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环境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网络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网络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网络发展现状分析内容提示:中国几乎与全球同步从GSM跨越到GPRS技术,手机用户也以每年1亿人的速度递增。

然而。

在环球普遍迈入3G时代里,中国却似乎在原地踏步,徘徊在3G门口。

继国内固网宽带被爆“速慢价高”、有“假宽带”之嫌后,近日,一份来自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有关我国手机网速“全球倒数第二”的报告更令人汗颜,在社会中又引发一场沸沸扬扬的讨论。

(一)移动网络“速慢价高”再次令人“鳖得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移动用户,但至今绝大部分的用户仍在使用落后的2G网络,这令中国的移动网络接入平均速度尤如“龟速”,慢得令人“鳖得慌”。

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平均连接速度仅为50kbps,相比之下,日本、韩国平均网速已达1440kbps,是中国手机上网速度的28倍。

中国手机网速的“慢”主要体现在两点:网页打开慢;数据下载慢;网络连接数据传输慢。

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与“龟速”相配套的却是远高于发达国家的资费标准。

据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显示,我国固定宽带资费是发达国家的三倍,移动流量资费也是发达国家的3.5倍。

据测算,如果按绝对的货币价格计算,美国人只要以中国人1/12的价格就能在互联网上买回相同的信息量。

中国几乎与全球同步从GSM跨越到GPRS技术,手机用户也以每年1亿人的速度递增。

然而。

在环球普遍迈入3G时代里,中国却似乎在原地踏步,徘徊在3G门口。

如此现状,是由于三大寡头垄断使得竞争不够彻底,还是技术、服务与基础设施跟不上去?是3G回报率太低,没人愿意做好?还是政策支持不到位?抑或还有其他原因?(二)中国移动网速何以“龟速”我国是2009年才开始正式发放3G牌照,发放时间远远迟于其他国家。

这是3G建设跟不上世界脚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悉,在、XX地铁建3G发射基站,要通过各种审批而且费用很高。

同时,出于辐射方面的考虑,基站难以进入小区、医院以与校园等地区,小区与楼宇物业公司动辄收费要求,也是运营商不可能长时间承受的,所有的不利条件都增加了建3G基站难度。

202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3年,中国网络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随着互联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网络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全面强劲的时期。

根据统计数据,到2023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7.87亿,比2019年增长了3.3倍,人均覆盖率也将提升至93%。

2023年,中国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到90.6%,成为世界最高水平之一。

互联网接入和互联网使用方面,中国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当年电信固定宽带家庭用户规模达4260万,比上年增长超过24%;国内移动宽带规模达到9.09亿,比上年增长超过20%。

在网络安全方面,中国也取得了明显进展,通过加强网络政策和技术的限制以及培养更多的专业安全人才,大大减少了网络攻击的危害,使得中国的网络安全体系更加完善。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方面,2023年,中国的核心网络技术相对进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网络技术也处于分割和融合的趋势中。

智能交互和语音交互、移动支付、5G移动网络技术以及AI、AR/VR等新型网络技术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总之,至2023年,中国的网络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用户数量大幅增长,宽带普及率也大大提高,技术不断更新,网络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未来中国网络发展的前景也是可期的。

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中国的网络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7.87亿,比2019年增长了3.3倍,其中,2G/3G/4G用户规模分别达到了3.14亿、6.72亿和6.25亿。

同时,中国的宽带普及率也上升到了90.6%,是世界最高水平之一。

人均覆盖率方面,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户籍人口规模大幅增加,使得中国的人均覆盖率已经接近93%,比2019年大幅提高,表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正在不断提升,成为世界领先水平。

在网络宽带方面,电信固定宽带家庭用户达到4260万,比上年增长超过24%;国内移动宽带规模达到9.09亿,比上年增长超过20%,表明中国的网络宽带正在不断提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环境分析摘要:目前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但随着3G运营的即将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一个开放竞争领域,在未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主体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可能会被显著消弱,采用WCDMA 网络的新联通和采用CDMA2000网络的中国电信可能将利用自身的优惠条件争取赶超壮大,中国移动通信为了保持市场第一位置,势必将在3G数据时代利用自身优势,继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本文根据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框架,对中国移动进行战略环境分析,并根据环境分析,SWOT分析的结论提出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发展3G的看法和建议。

本文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SWOT分析和为实现市场领域的开拓目标所采用的发展战略等几个部分。

关键词:战略SWOT 中国移动通信环境分析引言: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内部资源分析主要包括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技术资源和研发能力、网络资源和运维能力、渠道资源和营销能力、用户资源和业务服务能力、资金资源和财务和管理能力的分析论证。

通过SWOT分析对内部环境分析做出归纳性总结,并借鉴标杆企业的3G发展经验,提出对中国移动战略选择的看法,以及网络建设、市场推广、财务运作和渠道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正文:1、外部环境分析1.1宏观环境分析1.2行业竞争环境2、内部资源和能力根据电信行业的主要竞争要素2.1技术资源和研发能力2.2网络资源和运维能力2.3渠道资源和营销能力2.4用户资源和业务服务能力2.5资金资源和财务和管理能力3、通过彻的环境分析,主要解决以下两个战略问题3.1 3G的战略定位3.2 3G的发展策略4、SWOT分析4.1中国移动发展3G的优势4.2 中国移动发展3G的劣势4.3中国移动发展3G的机遇4.4中国移动发展3G的威胁5.总结1、外部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有:1.1宏观环境分析,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宏观环境分析(PEST)1.1.1政治(P)1.1.1.1、政治体制稳定的政局是中国移动长期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移动网络现状分析与对策 精品

中国移动网络现状分析与对策 精品

10GE
1 铜牌基站组 PTN WFQ 3 银牌基站组 6 金牌基站组 Tunnel
Tun1 Tun2 Tun3
Free Bandwidth
过去
现在
- 21 -
3、承载业务日新,纷繁复杂
业务种类逐年暴增,对维护人员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数据增值业务:一类产品33个,二类产品13个。 09年批复开展的三类业务129个。 全业务服务对象的延伸:面向家庭和集团客户
3、承载业务日新,纷繁复杂
业务链条日趋复杂,维护工作难度倍增
当前情况:以手机电视业务的开通流程为例,共经过44个业务环节,涉及7 个网元,过程极度复杂。
网络部可控的仅6个环节!其余38个环节均与终端、广电系统、计费系 - 24 统有关,非网络部所能控制。
3、承载业务日新,纷繁复杂
随着全业务引入,网络维护范围从原有的核心网、城域网扩展至接入 网、驻地网,甚至终端,维护工作量、工作难度增加
中国移动GSM GSM 电信C DMA 有6个省同时弱于 2联通 个竞争对手
- 10 -
2、全网局部质量问题仍很突出
全网24小时最差小区情况(高掉话+高拥塞)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古 徽 林 庆 江 疆 海 江 夏 藏 津 南 东 川 南 西 东 南 宁 肃 西 南 京 建 西 北 苏 西 北 蒙 安 吉 重 浙 新 青 上 龙 宁 西 天 海 广 四 云 广 山 河 辽 甘 山 湖 北 福 陕 河 江 江 湖 贵内州 黑海 最差小区数 10% 25%
PTN使用更丰富、精细的QoS级别,管 理复杂
PQ
VC1 VC2 VC3
基 基站 站
2.5 GE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也经历了快速的变迁和创新。

本文将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当前的形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现状1. 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中国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数,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了11.5亿,渗透率高达82.3%。

2. 移动终端普及率提高:中国的移动终端普及率迅速提高,智能手机已成为大部分人的主要上网工具。

根据CNNIC的统计,截至2020年6月,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达到11.2亿,占移动终端用户的97.2%。

3. 移动支付的普及与推动:移动支付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和银行积极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让用户可以便捷地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易。

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了8.5亿,占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的73.9%。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1. 5G技术的应用与推动:5G技术的商用化将对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高速、低时延的5G网络将使移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物联网(IoT)等。

同时,5G还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融合。

2. AI技术的广泛运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将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AI技术,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用户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和智能内容生成等。

AI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将为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多可能性。

3. 移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移动互联网将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无论是零售业、金融业还是制造业,移动互联网技术都将改变传统商业模式,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效率和改善用户体验。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最小为15英寸显示屏 ➢配鼠标和键盘
➢标准化的浏览器 ➢用户界面友好 ➢可定制
➢便携性偏弱
移动互联网
➢小屏幕和触摸屏
➢非标准化浏览器 ➢需通过保存收藏夹实现个 性化功能 ➢ 用户界面不够友好的
➢分众、及时、互动性强
➢不足1%
➢2%至5%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13
运营商内部展开激烈的用户争夺战
运 营高 商 相 互价 渗格 透 对 方 领 域低
无论是官方WAP还是独立WAP均加大了无线互联网的持续投入,多元化业务拓展使 WAP流量得到迅速提升。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4
移动互联网将成3G增值市场新亮点
语音业务仍是移动运营商营收主体,增值业务市场及用户规模的双高增长将进一步分流 语音业务的收入。
随着短信及其他传统增值业务增长空间受限,WAP市场占比将得到持续提升,移动互联 网将成为3G增值市场的新亮点。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5
多元化的WAP广告将成盈收主力
搜索广告 视频广告
固定文字 链广告
WAP广告 形式
分类广告 品牌图形
借机奥运赛事,用户对无线互联网即时、互动等优势认知加速 。WAP广告的多 元化及高性价比已得到广告主的广泛认知;
2008年WAP广告市场增幅达133.3%;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不断成熟将使WAP广告 成为盈收主力。
预计2009 年中国移动 即时通讯用 户规模将超 过2亿
手机社区交友——服务产品多元化
手机社区 交友用户 规模稳步 提升
预计2009年 中国手机交 友用户规模 将达到约 2500万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7
中国手机网民渗透率增长潜力巨大
庞大的手机用户资源为移动增值服务渗透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宏观环境分析艾瑞咨询研究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政治。

经济。

社会及技术因素影响较大。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将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宏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

政治环境1. 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国家主管部门对移动增值产业的扶持已逐步细和具体化,这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良心的发展环境。

2.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增值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同时各监管部门的相互协作以及监私管力度的加大进一步净化了产业环境,为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3年来,相关部门一直积极扶持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图书。

报纸。

期刊,游戏。

音乐等各种数字产品的开发。

制作。

出版和销售工作。

这将为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

二。

经济环境1. 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在开发性增长的同时对外依存度逐渐提升。

人均收入的提高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消费和使用提供了经济保障。

2. 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看,在城镇居民消费支持中,娱乐。

教育。

文化支持出约占15%,成为仅次于食品消费的第二大支出。

用户对娱乐性文化需求的增加将有效降低移动互联网的推广门槛。

3. 移动增值产业媒体化。

娱乐经趋势日趋明显,电信业。

广电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彼此渗租客介入将有效刺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良性竞争。

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手机终端保有量持续上升。

终端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可支持多种数据业务机型的不断丰富将为用户提供较好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体验平台。

三。

社会环境1. 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目前国内手机用户总数已突破6亿,庞大的用户资源为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2. 随着各地移动运营商对WAP资源的下调,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这使用户从认知转化为消费行为的周期进一步缩短。

3. 用户的业务需求逐渐从”被动”转化为”互动”,互动性业务的不断丰富满足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服务中娱乐。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无线网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采用 红外线、微波、激光灯无线传输媒体代替传统电缆,既可以独立地作 为有线网络的替代设施,也可以作为有线网络的扩展。无线网络技术 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 括近距离无线连接的红外技术和蓝牙技术,可连接无线网络的设备已 扩展到各类计算机及计算机外部设备、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等。
无线互联网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革新是其主要趋势未来其有以 下六大发展趋势:
一是移 动 互 联 网 超 越 PC 互 联 网 ,引 领 发 展 新 潮 流 。有 线 互 联网(又称 PC 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无 线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 机只是互联 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 家 居 等 已 经 成 为 重 要 终 端 。无 线 互 联 网 在 未 来 智 能 技 术 方 面 发
展潜力巨大。 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在移动互
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 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 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 电等传统行业的 APP 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 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无线互联网是由移动无线网络组成,并实现网络的手机数据双向 传输的网络,是一个集线器式的网络。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上网 与 WIFI 连接即为无线互联网的一种表现方式。 二、无线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发明的互联网与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激 情碰撞,一个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无线互联网新世界就此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移动互联行业市场环境分析(PEST分析模型)
1.1 中国移动互联网政策环境
2005年以后,中国移动互联网迎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2年5月移动电话用户打10.4亿户,其中3G电话用户1.6亿。

以手机安全,移动社交,手机游戏等为代表业务快速增长,政府也不断推出相应的法规政策,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政策扶持表现:
1.统筹规划,加快网络信息演进升级,统筹3G、WLAN、LTE等网络协调发展。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优化结构。

加快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普及。

特别是TD—SCDMA演进技术TD—LTE的发展。

3,鼓励技术创新,积极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形态。

以信息网络演进为契机,推动融合型技术和业务的创新发展,推动基础电信业务转型,引导和培育新产业的发展。

4.抓住移动互联智能终端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强终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型平台等关键环节的发展。

5.扩大合作,推动市场开放,鼓励企业创新,积极参加与技术、政策、标准等方面国际合作。

6、大力推动传传统通信向综合信息业转型,一是积极进入内容服务领域,加强移动互联业务应用的开发,提升业务应用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各行业的融合,通过互联网加速社会信息发展,带动教育、交通、文化等各行业发展。

7.《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三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图书、游戏、音乐、报纸、等各种数字产品的开发、销售。

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丰富、持续、高附加值的内容资源。

中国移动互联网经济环境
智能手机的保有量水平持续上升,据统计,2011年第3季度,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96亿人,接近4亿,环比增速达7.7%。

1、3G用户规模增长较为明显:2010年底,中国3G网络以对中国所有的县级城市实现覆盖,资费套餐费用也在持续下降,中国市场整体3G用户数突破1亿,2011年3G用户规模有进一步增长,
2、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增长较为明显:2012年,智能手机销量单季度达2224万部,增速达32.3%,用户对移动增值服务需求及支出水平也显著提高。

3、2012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经进入下行阶段,增速不断
放缓,急需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移动互联产业的适时兴起,各方寄予厚望,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08Q3--2012Q3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
本图统计的用户数指在统计周期内至少使用过一次移动互联网服务的用户,包括浏览网页,移动IM,手机游戏等。

中国移动互联网社会环境分析
1,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目前国内手机用户总数已突破6亿,庞大的用户资源为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2. 随着各地移动运营商对W AP资源的下调,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这使用户从认知转化为消费行为的周期进一步缩短。

3. 用户的业务需求逐渐从”被动”转化为”互动”,互动性业务的不断丰富满足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服务中娱乐,生活及商务的需求变化。

在用户属性上,从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看来,19-34岁的社会主流消费人群,与2010年相比,移动互联网正渗透各个年龄段人群。

2011年移动互联网年龄分布
移动互联用户需求,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中,浏览新闻资讯,及时通讯是集中度最高的两个选择,搜索信息、阅读、玩游戏时用户选择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是影音娱乐、下载软件、股票金融和社交。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手机用户上网目的
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分析
移动网络技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经过持续演进,发展为TD--LTE技术。

HTML5:目前国内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国外技术以相当成熟。

云计算: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这些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引进,都将给移动互联带来更多的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