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件 (共61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件 (共61张PPT)

180°
练习:读下面两幅图,说出图中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
40ºE 60ºE 甲
3º 乙

A
E
110°
S
130° 乙
80°S
70°S 甲
60°S
50°S
B
请判断我国的科考站在北京(大约 120°E,40°N)的什么方向
南极
西 长城站 (62°12′59"S,58°57′52"W)
中山站 (69°22'24"S, 76°22'40"E)
2、根据大熊星座寻找北极星
延长5倍 北斗星
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 高度(如下图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 正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 14点整”。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
(30°N,90°E)
180°
60 ° 90° 60 °
0 °
30°
M
四、野外巧妙辨别方向
南 昆仑站 (80°25'01"S, 77°06'58"E)
北极
西北 黄河站 (78°55′N, 11°56′E)
一、利用地图辨别方向 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正北
(3)经纬网定向法: 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 劣弧段定东西,距极点远近定南北。
1、地物特征: a.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b.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c.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2、植物生长特征: a.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 育。 b.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 藓。 c.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 年轮较为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向南的树皮比向北的 树皮光洁,并且较为干燥。向日葵是一种向光性很强的植物, 甚至在阴天也可以确定方向,早上向东,中午向南,晚上向西。

高中地理必修1全一册课件 PPT课件 (打包26套) 鲁教版6

高中地理必修1全一册课件 PPT课件 (打包26套) 鲁教版6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标准:一定的投影方法、 比例关系 、规定符号
1.概念过程: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
常用表达方式: 等高线
2.作用
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 ,并具有一
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定的立体感
3.等高线的特征
符号 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征
提示:①④。图中 MN、XY 交点处地貌为鞍部,沿 XY 线 两边高、中间低,即图中④点,沿 MN 线两边低、中间高,即图 中①点。
(3)绘制等高线图中 AB 线的地形剖面图并说明绘制的步骤。
提示:①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图中上半部 为等高线地形图,阴影部分是海洋。AB 横线是要切开地表的 剖面线。②然后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 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几倍, 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状况)。③确定剖面图上的基准线 A′B′并在两侧标出高度与深度。④把等高线图中剖面线 上各点高度转移至下图相应的高度上,用平滑曲线连接各 点,就得到相应剖面图,如下图。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时也是在一定的 热量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这种分布特征在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由__森__林____带、__草__原___带 过渡到___荒__漠____带;这属 于由__沿___海___向__内__陆____
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
由于__水__分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
属于由 赤道 向 两极 的
地域分异现象,这种变化
是_热___量__为基础的。
2、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富士山
1、分别从珠峰的南坡和北 坡登山到峰顶经历哪些自 然带?
2、自然带从山鹿到山顶更 替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水分条件和热量状况的变化
3、南坡和北坡哪个自然带 类型更丰富?原因是什么?
南坡。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小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 向两极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沿海岸线方
热量 (水分也有 一定影响)
教学目标: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布图 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请大家看一组世界不同地区的 自然带景观图片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C
D
度越大则自然带谱

鲁教版必修一第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材PPT

鲁教版必修一第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材PPT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
水 文
气 候
地 貌
土壤
各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气候
生物



土壤
生物


陵 漫 山 茶 树
骆 驼 刺 生







水文
地貌


三 峡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也是联系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 梁和纽带。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圈
请举例说明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一)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海洋向大气输送大量 热能 改变大气运动。 2、大气通过风的驱动将 动能 传输给海洋驱动 水体运动。 3、气压升高,海面 下降 ;气压降低,海面_升__高___ (势能)。
8.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 动物本 能的观 点进行 了反思 ,也对 人类盲 目自大 、不能 充分认 识自身 生存危 机作出 了警示 。
9. 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 个世界 ,但人 类的行 为方式 还具有 和其他 社会性 生物相 类似的 特点, 还需要 联合, 需要团 结,才 能源源 不断地 产生智 慧,克 服自身 发展面 临的种 种困境 ,推动 社会进 步。


辐 射
热 能

动能
洋流
图示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
(二)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如何体现圈层间 的物质运动的?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共103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共103张PPT)

偏心率
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0.055 0.051 0.006 近圆性
近圆性:八大行星的 公转轨道接近正圆的 椭圆形
小结: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1.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水星的轨道 倾角较大) 2.共面性:公转轨道面倾角都很小,近似在同一个平 面上 3.近圆性:轨道偏心率均较小,均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水星的轨道偏心率较大)
哈雷彗星在扁长椭圆形 轨道上绕太阳旋转,周 期约为76年,由冰物质 组成,呈云雾状有彗尾, 且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下一次彗星划过地球为 2061年。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 的大大小小的尘粒 和固体块
流星体
大气上界
石质陨星:陨石 铁质陨星: 陨铁
流 星 现 象
陨星 地面
少数没有烧尽 残体落到地面
小结:几种常见天体比较
4、下列关于总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囊括了整个宇宙 B、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部分) 的总称 C、包含二级天体系统 D、上述说法都正确
(多项)5、下列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CD ) A、天文学上把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称为天体系统 B、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属于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C、银河系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 D、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用下,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许多小行星,彗星 等天体绕着太阳运动。
1、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根本原因在于 ( )
c
A、太阳能自身发光,照亮太阳系 B、太阳辐射是九大行星的热量源泉 C、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D、太阳的位置正好在太阳系的中心
记忆口诀:火木相见灰烬多
小 行 星 带

鲁教版必修一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件(共44张PPT)

鲁教版必修一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件(共44张PPT)

鲁教版(2019)必修一1.2地球的形成 与演化 课件( 共44张 PPT)
鲁教版(2019)必修一1.2地球的形成 与演化 课件( 共44张 PPT)
(二)海陆变迁
海陆格局的形成过程
盘古 古陆
冈瓦 纳古

劳亚 古陆
七大洲四 大洋轮廓
经过6500万年 的分裂、漂移
现代 海陆 格局
鲁教版(2019)必修一1.2地球的形成 与演化 课件( 共44张 PPT)
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鲁教版必修一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 件(共 44张PP T)
鲁教版必修一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 件(共 44张PP T)
例题
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 断其古地理环境是( D )
A.珊瑚繁生的浅海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沙漠 D.湿热茂密的森林
古生代
成煤期
中生代
成煤期
鲁教版(2019)必修一1.2地球的形成 与演化 课件( 共44张 PPT)
知识 小结
二、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
生物演化
三、地球演化过程
海陆变迁 构造运动
矿产形成
鲁教版(2019)必修一1.2地球的形成 与演化 课件( 共44张 PPT)
鲁教版(2019)必修一1.2地球的形成 与演化 课件( 共44张 PPT)
(一)生物演化 知识归纳
3、生物演化过程中经常出现此消彼长
消亡
爆发
思考1
蓝绿藻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试从蓝绿藻的 出现和繁盛的角度分析大气组成在地球历史上的可能变化。
CO2减少,O2增多。氨气氧化为氮气,大气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 主,有利于生物呼吸作用。 高空中的O2 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形成臭氧层,为生命 走向陆地创造条件。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8张ppt)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8张ppt)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横波 (S)
纵波 (P)
莫霍面
地幔
地壳
外核 内核
古登堡面
B.图中X处为古登堡面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减慢
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8~9题。
8.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②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下图是一张地表环境的图片。找出图片中的 主要事物;请将找出的事物分类至四大圈层; 并依据图片信息举例说明圈层间的相互联系。
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代表物 空气、蓝天、白云 湖泊 青草、牛羊、牧民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大气圈不仅为动物的生存提供O₂,还为生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物圈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₂;大气圈
共同点:传播速度都会随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
当发生地震时,陆地上的人们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是在海洋上的航行者会有什么感觉呢? 陆地上的人是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 右摇晃;而海洋上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横波的破坏性比纵波强。
地震构造示意图
深 度 速度/km•S-1
1.火山喷发出的岩浆一般认为发源于( C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上地缚后才喷发出来.岩石圈( C )
A.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属于地幔的一部分
C.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上部是软流层
3.火山灰对地球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外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B )
软流层和岩石圈示意图
• 平均厚度为 17km,海洋 地壳薄、大 陆地壳厚。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59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59张PPT)

注意: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地壳=岩石圈
地核特点 温度高、压力和 密度 很大 :
及时训练一:
据新华社电: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 切关注。据此回答3~5题。
3.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4.地面发生震动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摇晃
岩浆
【速阅兵书】
外力作用
(二) 沉积岩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岩(见图)
常见的沉积岩:
砾岩、砂岩 页岩、石灰岩
观察下面两幅沉积岩图片,能总结一下沉积岩 的特征吗?
A 化石
层理构造 B
堆积
侵蚀 搬运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背斜 向斜
构造
断层
断层
地质
褶皱
背斜 向斜
构造
断层
【考试热点速递】
背斜成谷的原因: •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
,而成为谷地。 向斜成山的原因: • 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遭受侵蚀,而成
为山岭。 断层处不易建水库的原因: • 地质构造不稳定,容易导致水的渗漏和诱发地震 背斜处适宜建隧道的原因: • ①构造比较稳定②水向两侧渗漏,而使洞内保持干燥 • 找油找水怎么找?向斜找水,背斜找油
直击考点3: 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 形态。
【知识铺垫】----地表形态变化与地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课 件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课 件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课 件
第三节 水圈与水循环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课 件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动 辨别地理方向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课 件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 境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 课件目录
0002页 0082页 0139页 0244页 0320页 0369页 0371页 0466页 0505页 0575页 0641页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三节 水圈与水循环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附录 中英文地理词汇对照表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课 件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课 件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课 件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精美课 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