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消毒剂种类

合集下载

常用消毒剂培训课件

常用消毒剂培训课件
毒性分类:根据毒性大小,消毒剂可分 为低毒、中等毒和高毒
毒性影响:消毒剂的毒性可能对人体健 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安全防护:在使用消毒剂时,应采取必要 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消毒剂防护措施
佩戴防护设 备:如口罩、 手套、护目 镜等
保持通风: 确保工作场 所通风良好, 避免空气污 染
避免接触: 避免直接接 触消毒剂, 使用工具进 行喷洒
01 过氧化氢:最常见的过
氧化物消毒剂,具有强 氧化性,能杀灭多种微 生物
03 过氧化苯甲酰:具有强
氧化性,能杀灭多种微 生物,但具有腐蚀性, 需稀释后使用
02 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
性,能杀灭多种微生物, 但具有腐蚀性,需稀释பைடு நூலகம்后使用
04 过氧化二异丙苯:具有
强氧化性,能杀灭多种 微生物,但具有腐蚀性, 需稀释后使用
消毒剂的选择:根据消毒对 象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 毒剂
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佩戴防护设备:使用消毒 剂时,应佩戴手套、口罩 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 触皮肤和呼吸道。
消毒时间:根据消毒剂说 明书,确保消毒时间足够, 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安全存放:消毒剂应存放 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防止发生危险。
安全存放: 将消毒剂存 放在安全、 干燥、通风 的地方,避 免儿童接触
01
02
03
04
谢谢
02
性病原体进行消毒 低浓度消毒剂:适用于对一般性
03
病原体进行消毒 浓度调整:根据消毒效果和消毒
04
对象进行浓度调整
消毒剂使用方法
01
04
消毒剂的注意事项:根据消 毒剂说明书和消毒对象注意 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消毒剂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详解

幼儿园消毒剂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详解

幼儿园消毒剂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详解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为了保障幼儿园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常用的消毒剂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以保障幼儿园的健康环境。

一、消毒剂种类1. 乙醛消毒液:乙醛是一种常用的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

其有效成分乙醛的浓度通常为5%至10%,可以购买市售的乙醛消毒液进行使用。

2. 次氯酸钠消毒液:次氯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消毒领域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次氯酸根离子可以有效杀灭多种微生物。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稀释含次氯酸钠的漂白粉来制备次氯酸钠消毒液,稀释比例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3. 过氧化氢消毒液:过氧化氢消毒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它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并且无残留物,不会污染环境。

过氧化氢消毒液在室温下稳定性较好,更适用于大面积清洁和消毒。

二、消毒剂的用途1. 空气消毒:通过喷洒或蒸发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净化空气,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地面消毒:对于幼儿园地面的清洁和消毒,可以选择使用可以直接接触地面的消毒液,如稀释过氧化氢消毒液,切实保障地面的卫生。

3. 器材消毒:物品和器材是细菌滋生的重要场所,对这些器材进行消毒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将器材浸泡在消毒液中,或者使用喷洒的方式进行消毒。

4. 手部消毒:手是细菌最容易滋生的地方,保持幼儿园师生的手部清洁尤为重要。

可以选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三、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准备:在使用任何消毒剂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可以阅读产品标签上的说明,或者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2. 稀释消毒剂:对于浓度较高的消毒剂,通常需要适当稀释后再使用。

稀释比例可以根据具体消毒要求和产品说明进行调整。

3. 喷洒或湿拖地面:将稀释后的消毒剂倒入喷洒瓶中,均匀喷洒在需要消毒的地面上,或者使用湿拖把蘸取消毒剂进行拖地消毒。

化学消毒剂种类浓度用途

化学消毒剂种类浓度用途
可以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
10 LOREM
-
20XX 感谢大家倾听
20xx
化学消毒剂种类浓度用途
化学消毒剂种类浓度用途
目录
化学消毒剂种类浓度用途
化学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常用的化 学消毒剂有乙醇、乙醚、过氧乙酸、含氯溶液、氯己定、百分之二碘酊、甲醛、过氧化氢 溶液、氯化钠溶液、含氯石灰、高锰酸钾、火碱等 按照主要成分,消毒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 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等 以下是部分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用途
化学消毒剂种类浓度用途
含氯消毒剂
较为常见的包括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 和84消毒液等。日常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喷 洒或擦拭消毒,使用浓度为250-500mg/L, 作用时间30分钟
二氧化氯消毒剂
日常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喷洒或擦拭消毒, 使用浓度为50-100 mg/L,作用时间15分 钟
醇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剂
较为常见的包括75%酒精,含醇手消毒剂 >60%等。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 对较小的物体表面(手机、电器、金属器 具)擦拭2遍消毒,作用时间3分钟
过氧乙酸
一种强氧化剂,可以轻易地将微生物杀灭, 常用于衣物、地面、墙壁、房屋空间等的 消毒。但使用浓度过高时可刺激、损害皮 肤黏膜,腐蚀物品
化学消毒剂种类浓度用途
此外,还有甲醛、过氧化氢溶液等 其他类型的化学消毒剂,它们在特 定的浓度和条件下都有不同的用途
67 LOREM
值得注意的是,每种消毒剂都有其适 用的范围和注意事项。因此,在使用 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选 用,避免因错误使用而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为了避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消毒剂 分类

消毒剂 分类

消毒剂分类
消毒剂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家用消毒剂,工业级消毒剂和食品级消毒剂。

家用消毒剂:浓度一般较低,家用消毒剂的一般化学成分为次氯酸钠(84消毒剂),季铵盐(94消毒剂),间氯氧苯甲酚(滴露消毒剂)等。

此类消毒剂一般在超市都可以直接进行购买,可以进行家庭内部消毒,也可以在公共场合消毒。

工业级消毒剂:类型很多,常见的有二氧化氯消毒剂,季铵盐消毒剂,含氯消毒剂(二氯氰尿酸,氰尿酸),过氧乙酸消毒剂。

此类消毒剂可以进行医用消毒,以及生物消毒,如制水厂的消毒步骤可用工业消毒剂。

食品级消毒剂:一般应为食品加工业定制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次氯酸钠消毒剂。

由于此类消毒金应用于食品方面所以要求较高,再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要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才可进行使用。

常用消毒剂的分类、配制及使用ppt演示幻灯片

常用消毒剂的分类、配制及使用ppt演示幻灯片
常用消毒剂的分类、配制及 使用ppt演示幻灯片
目录
• 目录 • 消毒剂概述 • 常用消毒剂的分类 • 消毒剂的配制方法 • 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 消毒剂的安全与防护 • 消毒剂的未来发展
01
目录
1. 常用消毒剂分类
醇类消毒剂
酚类消毒剂 醛类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2. 消毒剂的配制
的危害。
消毒剂的创新与研发
新型复合消毒剂
通过不同消毒剂的复配,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消毒效果和稳定性 。
智能型消毒剂
利用纳米技术、缓释技术等,实现消毒剂的智能化和长效性。
天然消毒剂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备成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消 毒剂。
消毒剂的应用前景展望
01
02
03
04
医疗卫生领域
在手术室、病房、医疗器械等 医疗卫生场所广泛应用,保障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近代消毒剂
现代消毒剂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具有消毒 作用的物质,如醋、石灰等,来进行消毒 。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 始研制出更加有效的消毒剂,如漂白粉、 来苏水等。
现代消毒剂种类繁多,包括高效、广谱、 低毒、环保等特点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 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
消毒剂的分类与特点
02
消毒剂概述
消毒剂的定义与作用
01
消毒剂定义
02
消毒剂作用
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 剂。
消毒剂可以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 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 制传染病的目的。
消毒剂的发展历程

消毒剂名词解释

消毒剂名词解释

消毒剂名词解释消毒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它们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用于消毒、消毒、灭菌和除臭等作用。

消毒剂根据其杀菌机制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氧化性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含氯消毒液)和臭氧消毒剂(如臭氧发生器)。

这类消毒剂通过氧化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内物质,破坏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2. 阳离子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氨溴化物、氯化铵)和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

阳离子消毒剂能与微生物细胞膜结合,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最终达到杀菌的效果。

3. 酶类消毒剂:如氢过氧化物。

酶类消毒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活性氧分子,进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核酸和蛋白质等重要结构,实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4. 酸碱性消毒剂:如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

酸碱性消毒剂可以改变微生物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破坏微生物的酶活性和代谢过程,从而杀灭微生物。

5. 天然消毒剂:如醋、柠檬酸等。

这些天然消毒剂具有温和的杀菌作用,通常用于家庭清洁和食品加工中,以帮助消除细菌和病毒。

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和存储对其杀菌效果和安全性都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剂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种类,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使用。

在存储方面,消毒剂应保存在阴凉、干燥、明确标识的地方,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

总的来说,消毒剂在维护公共卫生和保护个人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消毒剂的乱用和滥用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产生抗药性微生物和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以达到有效消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常用消毒剂使用管理规定

常用消毒剂使用管理规定

常用消毒剂使用管理规定1.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医用酒精、新洁尔灭、石碳酸、来苏儿、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戊二醛;2.消毒液的配制与更换消毒液由指定的一名检验员进行配制,每三个月更换一个品种,以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性;消毒液的配制应使用灭菌水,新配制的消毒液应放置半小时候之后方可使用;检验员配制消毒液要填写消毒液配制记录;3.消毒液的浓度及作用时间酒精溶液:75%,30分钟新洁尔灭溶液:%, 10分钟石碳酸溶液:5%,30分钟来苏儿溶液:5%,30分钟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擦拭:%芽孢用1%过氧乙酸5分钟;喷洒:一般表面用%~%过氧乙酸喷洒30 ~60分钟;喷雾:2%过氧乙酸8ml/m3,30分钟;熏蒸:15%过氧乙酸7ml/m3, 30分钟;4.消毒液的应用用于皮肤消毒75%酒精或2%来苏儿溶液或%新洁尔灭溶液或%过氧乙酸溶液;地面的消毒实验室地面需消毒时,可用%过氧乙酸拖地;或%~%过氧乙酸喷洒;或用有效氯为500 ~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消毒液的用量不得少于100毫升/平方米;物体表面消毒实验台、桌、椅、凳、床头柜、门把手等可用%~%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500 ~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擦拭,作用10~15min;对易腐蚀表面,应及时用清水擦洗以除去残留消毒液;被生物因子污染的消毒4.4.1当菌液或带菌的培养物外溅或容器打碎,洒落于物体表面,操作者不应离开现场,应由他人立即用%~%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500~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覆盖污染表面,使消毒液浸没污染物,保持30~60min,同时,使实验人员体表可能污染部位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4.4.2仪器设备类显微镜、离心机、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时,可用75%医用酒精擦拭,受污染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用戊二醛消毒处理;各种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及适用范围见表。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有哪些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有哪些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有哪些(1)高效类消毒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

1)过氧乙酸: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2min;0.5%溶液用于餐具消毒,浸泡30~60min;1%~2%溶液用于室内空气消毒;l%溶液用于体温表消毒,浸泡30min.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不能浸泡金属类物品。

应现配现用并放于阴凉处,以防高温引起爆炸。

2)戊二醛:2%戊二醛常用于浸泡金属器械及内镜等,消毒时间需30~60min,灭菌时间需10h.应现配现用。

3)甲醛:40%甲醛熏蒸消毒空气和某些物品;4%~l0%甲醛用于浸泡器械及内镜。

甲醛蒸汽穿透力弱,消毒的物品须悬挂或抖散。

熏蒸消毒要求室温在18℃以上,相对湿度在70%~90%。

4)含氯消毒剂:常用的有氯胺T、漂白粉、二氧化氯消毒剂、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

0.5%漂白粉溶液或0.5%~l%氯胺溶液用于消毒餐具、便器等,浸泡30min.1%~3%漂白粉,溶液或0.5%~3%氯胺溶液用于喷洒或擦拭地面、墙壁及物品表面。

干粉用于消毒排泄物。

漂白粉与粪便1:5用量搅拌后,放置2h,尿液每lOOml加漂白粉lg,放置lh.消毒剂应现配现用,保存在密闭容器内,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

因有褪色和腐蚀作用,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衣物及油漆家具的消毒。

5)过氧化氢6)碘酊:2%碘酊用于皮肤消毒和一般皮肤感染,涂擦后20s,再用75%乙醇脱碘。

碘酊不能用于黏膜消毒。

皮肤过敏者禁用。

碘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浸泡金属器械。

用后需加盖保存。

(2)中效类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不能杀灭芽胞。

1)乙醇:75%乙醇用于皮肤消毒,也可用于浸泡锐利金属器械及体温计。

95%乙醇可用于燃烧灭菌。

乙醇易挥发,故应加盖保存并定期测试,以保持有效浓度。

乙醇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及创面消毒。

应存放于阴凉、避火处。

2)碘伏:5%碘伏溶液用于皮肤消毒;20%溶液用于消毒体温计,应连续浸泡2次,每次30min.碘伏稀释后稳定性差,故宜现配现用,还应密闭、避光、置阴凉处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擦拭法:
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200mL/m2;水泥地面:350mL/m2,土质地面,1000mL/m2),作用3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60分钟以上。
4.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作用。它不属于含氯消毒剂,实际上为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在生产稳定性二氧化氯及二元包装的二氧化氯。
(1)杀菌原理
二氧化氯的杀菌原理:
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能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导致氨基酸链断裂,蛋白质失去功能,使微生物死亡,它的作用即不是蛋白质变性,也不是氯化作用,而是强大的氧化作用,这种作用比氯化作用至少强
(9)无臭无味,无色;
(10)毒性低,消毒后无残留毒害;
(11)使用安全,不易燃烧;
(12)价格低廉;
(13)运输方便;
(14)可大量生产供应。目前的化学消毒剂中,没有一种能够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因此在使用中,只能根据被消毒物品性质、工作需要及化学消毒剂的性能ຫໍສະໝຸດ 选择使用某种消毒剂。1戊二醛
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其灭菌浓度为2%,市售戊二醛主要有:2%碱性戊二醛和2%强化酸性戊二醛两种。碱性戊二醛常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使用前应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摇匀后,静置1小时,测定pH值。PH在
②杀菌快速、彻底;
③可用于低温消毒;
④毒性低、消毒后物品上无残余毒性,分解产物对人体无害;
⑤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缺点:
①易挥发,不稳定,贮存过程中易分解,遇有机物、强碱、金属离子或加热分解更快;②高浓度稳定但浓度超过45%时,剧烈振荡或加热可引起爆炸;
③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④有强烈酸味,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
(4)使用方法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浸泡法:
将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③温度增高可加强杀菌作用。但不能对次氯酸钠溶液加热,否则会导致其分解,使杀菌效果降低;
④有机物的存在可损耗有效氯,影响其杀菌作用。对低浓度消毒液的影响比较明显。淀粉、脂肪、醇类的影响较小(甲醇对次氯酸钠反而有增效作用),但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影响较小;
⑤还原性物质硫代硫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含氨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亦可降低其杀菌作用。在消毒污水时应予以注意;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选择
化学消毒剂种类繁多,人们在消毒实践中,总要选择比较理想的化学消毒剂来使用。作为一个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杀菌谱xx;
(2)使用有效浓度低;
(3)杀菌作用速度快;
(4)性能稳定;
(5)xx于水;
(6)可在低温下使用;
(7)不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
(8)对物品无腐蚀性;
2.5倍。
(2)杀菌作用
二氧化氯杀菌谱广,包括几乎所有的常见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病毒以及抵抗力强的肝炎病毒等。
(3)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广谱、高效,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快速无毒使用安全;
②使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作灭菌剂,也可作为消毒、防腐剂和保鲜剂;
③作饮水消毒时不仅可杀死水中微生物,而且能杀灭原虫和藻类,具有提高水质和除臭作用。消毒后不产生有害物质,国外称它为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灭菌处理:
只有浸泡法一种。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物品浸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加盖,浸泡10h,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手续擦干后备用,碱性戊二醛使用14天。
消毒处理:
浸泡法。
将被消毒处理的物品浸入2%戊二醛溶液中,加盖。一般为细菌繁殖体污染,浸泡10min,肝炎病毒污染浸泡30min,取出后用灭菌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④受有机物的影响小,20%的有机物对杀菌效果影响不大。
缺点:
①灭菌时间长,灭菌一般要达到10个小时;
②戊二醛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水肿;
③灭菌后的医疗器械需用馏水充分冲洗后才能使用。
(3)杀菌作用
碱性戊二醛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因而可用作灭菌剂,但强化酸性戊二醛杀芽胞效果稍弱(表1)
0.3%碳酸氢钠调pH
7.5-
8.8。pH超过
9.0时,戊二醛迅速聚合则失去杀菌能力。
③2%碱性戊二醛室温只可保存2周,其余剂型可保存4周。
④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溶液时应戴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⑤配制戊二醛要用蒸馏水,盛放戊二醛溶液的容器要干净。
⑥用戊二醛消毒或灭菌后的器械一定要用灭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后再使用。
(6)使用注意事项
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
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根据测定结果配制消毒溶液。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为防止过氧乙酸对消毒物品的损害。对金属制品与织物浸泡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
(4)使用方法
①浸泡法
将被消毒或灭菌物品放入过氧乙酸溶液中加盖。
细菌繁殖体用
0.1%(1000mg/L)浸泡15min。
肝炎病毒、TB菌用:
0.5%(1500mg/L)浸泡30min。
细菌芽胞:
用1%(100mg/L)消毒5min,灭菌30min。
(1)杀菌原理:
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醛基,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菌体蛋白的疏基、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造成细菌死亡。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戊二醛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②可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的灭菌;
③戊二醛在使用浓度下,具有刺激性小、腐蚀性低、安全低毒;
⑥水质的硬度小于400mg/L,对其杀菌作用影响不大。
(6)使用注意事项
①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
②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③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
④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清除;
⑤勿用于手术缝合线的灭菌;
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纺织品时,消毒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③氯化作用,氯通过与细胞膜蛋白质结合,形成氮氯化合物,从而干扰细胞的代谢,最后引起细菌的死亡。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杀菌谱xx、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
②毒性低;
③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①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②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③有腐蚀性;
④易受机物,pH等的影响。
(3)杀菌作用
通常能杀灭细菌繁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
将洗净、晾干待消毒或灭菌处理的物品浸于二氧化氯溶液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的污染,用100mg/L浸泡30min。
常见的剂型:
①液氯,含氯量大于
99.5%(V/V);
②漂白粉:
含有效氯25%(W/W);
③漂白粉精:
含有效氯80%(W/W);
④三合二,含有效氯56%(W/W);
⑤次氯酸钠,工业制备的含有效氯10%(W/W);
⑥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60%(W/W);
⑦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90%(W/W);
诊疗用品或器材,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②擦试法:
用于大件物品,用法同浸泡法。
③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用
0.2-
0.4%(2000-4000mg/L)喷洒作用30-60min。
肝炎病毒和TB菌的污染用
0.5%(5000mg/L)的过氧乙酸喷洒作用30-60min。
(5)过氧乙酸消毒用剂量(表3)。
擦拭法:
用2%的戊二醛溶液擦拭细菌繁殖体污染的表面,消毒作用10min,肝炎病毒污染表面,消毒作用30min。
(6)注意事项:
①2%酸性戊二醛对金属有腐蚀性;2%中性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
0.5%亚硝酸钠防锈。
②戊二醛杀菌效果受pH影响大,用酸性或强化酸性戊二醛浸泡医疗器械时,应先用
缺点:
①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有一定的影响;
②对碳钢、铝、不锈钢等手术器械有一定的腐蚀性;
③杀菌效果多受活化剂浓度和活化时间的影响。
(4)应用范围
稳定性二氧化氯可应用于食品加工、饮用水、医院、医药工业的消毒、防霉、食品消毒和保鲜。病房终末消毒、除臭,口腔含嗽、外科伤口清洗等。
(5)使用方法:
消毒处理:
①浸泡法:
⑧氯化磷酸三钠,含有效氯
2.6%(W/W)。
(1)杀菌原理: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有3点:
①次氯酸的氧化作用:
次氯酸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它能通过扩散到带负电荷的菌体表面,并通过细胞壁穿透到菌体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衡而致细菌死亡;
②新生态氧的作用,由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
3.含氯消毒剂
凡是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统称含氯消毒剂。它是一种古老的消毒剂,但至今仍然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通常所说的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并非指氯的含量,而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