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鲁教版
高中地理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鲁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2.掌握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了解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
【难点】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图例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设计(以视频形式导入新课,说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引出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学习主题一:过去(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以动画形式展现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本专题的兴趣,归纳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学习主题二:现状(直面环境问题)(以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说明人地关系实质;以因果联系框图培养学生判读方法,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图表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以《京都议定书》为引子说明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学习主题三:未来(可持续发展)(展示“可持续发展示意图”理解可持续发展内涵;以材料分析形式揭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以漫画来考查学生能否挖掘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后果及解决措施板书设计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2、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2、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教案【课标要求】一、规范: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
【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 阅读资料,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化的几个历史阶段。
2. 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
二、进程与方法1.可以复杂地表述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列表比拟不同社会开展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看法及其行为表现。
2.说出环境效果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进程,了解可继续开展思想的由来。
3.可以举例说明或依据图表等信息资料剖析说明在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实际指点下人类改造环境发生的不同结果,训练、提高言语表达才干和读图剖析才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阅读、比拟等学习进程,树立人类开展与环境统一一致的辩证观,初步构成可继续开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难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
【教具运用】多媒体与教学案。
【教学方法】指点先生比拟剖析,自主学习、协作探求。
充沛应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先生自己动脑、入手、在自主探求的进程中,对效果有更深的看法。
【学法指点】经过协作和交流,自己剖析效果和处置效果。
在协作学习进程中,掌握知识,培育才干,开展特性。
【课型】新授课【课时布置】1【教学进程】引入新课:1.在人类社会开展早期,我们看不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的荒漠化等现象,这是由于事先的人十分注重环境维护吗?在人类社会开展早期,人类的消费力水平极端低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极端微弱,只是从自然界获取极大批的生物资源,同时生活中排放的废弃物也是微乎其微的,再加受骗时的人口数量也十分有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远远小于环境的资源供应才干及对废弃物的处置才干,因此事先简直不存在环境效果,这并非事先的人注重环境维护的结果。
2.远古时代,生活在中国中原地域的华夏族的图腾是〝龙"——一种浑身布满鳞片,有四条带有尖爪的短腿,头上还长着相似黼的角的假想植物。
它发生的缘由是什么?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所谓的〝龙〞,它实践是蛇的变形,是现代华夏民族对蛇的恐惧和崇敬的表现。
高中地理 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学案)一、地理环境决定论1、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它产生于古希腊时代.产生的原因是( )A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 B.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C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D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很强2、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和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3、下面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B.正确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C.正确反映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情况下.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D.过分贬低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当时的实际二、人类中心论1.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2.人类中心论的基本思想是()A.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B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D.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C.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3.人地中心论思想的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4.20世纪70年代.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国际上出现了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大论战。
悲观派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而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乐观派则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
两派的激烈争论,加深了人们对全球环境的认识.孕育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三、人地伙伴论1.人地伙伴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2.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是 ( )A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B.过分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C.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D.人类要一切顺从自然才能实现“天人合一”3、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B.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论证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地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探究活动1]图2-1-1的三幅图中,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的周围环境,4个箭头表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仔细阅读图中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⑴三种观点中的共同之处有哪些?⑵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的物质和能量各有哪些?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有哪些?⑶三种观点分别代表哪种人地关系思想?你赞成其中的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人地关系的定义与演变1.1 人地关系的定义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不存在天然的隔膜,人地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不能超越自然而生存,自然又不能超越人而存在。
人与地的关系在人的社会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地关系的起源比较久远,最早的人只是依赖自然而生存,人地关系并没有明确的提法,人们对此也并未深入思考。
1.2 人地关系的演变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对自然了解很少,人与地的关系处于最初的阶段。
这时人们慢慢地认识到,地提供了他们生存的资料和条件,发展出了一些简单的植物和农耕技术,开始了对自然的利用。
此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仍停留在直接认识阶段,对自然的掌握和运用还很有限。
在工业革命时期,人类通过科技的发展,对自然掌握的能力提高了很多。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更加依赖自然资源,地变成了生产资料的重要来源。
这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开始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注意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发展不平衡,人们对自然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掌握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自然环境,人地关系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时,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是有限且脆弱的资源,对自然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变得尤为重要。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2.1 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始于周朝时期。
《易经》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天人合一,吉无不利”,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论语》中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强调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和维护。
儒家学说中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人类、社会、国家和宇宙之间都有着同样的规律和道理。
地理ⅲ鲁教版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地理ⅲ鲁教版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是种类地理问题的中心和归结,是高考中再现率是最与反思,强调观点与方法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2.掌握现代人地关系的发展进程。
3.了解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初步认识其演变的条件、原因,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讨论,对比归纳。
2.认真阅读教材图及补充资料,归纳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
3.查阅资料,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论著,通过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2.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类型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图片等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我们学习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了环境问题是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针对由人类引发的环境问题,人类自身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又是如何对待的呢?也就是说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随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发展而演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师我们首先探讨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历程。
板书:【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师阅读教材P94~P95,自主学习,按表格中①~④四个阶段,填写表格内容,回答: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内容是什么?是如何不断进步与演化的?古代的四个阶段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 A②农业革命以后 B③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 C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生〔归纳回答〕A.肤浅,被动适应环境B.地理环境决定论C.人定胜天D.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师阅读以下图表,进而巩固提高,从工业文明时期就进入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大问题——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2.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鲁教版)

20世纪70年代.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国际上 出现了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大论战。 悲观派: 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而忽 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乐观派: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地理环境对人 类社会的发展影响。 两派的激烈争论,加深了人们对全球环境的认 识.孕育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三、人地伙伴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使 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 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关系。
2、核心思想
(1)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 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 (2)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 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2、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
1、决定人类的 生理 和 心理 特征.
2、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
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
3、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
动地适应环境。
听天由命
3、局限性 代表人物——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 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忽视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了当时人类对人地关 系的认识。
活动探究:
三图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观念是:
观点一:环境决定论 观点二:人类中心论 观点三:人地伙伴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注意 “地理环境决定论”所说的地理环境仅
指自然环境,其实质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1)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 (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 (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3、意义
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 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 有效的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 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 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实现人类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一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1.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学习过程】一.地理环境决定论1.产生年代: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背景:人类、自然能力低,对依赖性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3.核心思想:决定人类的发展,只能被动地适应。
4. 局限性:夸大了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讨论1)人类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最能体现“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历史阶段是哪一个?为什么?二.人类中心论1.产生背景:随着和的发展,人类和改造的能力不断提高,受到否定和批判,“”的思想应运而生。
2.核心思想:单纯的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的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忽略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影响:人地关系对立,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讨论2)(1)举例说明在“人类中心论”思想支配下,会出现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2)“人类中心论”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三.人地伙伴论1.产生背景: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 与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以往的经济行为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逐步构建了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
2.核心思想:人类具有. 的能力,同时,对人类也具有,人类应当与建立. 、. 的伙伴关系。
3.意义:人地伙伴论倡导人类在. 和的基础上,. . 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
高一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模板

高一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各个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古人描绘的山水画,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画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2.知识讲解(1)介绍古代人地关系思想①展示古人对待自然的图片,如祭祀、敬畏自然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②讲解“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等。
(2)介绍现代人地关系思想①展示工业革命后的图片,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②讲解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可持续发展”,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等。
(3)讲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①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讲解各个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②分析各个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内在联系,如从尊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3.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图片,如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等,引导学生分析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实践;(2)分组讨论:如何将人地关系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4.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2)强调人地关系思想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5.作业布置(1)熟记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人地关系思想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2.学生是否能掌握各个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3.学生是否能将人地关系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及其与古代思想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的,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可是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却经历了好几个不同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板书)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板书)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板书)二、人类中心论
1、产生原因
人类中心论一味地从人类自身需求出发,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造成了国际上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大论战。
(板书)三、人地伙伴论
1、产生原因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逐步构建了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
变教案 鲁教版
教学目标
重点
能简要说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难点
说明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情景导入)天然橡胶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种植区
为什么天然橡胶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可以种植?
西双版纳局部小气候条件优越,全年高温多雨,适宜天然橡胶生长。
(板书)2、核心思想
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这样的思想会给人地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1:该地气候适宜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但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1、产生原因
其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板书)2、核心思想
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板书)3、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因此受到了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