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电子喉镜检查前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喉镜检查注意事项

喉镜检查注意事项喉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喉部病变情况并正确诊断。
喉镜检查前需要考虑以下注意事项:1. 患者准备:在喉镜检查之前,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并清洁口腔。
最好在检查前2小时内不进食和不饮水,以避免误吞或误咳。
同时,患者要放松情绪,以减轻检查时的不适感。
2. 医生准备:医生需要将喉镜进行消毒并进行检查前的检验,确保喉镜的清洁和安全性。
3. 喉镜选择:根据患者年龄和症状选择合适的喉镜。
对于成人,常用的喉镜是弯曲喉镜,直径为6mm至9mm;对于儿童,常用的是较小的喉镜。
4. 体位调整:喉镜检查可以选择坐位或者躺位,一般来说,躺位更为常见。
在躺位时,患者需要将头部稍微后仰,以便医生顺利进行检查。
5. 喉镜使用:医生使用喉镜时要细心、耐心地操作,以避免伤害患者的口腔组织。
同时,医生要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知道检查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感。
6. 口腔保护:在喉镜检查时,医生需要使用舌板将患者的舌头固定住,以便更好地观察喉部。
患者需要将牙齿紧闭,避免不必要地咬住喉镜。
7. 喉镜交替:在一次喉镜检查中,医生可能会使用不同类型或不同大小的喉镜。
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操作,以确保喉镜能够顺利插入和观察。
8. 结果解读:喉镜检查结束后,医生会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
患者要及时向医生提问,了解自己的喉部状况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总之,喉镜检查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但在检查前患者和医生都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准确结果的获取。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操作要求,以保护口腔组织的安全。
在检查结果解读过程中,患者要积极与医生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喉部问题。
电子鼻咽镜要注意什么

电子鼻咽镜要注意什么电子鼻咽镜是一种用于检查咽喉部疾病的医疗器械。
使用电子鼻咽镜进行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检查前准备:在进行电子鼻咽镜检查之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相关病史及用药情况。
如果有对器械或医务人员有过敏反应的病史,应该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 麻醉方式:电子鼻咽镜检查一般不需麻醉,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病人过敏、痛觉敏感等,医生可能会选择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
在接受局部麻醉时,应确保用药安全,如麻醉药品的规格、用量和质量,以免带来不良反应。
3. 检查环境要求:电子鼻咽镜检查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检查前要确保仪器外表清洁无菌,还要检查空气清洁度和温度适宜、有良好的通风等条件,以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医生专业技能:医生使用电子鼻咽镜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医生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包括插入、移动和拿出仪器时的姿势、力度和速度等。
医生要细致观察患者的咽喉情况,并注意观察并及时记录发现的任何异常,以便作出准确的诊断。
5. 患者配合:患者在接受电子鼻咽镜检查时要保持合作与配合,医生会要求患者张口,保持不动或轻微倾斜头部的姿势,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检查。
同时,患者还要遵守医生的指示,配合仪器的操作。
6. 安全与舒适:在使用电子鼻咽镜进行检查时,要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医生应运用适当的镜片和适宜的插入角度,以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呼吸困难或轻微疼痛等不良反应,医生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7. 仪器消毒与维护:电子鼻咽镜作为医疗器械,需要经常进行消毒和维修。
医生和护士应了解相关的仪器消毒方法和周期,确保仪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使用电子鼻咽镜进行检查需要医生具备专业技术与经验,患者要积极配合,并注意检查环境的准备与安全要求。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配合,电子鼻咽镜检查可以更准确、更安全地获取咽喉部的相关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耳鼻喉科手术病人术前健康宣教

耳鼻喉科手术病人术前健康宣教耳鼻喉科手术病人健康宣教一、术前宣教1.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鼻窦CT、心电监护、胸片、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前全套等。
2.术前一日做好个人卫生、沐浴、洗头,剪患侧鼻毛,男病人剃胡须,必要时按医嘱剃术侧眉毛或头发。
保持口腔清洁,入院后即要求早晚刷牙,餐后用漱口液漱口,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胃肠道疾病,忌烟酒。
3.术前请勿擅自离开病房,避免感冒。
局麻患者术晨进少量软食,全麻患者术前晚10点以后禁食,12点以后禁饮。
术晨到护士站领取并更换清洁患者服。
4.术前行抗生素药物过敏试验,术前半小时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二、术后宣教1.观察鼻腔渗血情况,正常情况下鼻腔会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渗出,可用干净的卫生纸轻轻拭去分泌物;若鼻腔渗出较多血性液体且呈鲜红色,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并给予鼻额部冷敷、无菌纱布拭血后记录出血量。
嘱患者将口中分泌物轻轻吐出,切勿下咽,防止血液进入胃内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
2.饮食指导:嘱患者当日术后4小时可饮水,饮水前先用清水漱口,6小时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第二天可进普食,注意不可进食过热或刺激性饮食,以免扩张血管,增加鼻腔出血。
保持大便通畅,如患者有便秘,嘱其勿用力解大便,以免引起鼻腔再次出血。
必要时予以开塞露通便。
3.体位指导:全麻清醒后或局麻手术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鼻腔分泌物引流及减轻头面部的充血、肿胀、减少不适。
4.心理指导:于术后鼻腔填塞后有少量渗血,患者头面部肿胀,常有紧张和烦躁情绪。
护士应向患者解释,由于手术及填塞物的刺激,鼻腔有分泌物及少许渗血属于正常现象,可用冰袋冷敷前额,以减轻症状,解除患者的疑虑。
三、出院指导1.饮食:四要:要温冷、要适量、要营养均衡、要容易消化。
四忌:忌刺激性食物、忌坚硬食物、忌过热食物、忌烟酒。
2.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或重体力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电子喉镜注意事项

电子喉镜注意事项电子喉镜是一种用来检查和分析喉部问题的仪器,它具有高清晰度的摄像功能和灵活的操作性能,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领域。
在使用电子喉镜进行检查时,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保持镜头清洁: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电子喉镜的镜头是否清洁,清除镜头上的灰尘和污垢。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布轻轻擦拭镜头,不要使用溶剂或化学试剂,以免损坏镜头。
2. 检查设备功能:在使用电子喉镜之前,应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是否正常,确保镜头可以自如地活动,并且图像可以清晰显示。
如发现问题,应立即维修或更换设备。
3. 喉镜的温度:使用电子喉镜前,应将喉镜置于患者体温的蒸馏水或温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将其温度提升到37C左右。
提高喉镜的温度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颤抖。
4. 喉镜的选型: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喉部症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喉镜规格。
一般情况下,儿童使用小号喉镜,成人使用中号或大号喉镜。
5. 使用局麻:对于一些不耐受检查或需要深入检查的患者,可以在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前使用局部麻醉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但应谨慎使用局麻药物,注意用量和注射技术,以免引起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6. 给予患者充分解释:在检查前,医生应向患者充分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可能的不适感和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尽量提供安全、舒适的检查环境,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和不适感。
7. 注意卫生防护:在操作电子喉镜时,医生和助理应佩戴干净的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和喉部分泌物。
在每次使用后,应对电子喉镜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8. 检查的顺序:在使用电子喉镜进行检查时,应先检查口腔和咽部,然后再进行喉部检查。
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和不适感,同时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9. 注意观察和记录: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应仔细观察和记录喉部的病变情况,包括声带的活动性、粘膜的颜色和形态、黏液和分泌物的性质等。
必要时,可以通过图像或视频记录,以备后续诊断和治疗参考。
做喉镜注意事项

做喉镜注意事项做喉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和诊断喉部疾病。
以下是在进行喉镜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医疗环境和仪器消毒:喉镜检查需要在干净、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以防感染传播。
医生应该佩戴消毒手套,并确保喉镜和其他器械已经进行过适当的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准备喉镜:医生在进行喉镜检查之前,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准备喉镜。
这可能包括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洗喉镜,并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检查前要确认喉镜已无损坏或变形,以保证准确的检查结果。
3. 术前检查:在进行喉镜检查之前,医生应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便更好地进行检查和诊断。
医生还应该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的过敏史或对麻醉药物有敏感反应。
4. 术前禁食:鉴于喉镜检查会涉及到喉咙和食道,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在检查前几个小时不要进食。
这样可以减少因食物残渣造成的不便和干扰。
5. 术前对麻醉的了解: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喉部麻醉,以减轻检查时可能产生的不适。
在术前,医生会向患者解释麻醉的过程,并回答患者可能有的任何疑虑或问题。
6. 保持放松和合作:喉镜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放松和配合,以便医生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检查。
过度的紧张或抵抗可能会增加检查的困难程度,并可能导致不准确的诊断结果。
7. 注意呼吸:在进行喉镜检查时,患者需要通过鼻腔或嘴巴进行呼吸。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错误地吞咽、咳嗽或呛咳,以避免干扰检查。
8. 监测并控制不适: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喉镜检查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感觉,如恶心、喉咙刺痛或呕吐感。
在发生这些症状时,患者应该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9. 术后护理:喉镜检查通常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需要特殊的术后护理。
然而,医生可能会给患者一些建议,例如避免进食或饮用过热或刺激性的食物和饮品,并在相关医嘱下服用必要的药物。
10. 后续随访:根据喉镜检查的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随访。
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护理配合

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护理配合咽喉异物是指误吞或异物进入咽喉部,引起咽喉不适和疼痛。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咽喉异物,需要通过电子鼻咽喉镜进行取出。
而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减轻疼痛,缩短恢复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们将就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护理配合进行详细介绍。
术前护理1. 了解术前禁忌症:在进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前,患者需告诉医生有无咽喉部感染、疑似异物进入以及过敏史等状况,医生将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
2. 安抚心情:对于一些紧张焦虑的患者,在接受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前需要进行心理护理,保持乐观,消除紧张情绪。
3. 空腹状态:术前患者需保持空腹,避免影响检查效果。
4. 洁净口腔:术前需将口腔内异物清除,保持口腔内清洁。
术中护理1. 协助医生:在进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时,医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包括配合医生的操作要求,保持口不开合、静止等。
2. 减轻疼痛:部分患者在进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时会感到咽喉疼痛不适,此时可通过吸入麻醉喷雾或者配合局部麻醉药物来减轻疼痛感。
3. 监测生命体征:在进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时,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以便及时处理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术后护理1.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采取软食或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过高的食物刺激咽喉部,加重疼痛。
2. 休息护理:术后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剧烈说话,以免引起咽喉部刺激。
3. 创口护理:对于术后创口,需做好局部的护理工作,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发生。
4. 疼痛护理:对于术后出现咽喉疼痛不适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一些镇痛药物,减轻疼痛感。
5. 观察并发症: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及时就医处理。
上述内容就是关于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护理配合的详细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护理配合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认真对待这些护理配合,让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护理配合

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护理配合【摘要】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是一种常见的喉科手术,在护理配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护理配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操作步骤、术后护理措施、护理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强调了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指出良好的护理配合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未来展望则是希望在护理配合方面能够不断完善和提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护理配合重要性和操作步骤,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电子鼻咽喉镜,咽异物,护理配合,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重要性,展望1. 引言1.1 概述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手术操作,通常用于取出喉部异物或检查咽部病变。
这种手术操作需要专业医疗人员进行,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配合护理工作。
通过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可以及时清除喉部异物,减轻患者不适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电子鼻咽喉镜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微创手术操作,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在进行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进行护理配合工作,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术后护理措施、护理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护理配合工作,希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2 护理意义咽部异物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咽部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喉咙疼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危险情况。
电子鼻咽喉镜下取咽异物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理工作是手术操作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过程中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准确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护理工作还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电子喉镜可行性报告

电子喉镜可行性报告引言电子喉镜是一种用于检查喉部疾病的医疗设备,通过光学和图像传感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喉部的内部情况。
传统的喉镜需要医生手持并放入患者口腔中,这种方式不仅不方便操作,而且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出了电子喉镜,本文将对电子喉镜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技术原理电子喉镜采用了先进的图像传感技术,结合高清晰度摄像头和光纤传输系统,能够实时传输喉部的图像到显示屏上。
医生只需将探头插入患者口腔,即可观察到喉部的细节,而无需自己进入患者口腔。
可行性分析优势1.方便快捷:使用电子喉镜可以提高诊断效率,减少了传统喉镜操作的时间和不适感。
2.高清晰度:电子喉镜的图像传感器具有高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喉部组织的细节,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3.实时传输:电子喉镜可以将图像实时传输到显示屏上,医生和患者可以同时观察,便于交流和讨论。
挑战1.成本高昂:电子喉镜的技术较为复杂,价格较传统喉镜高,这可能限制了其在一些医疗机构的推广和应用。
2.科技要求高:电子喉镜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科技操作能力,以及对图像的解读和诊断能力的培训。
3.病人接受度:尽管电子喉镜具有一系列优势,但对于一些对新技术保持怀疑态度的患者来说,他们可能更喜欢传统喉镜的诊断方式。
应用前景电子喉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临床诊断通过电子喉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喉部疾病的变化,对于癌症、息肉等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教育电子喉镜可以将观察到的喉部图像传输到大屏幕上,便于多人观察和学习。
对医学院校的教学和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远程诊断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电子喉镜的图像传输到远程医生的计算机上,可以实现远程诊断和咨询,方便患者就医。
结论综上所述,电子喉镜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设备,在喉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电子喉镜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子喉镜将会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工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电子喉镜检查前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探究门诊电子喉镜检查前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方法选取2017年1~3月我院620例门诊电子喉镜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31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B组加上健康教育,在检查后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进行了解。
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后,B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知识掌握率为95.16%,明显高于A组的8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满意度为94.52%,明显高于A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门诊电子喉镜检查前患者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知识掌握水平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在喉镜检查的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
标签:电子喉镜;门诊;健康教育
近几年,随着电子喉镜的发展,其门诊检查量逐年增加,其便捷性、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的肯定,但由于患者对电子喉镜检查了解较少,检查前往往会产生焦虑心态,对检查的必要性产生怀疑,甚至不愿配合检查。
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进行的医学知识教育,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水平,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本研究选取2017年1~3月我院620例门诊电子喉镜检查患者进行观察,以探讨门诊电子喉镜检查前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3月我院620例门诊电子喉镜检查患者进行观察,纳入标准:年龄>12岁,符合电子喉镜检查适应症,无精神疾病能配合检查治疗。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310例。
A组男168例,女142例,年龄15~62岁,平均(41.4±3.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32个月,平均(8.69±2.35)个月;B组男162例,女148例,年龄16~60岁,平均(40.1±4.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32个月,平均(8.47±2.42)个月,两组主要症状均为声音嘶哑、咽痛及喉咙异物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签署临床试验的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配合医生工作,简单对患者进行喉镜检查的注意事项讲解。
B组加上严格的健康教育,具体包括:在患者等候检查期间,护士对患者发放纸质阅读材料,向患者详细介绍电子喉镜检查的必要性,其简要原理,以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需要注意的内容。
然后,由护理人员一对一的对患者进行简单的评估,询问患者的过敏史,讲解检查过程中需要进行表面麻醉,麻醉后可能会出现咽部异物感等不适症状,属于正常情况,
一段时间后即可自行消退,麻醉期间不得离开候检区,以便医护人员观察麻醉反应。
最后,根据患者心理情况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可用相关检查顺利的案例进行讲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护士要把检查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并询问其感受。
指导患者配合的方法,告知患者检查结束后要休息并观察30min,未出现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去,并禁食1h以免误吸。
如患者需要取病理,则当天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或软食,避免进食辛、辣、硬等刺激性食物。
1.3观察指标
在检查后采用我科自制的“患者心理情况调查表”“喉镜检查注意事项掌握调查表”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进行了解,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情况越重、知识掌握越好、满意度越高。
其中,知识掌握分数>80分为完全掌握,60~80分为基本掌握,80分为十分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组内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情况评分
经过健康教育后,B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经过健康教育后,B组知识掌握率为95.16%,明显高于A组的8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经过健康教育后,B组满意度为94.52%,明显高于A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电子喉镜具有画面清晰、灵活性好、刺激轻微等特点,对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白斑等喉部疾病有着良好的诊断效果,近年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患者在进行电子喉镜前往往不能对电子喉镜有正确的认识,对于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刺激感、不适感抱有疑虑,并且不了解检查中检查后应该了解的注意事项,导致影响检查的效果。
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医学知识的学习,是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
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护理人员一对一的对患者进行讲解,患者的依从性和紧张情绪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健康教育后,B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知识掌握率为95.16%,明显高于A组的8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满意度为94.52%,明显高于A 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提示健康教育通过对检查过程及其注意事项的讲解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电子喉镜流程及配合事项的掌握程度,患者的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
并且护理人员一对一的对患者进行情绪疏解,解答患者的疑问,也起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效果。
薛云研究显示,对耳鼻喉门诊的患者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焦虑情绪,提高安全感,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
同样,门诊电子喉镜人流量大,良好的健康教育也可以帮助检查更顺利的进行。
综上所述,门诊电子喉镜检查前患者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知识掌握水平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在喉镜检查的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