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教材·2016-2017学年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 微试题)3.3其他植物激素.doc

合集下载

图解教材·2016-2017学年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 微试题)4.2种群数量的变化.doc

图解教材·2016-2017学年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 微试题)4.2种群数量的变化.doc

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人教新课标)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思维导图】【微试题】1 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最终相对稳定【微探究】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为多少?此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提示: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数量不再变化,所以增长率为0。

此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相等的。

2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型增长B.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D.t2时刻甲种群数量接近K/2【名师提醒】增长率≠增长速率(1)增长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率,增长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

甲为“J”型曲线增长率,乙为“S”型曲线增长率。

(2)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

下图为“J”、“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

3 [2014福建高考]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4 [2015新课标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图解教材·-2017学年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3.3其他植物激素

图解教材·-2017学年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3.3其他植物激素

必修3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人教新课标)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思维导图】【微试题】1 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微探究】(1)在果实的生长、发育、成熟和脱落过程中,受哪些植物激素的调控?提示:果实生长、发育: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果实成熟和脱落:乙烯和脱落酸。

(2)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有什么不同?提示: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2 [2015·重庆高考]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

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

(据《农桑辑要》)B.肥田之活,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据《齐民要术》)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据《日志》)D.前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方法规律】与植物各生理活动有关的激素(1)与器官脱落有关的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器官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2)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3 [2015·山东高考]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微探究】瓜果蔬菜在种植时因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接连曝出“激素黄瓜”“空心草莓”“爆炸西瓜”等。

试探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不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重要知识详解(图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重要知识详解(图表)

多余的 H CO多余的 NaHCO3高中生物必修 3 重点知识详解(图表)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的调节3.1 内环境与物质交换概念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包括 pH 、参透压、温度、血糖浓度等等)稳 血浆中碱性物质增多时 血浆中酸性物质增多时态pH的 相 对 稳 定Na 2CO 3 乳酸+ +缓冲物质 H 2CO 3 NaHCO 3 缓冲物质2 3生成 CO 2 和 H 2O H 2CO 3 增高时 NaHCO 3 增高时 由肾脏排出体外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液内环体液境 与 物 质 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交 换养料、O 2物质交换3.2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性激素废物、CO 2求偶行为照顾幼仔行为激素调节与行为催乳素动 物 行 为甲状腺激素 影响活动、食欲等产 生 趋性对环境刺激的定向反应的 生 理 基 础先天性行为膝跳反射、搔扒反射非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眨眼反射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 本能按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神经调节与行为印随 生 后天性行为模仿条件反射决定性作用活 体 验 和 学3.3神经调节概念由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非条件反射分类基本方式反射条件反射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生活中学习获得的后天性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结构基础反射弧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从兴奋点开始效应器刺激神经调节兴奋的传导++++++++----++++++++--------++++----------------++++--------++++++++----++++++++细胞间的传导单向传导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向后一个神经元传导方向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驱体运动中枢交叉支配倒置投射左侧中枢支配右侧驱体右侧中枢支配左侧驱体顶部中枢支配足部运动颞部中枢支配头部运动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运动性失语语言中枢H区感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感觉性失语3.5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内分泌腺激素名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主要生理功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排尿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和调节其合成与分泌促进性腺生长发育和调节其合成与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骨生长和蛋白质合成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及嗉囊分泌鸽乳激素的种类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醛固酮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包括神经)、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升血糖(促进肝元糖分解)促进肾小管吸Na+泌K+作用A细胞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强烈促进肝元糖分解和非糖转化)促进肝(肌)糖元合成激素调节胰岛B细胞胰岛素睾丸雄激素减少来源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转变成脂肪降血糖增加去路抑制肝糖抑制元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性性卵巢激雌激素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子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腺素卵巢孕激素激发并维持正常性周期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的调节调节内分泌的中枢下丘脑反馈调节协同作用增强效应相关激素间的作用拮抗作用对抗效应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寒冷紧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如CO2对呼吸频率的调节等甲状腺激素3.6水盐平衡的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神经调节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激素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大脑皮层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产生渴觉+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饮水增加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血钾升高直接刺激肾上腺+醛固酮+重吸收Na+血钠降低+分泌K+3.7血糖平衡的调节下丘脑另一区域(+)胰岛B细胞肾上腺素肾上腺(+)血糖升高(+)神经调节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激素调节胰岛A细胞(+)血糖降低(+)下丘脑某一区域3.8体温的调节寒冷炎热冷觉感受器皮肤肾上腺肾上腺素血管收缩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皮肤垂体血管扩张汗腺不排汗立毛肌收缩代谢增强甲状腺汗腺排汗甲状腺激素散热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恒定B细胞造血干细胞T细胞3.10免疫概述概念机体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含答案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含答案

必修3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人教新课标)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思维导图】【微试题】1 如图所示,①②③为对胚芽鞘作不同处理的实验,④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③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B.①中胚芽鞘直立生长,②③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④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④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方法规律】用“两看法”判断植物生长弯曲状况(1)一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①能则生长;②不能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二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①若均匀则直立生长;②若不均匀则弯曲生长.2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下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微探究】(1)若随太空飞船进入太空中,植物还能发生极性运输吗?还具有向光性吗?提示:极性运输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即使在太空中也会发生极性运输,也具有向光性。

(2)若加入呼吸抑制剂,则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会受到影响,由此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提示:主动运输。

3 2014全国高考] 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D【特别提醒】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横向运输的辨析(1)极性运输就是将物质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运送到形态学下端,如根尖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上运输,而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图解教材_2016-2017学年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2.2通过激素的调节

图解教材_2016-2017学年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2.2通过激素的调节

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新课标)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思维导图】【微试题】1 [2015重庆高考]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 〜6.8 pmol/L 胰岛素1.75.0 〜20.0mIU/L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吉辜】u 【电漏■血■甲扳・廿•申廿肆■豪的柠机{『畔■】卜一事黑曲■毗I 上协需IMMUI 孝甲戟亚*1L ■岛宣含K 平畤lift ]1-(川伙■潘盘』I 仃農凸牌理泵越兀舟忙的此魁」||軟■■盅件&期诅定总怕的人曲抻扩竜绘的虑侨fl 挺临'填局束从打眸他血希需片齡为藍**!岛專汗墜turjfr 削曲人的血轉注。

应西I ii.«-:、pF 狀■•當再布廉・栅■悴令庭非■餐甲承・聿李帕■用積单直盍氏・・碰岳常的的人的促则软隊协囂井・”拧卜£心』 %^售耗宿豪增嘏>11—<(■皙杆帽曲BL 鹅岛*杳竝于豪常点的人的舉供■■豪卜』屢【名师提醒】(1) 并非所有的糖原都能转化为血糖,血糖与肝糖原可相互转化,而肌糖原并不能转化为血糖。

■"■IMMwM-a[M *具・粧”特■>■#, ■打I 色■* —・■ fl-t *■ ■iavirt cMiftai.ii i : v 1144m*144iM1^■丐补斗・T. — WF<*feV- ^WMMHMfcJIMB 1*HfliM £ hiv p r*n s '-'i »M^WWt t :-(2) 尿糖工糖尿病:如正常人一次性摄入糖过多,尿中会出现葡萄糖,但该人不属于糖尿病患者。

2如图所示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寒吟A .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①的分泌减少,③的分泌增加B •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均增加,但不促进代谢D .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苔塞】C【考原】甲狀■滋需的并tfli■节㉛骨别我山址屮択廉議血卯域曲盒“忙川状粧蠱*和屮状总矗爲明唏甲犢犀fflk*井的莎爼迥市用反忧谢门苗堆務环境中,“⑪②、规的分酒晶卅加切瞬雀休后,①的分証2增创・第的力澆誡4 小没fjf^n.UJ陳呻状眾际・①利⑵的分期自惘IH I出他分標刖状膻議卷+训枇不僵圧代朗------------------------------------------------------------------------------------------------ r pl&U jif龄功检辻射屮狀腺議累*世过反锻河申便⑴利②的分泌NE少一—【名师提醒】多样的激素分泌调节(1) 并不是所有的激素都是通过下丘脑到垂体到相应腺体来分级调节的,如胰岛素的分泌。

图解教材·2016-2017学年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思维导图

图解教材·2016-2017学年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思维导图

必修3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教新课标)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思维导图】【微试题】1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C.④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名师点睛】物质循环中“物质”和“范围”的认识误区(1)物质循环的范围并不是特指哪个生态系统,而是指整个生物圈。

(2)碳循环的物质特指碳元素,而不是CO2,因为碳在生态系统中有很多存在形式,如有机物中的碳、CO2、碳酸盐等。

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微探究】(1)物质循环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碳循环中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哪个途径?提示:化学燃料通过燃烧,由岩石圈的无机环境进入大气圈的无机环境。

(2)既然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农田生态系统还需要经常施肥呢?提示: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是在生物圈内进行的,不断循环。

而农田是一个较小的生态系统,不断有粮食作物的输出,因此要不断施加肥料。

3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微探究】(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否相同?提示:不同。

能量流动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所以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图解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图解总结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的调节2(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思维导图

细胞的生存环境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组成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内环境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成液和淋巴parent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组成物质营养物质代谢产物信号分子血浆蛋白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值血浆渗透压的大小细胞外液渗透压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维持因素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内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内环境的稳态与意义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而不是恒定的状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实质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基础:人体器官、系统协调一致运行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基本方式: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突出树突轴突传导过程静息电位K⁺外流外正内负动作电位Na⁺内流外负内正传导方向膜内同向,膜外反向传导特点要求生理结构完整离体情况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间绝缘相对不疲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 树突的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先前储存用后被讲解胞吐方式释放(非主动运输)线粒体突触前膜突触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导突触延搁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语言、听觉、视觉、运动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脑干维持生命必要下丘脑体温调节、渗透压感受器、调节内分泌活动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分级调节脊髓受大脑皮层控制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通过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激素调节的概念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平衡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血糖→氧化分解→CO₂+H₂O+能量肝糖原→分解→血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等非糖物质→转化→血糖→转化→脂肪酸等非糖物质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级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关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功能人体的体温调节(体液调节)体温的平衡寒冷、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影响因素有机体代谢状态外界环境因素意义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体液调节)相关中枢水盐调节下丘脑产生渴觉大脑皮层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下丘脑的功能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第二道防线:体质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发现清除衰老、损伤、癌变细胞抗原和抗体抗原能够引起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体二次免疫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记忆效应T细胞作用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免疫系统疾病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己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免疫学的应用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1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生长素发现达尔文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鲍森·詹森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拜尔尖端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弯曲相互对照温特影响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命名生长素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植物的感性、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概念受单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作用机制单向外界刺激→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各部分生长不均匀→向性运动种类向光性向水性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意义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植株的固定,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感性运动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或整体运动,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作用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特点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消除顶端优势,提高产量发挥顶端优势人工实验方法归类云母片插入类暗盒开孔类切割移植类锡纸遮盖类琼脂块替换类匀速(高速)旋转类幼苗横置类失重类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乙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脱落酸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分类萘乙酸NAA2,4-D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培育无籽番茄农业除草剂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破坏因素(1)、自然因素:火山、地震、台风、流行病毒等(2)、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人教新课标)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微探究】(1)在果实的生长、发育、成熟和脱落过程中,受哪些植物激素的调控?
提示:果实生长、发育: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果实成熟和脱落:乙烯和脱落酸。

(2)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有什么不同?
提示: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2 [2015·重庆高考]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

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

(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活,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据《日志》)
D.前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
【方法规律】与植物各生理活动有关的激素
(1)与器官脱落有关的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器官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2)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3 [2015·山东高考]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微探究】瓜果蔬菜在种植时因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接连曝出“激素黄瓜”“空心草莓”“爆炸西瓜”等。

试探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不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得当,不会影响产品品质,甚至可以改善品质。

例如,适当使用赤霉素类物质可以提高葡萄品质。

如果使用不当,或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则有可能影响产品品质。

4 [2014江苏高考] 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 标记IAA和ABA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_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

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______________。

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

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____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

【答案】(1)①不是抑制剂与运输IAA 的载体结合(2)不是(3)IAA 氧化(降解)酶有利
【考点】实验探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

【解析】(1)对照图示A为形态学上端,B为形态学下端,IAA在幼嫩的植物组织中发生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故①②中放射性强的是①;琼脂块③④中都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脱落酸不进行极性运输。

IAA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用某种抑制剂处理茎尖后,琼脂块①②的放射强度相近说明不能进行极性运输了,考虑该抑制剂不破坏IAA也不影响细胞呼吸供能,那么很可能是该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抑制了IAA 与之结合。

(2)IAA在幼嫩的植物组织中进行极性运输,在成熟植物组织中(如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3)沸水能使蛋白质变性,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能降解IAA,说明其中含有降解IAA 的酶,沸水浴后酶失活不能再降解IAA。

适宜的激素浓度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低浓度IAA促进生长而高浓度IAA会抑制生长,种子破土而出的芽尖在光照后IAA适当降解有利
于促进其快速生长。

【知识结论语】
1.赤霉素的主要作用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3.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且在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

5.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