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典园林
欧洲古典园林理水方式研究

3.
4 水渠形式
由泥土中挖出 灌 溉 植
常较浅,由石块或 大 理 石 砌 成,向 园 林 各 处 输 水. 水 渠
和日常饮用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与人类对美好环
可以嵌在小路中修建,可以高出地面,也可以低于地 面,
境的渴望,理水技术与理水形式也日益完善.早期在 欧
壁泉等,如兰特庄园多样的叠水景观等 [1]. 第 二 类 为 喷
收稿日期:
2020
G
02
G
16
作者简介:顾倩毓(
1996- ),女,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通讯作者:杨滨章(
1960- ),男,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29
顾倩毓,等:欧洲古典园林理水方式研究
从水渠中溅出的 水 会 使 小 路 仿 佛 变 成 浅 浅 的 河 床. 横
洲社会背景下,人们认为园林中的水是一种自身地位的
贯园林的水渠可以将内外空间联系起来,在水渠的交 叉
象征,众多 贵 族 为 了 在 私 人 园 林 中 营 造 壮 观 美 丽 的 水
处通常设有中央喷泉,形成园林的焦点.
景,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运用各种当时最新的工 程
园林与景观
泉形式,利用重力差和水头流动压力形成形态各异的喷
古典园林虽然其自然式的风格不同于意大利园林,但 部
泉,是意大利水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水景形式.意大 利
分水景也有受到意大利古典园林水景的影响,如惊奇 喷
喷泉多与雕塑相结 合,雕 塑 形 象 逼 真,题 材 为 宗 教 神 话
泉,把喷水机关设在 隐 蔽 之 处,捉 弄 毫 无 防 备 的 游 人 将
3 欧洲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
法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法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是什么法国的园林是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法国古典园林的风格是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法国古典园林的风格,欢迎阅读!法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它的平面为六边形,一半相依内陆,一半临近海洋。
大部分国土都为平原地区。
而法国是标志性的海洋性气候,因为在地理位置上法国位于中纬度地区,气候温润,雨量适中。
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给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为多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为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在世界园林体系中,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体系当中具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它的风格是无人能比的。
它的代表人物是昂德雷.勒诺特尔,代表作品有凡尔赛园林。
但就法国整个古典园林而言,它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当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前,法国园林还处于皇家的单一风格体系之中,用来分隔空间、美化庭院的植物造型艺术已十分流行,成为主要的手法运用。
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对法国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设计手法上。
第一,建筑小品逐渐被引起重视,由石头造型的建筑小品代替木格子小品;第二,园中出现了图案比较简单的石模纹和木模纹花坛;第三,把意大利园林设计中常见的洞府借鉴了过来。
到了16世纪中叶,在不断借鉴了意大利的景观园林风格之后,法国的景观设计师学会将意大利的风格于用到整体的平面布局之上,将室内室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自16世纪下半叶起,在意大利园林的深远影响之下,并经过法国景观设计师不断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法国园林的风格体系逐渐稳步成长。
此时,意大利园林技术已被法国的景观设计师运用得非常熟练,并展示了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独特元素,使得法国的园林更具代表意义。
这也是法国的景观设计师们一直不断探索新理念新风格的动力和方向。
到了第十六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些人文改革,提倡法国的园林艺术应该进行改革,至此,法国园林逐渐进入到了古典时期。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

前言
中国园林体系
西亚园想林体系
欧洲园林体系 三大体系比较
总结
目录
中国园林体系
过渡页
中国园林体系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 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
世界历史上较主要的园林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国古典园林,一 类是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它们的形式中不国同体,系风格迥异,然而它们各自都有自己 的“诗情画意”,各自寓有自己的“意境”。
三大体系的比较
1、中国体系:自然山水情景交融 2、欧洲体系:规整而有序 3、西亚体系:植物和水法
一、东方园林:典雅且精致 1、中式园林的风格,写意的造景手法。讲究在依山傍水之地,修建 亭台楼阁、水榭、藤架,石凳石桌,红砖碧瓦、小桥人家,或高山流 水、或曲径通幽。园中山石嶙峋,清流萦绕,古木参天,竹影婆裟, 水波粼粼,林木森森,以小中见大的格调,塑造富有“咫尺山林”的
伊拉克——新巴比仑城
• 巴比伦城是巴比伦王国的都城。在今伊拉克巴格 达以南约90千米处。巴比伦的阿卡德语意为神之 门。公元前18世纪前半期,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 比王统一两河流域,即以此为国都,同时这里成 为祭祀马尔杜克神的中心。后成为加喜特诸王的 都城。公元前689年为亚述王西拿基立所毁,不久 又经新巴比伦王国重建。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 撒二世在位时(前 605~前562),该城达到极盛, 约于公元前539年成为波斯帝国的都城。公元前 331年马其顿军队入侵,巴比伦成为马其顿在东方 的首都。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巴比伦城逐 渐衰落
外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五、英国自然风景园
18世纪初,英国人开始探求新的园林形式。受中国园林、绘画和欧洲风景 画的启发,英国园林师开始从英国自然风景中汲取营养。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3.文艺复兴后期的意大利园林
16世纪末至17世纪,欧洲的建筑艺术进入巴洛克时期,园林的内容与形式 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巴洛克建筑不同于简洁明快,追求整体美的古典主 义建筑风格,而倾向于繁琐的细部装饰,喜欢运用曲线加强里面效果,爱好以雕 塑或浮雕作品来形成建筑物华丽的装饰。受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园林艺术也出现 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园内建筑物的体量都很大,林荫道纵横交错, 并且大量充斥着装饰小品。随着植物修剪技术的发展,绿色雕塑植物的形象和绿 丛植坛的花纹日益复杂和精细。
有各种树木,还设有凉亭、雕塑及座椅等。
一、西方古代园林→(四)古罗马园林→1.宅园
古罗马的宅园通常由三进院落构成,包括用于迎客的前厅、列柱廊式的中庭和露坛式花园。
一、西方古代园林→(三)古希腊园林→2.庄园 古罗马的奴隶主贵族们占有大量土地,拥有雄厚的财力、物力,且生活奢侈成风,他们除在
城中建造豪华的宅园外,还兴起了在郊外建造庄园的风气。罗马庄园通常建在山坡上或海岸边, 其布局形式多为规则式,并且十分注重与自然地形的结合。
既是祭祀的场所,又是进行祭祀活动时供人们休息、聚会的地方。
一、西方古代园林→(三)古希腊园林→3.公共园林 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发达,公共集会频繁,民众热爱体育运动,大量的群体性活动促进了公
论述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

论述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园林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经历了各自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园林艺术作为两大园林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起源与早期发展、古典主义园林、自然主义园林、规则式园林、现代园林艺术、园林艺术风格、园林设计要素和园林艺术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进行深入探讨。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1.中国:据史书记载,中国园林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当时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园林为主,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野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艺术逐渐发展,融入了文化、哲学和艺术等元素。
2.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园林艺术以建筑物和柱廊为主要特色,追求对称和规则。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园林逐渐发展为教堂庭院和城堡花园等形式。
二、古典主义园林1.中国: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了巅峰。
此时的园林注重空间层次感和自然意境的营造,形成了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皇家园林等不同风格。
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典主义园林开始兴起。
意大利的台地园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苑等作品注重轴线、对称和装饰元素,展现了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
三、自然主义园林1.中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自然主义园林强调“自然”与“天人合一”。
此类园林以模仿自然景观为主,强调山水意境,如江南的私家园林。
2.西方:18世纪的英国,自然主义园林开始盛行。
设计师追求表现自然的野趣,运用自然的植物和蜿蜒的小径,如风景园。
四、规则式园林1.中国:虽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风格为主,但也有一些规则式园林作品,如北京的故宫御花园和河北的避暑山庄等。
这些园林以建筑群和规则式水池为主要特色,强调秩序和严谨。
2.西方:欧洲的规则式园林在17世纪和18世纪最为盛行。
设计师运用轴线、对称和严格的几何图形来组织景观元素,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和美国的梅尔公园。
五、现代园林艺术1.中国:20世纪以后,中国的现代园林艺术逐渐发展起来。
设计师开始关注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注重绿色生态和人性化设计。
法国园林讲解课件

Page ▪ 8
廊桥式城堡
The French Garden 法国文艺复兴园林实例:维兰德里庄园
维兰德里庄园建造在临近谢尔 河合流处的山坡上。花园布置在城 堡西、南两侧。从南到北,花园按 地势处理成三层台地,以石台阶联 系。在府邸的西侧,一条南北向水 渠贯穿全园、北端连接着水壕沟, 南端为上层台地中的水池,国中的 水景用水由此池供给。水池两边是 简洁的草坪花坛,显得简朴、宁静。 在台地的一角还设有迷园。
Page ▪ 18
——Background
The French Garden
公园案例整理—意大利园林代表作

兰特庄园是文艺复兴时期庄园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也是这一时期的三大名园之一(兰特,埃斯特,法尔奈斯),这座庄园是1566年由维尼奥拉设计的,工程师马索济努齐建造,兰特庄园为巴洛克式庄园,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如图7)庄园以水景和花坛为中心主题,各级台地用中央轴线的水线相连,并且在各个台地上设有水景景观。园内四层台地的布局均由一条中央轴线连接而成。这条主轴线以水从岩洞中发源到流泻到大海的全过程作为主要题材,而各台地在此轴线上都设有水景。花坛、建筑、台阶等均对称布置在轴线两侧。在园路布置方面也顺应轴线两侧布置,再以横向园路连接。如(图8)(图9)
八、冈贝里亚庄园
庄园布局巧妙、尺度宜人、气氛亲切、光影平衡。含蓄的象征性手法、简洁而均衡的构图、深远的透视画面,使其成为托斯卡纳地区众多花园中非常宜人的一个。
九、法尔奈斯庄园
法尔尼斯庄园的堡垒式府邸建于47-1558年,建筑平面为五角形,具有城堡般的外观,是文艺复兴盛期杰出的建筑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花园之一。
十、哈德良庄园
这是哈德良留下的另外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占地120公顷(1800亩),位于距离罗马约30公里的Tivoli(当时的名字叫Tibur),这一带是罗马上层贵族修建别墅和离宫的著名地区。哈德良庄园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庄园(离宫)建筑群,包括:12个莲花形喷水泉,30个单个喷泉,6个水帘洞,6个洗浴场,10个蓄水池,35个卫生间。
(5)追求形式与写实。欧洲人的审美意识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有着截然的不同,他们认为艺术的真谛和价值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完全建立在各部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意大利十大园林
一、埃斯特园林
埃斯特庄园埃斯特庄园在罗马东郊的蒂沃利。主建筑物在高地边缘,后面的园林建在陡坡上,分成
意大利,法国 ,英国园林各自的特点

总结分析不同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特征一,什么是台地园别墅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
别墅园林多半建立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势而作成若干的台地,即所谓的台地园。
二,台地园形成的原因意大利台地园的形成和意大利的国家地理相当吻合,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
这里夏季在各地平原上既闷且热,而在山丘上,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就令人感到迥然不同,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山林的冷空气,正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
因此自古以来,意大利的贵族、富豪多背靠山坡、面向大海建造宅院别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使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达到极盛时期。
特别是古希腊的建筑师、园林师为逃避土耳其入侵者,大批逃亡意大利,使希腊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在该国得以复兴,并得到高度发展。
三,意大利台地园的主要特色A,台地园的通常布局为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保坎、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
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
中轴线两旁栽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树丛作为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度。
这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
B,台地园的另外一个特色是理水的手法远较过去丰富。
每与高处汇聚水源作贮水池,然后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平淌或流水梯,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
此外,常有欣赏流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
常有为欣赏流水声音而设的装置,甚至有意识地利用激水之声构成音乐的旋律.C,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也极其多样,那些雕镂精致的石栏杆、石坛罐、保坎、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它们本身的光亮晶莹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古典园林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其起源于古埃及、古希腊及古罗马时期,同时也受到波斯造园艺术的影响。
古埃及因尼罗河泛滥而发明的几何学在园林中开始应用,树荫与水池被当作“绿洲”引入园林,水池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经过发展逐渐形成猎苑、圣苑、宫苑、陵园和贵族花园等不同的园林形态。
欧洲园林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崛起,波斯的造园艺术也开始逐渐兴起,亚历山大帝国和古罗马帝国的东征给欧洲带来了中西亚文明的精华。
古希腊人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四周建筑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的柱廊园。
经过罗马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它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轴线规整的布局方式,并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廊柱形式也发展出五大经典类型。
欧洲早期的园林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其根源则在于人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是人本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影响着整个西方园林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发展。
背景:随着14—15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文主义开始发展,自然美重新受到重视,新兴资产阶层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性主题和人文精神,欧洲园林也从几何型逐渐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
在文艺复兴后,欧洲的造园艺术迎来了三个重要的时期:16世纪中叶后的意大利台地园林;17世纪中叶后的法国宫廷式园林;18世纪中叶的英国风景式园林。
它们主要分为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造园风格、思想理论、艺术造诣精湛独到。
16世纪中叶意大利台地园林背景:随着14—15世纪文艺复兴,意大利城市里的富豪和贵族恢复了古罗马的传统,到乡间建造园林别墅居住,因此,意大利园林也顺势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
定义:台地园林:所谓的台地园林,即主要建筑物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势开辟一层层的平台,分别配置保坎、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植物作为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过渡的一种园林形式。
意大利台地园林:意大利台地园林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其在继承西方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台层、形成中轴、加深进深自然过渡等方法形成了欧洲园林发展的基础布局,其利用的景观元素也是欧洲园林发展的源头,由此奠定了意大利台地园林在欧洲园林鼻祖的地位。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形成1.地理条件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境内多山和丘陵,东边隆起西边低的整体地貌2.气候条件地中海气候,夏季平原闷热,相对在山丘上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山林的冷空气,具有很大的选址优势。
3. 社会因素文艺复兴使西方摆脱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和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生产力和精神上得到解放。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没有贯穿各层台的中轴线16世纪后半叶——有明确的中轴贯穿全园16世纪末至17世纪——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空间延伸越来越远,轴线从人工向自然过渡,其末端逐渐融合在大自然)文艺复兴中期时(鼎盛时期)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特征有中轴线贯穿全园;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与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建筑有时作为全景位于最高处;理水技术成熟,如水景在明暗与色彩的对比,光影与音响效果(水风琴,水剧场),跌水,喷水,秘密喷泉,惊愕喷泉等;植物造景日趋复杂。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要素欧洲园林中的主要元素大都来源于古老的意大利台地园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进步。
意大利台式园林的多个组成要素对欧洲园林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建筑性要素在意大利台地园林中,挡土墙、台阶、栏杆、雕像等多种建筑性要素用来形成和限定空间,同时,作为台地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建筑向花园的延伸,它们本身也是台地园林艺术的表现载体,园内存在的高差使它们呈现出丰富而变化多端的构图。
挡土墙内会设有神龛,常与水体结合,墙上也常常布置有不同材料、图案各异、色彩对比强烈的栏杆。
除此之外,栏杆也用干园中的台层边、台阶旁、池边、供眺望的广场边,常常与雕塑、瓶颈等相结合。
台阶的设计在台地园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台阶的式样变化丰富,一般根据高差和场地面积的不同,以及上下台层构图上的需要而定,也有根据不同主题的要求来设置。
雕塑作为重要的修饰硬景,几乎是每个台地园林中都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造型上,多以“人”为蓝本,塑造宗教、神话传说中的雕像,以点缀庭院烘托园林气氛,是古代意大利人朴实敦厚的自然观以及宗教背景的体现。
水体意大利台地花园比较紧凑,高差大,很容易利用地形来建造各种跌水和喷泉,从而形成气氛活跃的动水景观。
在台地园林的顶层常设贮水池,有时以洞府的形式作为水的源泉,洞中有雕像或布置成岩石溪泉而具有真实感,并增添些许的山野情趣。
沿斜坡可以形成水阶梯,在地势陡峭、落差较大的地方则形成汹涌澎湃的瀑布。
在不同的台层交界处有溢流、壁泉等多种形式。
在下层台地上,往往利用水位差形成喷泉,或与雕塑结合,或形成各种优美的喷水图案和花纹;又可在喷水技巧上大做文章,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印象效果的水景;此外,还有种种取悦游人的魔术喷泉。
低层台地也可以汇集众水形成平静的水池,或成为宽广的运河。
通过良好的比例和适宜的尺度,水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相互融合,喷泉与背景的色彩、明暗方面的对比也都恰到好处。
植物产生原因:意大利砖石结构建筑封闭、沉重,与自然元素难以协调,植物就成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过渡环节。
台式园林中的植物作为过渡兼有建筑和自然双方的特点,设计中把自然元素建筑化,即把植物图案化、模型化,服从于规整的几何图形,从而产生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空间布局空间的平面结构从平面结构来看,意大利台地园林中轴线部分是精彩的集中,其空间结构的主体是由轴线串联起的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
主轴是园林中最壮观的部分,也是透视最深远的轴线。
空间的竖向变化从竖向空间来分析,台地园依山而建为递进的台地,各层次间变化生动,又通过恰到好处的比例掌控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建筑常设在庄园的最高处,作为控制全园的主体,随主轴而下,在各平台布置规整花园、喷泉、雕塑、观景台等景观要素,在主轴的控制下,布局细部随地起伏,完美地体现了台地园林的空间层次美感。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造园手法明暗的对比:明暗对比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的重要手法之一,巴洛克画家们用光线的对比来烘托画面的艺术中心,增加表现力。
植物与阳光: 意大利台式园林到了巴洛克时期经常用两侧栽植常绿树的林荫路通向一个明亮的花园空间,浓密的树冠形成的廊道有时甚至有些阴森,与意大利灿烂阳光照射下的开放空间形成强烈的反差,产生一种戏剧性的效果。
水的光影:文艺复兴后期,理水技巧已十分娴熟,不仅强调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上的对比,而且注重水的光影的明暗效果,形成丰富多彩的水景。
透视的应用突出主线感,中轴线上多对称布置水池、喷泉、雕塑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要素来加强透视线的效果。
同时,也利用透视法的水景形成灵动具有空间进深感的景色,如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和伊索拉拉别墅就以其水景而富有声名恰当的比例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美在于其所有要素本身以及它们之间比例的协调,总构图的明晰及匀称,例如修剪过的树木、砌筑的水池、台阶、植坛和道路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都推敲得十分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恰当的比例。
案例解析:埃斯特庄园罗马建造庄园的鼎盛使其实际上是从16世纪40年代以后开始的,其中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和兰特庄园并列为文艺复兴三大名园。
埃斯特庄园建造在罗马以东40公里处的帝沃里小镇上,由红衣主教埃斯特委托利戈里奥将他的府第改建而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意大利政府没收。
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住在里面直到1886年去世。
埃斯特庄园建筑为戈里奥设计,后陆续有各时期建筑师做小的补充。
整个庄园采用对称式几何布局,分八层台地,一道纵轴贯通全园,具有很强的统一感,再通过横向道路,将全园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方块,除最低的平坦之处以及中央为划分为16房植坛正方形花圃之外,整个园林都是丛林,大小喷泉500个。
特点:埃斯特庄园以其突出的中轴线,强化了其视觉的统一。
花园处理成明显的三个部分:平坦的底层和由系列台层组成的两个台地。
庄园的主体建筑高大雄伟,位于台层顶端,控制着全园的中轴线,并给人一种权力至上、崇高和敬仰的感觉。
埃斯特庄园因其丰富多彩的水景和水声而著称于世。
埃斯特庄园内没有鲜艳的色彩,全园笼罩在一片深浅不同的绿色植物中。
全园分为6个台层,上下高差近50米。
入口设在底层,被园路分割为8个部分。
两边的四块是阔叶树林,中央四块布置为绿丛植坛,中央设有圆型喷泉。
底层花园中还有著名的水风琴。
第二层中心为椭圆形的龙泉池,第三层为著名的百泉谷,并依山就势建造了水剧场。
著名的水风琴喷泉以楼房为背景,占地面积大,气势雄伟,由下往上,宛如一座大自然的管风琴。
这一建筑构思新颖,技艺精湛,引人入胜。
当泉水涌下时,犹如琴声叮咚,悦耳动听。
从上往下俯瞰,使区域空间变得宽敞,成为整个花园中的景观中心和序列高潮。
古罗马起源传说雕塑、阿瓦托雕像 /大地之母雕像百骨泉:百泉路长达130米,路一侧修建有一条同等长度的水渠,水渠上分三层排列着各种动物石雕和喷泉,泉水或呈抛物线或呈扇形从最上面一层喷出,汇聚的水则从下一层猛兽石雕喷泉的口中流出,第三层亦然。
泉水最后集中在最下方的沟渠中流走。
水晶杯喷泉:埃斯特庄园最著名的大喷泉水晶杯喷泉,由艺术大师贝尔尼尼设计,形状似大酒杯,竖立在一个大贝壳上。
杯中流出的泉水落在贝壳之上,发出悦耳的声音。
龙泉池:用高大的树篱与下面的平台隔绝,使龙形喷泉处在整个花园的中轴线上,是一个简单的直线水柱,也符合轴线的特点。
17世纪中叶后的法国宫廷式园林文艺复兴为法国早期的古典主义园林奠定了基础。
17世纪下半叶,法国王权大盛,古典主义文化成了宫廷文化,法国园林逐渐发展成气势磅礴的大花园,充分体现了“伟大风格”这一中心思想。
在路易十四时代,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出现和《造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法国园林艺术的成熟和法式古典主义园林时代的到来。
法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公元500年,法国出现供人游乐的园子的简单描述。
以实用为主,如栽种果树、蔬菜等。
这一时期为法国园林的萌芽时期。
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法国是罗马的高卢行省,受古罗马文明及统治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建造了大量罗马建筑和庄园。
中世纪时期,主要修建了大量的修道院和王宫府邸,普遍使用绿篱、棚荫、绿廊。
12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及十字军东征带回的东方文化,影响了营造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