量、重心。
g g g Z ,Y ,X ,∆为装卸前重量、重心,Pi Pi i P iZ ,Y ,X ,P ,为装卸货物重量、重心,装货为+,卸货为—x M :全船重量纵向力矩; Z M :全船重量的垂向力矩;2.少量装卸对吃水影响TPC100Pd P =δ W A TPC ρ01.0=其中:TPC -当前水域密度下的每厘米吃水吨数。
P -装卸货物重量,装货为+,卸货为—3.舷外水密度变化对船舶吃水的影响⎰=b aydxA⎪⎪⎭⎫ ⎝⎛-⨯=1100211ρρδρTPC Dd 其中: 1ρ-先前的水域密度;2ρ-后来的水域密度第四章 稳性1.初稳性高度定义式:g M Z Z GM -= M Z 根据型吃水查静水力资料,g Z 利用公式计算 2.船内垂移货物(初始正浮): Dpl GM M G z-=1 3.船内横移货物(初始正浮):GMD P tg y ⋅=θ4.自由液面的影响 Di GM M G xii ∑-=ρ1其中:自由液面修正量为 DiGMix i f∑=ρδx i -水线面的自由液面惯矩,对于矩形液面 3x lb 121i =对于等腰梯形液面)b b )(b b (481i 222121x ++=注意:GM 是指船舶装载与液体同重的固体时的初稳性高度,即没有考虑液体的流动性。
船舶吃水差计算讲解

P d 100TPC
( m)
P 符号: 装正卸负
(2)纵移,计算δt和t1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XP X f ) 100MTC
(m)
船舶吃水差及首尾吃水的计算
t1 t t (m)
(3)计算 dF1,dA1
Xf d F 1 d F d t 0.5 ( m) L Xf d A1 d F 1 t1 d A d t 0.5 L
( m)
例题10-2
某船由某港开航时Δ=20122t,dF=8.50m, dA= 8.90m,航行途中油水消耗:燃油300t( xp=-10.50m),柴油20t(xp=-40.00m),淡水 90t(xp=-68.00m), 求船舶抵港时的dF1,dA1 。 已知Δ=20122t时 xf=-1.42m,TPC=25.5 t/cm,MTC=9.81×225.1 KNm/cm,Lbp=140m。
船舶吃水差及首尾吃水的计算
一、基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积载设计)
() 1 t
( X g Xb ) 100 MTC
(m)
( Pi X i ) Xg
Xf (2)d F d m t 0.5 L
(m)
Xf (3) d A d F t d m t 0.5 (m) L
例题10-1
(2)求压载水调拨后的dF1,dA1
Xf d F 1 d F t 0.5 L 1.54 8.29 0.36 0.5 8.47 m 140 d A1 d F 1 t1 8.47 (0.64) 9.11m
船舶原理教案2(稳性和吃水差)

G G1 =
D
GG1 tgθ = DGM
3.横倾
W G1(P q2 ) W1L1 D B1
4.表达式
tg θ =
Ply DGM
第四章 稳性---初稳性方程的应用(1)
(2)力矩平衡法 -P
M
θ
I
+P
ly
W W1
L1 L
θ
MS
第四章 稳性---初稳性方程的应用(1)
(2)力矩平衡法
根据D对应的平均吃水查对应静水力曲 线图得到 zm
GM = z m − z g
第四章 稳性---初稳性方程的应用(1)
船内重 物垂移
W ~ G ( P ~ q ) 1.初始状态 WL D~B
M S = D g G M sin θ
如图示,根据平行力移动原理有:
要调整船舶稳性需考虑重 2.垂移 物垂移,或因重物垂移需 考虑对稳性的影响。
重物横向偏于一侧装卸
第四章 稳性---初稳性方程的应用(2)
液体重物装卸
第四章 稳性---初稳性方程的应用(2)
大量 装卸 问题
第四章 稳性---静稳性图、横倾力矩
静稳性图
初稳性方 程的用途 局限性 静稳性图 静稳性图 资料 稳性交叉 曲线
稳性方程: 用途:
局限性: 局限性1: 局限性2:
第四章 稳性---静稳性图、横倾力矩
船舶原理
船舶原理
湛江海洋大学航海学院
船舶原理----第四章 稳性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稳性及其分类和初稳性方程 稳心半径及其与船型的关系 初稳性方程的应用---船内问题 初稳性方程的应用---少量、大量装卸问题 静稳性图、横倾力矩 动稳性图 稳性衡准 船长的责任
第五章 船舶吃水差

第五章船舶吃水差第一节运营船舶对吃水差及吃水的要求(一)船舶吃水差及吃水对航行性能的影响对船舶的操纵性、快速性、耐波性、稳性、强度及过浅滩能力都有影响。
(1)首倾过大空载时,往往尾吃水过小,影响螺旋桨推进效率和舵效;满载时,首部甲板容易上浪使船舶耐波性下降。
(2)尾倾过大空载时,船首了望盲区增大,船首底板易遭受海浪猛烈拍击,使船舶耐波性下降,损害船体结构;满载时,使转船作用点后移,影响舵效。
(二)航行船舶对吃水差的要求根据经验,万吨轮适宜吃水差为:满载时t=-0.3m~-0.5m半载时t=-0.6m~-0.8m轻载时t=-0.9m~-1.9m(三)空载航行船对吃水及吃水差的要求尾机型船在空载时因机舱较重而尾倾严重,平均吃水过小,会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
因此,IMO和各国都对空载吃水和吃水差有明确的要求。
主要有:1.空载吃水差:|t |<2.5%L,使纵倾角φ< 1.5°;2.尾吃水:要求达到螺旋桨沉深直径比h/D >0.8 ~0.9;3.平均吃水:一般要求d> 50% 夏季满载吃水;m> 55% 夏季满载吃水;4.冬季航行要求dm5.最小平均吃水d≥ 0.02L + 2 (m)m6.首吃水: L ≤150 m,d≥ 0.025L (m)FL >150 m,d≥ 0.012L + 2 (m)F第二节 船舶吃水差及首尾吃水的计算(一)吃水差产生的原因船舶装载后重心的纵向位置与正浮时浮心的纵向位置不共垂线。
(二) 吃水差计算原理1.计算条件一般来说,船舶纵倾角都在小倾角(10 ~15°)范围内,因此,仅仅从静纵倾力矩角度来考察船舶纵向浮态和计算吃水差就完全可以满足实际需要。
作用在船体上的静纵倾力矩仅限于船舶装卸载荷或纵向移动载荷所产生的。
2.厘米纵倾力矩MTC船舶吃水差t 与作用在船体上的纵倾力矩M T 成正比,如果纵倾力矩为零,就没有吃水差。
为便于计算吃水差,船舶设计部门给出了船体在各排水量下吃水差每变化1厘米所对应的纵倾力矩值,称为厘米纵倾力矩,用MTC 表示,其单位为t.m /cm 。
船舶原理-题4

D
极限重心高度是从初稳性、大倾角稳性、动稳性出发,规定 的船舶重心高度的______。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平均值 D. 都不是
A
船舶两侧均衡装载,开航后无风浪,但船舶却向一侧倾斜, 说明______。 A. 稳性过大 B. 稳性过小 C. 和稳性无关 D. 以上都有可能
Chap.4 Stability
Chap.5 Trim Chap.6 Insubmersibility
Principles of Naval Architecture
Structure Mechanics:
Chap.7 Structure Mechanics
Ship Hydrodynamics:
Chap.8 Ship Resistance
B
对于同一艘船,其静稳性曲线随以下哪项因素而变化: A. 船舶排水量 B. 船舶吃水 C. 船舶重心高度 D. A、B和C都对
D
对于相似尺度的船舶,其静稳性曲线主要随________因素而 变。 A. 船长与吃水 B. 船宽与干舷 C. 船长与船宽 D. 船宽与吃水
B
船舶的形状稳性力臂随________的不同而变化。 A. 排水量及受风面积 B. 排水量及船舶重心 C. 排水量及船舶浮心 D. 排水量及横倾角
A
矩形液体舱内设置一道纵舱壁可以减少自由液面影响的 _________。 矩形液体舱内设置二道横舱壁可以减少自由液面影响的 _________。 A. 0 B. 1/4 C. 1/2 D. 3/4
D A
对于舱长 l ,宽分别为b1和b2的梯形液舱,自由液面惯性矩 可用下式求取: l (b b ) l b 48 A. B. 36 C. l b 3 D. l (b1 b2 ) (b12 b2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船舶吃水差(145)第一节、航行船舶对吃水差及吃水的要求(37)1、船舶纵倾后浮心向()移动。
A.船中B.中前C.中后D.倾斜方向2、根据经验,万吨级货船在满载时适宜的吃水差为尾倾()m。
A.2.0~2.5 B.0.9~1.9 C.0.6~0.8 D.0.3~0.53、从最佳纵倾的角度确定吃水差,目的是使船舶的()。
A.所受阻力最小B.装货量最大C.燃油消耗率最小D.吃水最合适4、某万吨货轮某航次轻载出港时吃水差t=-0.5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航速减低B.舵效变差C.操纵性变差D.A、B、C均有可能5、某万吨货船某航次满载出港时吃水差t=-2.3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船首部底板易受波浪拍击B.甲板上浪C.操纵性变差D.A和C均有可能6、某万吨货轮某航次半载出港时吃水差t=-0.7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提高航速B.提高船舶舵效C.减少甲板上浪D.A、B、C均有可能7、普通船舶首倾航行时,可能会产生下述()影响。
A.首部甲板易上浪,强度易受损B.出现飞车现象C.船舶操纵困难,航速降低D.A、B、C均有可能8、按我国定义,船舶吃水差是指船舶()。
A.首尾吃水之差B.装货前后吃水差C.满载与空载吃水之差D.左右舷吃水之差9、船舶在空载航行时必须进行压载的原因是()。
A.稳性较差B.受风面积大,影响航速C.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低D.A、B、C均是10、当泊位水深受限时,船舶出港时的吃水差应为()。
A.正值B.负值C.0 D.以上均可11、当船舶装载后其重心纵坐标与正浮时浮心纵坐标不同时,船舶将会()。
A.横倾B.正浮C.纵倾D.任意倾斜12、船舶纵倾后()。
A.重心与浮心共垂线B.漂心与重心共垂线C.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D.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13、吃水差产生的原因是()。
A.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B.船舶装载后漂心不与重心共垂线C.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D.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浮心共垂线14、当船舶的尾吃水等于首吃水时称为()。
A.首倾B.尾倾C.拱头D.平吃水15、当船舶的首吃水大于尾吃水时,我国通常定义为()。
A.尾倾,用正值表示B.尾倾,用负值表示C.首倾,用正值表示D.首倾,用负值表示16、当船舶的尾吃水大于首吃水时,我国通常定义为()。
A.尾倾,用正值表示B.尾倾,用负值表示C.首倾,用正值表示D.首倾,用负值表示17、当船舶的重心纵向位置在船中时,船舶()。
A.首倾B.尾倾C.平吃水D.纵倾状态无法确定18、当船舶的尾倾过大时,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操纵性变差B.影响瞭望C.船首受风面积增大,航向稳定性变差D.A、B、C19、一般情况下,船舶空载时的尾倾量()满载时的尾倾量。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有可能20、普通货船空载时,其螺旋桨轴至水面的高度I与螺旋桨的直径D之比小于()时,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将急剧下降。
A.30%~40% B.40%~50% C.50%~60% D.65%~75%21、某轮船长150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其空船压载航行时的最小首吃水d F为()m。
A.2.16 B.3.75 C.3.80 D.5.0022、某轮船长150 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其空船压载航行时的最小平均吃水d M为()m。
A.2.16 B.3.75 C.3.80 D.5.0023、某轮船长120 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其空船压载航行时的最小首吃水d F为()m。
A.2.4 B.3.0 C.4.4 D.5.024、某轮船长180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其空船压载航行时的最小平均吃水d M为()m。
A.5.60 B.3.60 C.4.16 D.2.1625、某轮船长L bp≤150m时,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船舶空载时其最小平均吃水d M应满足以下()要求。
A.d M≥0.012L bp B.d M≥0.02L bp C.d M≥0.02L bp+2 D.d M≥0.012L bp+226、某轮船长L bp≤150 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船舶空载时其最小首吃水d F应满足以下()要求。
A.d F≥0.02L bp B.d F≥0.025L bp C.d F≥0.012L bp D.d F≥0.02L bp+227、根据经验,万吨级货轮在半载时适宜的吃水差为尾倾()m。
A.2.0~2.5 B.0.9~1.9 C.0.6~0.8 D.0.3~0.528、某轮L bp=180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船舶空载时其最小平均吃水d M 应满足以下()要求。
A.d M≥0.025L bp B.d M≥0.02L bp+2 C.d M≥0.012L bp D.d M ≥0.012L bp+229、根据经验,万吨级货船在轻载时适宜的吃水差为尾倾()m。
A.2.0~2.5 B.0.9~1.9 C.0.6~0.8 D.0.3~0.530、根据经验,普通货船空载航行时的纵倾角度应()。
A.大于1.5°B.大于3°C.小于1.5°D.小于3°31、通常情况下,船舶空载航行时,其吃水差与船长之比应()。
A.大于2.5% B.大于1.5% C.小于2.5% D.小于1.5%32、根据经验,空载航行的船舶吃水一般应达到夏季满载吃水的()以上。
A.55% B.50% C.45% D.40%33、根据经验,冬季空载航行的船舶平均吃水应达到夏季满载吃水的()以上。
A.55% B.50% C.45% D.40%34、船舶吃水较大时对吃水差的要求()船舶吃水较小时。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35、最佳纵倾对应的吃水差为()。
A.正值B.负值C.0 D.以上均可能36、某船夏季满载吃水为9.2m,则冬季在海上航行中至少将船舶最小平均吃水压载至()m。
A.4.5 B.5.06 C.5.7 D.6.337、某轮船长L bp>150 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船舶空载时其最小首吃水d F应满足以下()要求。
A.d F≥0.02L bp B.d F≥0.012L bp C.d F≥0.02L bp+2 D.d F ≥0.012L bp+2参考答案:1~20 DDADD DDADC CADDC BDDAB21~37 BDBAC BCBBC CBABD BD第二节、船舶吃水及吃水差的基本核算(25)1、某轮船长L bp=150m,装载后排水量Δ=12000t,平均吃水d M=7.50m,x b= -1.35m,x f=0,MTC=9.81×200kN.m/cm,经计算得纵向重量力矩船中前为9.81×158200 kN.m,船中后为9.81×174000 kN.m,则该轮出港时的首尾吃水各为()m。
A.7.35,7.55 B.7.46,7.54 C.7.48,7.52 D.7.51,7.49 2、船舶装载后,经计算漂心在中前,则船舶()。
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3、船舶装载后,经计算重心在浮心之前,则船舶()。
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4、某轮装载后其吃水差t=-0.9m,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前B.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后C.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前D.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后5、船舶发生微小纵倾时,其纵倾轴是过()。
A.过漂心的纵轴B.初始水线面漂心的纵轴C.初始水线面漂心的垂向轴D.初始水线漂心的横轴6、船舶的纵稳心是指()。
A.船舶横倾前后两条浮力作用线的交点B.船舶纵倾前后两条重力作用线的交点C.船舶纵倾前后两条浮力作用线的交点D.船舶纵倾前后重力作用线与浮力作用线的交点7、已知某轮平均吃水为9.72m,漂心距船中距离为-0.53m,两柱间长为139.2m,吃水差为-1.59m,则该轮的首吃水为()m。
A.9.82 B.10.71 C.8.92 D.11.608、船舶装载后Δ=18000t,x g=1.36m,x b=1.91m,MTC=210t·m /cm,则船舶的吃水差为()m。
A.-0.47 B.-1.10 C.0.47 D.1.109、配载计算后船舶浮心在船中,则船舶()。
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10、配载后船舶重心与浮心的纵向坐标相同,则船舶()。
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11、配载后船舶重心与浮心的纵向坐标的绝对值相同,则船舶()。
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12、通常情况下,普通货船的每厘米纵倾力矩MTC()。
A.随吃水的增加而减小B.随吃水的增加而增大C.与吃水大小无关D.与吃水的关系不能确定13、已知某轮平均吃水为10.00m,漂心距中距离为-0.81m,两柱间长为140.0m,吃水差为0.86m,则该轮的尾吃水为()m。
A.7.16 B.8.48 C.9.57 D.10.4314、某轮大量装载后其吃水差t=+0.8 m,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装载后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后B.装载后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前C.装载后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后D.装载后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前15、某轮船长100m,x f = -1.50m,d F=8.65m,d A=9.20m。
则其平均吃水为()m。
A.8.917 B.8.925 C.8.933 D.9.10716、某轮装载后排水量Δ=12000t,x b=-1.35m,MTC=9.81×200 kN·m /cm,经计算得纵向重量力矩:船中前为9.81×158200 kN·m,船中后为9.81×174000kN·m,则该轮出港时的吃水差为()m。
A.-0.10 B.-0.02 C.+0.02 D.+0.1017、某轮船长L bp=120m,根据预定达到的船舶排水量查取对应的平均吃水为d M=5.50m,漂心距船中距离为-3.85m,吃水差设定为尾倾0.60m,则装完货后船舶的首尾吃水各为()m。
A.5.15,5.85 B.5.18,5.78 C.5.20,5.80 D.5.25,5.75 18、某船配载后计算得排水量为6246t,重心距船中-0.83m,浮心距船中-0.26m,MTC=9.81×75.53kN.m/cm,则该轮的吃水差为()m。
A.-0.25 B.-0.36 C.0.47 D.-0.4719、某轮平均吃水为7.00m,漂心在船中,吃水差t=-0.80m,则该轮()限制吃水7.50m的水道,其首尾吃水各为()。
A.能通过;d F=7.4m,d A=6.60m B.能通过;d F=6.60m,d A=7.40m C.不能通过;d F=7.8m,d A=7.00m D.不能通过;d F=7.0m,d A=7.80m 20、某轮平均吃水为11.76m,漂心距中距离为2.26m,两柱间长为129.2m,吃水差为-1.89m,则该轮首吃水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