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

“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

《物质结构与性质》在高考中属于选考内容,且处于选做题的位置,但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

笔者认真分析了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总结出《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的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题型比较稳定、情境新颖,以主干知识为依托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查,突出新课改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综合性的特征。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试题特点1.立足基础,突出能力试题突出体现了新课程下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立足于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和认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注重于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其试题均离不开三大系列的主干知识,即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分子结构与分子性质、晶体结构与晶体性质。

如2012年江苏卷以一项科学研究成果为背景,设置的若干个小问题,实际上考查的就是三大主干知识:电子排布式,空间构型,杂化方式。

化学键的数法以及配位键的表示,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创新的能力。

再如2012年福建卷,试题考查了以下主干知识: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基态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决定因素、轨道杂化配位键、微粒间的作用力等,同时也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在新情景中接受、吸收、抽取以及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图像处理能力、分析物质结构的能力等。

2.贴近生活,关注科技,重视实践试题紧密联系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素材,关注科学发展现状,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注重体现新课程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的理念,凸显stse精神关注社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试题具有鲜明的新课程气息,试题内容涉及生产、生活、环保、能源、化工、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贴近生活是今年试题的又一特点。

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体现在每一个考题之中,这样的试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很好地诠释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这样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的分析与判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的分析与判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的分析与判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原子结构示与性质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通常用K、L、M、N、O、P、Q……表示相应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能量依次升高(2)能级:同一能层里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3)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

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也就是原子轨道的形象化描述。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2)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3、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将遵循如下图所示的排布顺序,人们把它称为构造原理。

4、电离能和电负性(1)电离能含义: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单位kJ/mol。

变化规律:①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总体呈现从左至右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②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③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即I1≤I2≤I3…)。

(2)电负性含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标度。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及有效复习策略探讨探寻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及有效复习策略探讨探寻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及有效复习策略探讨探寻摘要:《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核心构成,有助于学生深层次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间的关联度。

其在高考内容中属于选考内容,多数学生会选取该模块试题,为保证学生解题准确率,需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掌握题型内在特征,有目的性采取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分析;复习策略新课标深层次推进,注重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积极挖掘学生自身潜力,要求以学生未来全方位发展考量,展示课程前瞻性及时代性。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深层次解读结构与性质间的关联性,发展本学科核心素养。

近年来,该知识模块高考题目日趋新颖,更考量学生整体解题能力,所以需掌握其试题特征,为后续复习采取措施提供便捷。

1《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1.强调基础,突出能力近年来,《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化学试题,展示以新课标理念为导向,逐步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从更深层次衡量学生对物质结构和性质关系掌握度;试题更立足于实际基础内容,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以此分析、解决问题。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均以三大主系列知识开展,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譬如2012年江苏卷,主要基于实际科研成果为试题背景,以此为中心延展多个小知识点,实际是考量三大主干知识,电子排布式、空间构型、杂化方式。

再如同年福建卷,试题综合性考察元素第一电能变化特征规律,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核心因素等,考量学生整体逻辑思维能力。

1.贴近生活,关注科技,重视实践高考试题素材离不开生活,更注重以科学、技术等为题材,注重现下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以此与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试题具有时代性特征。

试题内容与日常生产、生活、环保、化工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充分展示化学与生活关联性。

化学各多个方面实际应用均体现在每一个考题中,促使可保证学生感受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间联系,感受人们生活离不开化学,从本质阐述“生活融入化学,化学走向社会”理念,此种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持续性学习提供驱动力。

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作者:王晓斌来源:《考试与评价》2018年第11期【摘要】从历年的高考中可以发现,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相关考题几乎是每年都有涉及,而部分内容并不属于教学重点,但是会作为一项基础性内容进行考察。

从整体的分数比例来看,大概在二十分左右,分数比例不是很大,但是每年都会考。

因此对该种类型的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探索其解题思路和常用方法,对于学生理综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题目实例,进行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的探讨,希望本文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物质物质结构物质性质解题策略一、探讨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的意义在教学课程安排中,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其实是一门选修形式出现的课程,该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入门可能会比较难,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用的也不是特别多,所以没有作为课程重点。

但是该部分内容有一定规律可探索,只要真切地理解,然后经过仔细的复习,一般情况下都能轻易地进行解答,所以得分也不会特别难,因此对该种试题解题思路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概述从历年的考试情况和教学大纲来看,物质结构与性质不是必考内容,但是作为了一种常考内容的形式频繁的出现在高考考试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是物质结构与性质考试的常见题型,其实元素周期表是属于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周期表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其中包含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基本概念,如同位素、电子式、结构式、键与分子的极性等知识点;而填空题常则是主要以推断为主,试题首先要求推断出各元素,然后对它们之间形成的物质进行整合,再对它们提出问题,命题者可考查基本概念,如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电离能、电负性、杂化方式以及空间构型等三、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探讨1.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解题例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顺序是按照其所包含的电子数目进行排列的;B 化学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行,即有16个族;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是同族元素;D 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其对应的元素肯定属于同一个周期首先,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照原子系数数目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其次Be和He2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它们却不是同一族;对于Ne和Na+ 来说,它们的电子层数虽然相同,但对应元素却不是同一个周期,正确答案为 A。

物质结构与性质在高考试题中的分析及教学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在高考试题中的分析及教学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在高考试题中的分析及教学策略摘要:《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考化学知识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学生深入的认知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来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本文简要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的考察情况,然后研究开展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关键词: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分析应用;教学策略。

引言:在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这节内容的新课标设计目标是:通过对原子与分子的化学教学,就可以使学生掌握化合物结构的基本规律。

利用不同微粒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也是不同的,分析各种类物质的结构特性。

丰富化学这个模块的学科内涵,就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以促使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化学物质分子结构和特性之间的联系,并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质。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加深和扩展,在这模块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学生遇到什么知识点,所以老师就会帮助学生解决什么知识,结果就会造成学生不可以从化学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去更深刻的认识教材内容,同时总结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不能形成用化学思维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而近些年,高考针对化学这模块知识背景的考查形式也就更加新颖,在出题的时候也就越来越注重于运用知识点去处理现实的问题。

现如今,更多学生会选用这一模块,可是却沦为了能得分但却没有得高分的板块。

为了防止这个模块的内容成为学生考试的弱点,那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这部分题目的技巧,就成为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高考考试大纲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模块要求众所周知,新考纲一直都是考试的指挥棒,同时也是风向标。

通过对高考化学考纲内容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之后,可以看出在考试目标和要求当中,更加突出了对化学课程的考查重点,要以全方位测试学生的化学素质。

并且在命题时候,也要更加着重考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需要更加重视学生和化学有关的科技、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的发展情况,侧重训练学生的化学认识技能,过程方式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黄家留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复习策略

黄家留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复习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复习策略黄山一中化学组黄家留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是在必修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发展和延伸的,作为化学基本理论之一,在化学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考本着体现与新课改结合,与生产生活和科研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所以本模块的重要性可以从高考《考试说明》的修改和变动得以感受,在高考中也必然有所体现。

一.《考试说明》分析:2010年和2011年比较:必修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④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⑤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⑦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①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②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③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①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②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③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二.考题分析:(09高考试题)7.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25.(17分)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物质结构与性质题型应对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题型应对策略

•们都是非极性分子
•H2O NH3 NF3等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未全部成键; 它们都是极性分子
•3化合价法
•ABm型分子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的价电子 数 最10外含层氧电酸子的数通时式;可该写分成子H为O非mR极O性n;如分果子成酸元素R相同;n值越大 ;R 的正电性越高;导致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因而在水分子 的 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 如酸性 :HClO<HClO2<H ClO3<HClO4;HNO2<HNO3;H2SO3<H2SO4
•3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 但在同一副族中;
•5 电负性
•1电负性指的是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一种金属元素与一种非金 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果二者电负性差值大于1 7;一般认为是 离子 化合物;小于1 7;多数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2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递增;同 一 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递减;副族元素的电负性没有明显规律

N 价电子数为8;C 价电子数为24

杂化类
子 杂化轨 sp
结 道理论 sp2

sp3
杂化轨道数目 2 3 4
杂化轨道间夹角 空间构型

180° 120° 109°28'
直线形
B
平面三角形 B
正四面体形 C
价层电 价层电 成键电 孤对电 电子对空间构 分子空间构 实
子对互 子对数 子对数 子对数 型
•6 共价键的分类
•1按共用电子对数目分类:单键如Cl—Cl 双键如 三 •键如
•2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类:非极性共价键如Cl—Cl 极性共 价键如H—Cl

探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方法和策略

探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方法和策略

σ键和π键 共价键 键参数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 论
键能 键长 键角
分 子 结 构 与 性 质
分子 结构
分子的立体结构
等电子原理
配位键和配位化合 物
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的极性 范德华力及共对物质的影响
分子 性质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溶解性 手性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价层电子对理论与杂化轨道理论
价层电子对数=成键个数+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个数
2015年新课标全国1卷
电子排布式、共 价键、杂化类型、 晶体构型
高频考点在高考中的呈现
高频考点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共价键(δ键、л键) 杂化轨道类型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电离能 电负性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及应 用 晶胞化学式及配位数的 推断 晶胞的密度、体积、质 量间的计算 四种晶体的类型判断及 熔、沸点的比较
共价键
离子晶体
NaCl和CsCl的晶胞
CaF2
ZnS晶胞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方法与策略 (4)帮助学生总结并制定答题模板,加强规范答题
答 题 模 板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方法与策略 (5)每日一归纳,归纳总结化学规律
方法规律是化学解题的“钥匙”。化学是一个知识点很碎
的学科,但它又同样是一个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化学 讲技巧,人手一个归纳本,让知识规律化。例如:杂化轨 道数与VSEPR模型的关系、分子极性的判断、晶体熔沸点 高低比较规律等。
3
1
4
sp3
三角锥
H2 O
2
2
4
sp3
V形
晶体 常识
晶体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7·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对本专题考查呈现率几乎达100%。

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类。

元素周期表属于必修部分容,常以选择命题。

选修三的容属于选考容,在新课改的高考试题中,常在II卷中以选择或填空命题。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基本概念,如同位素,电子式,结构式,键与分子的极性等知识点;填空题常以推断的方式出现,试题首先要求推断出各元素,然后对它们之间形成的物质进行整合,再对它们提出问题,命题者可考查基本概念,如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电离能,电负性,杂化方式以及空间构型等,也可联系必修一、选修四或选修五的容进行考查,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盐类的水解,有机物中C原子的杂化等。

预测2010年对本专题的考查将继续以选择和填空出现,命题可能采取结合新科技,新能源等社会热点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如元素周期律的变化规律,晶体类型的判断与性质等,同时对整个高中化学整合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因为这样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增加了试题区分度。

【考点再现】1.考查元素周期律对物质性质递变的应用:例1:下列说确的是( )A.SiH4比CH4稳定B.O2-半径比F―的小C.Na和Cs属于第IA 族元素,Cs 失电子能力比Na 的强D.P和As属于第VA 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 AsO4的弱2.考查“位—构—性”的关系:例2: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

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3.考查构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及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例3: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

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sp,德华力B.sp2,德华力C.sp2,氢键D.sp3,氢键解析:由“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知,B原子为sp2杂化,又因分子中存在羟基,故分子间存在氢键。

答案:C4.考查由性质或结构推断物质:例4: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氢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A B C D性质结构信息室温下单质呈粉末状固体,加热易熔化。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能溶于水。

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单质质软、银白色固体、导电性强。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

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

单质为空间网状晶体,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⑴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⑵写出C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C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⑶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晶体的硬度(填“大于”、“小”),其理由是。

⑷A、B两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 。

写出证明这一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物质的性质或结构可进行推断,元素A,由“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可直接确定为硫元素。

元素B,“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则可能为[Ne]3s23p1或[Ne]3s23p4,又“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能溶于水”,则应为Cl。

元素C,根据物质的性质,“银白色、焰色为黄色”,则肯定为Na;元素D,“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则可能为1s22s22p2(C元素)或是1s22s22p62s22p2(Si元素),它们可以分别形成金刚石和晶体硅,且熔、沸点均很高,则均符合题意。

能准确推断上述元素后,问题的回答并可顺利解决。

答案:⑴第三周期ⅦA 1s22s22p63s23p4⑵2Na+2H2O=2NaOH+H2↑大于⑶大SiO2是原子晶体(或小CO2是分子晶体)⑷Cl 高氯酸的酸性大于硫酸的酸性或氯化氢稳定比硫化氢强5.以推断的形式综合考查:例5: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 <D<E。

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

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C2为非极性分子。

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推导,涉及电离能,空间构型,杂化方式,电子式,等电子体,核外电子排布式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书写等知识点。

A、B、C位于同一周期的三种非金属元素,且B、C在同族中氢化物的沸点最高,可以推断其中含有氢键,由此推测A、B、C位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又D的二价阳离子与C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则说明D为Mg。

由AC2为非极性分子,可推知为CO2,B元素则为N。

24号的E则为Cr元素。

(1)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具有增大的趋势,但由于N具有半充满结构,因而第一电离能最大,即为C<O<N;(2)B的氢化物即为NH3,中心氮原子采取sp3采化,由于有一对孤对电子,所以NH3应为三角锥形;(3)AC2即为二氧化碳,电子式中碳以二对电子分别和两边的氧共用;等子电子体的概念中要明确两点:原子数相等,价电子数相同。

(4)24号Cr要注意核外电子的特殊性,即d电子为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排布,即[Ar]3d64s1。

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CrCl3的配体为NH3和H2O,两者之比为2:1,又总配体为6,则NH3为4个,H2O为2个,又Cl为外界,则配合物不难写出为[Cr(NH3)4(H2O)2]Cl3。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还原为最低价时应为-3价,即NH4NO3,D的单质即Mg,应被氧化成Mg2+,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除总值进行配平即可。

【答案】(1)C<O<N (2)三角锥形sp3 (3)N2O (4)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 3d54s1)[Cr(NH3)4(H2O)2]Cl3 (5)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专题训练】1.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③酸性:H3PO4>H2SO4>HClO4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的是( )2.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 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g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 A +m(A -N +m)mol B.a A (A -N)mol C.a A +m (A -N)mol D.a A (A -N +m)mol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除零主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它周期均为18种元素C.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的元素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 3、CO 、CO 2都是极性分子B.CH 4、CCl 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 、HCl 、HBr 、Hl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 2、H 2O 、C 2H 2都是直线型分子6.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L M Q R T 原子半径/nm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 2T <H 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 <QC.M 与T 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L 2+与R 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7. X 、Y 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确的是( )A.由m X a +与n Y b -得,m +a=n -bB.X 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C.X 、Y 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D.若X 的原子半径大于Y ,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X 一定大于H n Y8.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①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 族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⑤>④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③=⑤9.下列关于晶体的说确的组合是( )①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②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③金刚石、SiC、NaF、NaCl、H2O、H2S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④离子晶体中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分子晶体中肯定没有离子键⑤CaTiO3晶体中(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每个Ti4+和12个O2-相紧邻⑥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⑦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⑧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A.①②③⑥B.①②④C.③⑤⑦D.③⑤⑧10.砷化镓属于第三代半导体,它能直接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砷化镓灯泡寿命是普通灯泡的100倍,而耗能只有其10%,推广砷化镓等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是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已知砷化镓的晶胞结构如右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确的是(选填序号)。

A.砷化镓晶胞结构与NaCl相同B.第一电离能:As>GaC.电负性:As>GaD.砷和镓都属于p区元素E.半导体GaP、SiC与砷化镓为等电子体(2)砷化镓是将(CH3)3Ga和AsH3用MOCVD方法制备得到,该反应在700℃进行,反应的方程式为:。

AsH3空间形状为:(CH3)3Ga 中镓原子杂化方式为:。

(3)G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4)AsH3沸点比NH3低,其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