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题五语言准确逻辑推断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课件

•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者与兵器 有关;
• 从“马、牛、羊、豕 、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 从“讠(言)、辶(走)、忄(心)、彳(行)” 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 其它还有:
• 禾——五谷、贝—金钱、 皿—器具、 纟—丝麻、 宀——房舍、求——毛皮、隹——鸟雀、
• 歹——死亡、 月——肉、 页——首、
例2: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ppt精选
4
练习:请解释下列红色字词。
1.有牧人御众之才
统治,治理
2.粜 籴 穰 禳 觐
粜(卖米);籴(买米);
穰(与农事有关,庄稼丰熟);
禳(与祭祀有关,祈祷消除灾殃);
觐(拜见,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
ppt精选
5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 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 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客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卒,通“猝”,仓猝
ppt精选
8
三)结构互解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我们可利用在相似的
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有 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 词语正确的解释。
例1:文过饰非
• 自——鼻、 目——眼、 尸——身体……
ppt精选
6
二)以音猜义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 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 逆推。
例1: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例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பைடு நூலகம்
ppt精选
7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语言文字运用5语言综合表达得体逻辑推断课件20171121274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语言文字运用5语言综合表达得体逻辑推断课件20171121274
解析
关闭
答案
-4-
1
2
3
4
5
6
关闭
A项,“失陪”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表述他人行为。B项,“璧还”属敬辞,原 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此处符合语境。C项,“寒舍”属于谦辞,
对人称自己的家,不能用来称对方的家。D项,“千金”属敬辞,用来尊称
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称自己的女儿。 B
解析
关闭
答案
-5-
解析
关闭
答案
-13-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关闭
B项,“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辞,“敝校”意为“我们学校”,色彩上是谦 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本句中运用不当,可以改为“母校”。 “躬”意为“亲自”,“躬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不能躬临”可以 关闭 B 改为“不能参加”。
解析 答案
-14-
命题热点一
-23-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参考答案: ②坚持不懈只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③成为作家的第 一步不一定从积累素材开始 解析: 文段阐释了积累的重要性,为了阐释这种重要性,使用了很 多推理性、判断性的语句和词语;体察这些推断词和关联词的使用 是否恰当,从而判定推断是否成立。
-10-
1
2
3
4
5
6
-11-
1
2
3
4
5
6
参考答案: 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 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 语言表述要准确,合乎逻辑。从语境来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可以减少污染、噪声,却不能绝对避免火灾和环境污染。
-12-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关闭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题集锦ppt课件(3份)完美版共43页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题集锦ppt课件(3份)完美版共43页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题集锦ppt课 件(3份)完美版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 PPT课件 图文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 PPT课件 图文
回首过去,文学是我们最深的青春记忆。因为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
简单而美好。坐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和馆前那一排银杏树朝夕相对,只有我才 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坐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
里,抱着厚厚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深切地体会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纷 纷扰扰的平凡生活中,有了文学,必定能使你的人生更精彩。
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 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导图】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不是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 ③有了文学,不一定能使你的人生更精 彩
5.(2018·遵义检测)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
1.抓标志词。高考考查复句关系时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 2.掌握三种条件关系。 充分条件(A→B) 必要条件(A←B) 充分必要条件(A↔B)
【典例剖析】
【例】(2017·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 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 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
③出台严管措施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之课内外词语推断方法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之课内外词语推断方法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观察词 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包括前后 句子、段落等,从而推断词语的
具体含义。
理解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有助 于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作 用。
结合背景知识
了解相关历史、文化、文学等背景 知识,有助于推断词语的含义。
利用对称结构推断词义
寻找对称词语
在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对称的 词语或句子结构,通过观察对称 结构中的词语,可以推断出目标
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单音词为主、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特点,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推断文言文词义。
古代汉语句法结构
熟悉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有助 于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句子含义。
古代文化常识
积累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礼仪制度、官职名称等,有助于更 好地理解文言文背景和相关内容。
鼓励学生持续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详细的解答和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总结本次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课内外词语推断方法,如语 境推断、字形推断、通假推断、 词语结构推断等。
难点
如何准确运用推断方法理解文言 文词义,尤其是在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等情况下。
拓展延伸相关知识点
古代汉语词汇特点
虚词
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等,词义较为 抽象。需理解虚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如“ 之”、“其”、“而”等的用法。
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存在词类活用的现象,如名词用作 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需根据上下文灵 活理解。
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
判断句
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在文言 文中常见,需理解其表达判断和定义的作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考前复习专题优秀PPT第三编关键点比对有理有据准推断—客观选择题PPT课件

新高考语文二轮考前复习专题优秀PPT第三编关键点比对有理有据准推断—客观选择题PPT课件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新 高考语 文二轮 考前复 习专题 课件: 第三编 关键点 :比对 有理有 据准推 断—— 客观选 择题( 课件)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新 高考语 文二轮 考前复 习专题 课件: 第三编 关键点 :比对 有理有 据准推 断—— 客观选 择题( 课件) 推荐( 最新版 本)推 荐
【专家解文】 ①文章前半部分直接交代了一对熟悉的好朋友尼克和乔治雪地上滑雪场景,体
现了主人公尼克和乔治充满热血与激情、享受自由与探索的精神。这一段堪称 滑雪运动的经典描写,也充分地展示了作者海明威对滑雪运动的熟悉和深爱。
②中间部分的场景由雪地转到客栈。小说里有大段文字对客栈进行描写“客 栈里黑咕隆咚的”“天花板很低”“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屋内两边 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从这些细节处我们可以看出客栈的破败和黯淡,这 与前文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的环境氛围也发生变化,情节也 由此发生转折。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 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 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 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子,铃铛就清脆地叮当作响。 时而合上,檀木扇骨,丝线穗子,一面题诗,一面有画,挺讲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海明威
爷俩从没惹过官,一听不好,浑身发凉,赶紧退房回津。
执扇人动了性①情,缆便对车刘八说又:“颠我喜了欢这孩一子,下收她做,干停闺女了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五 语言准确(逻辑推断)课件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五 语言准确(逻辑推断)课件

墓的目的理解偏狭,③处夸大了“扫墓文化”的作用。
K12课件
15
答案:②扫墓的目的不只是追思家族先辈,弘扬族人 品格 ③继承了清明节扫墓文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发 扬光大
K12课件
16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 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 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 己的企业品牌。
如学工科可以激发强烈的好奇心,但并不是只有学了 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前者不是后者的充要条件,仅是其 充分条件。
K12课件
7
由此类推,有了兴趣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并不是有 了兴趣就一定会有好成绩,前后既构不成充要条件,也不 能构成充分条件。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重点看关联词语(重点关注一些 表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的词语)和关键副词(表肯定或否 定、程度、范围的副词)。
K12课件
12
③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 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 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等。
第三步,形成判断,仿照例句,指出逻辑推理错误。
K12课件
13
1.下面文段有三处表述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导学号 56110042)
K12课件
5
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
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试题分析:从提供的语言材料来看,说理性、议论性
是其主要特点。语言材料中包含着逻辑推理,
K12课件
6

演示文稿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逻辑推断课件

演示文稿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逻辑推断课件
恐惧的黑暗”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十九页,共28页。
第二十页,共28页。
解题步骤:1、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
(2017年全国卷Ⅱ第21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
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 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
①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
②__手_机__里__的__信__息_不__一__定__就_是__一__个_ 人社会_关__系的全部。
③_没__有_手__机__的__日__子_不__一__定__会__让人陷入__恐__惧_的__黑_ 暗 。
“没有手机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深渊。 ”这个推断是强加因果,“没有手机”和“陷入
下雨了,地面就会湿。
盐放太多,菜就很难吃。
第八页,共28页。
充分条件关联词
①如果……那么……
②只要……就…… ③绝对化表达,如:
……就……
……则……
……一定……
……离不开…… ④整体化表达,如:所有(凡是/凡/任何/每一
个)……都……
第九页,共28页。
2.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 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 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答案分别为: 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
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小结
逻辑推断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条件关系
复句关系
因果关系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强加因果
因果颠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词语如“只有……才……”“只要……就……” “如果……,那么……”“若……,则……”“因此”等。
关键副词要关注以下三类: ①表肯定和否定:必、必须、必定、不、没、没有、 不用(甭)、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等。 ②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 只、光、净、一概、一律、一齐、单、单单、处处等。
专题五 语言准确(逻辑推断)
2017 年高考语文试卷,新的材料形式或新题型有好 几处,让人眼前一亮。最出人意料的是,全国卷语言应用 板块的第 21 题,考的是学生逻辑推断能力,实际上考查 的是语言准确。
这道题无论是考查内容,还是考查目标、考查形式, 都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甚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高考语文试卷中从未考查过的内容和题型。
由此类推,有了兴趣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并不是有 了兴趣就一定会有好成绩,前后既构不成充要条件,也不 能构成充分条件。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重点看关联词语(重点关注一些 表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的词语)和关键副词(表肯定或否 定、程度、范围的副词)。
找出问题后,根据题目要求,再参照①的方式,指出 推理错误即可。
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
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试题分析:从提供的语言材料来看,说理性、议论性
是其主要特点。语言材料中包含着逻辑推理,
前后存在着条件关系,简单说,就是是否由前面的(有 的放后面)条件能否推出后面的结论。
如学工科可以激发强烈的好奇心,但并不是只有学了 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前者不是后者的充要条件,仅是其 充分条件。
所考查的能力基于生活常理的简单衡量推断,所以, 本题虽然新颖而陌生,但难度不大,仍然在高中生所应具 备的认知、判断和推理能力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全国卷Ⅰ的题目分析其特点及解题方法: 【典例】 (2017·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 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 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 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①传承清明节传统文化不只是传承清明节扫墓文
化。




解析:①处缩小了清明节传统文化的内涵,②处对扫
墓的目的理解偏狭,③处夸大了“扫墓文化”的作用。
答案:②扫墓的目的不只是追思家族先辈,弘扬族人 品格 ③继承了清明节扫墓文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发 扬光大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③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 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 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等。
第三步,形成判断,仿照例句,指出逻辑推理错误。
1.下面文段有三处表述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导学号 56110042)
传承清明节传统文化,就是要传承清明节扫墓文化, 弘扬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理念与感恩情结。多种 多样的清明节扫墓,目的是追思家族先辈,弘扬族人品 格,实现前辈夙愿。只要继承了清明节扫墓文化,就能 够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找出问题后,根据题目要求,再参照①的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 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步骤帮你准确解答语言推断题 第一步,明确语言材料中的条件句与结论句,看前后 能否构成正确的条件关系。 第二步,注意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和关键副词的使 用,结合前后句子,看推断是否合理。
让人耳目一新,也始料不及。体现了语言运用板块作 为高考试验田的探索功能,也充分地体现了高考卷追求创 新的探索精神。虽是新题型,但在考纲范围内,仍属于语 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综合考点。
这道题考查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范围很广,具体到这道题来说,考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中 的推断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