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解读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题材类别

诗歌鉴赏题材类别

上阙:写景:色彩斑斓,动静结合,描绘了南京壮
丽的山水美景。 抒感:六朝酒色亡国,本朝人不能谩嗟[空空 地感叹],而是要吸取教训,免蹈覆辙。
下阙: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陈在《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 首联:
借 古 讽 今
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寄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 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己) 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 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感慨。
借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古 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 抒 蜀 相 杜甫 怀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 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 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 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 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导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导学案
内 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离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标 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2、常见情感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安慰与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总结归纳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法内 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标 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情 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侧面落笔(或叫“曲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ppt课件
22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 往是复杂的,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 了几方面的内容: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 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对 家乡的思念。
23
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咏史怀古诗
28
怀古咏史诗的特征: 1.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
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情感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
情;悲吟古人际遇,感伤己之情怀(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怀人伤己)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 今(怀古伤今)或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事人非的沧桑;或对历 史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 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3结构上: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常见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
9
D、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 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雨霖铃》)
10
何人不起故园情
3、羁旅思乡诗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 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 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 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诗歌的鉴赏。

说到古代诗歌,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古代诗歌有哪些题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类整理一下吧!1. 山水田园山水田园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这类诗歌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江河湖海、山川草木等。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长江滚滚来”就是对江河壮阔景色的生动描绘。

2. 爱情离别爱情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另一个常见的题材。

这类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慨和对离别的不舍。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黄河入海流”就是对离别之情的象征性表达。

3. 励志奋发励志奋发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正能量题材。

这类诗歌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对励志精神的赞美。

4. 怀古思今怀古思今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历史题材。

这类诗歌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回顾,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里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对古人奋斗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反思。

5. 咏物抒怀咏物抒怀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生活题材。

这类诗歌通过对自然物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举头望明月”就是对月亮美丽景象的赞美,而“低头思故乡”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感人的爱情故事;既有激励人心的励志诗篇,又有回顾历史的怀古之作;既有对生活中琐碎事物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题材解读

诗歌鉴赏题材解读

诗歌鉴赏题材解读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精练,倍受人们喜爱。

在此,作者总结了古典诗歌常见的六类题材,供同学们参考。

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

1.把握景物(意象)特征。

常见有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渔歌等。

2.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

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以及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写景抒情诗: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二、边塞军旅诗边塞征战诗:赞美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痛恨;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

从战事意象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乐器看,羌笛、琵琶、胡笳、芦管、箫、角、鼓;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关、黄河、雨雪、风沙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少数民族)胡、羌、羯、夷、安西、单于等。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1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1分析

晨起动征铎, 鸡声茅店月,
客行悲故乡。 人迹板桥霜。
思乡的季节: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秋、冬、春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思乡诗注意积累意象。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5 边塞征战诗
• 鉴赏要点: • 1写了什么:所写景和事 • 2为什么写这些(抒发什么情感):
•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忍悲壮、
3 送别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意送别诗中与贬谪有关的情感
别薛华 王勃
依依惜别之情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同情友人之情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替友人愤懑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同病相怜之情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鼓励友人之情
3 送别诗
•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思乡的《杨柳曲》,极写了边地苦寒的环境;五六句描 写将士们苦战的情景:时间紧凑,战斗生活紧张。后两 句直接抒情,表达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前面苍凉的 环境和极其雄壮的作战场景描写作铺垫,衬托了将士们 的爱国激情。
边塞征战诗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 绝域阳光道,胡烟与塞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祈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古从军行 李颀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讲义(四)按题材分类(一)山水田园诗1.概述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创作特点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3.常见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和的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4.练习一、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二、(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二)边塞诗1.概述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军旅和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2.常见情感内容1)对塞外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的赞美之情。

2)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战争给将士和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了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思乡怀人诗的特点
托物言志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 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 “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 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 理,求神似。形神兼备。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赞扬某 种精神品格,抒发志向,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鸿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柳——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闻 雁 韦应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寒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甫《月夜忆舍弟》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李白《子
夜吴歌》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引发思念的缘由
内在(本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 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单落寞);
外在(引子)――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 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 杨柳青青, 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情感类型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 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杜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情感。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答。案:诗人身陷长安,不写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自。己望月思家,而写妻子望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无。怀限夫深,情久都久从不这眠想的象情中景流,出,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通?过写妻子望月思君的情形
常见意象:明月、鸿雁、杨柳、哀鸿、双 鲤、西风、杨华、水晶帘、玉阶、危楼、 日暮、茅店、沙鸥、白云
常见艺术手法:1.修辞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烘
托、移情 3.想象、虚实结合、对写
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蝉 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⑶咏物抒怀类——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 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 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 系更密切。如虞世南《蝉》、李商隐《咏柳》、曾 巩《咏柳》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 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 像等。
托物言志诗的分类
⑴描摹情态类——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 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苏轼《海棠》、 元稹《菊花》
⑵托物言志类——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 “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 《石灰吟》、郑燮《竹石》
表达两地相思,悲苦难言。 诗中情景,为月夜所独有,
问:前人在评论此诗时曾因说此前:人“的心评已价驰是骋中肯到的彼。,诗 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 从月色照出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内愁处容思,:;司①③漂秉马泊道江的直头旅行思的送; 信别②念时谪和官内。的心 尔辈何伤吾道不在被,理此解的心苦惟闷有;④彼年苍华知易逝。的 苍颜华发今如伤特许感点,;:便⑤①宦触挂海景衣浮生冠沉情的,已厌比慢倦喻迟。,以。萧 【注】①此诗为王寂瑟凄被清贬之官景引至发河诗南人的蔡纷州乱时如丝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的愁思两;位②以被“贬羁异绪”乡领的起古全篇人。自 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 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器 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 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 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 在物的描写中。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 “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 “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 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思念等感情。
诗歌鉴赏
古体诗:四言——诗经
五言——古诗十九首
七言——歌行体
乐府诗——乐府双璧
骚体诗——楚辞
杂言
近体诗:绝句 律诗
诗歌体裁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诗词的题材及情感类型
常见的古诗词题材
(一)思乡怀人
古代文人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 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 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 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 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 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