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复习导学案
4024.沪科版物理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复习总结 教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单元复习【基础知识】:一.熔化: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2.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熔化吸热的应用: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二.凝固: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三.汽化: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1.沸腾: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⑷有关沸点知识: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
九年级物理 《从水之旅谈起 》复习学案 沪科版

《§11 从水之旅谈起》复习学案●复习目标重点1、通过物态变化事例,说出物态变化名称及其特点。
分析熔化(或凝固)和沸腾图像,归纳规律或条件。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具有节约用水意识。
2、能应用熔点或沸点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3、体验控制变量法和图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提高实验技能。
难点1、利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分析熔化(或凝固)和沸腾图像,归纳规律或条件。
2、应用知识还原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基础篇一、梳理知识点1、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思考]:熔化的定义凝固的定义液化的定义凝华的定义2、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原因是雪发生了()A.蒸发 B.升华 C.凝华 D.凝固[思考]:汽化的定义汽化有两种方式:和升华的定义[变式训练1]中考复习指导P55 1、63、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________并且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_______,使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
[思考]:请归纳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特点(提示:吸热或放热)[变式训练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
”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_________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变式训练2]解释:人们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的效果[变式训练3] 中考复习指导P56 4、94、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思考]:(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2)晶体熔化的特点是什么?(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什么?[变式训练1] 如右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D .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思考]: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有什么关系?晶体的凝固条件是什么?[变式训练2] 某些高山上的雪,为什么终年不化?[变式训练3]中考复习指导P 57 115、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右图(a)、(b)所示的两种情景。
从水之旅谈起学案(全章) 沪科版11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一、学习目标:1、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三、学习活动一、冰雾霜的形成,(一)冰与凝固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二)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1-30所示的实验,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三)霜与凝华讲述:深秋或初春,当夜间气温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不导热的叶子和木、瓦等物体上凝成白色晶状的小冰粒,这就是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冰晶,那么,什么是凝华呢?讲述: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吗?讨论: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问: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1-33问:从图11-33中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图11-34中,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四、应用与训练1.物质从态变成的过程称为凝固,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的。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复习课教学案及应用训练题(方案五)

沪科版《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复习课教学案及应用训练题(方案五)一、知识整合 (本章知识点的回顾:)熔化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晶体熔化 非晶体熔化:不断吸热,不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规律: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凝固 非晶体凝固:不断放热,不断凝固,温度不断降低 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规律: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方法 规律:液化放热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方式 蒸发 沸腾 特点:任何温度都能发生,只在液面进行缓慢汽化,吸热制冷 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周围空气流速快慢 特点: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剧烈汽化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规律:温度不变 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规律: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从水之旅谈起(物态变化)二、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沸腾过程2、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3、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1、对晶体的熔化特点和液体沸腾特点的理解2、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三、重温实验1、如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此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_;图象中__________段表示晶体处于熔化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且温度_____________.该物质在A 、B 、C 、D 各点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态、__________态、____________态、______________态。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7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__ min 。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复习学案

九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从水之旅谈起)学案知识归纳一、物态变化(一)、熔化1、固体: 晶 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熔点: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
4、冰的熔化特点:通常情况下,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熔点是0℃5、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晶体具有比较稳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熔点。
(2)晶体熔化时由固体直接变为液体,而非晶体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
6、晶体与非晶体的相同点:都要吸热。
(二)、凝固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凝固点:晶体物质由液态开始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3、晶体物质的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会继续放热。
4、凝固都要放热。
考点1.熔化和凝固[例1]下图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判断出 图线是晶体熔化图像,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是 分钟, 图线是非晶体熔化图像。
(2)、乙图线中温度升高的是 段,温度不变的是 _ 段,AB 段处于 状态,BC 段处于 _状态, CD 段处于 状态,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是 段(3)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
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
(4)、在研究液体凝固物态变化时,关于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小明认为:前面已经学过,固体熔化需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而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所以,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应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①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②小明的猜想是: 。
乙③请你帮小明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
④下表是某液体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请在下图中画出液体的凝固图象。
这种液体的凝固点是,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变成固体所用的时间是,固体在凝固过程中热,但温度。
(三)、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1)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过程。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学案 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一、课前检测:1.云、雨、雪、冰、雹、露、霜中,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3.晶体内部的原子按__________排列,非晶体内部的原子的排列__________.4.物质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___________。
二:预习导学自学部分:【阅读课本P2一3】(一)、阅读“奇妙的水”根据你的理解,回答图中的问题。
1、①云朵从哪里来?②雪从那里来?③雨从哪里来?2、水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云、雨、雪,还有哪些?把你知道的写出来?(二)、阅读分析“水之旅”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分析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水有种状态,分别是、、。
2.水蒸气可以看见吗?生活中所说的水蒸气是气体还是液体?。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①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化成冰?②什么情况下冰可以转化成水?③什么情况下水可以转化成水蒸气?④什么情况下水蒸气可以转化成冰?请你探究:完成图11一5实验:观察讨论实验现象三:新知分解:(一)、阅读分析“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回答下列问题。
1、冰是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变或不变)。
冰的熔点是2、根据你从书中或资料中或网上查询得到的信息,谈谈你对晶体或非晶体的认识。
3、自然界中的固体分为 __ 和 ___ 两大类,冰属于晶体,像冰变成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 ____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 __ 。
液态水也可以变成气体(水蒸气),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 ___ ,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沸腾,沸腾时的温度叫 ___ ,另一种是蒸发,它只发生在液体的 ___ 发生。
从水之旅谈起学案(全章) 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
2、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和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区别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不同;蒸发和沸腾的不同。
5.能识别熔化和凝固图像。
二、学习重难点:能够认识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并解释有关的现象三、学习活动:1、构建知识网络,画出本章知识树小组交流,完善知识树2、重难点突破(1)绘出冰熔化,水沸腾图像,说出图像中各部分代表的物理意义。
(2)说出吸热的三个物态变化名称,各举一例说明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应用。
3、问题探究:(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小组内推荐一人展示)(1)、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热气,夏天打开冰箱出现的白气,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哪个过程?两个现象产生原因有什么不同点?(2)、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3)、秋天早上出现的露,冬天早上出现的霜,各是哪个物态变化过程?两者都是由水转化来的,为什么结果不同?四、应用与训练: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2)(4) C. (1)(3) D.(3)(4)2、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
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3、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4、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初中物理从水之旅谈起复习学案

新课标沪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能正确鉴别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现象,认识物态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图像平剖析物态变化的方法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建立节水意识,进一步认识物理根源并服务于社会生活。
热门追踪:一、物态变化的种类判断1.观看视频,剖析“白雾”的产生是哪一种物态变化?2.小结:六类物态变化方式。
3.点击中考:(1)近期我国西南地域遭到了严重的旱情,缓解旱情的一条方法是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是用火箭弹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投撒到高空,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 ____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四周汲取大批的热,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高空中很多水蒸气__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渐渐变大而降落,碰到暖气流吸热而 __________变成雨点落到地面上.(2)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发黑,原由是灯丝受热先_______,后 _______在灯泡内壁而成。
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小实验:用同一玻璃板,于加热前后分别对其哈气,察看现象并剖析原因。
2.小结: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3.点击中考(1)夏季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由于 ________,使水温降落。
冬季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由于水气遇冷________,使腕表面温度高升。
(2)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同出门,忽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面道路看不太清楚。
小洁正担忧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翻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逝了。
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说雾气的产生及除去过程。
三、物态变化中的相关规律1.察看海波和玻璃的融化图像并剖析温度 /℃时间 /min海波融化图像玻璃融化图像(1)海波是_________(晶体、非晶体),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复习导学案
一、知识再现
知识小结1:物态变化
1.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固
态 态和 态。
物质的这三种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请填写右
表中的物态变化。
2.各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热的有
3.请你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 冰雪融化_________;(2)浇铸钢锭_________;(3)荷叶上出现露珠_______;
(4)金鱼缸里的水变少了________(5)冷冻食品外结一层霜__________;(6)寒冷的冬天,室外的雪堆没有熔化,但也慢慢变小了_________。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华
C .汽化
D .升华
知识小结2:晶体和非晶体
6.自然界的固体可分为 与 两大类。
在熔化过程中, 有一定的熔点, 没有一定的熔点。
一般情况下,冰的熔点是 ℃。
冰是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量,温度却保持不变。
7.如图1示,图像中 _是晶体(填 A
或B ),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 凝固需要的时
间为 ,物质凝固过程中,其状态处于 ,
它需要不断的 ,温度保持 ,图中可
以看出其凝固点为 。
知识小结3:蒸发和沸腾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 ,
它有两种方式分别是 和 。
蒸发是只在
进行的汽化过程。
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 不变。
9.通过观察图2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
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
快慢与液体的 、液体的 和
图
1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课上,两组同学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甲组水温/℃85 88 90 92.5 95.5 97 98 98 98
乙组水温/℃86 89.5 92 93.5 96.5 98.5 98.5 98.5 98.5 (1)由上表可知:甲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乙组的水在第 min 开始沸腾。
(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甲、乙两组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都小于100℃,这是因为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甲、乙两组测出的沸点不同,这是因为实验存在。
(4)图3是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
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
二、知识点拨
1.运用图像法描述物态变化
【1】如图4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质量相等,加热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判()
A.甲是晶体,乙、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思路与技巧该图像反映了固体吸热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甲、
丙两物质表现出一段时间内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物征,可推断,甲、
丙是晶体;由图知甲的熔点t1,丙的熔点t2,t1>t2.说明甲的熔点比
丙高.答案 D.
举一反三
1-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结1-3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2.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2004·黑龙江省)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粥.小明认为粥锅里的水烧开后,
可继续将火烧得很旺,煮得满锅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粥煮好;小红则认为,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微微沸腾,将粥煮好.你认为谁的想法更为合理,说出理由. 思路与技巧:沸腾的条件是吸热,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粥锅里水烧开后,只要维持加热沸腾即可,无须大火.相反,从实际情况看,大火煮粥并不好.回答可从以上两方面展开.
答案小红的想法更好.粥沸腾后,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给粥加热,粥的温度都不会改变.火太大粥就会因沸腾太剧烈而溢出锅外,同时粥中的水分汽化太快,使粥很快蒸干.所以锅内水开后使用小火更好.
举一反三
2 -1. (2004·大连市)冬天,地处北部山区的一些居民,为了室内的保温,常把纸条粘在窗缝处,俗称“溜窗缝”.为了使纸条不因潮湿而脱落,通常把纸条粘在室外的窗缝处.请你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解释:为什么不把纸条粘在室内的窗缝处?
3.综合探究
【3】在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红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除了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有关外,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就此问题,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的方案.
思路与技巧 : 由于小红想探究的是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这一单独关系,所以实验应采取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答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在液面处分别做上记号,再将两只烧杯同时放到同一个通风向阳的地方.过一段时间,比较水和煤油的蒸发量,分析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种类有关.
三、知识测评
1. 下列现象属于所学过的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烧开水时冒的“白气”属于_________,夏天湿衣服晾干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吃冰棒解热属于_________。
2. 有一瓶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首先变成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氨和液态氧的沸点分别为—183℃和—33℃)
3.如图测6所示,当你在家洗澡的时候,也会涉及不少的物理
知识.小明总结了一些,但其中有一条是错误
..的,它是()
A.房间内充满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房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是蒸发吸热的过程
D.洗完后立即用毛巾擦于体表水分是防止蒸发吸热,使人更冷
4.夏天,人站在风扇底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若将一支温度计也放在风扇底下吹风,则温度计的示数会()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
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7. 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 用笤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B. 用塑料袋包装菜并放入冰箱的冷藏室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
8.在图7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9.如图8在家中用电热水壶烧水,第一次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壶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第一次为细线,第二次为粗线)则两次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
的是()
A B C D
10 .如图10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图10
(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名称、、;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施: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