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古人类化石
重庆悠久的历史

重庆悠久的历史重庆市是一座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着悠久历史的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
经历200多万年的自然环境演化,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疆域的变更,现已成为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第四个直辖市。
现将重庆发展历史简述于后。
第一节先巴文明一、巫山——东方人类的发祥地根据考古发现的古遗址遗物推测,重庆的远古文化可追溯到200多万年前。
1986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在重庆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公布在今重庆巫山县大庙龙骨坡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巫山人”化石。
经中国科学院古地磁测定,又经过国外科学家用最先进的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确定其年代为距今200へ204万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
远古时代,今天的长江三峡地区是一片浅丘和谷地,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非常适宜动物生存。
巫山县大庙位于巫山县西南、长江南岸,南与湖北建始接壤,西北与奉节相连,全区面积290平方千米,现行政建置为庙宇镇。
龙骨坡巫山猿人遗址在庙宇镇龙坪村的西南坡上,即东经109°4′50″;北纬30°21ˊ25″,海拔高约830米。
这里石灰岩溶洞很多,动物的遗骸被水冲进洞中,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变为化石。
1985年中国科学考察队开始对巫山县龙骨坡进行正式发掘。
10月13日,发现了一根骨刺(原始人的一种工具),属石器文化之前的古老人类文化。
1986年,又发现一颗古人类上门齿化石,此外还发掘了大量古人类使用的旧石器。
有力地证明了:200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经研究论证,巫山人属于直立人亚种,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早期。
过去,国际学术界多数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包括亚洲在内的直立人是从非洲扩散来的,“巫山人”的发现,不仅将我国人类起源的时间提早到200万年前,而且为人类起源于亚洲这一学说提供了新的依据,证实了巫山人是东方人类的祖先的发祥地。
重庆自然博物馆作品介绍

重庆自然博物馆作品介绍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自然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美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其展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旧石器、地质矿产、岩石、土壤等八大学科。
以下是部分展品的介绍:
1. 恐龙化石:重庆自然博物馆以系统收藏中生代各类恐龙化石为主要特色,其恐龙厅是全国最齐全的恐龙家族齐聚地。
这里展示了大型恐龙骨架和数百件恐龙骨骼、牙齿、蛋及蛋巢、脚印化石标本,重现了“恐龙盛世”的辉煌。
2. 野生动物标本:在博物馆的贝林厅,展示了近300件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包括野性非洲大陆、深邃亚洲雨林、孤独南美澳洲、四季北美印象中的各种动物。
这些标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让人仿佛亲历了一场寰球动物嘉年华。
3. 古人类化石:重庆自然博物馆还展示了“巫山人”、“资阳人”等古人类化石,这些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的重要证据。
4. 地形浮雕和地磁测点:博物馆还拥有中国第一件地形浮雕和第一个地磁测点,这些展品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还具有艺术美学价值。
5. 土壤标本和矿石样品:重庆自然博物馆还展示了第一批成系列的土壤标本和第一批钒钛磁铁矿样品,这些展品是研究地质
学和矿物学的重要资料。
此外,博物馆还设有《脊椎动物》、《古生物进化》、《恐龙世界》等基本陈列厅和《地球奥秘》、《生命激流》、《生物万象》、《生态家园》、《西部富源》、《山水都市》等多个板块,以丰富多样的展品和生动的展示方式,向观众展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和生命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重庆自然博物馆的作品既具有科学价值,又具有艺术美学价值,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博物馆。
重庆三峡博物馆文物介绍

重庆三峡博物馆文物介绍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17万件。
其中十大镇馆之宝是先由文史专家在馆藏17万件展品中选出29件文物,再由市民投票,最后由专家确定报政府部门审批通过的一级珍贵文物,具有重大考古影响,并为公众所熟知。
以下是其中部分文物的介绍:
- 乌杨汉阙:汉代文物,雕刻有青龙、白虎等图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200万年前的“巫山人”下颌骨化石: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对于研究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 鸟形尊: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整体似一只立鸟,造型生动,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 偏将军印章:为东汉时期文物,印面刻有“偏将军印”四字,对于研究汉代官职和军事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 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明代画家唐寅的作品,描绘了韩熙载宴请宾客的场景,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之作。
- 三羊尊: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器身上有三只羊的图案,造型精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珍品。
- 何朝宗制观音像:明代瓷器,观音像姿态优美,面容慈祥,是德化窑的代表作品之一。
- 江竹筠烈士遗书:是革命烈士江竹筠在牺牲前留下的遗书,表达了她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坚定信仰。
- 虎钮淳于: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器身上有一只老虎的图案,造型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东汉景云碑:东汉时期的石碑,碑文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于研究东汉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
巫山县龙骨坡古猿人遗址保护探讨

巫山县龙骨坡古猿人遗址保护探讨作者:张地辉陈虹百明沙沙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文化遗址类历史资源记载着地方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保留着原始人类的生活遗迹,承载着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开发研究意义。
通过对巫山县龙骨坡古猿人遗址考古研究成果和目前开发现状的分析,了解巫山县龙骨坡古猿人遗址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及当地政府提出的保护政策,分析现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政策和政府规划进行保护探讨。
关键词:龙骨坡遗址合理开发保护探讨一、概况介绍龙骨坡古猿人遗址(以下称为龙骨坡遗址)位于中国西部重庆市的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距巫山县城约57公里,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龙骨坡遗址又称"巫山猿人遗址",是一处更新世时期遗址,1984年被中国古人类与旧石器专家黄万波、李宣民等首先发掘。
在遗址发现了古人类门齿和带犬齿的颌骨化石,以及数十件与人类化石同一层次的巨猴、剑齿虎、双角犀等化石。
经考证,这些化石属早更新世,距今204万年,其人类化石被称为巫山人,与东非早更新世能人处于同一进化水平,该遗址的堆积物十分丰富,对亚洲远古人类的发源、演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历史价值龙骨坡遗址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空白。
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
“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三、科研价值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是探寻东亚古人类起源与演化两个新起点的完美结合,意义重大。
第一个新起点,它是研究东亚早期人类及其文化的新起点。
过去研究的起点虽已写进教科书,但与新出土的“巫山人”及其文化比较起来,已有很大的差异。
《人类源流》15-4巫山猿人

巫山猿人“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能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
1986年又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
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
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能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能人巫山亚种”(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
从南方古猿向人类进化,这些远古的“旅行者”要经过能人、直立人到智人即现代人。
关于直立人,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最早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这一重大发现使曾在亚洲最早发现的爪哇直立人的存在得以证实。
其后,陕西蓝田人、云南元谋人、安徽和县人、湖北长阳县人及南京汤山人也相继问世。
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被公认为是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人类,然而专家却对此提出疑问。
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带领的中法考古队,日前在重庆巫山庙宇镇龙骨坡古人类遗址现场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距今200多万年前的古老石器,该结果显示,“巫山人”距今200多万年,比元谋人还早30多万年。
1984年—1988年,在四川省文化厅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赞助下,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自然博物馆、巫山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一支长江三峡科学考察队,在四川省巫山县大庙镇的龙骨坡一洞穴堆积层里,发掘出一个人类门齿和一段人类下颌骨,颌骨上带有两个牙齿。
在发现以上化石的同一层位,除发现人类加工或使用过的骨器外,还发现了巨猿及其它110多种哺乳动物的化石,这在世界古人类发掘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巴渝文化

历史上,巴人以勇猛善战著称,在周武王伐纣
的战争中,巴人的军队曾充当先锋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
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武王
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华阳
国志· 志》)
巴 渝 文 化
1986年10月,巫山县大庙区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现
了“巫山人”文化遗址发掘出一批古人类化石和古人 类加工使用过的骨器,时间距今约在201-204万年前, 时间早于“北京人”,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人类遗 址
“巫山人”文化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人类的发展和演
化提供了实物资料,为人类起源于亚洲提供了新的证 明,对巴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龙骨坡遗址

龙骨坡遗址介绍【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距巫山县城约57公里,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龙骨坡遗址又称“巫山猿人遗址”,是一处更新世时期遗址,1984年被中国古人类与旧石器专家黄万波、李宣民等人发现,并出土了“巫山人”化石。
“巫山人”化石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使得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人类起源和演化过程提供了科学资料。
1996年11月20日,龙骨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点】龙骨坡遗址分为三大地质文化层,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由上到下,第一层为角砾层,厚度约为8米:第二层为橘黄色细角砾层,厚度约为12米:第三层为黏土层。
古人类、动物化石及石器主要分布在第二层,有近20个文化带。
第二层最上面的化石年代为180万年,最下面的为200万年,文化层跨度为20多万年。
在龙骨坡遗址顶是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化石层,叠堆积着大量动物前、后腿骨化石,主是象、鹿、牛等大型食草动物。
根据1997年的发掘发现的距今200万年“有清楚的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器,地质人员进行的稀有金属矿种分析,龙骨坡遗址地区曾经历了连续2000年的火山爆发,故该地区被称为“地球伤痕”。
【价值】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
“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这不仅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也证实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就诞生在三峡地区,这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重庆巫山古人类化石出土现场

重庆巫山古人类化石出土现场。
“巫山人”下颌骨,距今204万年。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提供。
我国科学家在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发现的一颗牙齿化石经过年代测定,距今204万年,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12日,在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巫山龙骨坡远祖之谜”研讨会上,记者获悉,这项研究结果改写了科学界先前对人类演化史的认识。
在此之前,史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单一起源于东非大裂谷,而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而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东亚型人”则是几十万年前才来到中国的。
而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黄万波为首的科研人员历时20多年所作的一项研究则推翻了这一著名论断。
1985年,黄万波等人在重庆龙骨坡发现了一段左侧下牙床和一个内侧门齿,经过北京大学考古系陈铁梅等人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牙齿化石时间为204万年。
他们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的祖先——“东亚型人”,其发祥地位于长江三峡地区的重庆巫山龙骨坡。
自此,人类的起源历史可以上溯到204万年以前,这论证了“东亚人起源于长江三峡”的学说。
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写着:“距今Array 170万年的元谋人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如今这一说法在科学家的研究下有待修改,因为在巫山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在204万年以前,比元谋人还早了30万年。
“巫山人”化石说明204万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而龙骨坡文化则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第一篇。
从1984年开始,黄万波等人在长江流域陆续发现了多达五处的人类化石遗址,其时代涵盖了200万年至5000年前。
黄万波告诉记者,过去学界普遍认为“东亚型人”是几十万年前变成“人”之后才从非洲来到东亚的,而“巫山人”的发现则至少说明早在200万年前甚至更远,东亚就来了一批“猿人”,“因为那时…猿‟的特征还比较明显,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从…猿‟变成…人‟这一重大转变是在中国大地上完成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人类单纯起源于非洲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巫山古人类
晨报讯(记者王大鹏)我国科学家在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发现的一颗牙齿化石
经过年代测定,距今204万年,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由此将我国
人类起源的时间往前推进了100万年!昨天,在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
位主办的“巫山龙骨坡远祖之谜”研讨会上,记者获悉,这项研究结果改写了科学界先前对
人类演化史的认识。
重庆巫山古人类化石出土现场“巫山人”左侧下颌骨,距今204万年。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
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供图
中国人类祖先起源于长江三峡
在此之前,史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单一起源于东非大裂谷,而后迁徙到世界各
地,而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东亚型人”则是几十万年前才来到中国的。
而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所
长黄万波为首的科研人员历时20多年所做的一项研究则推翻了这一著名论断。
1985年,黄万波等人在重庆龙骨坡发现了一段左侧下牙床和一个内侧门齿,
经过北京大学考古系陈铁梅等人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牙齿化石时间为204
万年。
他们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的祖先——“东亚型人”,其发祥地位于长江三
峡地区的重庆巫山龙骨坡。
自此,人类的起源历史可以上溯到204万年以前,这
论证了“东亚人起源于长江三峡”的学说。
“巫山人”比“元谋人”还早
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写着:“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如今这一说法在科学家的研究下有待修改,因为在巫山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在204万年以前,比元谋人还早了30万年。
这不但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而且将中国的史前文化往前推进了100多万年,这说明204万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而龙骨坡文化则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第一篇。
“北京人”祖籍不在北京
从1984年开始,黄万波等人在长江流域陆续发现了多达五处的人类化石遗址,其时代涵盖了200万年至5000年前。
“如果把我国采集到的古人类化石汇集到一起,就会发现长江流域发现的人类化石地点最多,占了总数的86%,而长江流域以外的一些地点,如北京人、蓝田人等,其原籍也不在北方,而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暖和生活半径的扩大,一支越过秦岭抵达蓝田,另一支则沿着东部平原迁移到了华北的北京,成为了"北京人"。
”
黄万波告诉记者,过去学界普遍认为“东亚型人”是几十万年前变成“人”之后才从非洲来到东亚的,而“巫山人”的发现则至少说明早在200万年前甚至更远,东亚就来了一批“猿人”,“因为那时"猿"的特征还比较明显,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从"猿"变成"人"这一重大转变是在中国大地上完成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人类单纯起源于非洲的说法。
”
这项结论证明北非型人和东亚型人各为古猿的一支,各自演化成为现代人,从而改变了人类走出非洲后迁徙的模式,改写了科学界对人类演化史的定论,进一步支持“人类多地起源”的学说。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