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化学平衡)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高考真题

化学平衡高考真题

化学平衡高考真题在高考化学试卷中,化学平衡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考察内容。

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看一些高考真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的知识。

题目一:(2019年全国卷Ⅰ)已知,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其浓度为 0.10 mol/L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铜(Ⅱ)氢氧化物,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化学方程式为:CuSO4(aq) + 2NaOH(aq) ⇌ Cu(OH)2(s) + Na2SO4(aq) 。

实验中,平衡浓度数据如下:[Cu2+] = [OH-] = 1.67 × 10^-5 mol/L 。

问:硫酸铜溶液中的 Cu(OH)2 溶度积的数值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Cu(OH)2 的溶度积 Ksp = [Cu2+][OH-]^2。

根据已知条件和反应方程式可得:[Cu2+] = 1.67 × 10^-5 mol/L ,[OH-] = 1.67 × 10^-5 mol/L 。

代入 Ksp = [Cu2+][OH-]^2 即可求得 Cu(OH)2 的溶度积 Ksp 的数值。

题目二:(2018年全国卷Ⅰ)已知,取 10 mL 浓度为 0.10 mol/L 的硫酸铜溶液,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蓝色的铜(Ⅱ)氢氧化物沉淀。

实验后,测得溶液的 pH 值为12。

单用剩余浓度进行相似浓度的计算。

问:相似浓度的始末 pH 值相差多少?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反应方程式 CuSO4(aq) + 2NaOH(aq) ⇌Cu(OH)2(s) + Na2SO4(aq) 可知,在该反应中生成的铜(Ⅱ)氢氧化物是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pH 值为 12 说明在溶液中还有 OH- 离子,剩余的Cu2+ 浓度为 0.067 mol/L 。

根据 Cu(OH)2 溶解生成的 [Cu2+] 和 [OH-] 计算新的 pOH 值,再通过 pH = 14 - pOH 计算新的 pH 值。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可逆反应mA(g)+nB(s)rC(g)+qD(g)在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D的体积百分含量和温度T 或压强P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使用催化剂,D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C.化学方程式系数m+n = r+qD.物质B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A【解析】A.由左图知,温度T2为先到达平衡,故T2>T1,升高温度,升高温度,D%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正确;B.使用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时间,平衡不移动,D%的不变,B错误;C、由右图可知,压强为P2先到达平衡,故P2>P1,增大压强,D%不变,则平衡不移动,反应中B为固体,故m=r+q,C错误;D.B为固体,物质B的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但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D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评横的图像等知识。

2.(14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颗粒物(PM2.5等)为连续雾霾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污染物,其主要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

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NH SO NO-5-5-5根据表中数据计算PM2.5待测试样的pH =。

(2) NOx 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① N2(g)+O2(g)2NO(g)△H=。

②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x 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

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③汽车汽油不完全燃烧时还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该设想能否实现?。

(3)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

00—14年5年上海高考化学之化学平衡汇总(附答案)

00—14年5年上海高考化学之化学平衡汇总(附答案)

00—14年5年上海高考化学之化学平衡汇总(附答案)14年(本题共12分)硫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多种化合态形式出现。

硫的化合物大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许多金属硫化物难溶于水。

完成下列填空:28.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在酸性条件下,24H S KMnO 和反应生成S 、MnSO 4、K 2SO 4和H 2O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9.石油化工的废气中有2H S ,写出从废气中回收单质硫的两种方法(除空气外,不能使用其他原料),以化学方程式表示:30.室温下0.1mol/L 的硫化钠溶液和0.1mol/L 的碳酸钠溶液,碱性更强的是 ,其原因是已知: H 2S :K i1=1.3×10-7 K i2=7.1×10-15H 2CO 3: K i1=4.3×10-7 K i2=5.6×10-1131. 向4ZnSO 溶液中加饱和S H 2溶液,没有沉淀生成,继续增加一定量的氨水后,生成ZnS 沉淀,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32. 将黑色的32S Fe 固体加入足量的盐酸中,溶液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产物还有 , 。

过滤,微热滤液,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五:28. 5H 2S+2KMnO 4+3H 2SO 4→5S ↓+2MnSO 4+K 2SO 4+8H 2O29.(1)2H 2S+O 2−−→−点燃 2H 2O+2S (2) 2H 2S+3O 2−−→−点燃2 H 2O+2SO 2 SO 2+2H 2S →2 H 2O+3S30.Na 2S 溶液;H 2S 的K i2小于H 2CO 3的K i2,Na 2S 水解程度更大31.硫化氢饱和液中硫离子浓度小,通入氨气使碱性增强,使得H 2S H ++HS -HS - H ++S 2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使硫离子浓度增大,与锌离子产生硫化锌沉淀32.FeCl 2 、H 2S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13年、(本题共8分)镍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是许多领域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原料。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探究中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

小组成员为此“异常”现象展开讨论,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有两种,并为此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

猜想Ⅰ:此反应过程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猜想Ⅱ:……。

(实验目的)探究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速率变化“异常”原因(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玻璃棒等;试剂:0.1mol/L H2C2O4溶液、0.05mol/L KMnO4(硫酸酸化)溶液等。

请你根据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思路,补充完整所缺内容。

(1)草酸(H2C2O4,弱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要完成对猜想Ⅰ的实验验证,至少还需要一种实验仪器是(3)猜想Ⅱ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要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Ⅱ,进行该实验还要补充一种试剂及一种仪器,分别是(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答案】(1)5H2C2O4+2MnO42—+6H+=10CO2↑+2Mn2++8H2O(2)温度计(3)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MnSO4(s)和秒表(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加入试剂时只要A试管与B试管所加的0.1mol/L H2C2O4溶液、0.05mol/L 酸性KMnO4体积相等即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猜想II: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而草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5H2C2O4+2MnO4-+6H+=10CO2↑+2 Mn2++8H2O,溶液褪色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反应物是溶液,无气体,故不能是反应物的浓度和压强对反应速率产生的影响,则只能是生成的产物又做了此反应的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故答案为生成的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1)草酸中的碳元素被在酸性条件下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CO2,高锰酸根能被还原为Mn2+,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来配平可得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10CO2↑+2 Mn2++8H2O;(2)由于猜想I是认为可能是由于反应放热导致体系温度升高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应测量反应前和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的温度变化,则还缺少温度计;(3)猜想II是认为生成的Mn2+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由于Cl-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为了避免Cl-的干扰,故应补充MnSO4固体,通过测量溶液褪色的时间的长短来验证猜想,则还需的仪器是秒表;(4)要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猜想Ⅱ,则实验B和实验A的试剂的选择应除了MnSO4固体不同,其他均应相同,故试管B内加入的试剂是在试管A试剂的基础上多加了MnSO4(s),由于结论是猜想II成立,则试管B的褪色时间应该比试管A的更快,故答案为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工业上重要的还原性漂白剂,也是重要的食品抗氧化剂。

历届高考中的化学平衡常数试题及其答案和详解

历届高考中的化学平衡常数试题及其答案和详解

1.(1982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12分)将9.2克N 2O 4晶体放入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升温到25℃时N 2O 4全部气化,由于N 2O 4发生如下分解反应:N 2O 42NO 2 △H=+56.848kJ/mol ,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P 为同温下N 2O 4(g)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的压强P 是多少大气压? (2).平衡时容器内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3).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是多少?(4).如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压力、温度或浓度)时,试将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平衡常数K 的变化情况,选用增大、减小或不变等词句填下表:1.[答案] (1)1.47大气压;(2)21;(3)0.01; (4)[解析](1)。

先求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 :设n 1、P 1分别是纯N 2O 4(g)的物质的量和压强,n 、P 分别是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压强;则PP 1=112.1P P ⨯=nn 1=n922.9 ;n=0.12 mol (2分);再利用PV=nRT 求混和气体的压强P=VnRT =2298082.012.0⨯⨯=1.47大气压(1分)。

(2)设0.1摩尔N 2O 4中有x 摩尔分解,则有如下的对应关系是:N 2O 42NO 2 △H=+56.848kJ/mol起始物质的量:0.1mol 0 变化物质的量: xmol 2xmol 平衡物质的量:0.1-x 2x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P 为同温下N 2O 4(气)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0.12mol ;则:0.1-x+2x=0.12;∴ x=0.02mol (2分);平衡时容器内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数摩尔数422O N NO =02.01.0202.0-⨯=21(1分)(3)k=][][4222O N NO =]21.0[]22[2LX L x -]04.0[]02.0[2=0.01(3分)(平衡常数表示式、平衡时物质的浓度和计算结果各给1分)(4)(每一空格给0.5分,共3分);k 是温度的函数,改变压强和改变浓度都不会改变平衡常数;N 2O 42NO 2△H=+56.848kJ/mol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向移动,k 值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O 2物质的量减小,N 2O 4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减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N 2O 4物质的量减小,NO 2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增大;增加N 2O 4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移动N 2O 4物质的量减小,N 2O 4物质的量净增加值大,平衡移动NO 2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减小。

化学平衡例题及解析、练习(含答案)

化学平衡例题及解析、练习(含答案)

高三化学二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考点内容: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平学平衡的涵义。

掌握化学平衡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本章命题以上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①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

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

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

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

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 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②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

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例1】可逆反应A(g)+ 4B(g)C(g)+ 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 v A==0.15mol/(L·min)B. v B==0.6 mol/(L·min)C. v C==0.4 mol/(L·min)D.v D==0.01 mol/(L·s)[例2]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考向一反应速率及其图像考向二化学平衡与移动考向三化学平衡常数考向四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考向一化学反应速率考向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考向三化学平衡状态考向四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考向五化学平衡常数考向六转化率及其计算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易错易混速记考向一反应速率及其图像1(2023·辽宁卷第12题)一定条件下,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发生反应,Mn(Ⅱ)起催化作用,过程中不同价态含Mn粒子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Ⅲ)不能氧化H2C2O4B.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该条件下,Mn(Ⅱ)和Mn(Ⅶ)不能大量共存D.总反应为:2MnO-4+5C2O2-4+16H+=2Mn2++10CO2↑+8H2O【答案】C【解析】开始一段时间(大约13min 前)随着时间的推移Mn (VII )浓度减小直至为0,Mn (III )浓度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值,结合图像,此时间段主要生成Mn (III ),同时先生成少量Mn (IV )后Mn (IV )被消耗;后来(大约13min 后)随着时间的推移Mn (III )浓度减少,Mn (II )的浓度增大;据此作答。

由图像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Mn (III )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开始反应生成Mn (III ),后Mn (III )被消耗生成Mn (II ),Mn (III )能氧化H 2C 2O 4,A 项错误;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到大约13min 时开始生成Mn (II ),Mn (II )对反应起催化作用,13min 后反应速率会增大,B 项错误;由图像可知,Mn (VII )的浓度为0后才开始生成Mn (II ),该条件下Mn (II )和Mn (VII )不能大量共存,C 项正确;H 2C 2O 4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以化学式保留,总反应为2MnO 4-+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D 项错误;故选C 。

(完整版)全国卷第二道大题化学平衡试题分类

(完整版)全国卷第二道大题化学平衡试题分类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mol·L−1)时,溶液中c(Ag+)为_______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__________mol·L−1。

(已知Ag2 CrO4、AgCl的K 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丙烯腈(CH 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

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 2=CHCHO)和乙腈(CH 3CN)等。

回答下列问题:(1) 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晴(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 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 3H 6(g)+NH 3(g)+O 2(g)=C 3H 3N(g)+3H 2O(g)ΔH =−515 kJ·mol −132②C 3H 6(g)+O 2(g)=C 3H 4O(g)+H 2O(g)ΔH =−353 kJ·mol −1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 __________ ;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2000全国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气)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2.(2000全国16)已知反应A+3B 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为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0.5mol·L-1·min-1B.1 mol·L-1·min-1C.2 mol·L-1·min-1D.3 mol·L-1·min-13.(2000试测题7)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气)+2B(气)2C(气)。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此时C气体的体积占40%,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B.原混合气体体积为1.2V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了0.2V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了0.2V4.(2000试测题18)下表数据是在某高温度下,金属镁和镍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注:a和b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请填空回答:⑴金属高温氧化腐蚀速率可以用金属氧化膜的生长速率来表示,其理由是。

⑵金属氧化膜的膜厚Y跟时间t所呈现的关系是(填直线、抛物线、对数或双曲线等类型):MgO氧化膜厚Y属型,NiO氧化膜厚Y′属型。

⑶Mg与Ni比较,哪一种金属具有良好的耐氧化腐蚀性:,其理由是:。

⑴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也可以用产物的生成速率。

⑵直线,抛物线⑶Ni,它的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增长比镁的要慢。

5(2000广东20)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A.2NH3(g) N2(g)+3H2(g)B.2NO(g) N2(g)+O2(g)C.2NO3(g) 4NO2(g)+O2(g)D.2NO2(g) 2NO(g)+O2(g)6.(2000上海19)对于反应2SO2+O2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体积2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C.平衡时,SO2消耗速度必定等于O2生成速度的两倍D.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7.(2000上海26)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

该反应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 2浓度约为0.0125mol/L )。

右图中的吗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秒内的反应进程。

(1)请计算前20秒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度:(2)若反应延续至70秒,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25秒至70秒的反应进程曲线。

(3)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1)5.5×10-4mo l ·L -1·s -1(2)图中实践(3)图中虚线(4)k=2222][][][NO O NO8.(2001天津16)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 (气)+B (气)=2C (气)若经 2 s (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 ·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 ·L -1·s -1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 ·L -1·s -1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 ·L -1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③B .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2001上海24)某化学反应2A B +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 、D 起始浓度为见反应物A 的浓度(mol/L )随反应时间(min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 ·min)。

(2)在实验2,A 的初始浓度C 2= mol/L ,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 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 1,则V 3 V 1(填>、=、<),且C 3 1.0mol/L (填>、=、<)(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理由是(1)0.013 (2)1.0 催化剂 (3)> > (4)由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10.(2001上海27.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n mol、产生H2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K2CO3(aq)和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多选扣分)(a)相似相溶原理(b)勒沙特列原理(c)酸碱中和原理(4)由KHCO3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写出CO2的一种重要用途)。

(5)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循环,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循环物质)。

(1)3H2S+2Fe(OH)3→Fe2S3+6H2O (2)27n (3)b(4)生产纯碱(或作制冷剂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5)11.(2001广东13)反应:L(固)+aG(气)bR(气)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

据此可判断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C.a>b D.a<b12.(2001江西9)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g)+ I2(g) 2 HI(g) B.3H2(g)+N2(g) 2NH3(g)A.HC.2SO(g)+O2(g) 2SO3(g) D.C(s)+CO2(g) 2CO(g)O(g) 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13.(2001江西13)放热反应CO(g)+Hc1(CO)=c1(H2O)=1.0 mol/L,其平衡常数为K1。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 B.K2<K1C.c2(CO)=c2(H2O) D.c1(CO)>c2(CO)14.(2001江西1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 N B.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15.(2002试测题11)一定温度下,反应:N2(g)+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D.单位时间内每增加1 mol N2,同时增加3 mol H216.(2002天津10)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7.(2002广东1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18.(2002广东15)1mol X气体跟a rn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 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A.a=1,b=1B.a=2,b=1C.a=2,b=2D.a=3,b=219.(2002广东20.(8分)将2mol H2O和2mol CO置于1L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H 2O(g)2H2+O2 2CO+O22CO2(1)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和,或和。

(填它们的分子式)(2)若平衡时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O2)平=a mol,n(CO2)平=b mol。

试求n(H2O)平=。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1)H2O H2,CO CO2 (2)(2-2a-b) mol20.(2002上海2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 2(g)+H2(g)CO (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 t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正(H2)=v逆(H2O)(d)c(CO2)=c(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1)]][[]][[222O H CO O H CO (2)吸热 (3)b 、c (4)830 21.(2003春季12)反应:A (气)+3B (气)2C (气)+Q 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2.(2003试测题(统编)14.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 mol A 和1 mol B 发生反应:2A(g)+B(g) x C(g),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W %;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 :0.6 mol 、B :0.3 mol 、C :1.4 mol 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W %,则x 值为A .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是2,也可能是3 D.无法确定23.(2003试测题(统编)17)对于x A(g)+y B(g) z C(g)+w D(g)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26变为29,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 +y >z +w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x +y >z +w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x +y <z +w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x +y <z +w ,逆反应是吸热反应24.(2003试测题(试验修订)11)在一密闭烧瓶中注入NO 2,在25℃时建立下列平衡:2NO 2N 2O 4+Q ,若把烧瓶置于100℃的沸水中,下列情况:①颜色②平均摩尔质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中不变的是A.③⑤B.③④C.②④D.①③25.(2003试测题(试验修订)17)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SO 2和O 2起始时分别为20 mol 和10 mol ;达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为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