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烧伤敷料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作者:练祝平黄立妮蔡浩邹永通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34期【摘要】纳米银敷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功能性敷料,应用于烧伤创面,具有抗菌谱广、无毒副作用、愈合后瘢痕少、渗出少、有利引流、保护创面、镇痛等优点,其杀菌机制为重金属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且机体不易产生耐药性。

本文介绍了纳米银的抗菌原理、纳米银敷料用于治疗烧伤创面、纳米银的安全评价,并展望纳米银应用的未来。

【关键词】纳米银敷料;烧伤创面;生物安全性烧伤患者感染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因创面局部血管阻塞,全身抗生素应用难以到达局部创面,单靠静脉用药控制细菌繁殖效果不理想,所以,创面的处理对于治疗烧伤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

在处理创面时主要应用外用药,理想的外用药应具有抗菌谱广、无毒副作用、愈合后瘢痕少、渗出少、有利引流、保护创面、镇痛等特点。

银制剂用作烧伤创面外用药已有数十年历史,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且机体不易产生耐药性。

1纳米银敷料抗菌原理银属于重金属,对人体毒性小,且抗菌谱广,细菌不会对其出现抵抗性。

银可阻断细菌内的电子传输系统,增强细菌DNA的稳定性,从而减弱细菌的细胞复制,同时可破坏细菌本身结构,及其存在的受体功能,生成无效代谢化合物,具不可溶性,更加有利于预防及控制感染。

银可减轻伤口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2]。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细菌可逃脱银的杀灭性。

当材料达到纳米材料尺度,即1100 nm时,即会出现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3]。

表面积将大幅提高,可充分与皮肤及创面渗出液相接触,提高抗菌活性[4]。

纳米银颗粒极其微小,因其具有独特的体积,可轻而易举进入病原体,迅速与存在于细菌中的酶蛋白巯基-SH结合,使代谢酶失活,细菌无法进行正常代谢,最终导致死亡。

纳米银还可与细菌的DNA碱基相结合,形成交叉链接,使嘧啶或嘌呤中相邻氮间的氢键被置换,导致DNA变性,使细菌无法进行复制[5]。

纳米银的原子排列顺序介于分子与固体之间,称为“介态”,具有强大的抗菌能力,可杀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新型敷料用于小面积烧伤的效果观察

新型敷料用于小面积烧伤的效果观察

新型敷料用于小面积烧伤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通过使用新型敷料治疗小面积烧伤,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加快了伤口的愈合。

方法根据烧伤创面不同时期分别采用透明膜类敷料、水胶体、水凝胶、藻酸盐、海绵类浸润愈合。

结果新型敷料对小面积烧伤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结论各类新型敷料既符合现代伤口敷料的特点,在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敷料,可为创面愈合提供最佳的环境。

【关键词】烧伤;敷料;伤口护理烧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损伤。

传统烧伤的治疗多采用油纱保护创面或用抗生素纱条湿敷。

近年来,我院门诊换药室根据烧伤的损伤程度,采用透明膜、水胶体、水凝胶、藻酸盐和海绵类等不同的新型敷料对烧伤面积在5%以下的小面积烧伤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人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8~68岁,平均岁。

烧伤程度:浅Ⅱ度烧伤15例,深Ⅱ度烧伤22例,Ⅲ度烧伤21例。

受伤时间7~24天,平均天。

烧伤面积:<1%者30例,1%~2%者13例,2%~3%者6例,3%~4%者6例,4%~5%者3例。

换药方法清洁局部伤口常规消毒,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保护受伤创面,清除深度烧伤伤口内的坏死组织、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湿润。

选择新型敷料根据烧伤深度和伤口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新型敷料:(1)浅Ⅱ度烧伤有疱皮的创面:受伤时间<3天,水疱小而壁薄的可保留水疱。

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用纱布轻轻蘸干,选用透明膜类敷料(如3M的Tegaderm)覆盖,5~7天更换敷料。

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后用透明膜敷料覆盖。

受伤>3天且水疱壁较厚;怀疑创面已经污染;属化学烧伤,尤其是有毒物质烧伤等均揭除疱皮。

使用方法: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揭除疱皮,用纱布轻轻蘸干,选用脂质水胶体敷料(URGO的优拓)覆盖创面,外用纱布包扎。

3~5天更换敷料。

(2)深Ⅱ度烧伤创面:对创面基底部有少量坏死组织且渗出液较多者,可选用藻酸盐类敷料(如URGO的优塞、ConvaTec的Kaltostat)覆盖。

湿性敷料治疗在烧伤创面的应用进展

湿性敷料治疗在烧伤创面的应用进展
Ci hu I t ,0 2 8 5 :26—15 . l R eTl o 2 0 , ( ) 15 n al 2 9
湿 性 敷料 治 疗在 烧伤 创 面 的应 用进展
刘公洪 综述 , 廖
[ 关键 词] 烧伤创 面 ; 湿敷 ; 治疗

审校

[ 中图分类号 ] R64 4 [ 文章编号 ] 17 — 13 21 )1 13 2 62 79 【020 - 1- 0 0
新的湿润伤 口愈合 理念。 自2 世纪 9 年 代以来 , 断出现的 0 0 不
新型密 闭性敷 料 就 是利用其 相对 封闭和保 湿原理 。湿 润环
境促进愈合 的机制在于 : 创造低氧环境 , 促进毛细血管生成 ; 有 利于坏死组织 和毒索的清除 ; 强化生长 因子与靶 细胞 的相互作 用; 避免新 生上皮组织和敷料相粘连 , 减轻患者痛苦 。因此 , 持
续湿性治疗 的简单有效方 法一直是 影响 湿性治疗 技术在 临床 广泛应用 的重要 因素 , 本文就湿性敷料在烧伤创 面的应用做一
简要综述 。
胞 已坏死 , 成为不可逆性损伤 , 而瘀滞带组织处 于间生态 , 治疗 得当则可 以逆转其 向坏死方 向发展 。传统 的干燥疗 法虽 可 J
减少创面感染 的机会 , 但烧 伤后失 去 了正 常皮肤 功能 的创面 , 直接处于干燥 的空气或在 吸湿性很强 的包扎敷料下 , 创面 大量 水分蒸发或丢失 , 将会使瘀滞 带组织 细胞大 量失水 ; 又因充 血 水肿带微循环障碍 , 水分不 能及时 得到补 充 , 受损组织 因脱 水 而加速死亡 , 使得创面加深 , 响创面愈合 ’。有研究表 明湿 影 。 J
2 0 7:3 0 6, 2 9—2 1 4.

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一种生命威胁。

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时,皮肤替代物的使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皮肤替代物研究也在不断取得突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本文将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多种皮肤替代物被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干细胞疗法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

研究表明,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受损的皮肤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目前,干细胞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也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可以对皮肤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使其具有更强的再生能力和抗损伤能力。

这种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未来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除了以上所述的方法外,生物打印技术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通过生物打印技术,研究者可以精确地制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皮肤替代物,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生物打印技术的进步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除了皮肤替代物的应用外,患者的饮食营养、抗感染治疗、心理支持等方面也需要给予重视。

只有多学科的协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皮肤替代物研究正在取得长足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优秀的皮肤替代物问世,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以验证新技术的安全性和疗效,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为大面积烧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促进他们早日康复。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银敷料 用于治疗烧伤创 面、 纳米银的安全评价 , 并展 望纳米银应用的 未来。
【 关键词 】 纳米银敷料 ; 烧 伤创 面 ; 生物安全性
烧伤 患者感 染率较高 , 在治疗 过程 中, 因创 面局 部血管 阻塞 ,
2 纳 米 银 敷 料 用 于 治 疗 烧 伤 创 面
全身抗生 素应 用难 以到达局部创面 , 单靠静脉用药控制细 菌繁殖 效果不理 想 , 以, 面 的处 理 对 于治 疗 烧 伤来 说 显 得尤 为 重 所 创
cne e ,00, ( D)5 7 5 8. acr s2 0 2 6 :07— 0 2 R 0
cl et acrJ . u,0 5 5 ( up )2 . oo ca cne[ ] G t2 0 ,4 Sp l :0 r l 2 [4 卢仁 泉 , 1] 郭林 , 许晓峰 , 胃肠道 恶性肿 瘤患者血 浆肿 瘤型 等.
o umo 2 一 py u ae k n s n l s f p te s wih l g ft rM r v t i a e i p a ma o aint t un
tmo m re rfe nldn h u o u r akrpo l i uigtetm rM2一P J . ni is c K[ ] A t —
cn e R s2 0 ,5 3 :57—11 . a cr e ,0 5 2 ( A) 10 55
cne o pr o te ln i ae[ ] C ne e c acr ncm ai nt o r u gds ss J . acrD t t i s o h e e
Pe ,0 0 2 ( )5 1 5 5 rv20 ,4 6 :3 — 3.
曩 | | | | | 。l 2 ( ) 3 0—3 3 3 4 :7 7.

纳米银敷料和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的对比研究

纳米银敷料和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的对比研究

纳米银敷料和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的对比研究目的对应用磺胺嘧啶银霜与纳米银敷料两种方式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

采用磺胺嘧啶银霜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纳米银敷料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烧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烧伤部位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纳米银敷料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标签:磺胺嘧啶;银霜纳米银敷料;烧伤治疗在对烧伤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局部抗菌药物的应用依然是对创面发生侵袭性感染症状进行有效预防的一种重要措施[1]。

良好的局部抗菌药物必须具备很强的穿透焦痂的能力、广泛的抗菌谱、耐药性产生的可能性低、不会对局部造成刺激、用药后没有全身不良反应、应用方便等几大特性。

磺胺嘧啶银霜是以往临床上对烧伤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常用的外用类药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该药物存在穿透力不强、容易出现耐药菌、对创面上皮化会产生不利影响等几大缺点[2]。

本次研究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应用磺胺嘧啶银霜与纳米银敷料两种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6.8±1.4)岁;烧伤时间1~9 h,平均烧伤时间(2.7±0.5)h;电弧烧伤疾病患者13例,热液烧伤疾病患者14例,火焰烧伤疾病患者18例;浅Ⅱ度烧伤疾病患者23例,深Ⅱ度烧伤疾病患者14例,Ⅲ度烧伤疾病患者8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9±1.3)岁;烧伤时间1~8 h,平均烧伤时间(2.6±0.4)h;电弧烧伤疾病患者12例,热液烧伤疾病患者14例,火焰烧伤疾病患者19例;浅Ⅱ度烧伤疾病患者24例,深Ⅱ度烧伤疾病患者13例,Ⅲ度烧伤疾病患者8例。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创面修复作为外科领域的重要部分,其治疗方法与材料也在持续进步。

新型敷料的应用与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新型敷料不仅在传统敷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升级,更在材料选择、功能设计、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我们将从新型敷料的分类、特点、临床应用实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创面修复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传统敷料与新型敷料的比较传统敷料如纱布、绷带等,在创面修复中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以及吸收渗液。

传统敷料在使用时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如更换频繁、易粘连创面、吸收渗液能力有限等,这些问题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并影响创面的愈合速度。

相比之下,新型敷料在设计和功能上都有了显著的改进。

新型敷料不仅具备传统敷料的基本功能,还引入了许多创新的科技元素,如生物活性物质、纳米技术等。

这些新型敷料能够更好地模拟皮肤的自然环境,为创面提供更适宜的生长条件。

自粘性:新型敷料通常具有更好的自粘性,能够更紧密地贴合创面,减少更换次数,降低患者的痛苦。

透气性:通过改进材料和设计,新型敷料在保持创面湿润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保持透气性,减少感染的风险。

吸收能力:新型敷料通常具有更强的渗液吸收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创面渗液,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

生物活性:一些新型敷料还添加了生长因子、抗菌剂等生物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降低感染风险。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传统敷料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敷料的设计和功能还将不断完善,为创面修复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独特的优势和效果为创面修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纳米银敷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功能性敷料,应用于烧伤创面,具有抗菌谱广、无毒副作用、愈合后瘢痕少、渗出少、有利引流、保护创面、镇痛等优点,其杀菌机制为重金属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且机体不易产生耐药性。

本文介绍了纳米银的抗菌原理、纳米银敷料用于治疗烧伤创面、纳米银的安全评价,并展望纳米银应用的未来。

标签:纳米银敷料;烧伤创面;生物安全性烧伤患者感染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因创面局部血管阻塞,全身抗生素应用难以到达局部创面,单靠静脉用药控制细菌繁殖效果不理想,所以,创面的处理对于治疗烧伤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

在处理创面时主要应用外用药,理想的外用药应具有抗菌谱广、无毒副作用、愈合后瘢痕少、渗出少、有利引流、保护创面、镇痛等特点。

银制剂用作烧伤创面外用药已有数十年历史,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且机体不易产生耐药性。

1纳米银敷料抗菌原理银属于重金属,对人体毒性小,且抗菌谱广,细菌不会对其出现抵抗性。

银可阻断细菌内的电子传输系统,增强细菌DNA的稳定性,从而减弱细菌的细胞复制,同时可破坏细菌本身结构,及其存在的受体功能,生成无效代谢化合物,具不可溶性,更加有利于预防及控制感染。

银可减轻伤口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2]。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细菌可逃脱银的杀灭性。

当材料达到纳米材料尺度,即1100 nm时,即会出现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3]。

表面积将大幅提高,可充分与皮肤及创面渗出液相接触,提高抗菌活性[4]。

纳米银颗粒极其微小,因其具有独特的体积,可轻而易举进入病原体,迅速与存在于细菌中的酶蛋白巯基-SH结合,使代谢酶失活,细菌无法进行正常代谢,最终导致死亡。

纳米银还可与细菌的DNA碱基相结合,形成交叉链接,使嘧啶或嘌呤中相邻氮间的氢键被置换,导致DNA变性,使细菌无法进行复制[5]。

纳米银的原子排列顺序介于分子与固体之间,称为“介态”,具有强大的抗菌能力,可杀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