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PPT
小学语文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课件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 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其学出于叶适,与真 德秀友善。诗属江湖诗派。有《四朝闻见录》《 靖逸小集》。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 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 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 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 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 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 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淡泊名利的人
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 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 、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 不住的。
前两句扫兴、惆怅之感 后两句欢快、喜悦之情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 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 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游园不值
古诗词诵读 小学语文·部编本·六年级下
目录1.创作背景源自3.古诗注释2.古诗译文
4.古诗赏析
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 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 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 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共18张PPT)

诗词 朗读
2 诗词赏析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 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浥】湿润,沾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称渭城,在今陕西咸 阳东北,位于渭水北岸。
诗词 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批注:首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渭城,时间——早 晨 。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的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 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诗词 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思考: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词 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思考: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示例:渭城的早晨,天空中下了一场小雨,湿润了 地面。旅舍旁的柳树,也被雨水冲刷得更加翠色欲滴了。
诗词 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1 诗词朗读
2 送元二使安西①
﹝唐﹞王 维
wèi
yì
渭城②朝雨浥③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④无故人。
【注释】 ①[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位 于渭水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阳关】古关名,故 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诗词 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批注:“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诗人与 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外。
诗词 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考:读一读这两句诗,想想这两句诗描画的离别场面。
诗词 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鸟婉Leabharlann 地鸣叫。借着风势。因,凭借。
《清平乐》
春天去哪里了呢?没有留下任何踪迹,只留下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去了哪里,一定唤它回来,与我同住。没有人知道春去了哪里,或许可以问一问黄鹂,黄鹂鸟的啼声千回百转,可惜无人能解,它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春去自应无觅处,可怜多少惜花人。 ---王安石《惜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相见欢》
核心关键
思考探究
核心关键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离去;下片惜春无踪迹可追寻。诗人用笔委婉曲折,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试着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技巧
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惜春之情。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课后练习
面对春天的离开,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试着用抒情化的语言写下来。
谢谢观看
《清平乐》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诗人知道没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儿,但还是存着最后一丝希望,希望春天的使者黄鹂知道春天去了哪儿。 黄鹂不停地鸣叫,但是诗人又无法理解,这让诗人无比惆怅、遗憾。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到来了。诗人这时才真正明白春天已经走远了, 确实寻不到、追不回了。深切表达出诗人对春天逝去的痛惜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共27张PPT)

方法领会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词人将景和情奇妙相 连, 借助于水美山美,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不舍和美好祝福。这是什么方法?
借景抒情
把逼真的感情融入到外界景物中,既含蓄又极富感染力。
方法领会
你还能说出这种借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古诗词吗?
句析:作者嘱咐友人如果能赶上江南春光,一定要与 春光同住。
“春”字有什么含义? “春”不仅指美丽温暖的春天,还指的是幸福美好 的生活。作者希望朋友和春天在一起,其实是在表达 什么情感?
下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 那边? 眉眼/盈盈处。
墙角的三角梅 凝聚着汗水的操场Fra bibliotek柔然的草坪
散发芬芳的七里香
笔直的跑道
总是落不完树叶的大树
喧嚣的教室……
最深最真的祝福: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
上阙: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找一找词中写景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想一想 美在哪里?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句析:这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用女子 的眉眼来赞美山水的秀丽。 女子也暗指思念鲍浩然的远方的爱人,暗 示友人回家的心情很迫切。
眉眼盈盈处。
下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词中的离情别绪表现在哪里呢?用横线画 出有关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课堂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颂”三部分。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薇:野豌豆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优秀课件

只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译文: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 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像落叶漂浮在
水面的小船 你
风浪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 儿看不见
译文: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 时现在风浪里。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
小诗,反映了渔民捕鱼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渔民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
诗词链接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 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遣兴》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 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
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有很多著名的诗词。 主要作品:《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旧》《严先 生祠堂记》等。
舍青青,柳色如洗,环境越美,越让人不忍离别,也就更衬 出依依惜别的情绪。三、四两句剪取了饯行宴席上一刹那间 的情景,这“一杯酒”代表了自己珍贵的感情,是友谊的象 征,同时多饮一杯,就是多挽留对方一刻。诗人把一种具有 普遍性的感情——友谊,表现得极其饱满深挚,自然朴素, 使这首诗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成为送别曲、友谊曲, 更成为离筵别宴的绝唱。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早春,当时韩愈 任吏部侍郎,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他此时心情很好。 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 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唐穆宗非常高兴, 把他从兵部侍郎调为吏部侍郎。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课件

侧面
拟人 视觉
听觉
压
低
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呀? 说说有你的收获。
2.师生共同归纳本课知识点。 3.反思学习情况。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 谢 观 赏
再见!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一)
《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
xī
yù
fēi
zài
zhāo
y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没有人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老朋友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 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 老朋友了。
深挚的惜别
王维 地点
唐 环境气氛
清新明朗
劝君更尽一杯酒
D
地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 2.《送元二使安西》PPT课件

赏析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诗中用“浥” 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 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诗的后两句,诗人把深沉的情感 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 诵的名句。
层次梳理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细雨中为 远行的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 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 依惜别之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诗写出了与朋友告别的时间、地 点和环境。时间是清晨,地点是渭城的
旅店,环境清爽宜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诗写出了告别时的情景。诗人 不写饮酒的场面,也不写依依惜别的心情, 只写一句酒桌上劝慰的话,来表达对朋友 的留恋,以及对朋友孤身去荒僻之处的同 情、关切,也是劝慰朋友旅途珍重。
2
课前预习
1
王维
出使。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wèi
yì
渭浥
jūn
shè
君舍
旅店。
湿润,沾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再。
本文指饮完,喝干 。
古关名,故 址在今甘肃 敦煌西南。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诗写 了些什么。
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 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从渭城到安 西要经过阳关。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译文:渭城的清晨,一场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 土,旅店旁的棵棵杨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青翠欲 滴。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等你西 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拓展延伸
山中送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诵读
写作背景
王安石任宰相,他一心想为黎民百姓谋福,大刀阔 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却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最后皇帝对 王安石失去了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 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皇帝又 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 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山出发去京赴任。
古诗词诵读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 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 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 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 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 逝啊!
古诗词诵读
赏析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 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 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他从眼前的 “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 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 作精神。
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 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 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古诗词诵读
清 平 乐
古诗词诵读
黄 庭 坚 (1045-1105) , 字 鲁 直 , 号 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 西修水)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 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后因 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 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 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 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 安(今福建建瓯)。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长 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词诵读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 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 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古诗词诵读
游 园 不 值
古诗词诵读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 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 开的世界。
古诗词诵读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词诵读
早春呈水部张 十八员外
古朗诗词诵读读 课文 扫清障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 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 /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 上春,千万/和春住。
古诗词诵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 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 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 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 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 墙外来了。
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古诗词诵读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北宋 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 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 (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 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 《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 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 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译文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 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古诗词诵读
泊船瓜洲
古诗词诵读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 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 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唐宋八大家” 之一。今有《王文24),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倡 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 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 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 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译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 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后来在 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 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古诗朗词诵读读 课文 扫清障碍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词诵读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 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 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 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词诵读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
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 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 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 路再也没有老朋友。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刚刚把春天送走, 又要送你归去。要是到 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 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 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语古文诗六词年诵级读 下册
选读内容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根据内容不 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采薇(节选)
薇:野豌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 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古诗词诵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写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
诗,诗题又名“赠别”。它大约作于安史 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 前往安西的。
古诗词诵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 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 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 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古诗词诵读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 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 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 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
江 上 渔 者
古诗词诵读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范文 正公集》。他写的《岳阳楼记》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 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 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 的蔷薇。
古诗词诵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 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 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