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五)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五)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原吉,字维哲,其先德兴人。
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
原吉早孤,力学养母。
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
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
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
”事竣,还京师。
七年,帝北巡,命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
有二指挥冒月廪.,帝欲斩之。
原吉曰:“非律也,假实为盗,将何以加?”乃止。
(宣宗)三年,从北巡。
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
”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
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
同列有善,即采纳之。
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
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日:“勿怖,污可浣也。
”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
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
吕震尝倾原吉。
震为子请官,原吉以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
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
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日:“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
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
”尝夜阅爰书【注】,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
妻问之。
曰:“此岁终大辟..奏也。
”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
原吉曰:“君子不以冥冥堕行。
”其慎如是。
(选自《明史》)【注释】爰书: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B.以乡荐入太学/选人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C.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D.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广东省东莞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古诗文阅读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表达了曹操对贤才的渴求。
(曹操(短歌行》)(2)《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水流与湿地都有边际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无边痛苦。
(《诗经·卫风·氓》(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这种人生虚无思想进行大胆否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4)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在皎洁的月光下茫茫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诗人忘情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答案】 (1). 青青子衿 (2). 悠悠我心 (3). 淇则有岸 (4). 隰则有泮(5).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6). 齐彭殇为妄作 (7). 纵一苇之所如 (8). 凌万顷之茫然【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本题中应注意的字词有“衿”、“悠”、“淇”、“隰”、“泮”、“虚诞”、“殇”、“凌”、“茫”。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貳.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

2018-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一、阅读下而的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波媚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髙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髙台。
悲歌击筑,凭髙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灌桥②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四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
此时陆游在南郑担任军务。
②灌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划胜。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
B.“悲歌击筑” 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別的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
C.“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泄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左的信念却溢于言表。
D.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①下片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②拟人。
词人付以南山月、満桥柳、曲江馆人的心态与情感,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移情于物”亦可)③想象。
诗人于南宋亭上,放眼远望,想象长安城外満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
("虚实结合”亦可)【解析】1.B项,“观失望的情绪”错误,从“此兴悠哉”可以知道。
2.题干问的是“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下片情怀” “如何抒发”。
应结合着诗歌关键词句、手法分析作答。
先回答手法,然后再回答手法的作用。
二.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崇义里滞雨李贺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2018-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四)实用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9月16曰,参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的代表在蒙蒙细雨中考察一路,讨论一路。
“搬迁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么多群众搬走了,有安置的土地吗?”“搬出来之后,如何发展产业增收?”这些问题是代表们提得最多的,也从侧面反映出易地扶贫搬迁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地从哪出?青海省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土地指标进行置换,然后再对迁出地宅基地复耕平整,耕地和居住地两不误。
进城安置是另一个选择。
广西将部分贫困户集中安置到县城,建起10多层高楼供搬迁户统一居住。
“贵州搬迁的主要方式是进城安置。
”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介绍,受条件限制,贵州耕地资源稀缺,如果只是搬迁到相邻地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会有根本性变化。
进城安置不仅解决搬迁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在盖房若干年后没人住的问题。
钱从哪来?去年,巴中将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给成都高新区,筹集逾13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
河南也创新开展宅基地复垦券交易,将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和同步搬迁户宅基地拆旧复垦后的结余指标在省域内公开竞价交易。
“已拍卖两批9291亩,筹集资金27.87亿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贫困地区土地价值最大化。
”河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往哪去?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
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张家大院安置点引进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合社,建立产业示范园3000亩,年人均可增收1600元。
湖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引导各地走特色脱贫道路,如黄冈市形成了“罗田一只羊”“麻城一朵花”“英山一片茶”等一批特色产业。
另外,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也是鼓起“钱袋子”的重要手段。
(2017年9月18曰《四川日报》)材料二:云南:2017年实现29个贫困县摘帽100万人脱贫2017年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年度目标任务展开工作。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2018—2018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一、古代诗文阅读(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
答案)
1. 诗歌阅读
题目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描述诗人在何时何地写下这首诗?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诗人在宿舍的夜晚写下了这首诗。
2. 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寂寞和孤独的心境。
题目2:
下面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
2. 诗人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夜空、农田和村庄的情景。
2.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家乡的想念。
2. 文言文阅读
题目1: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答案:
"有真知识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
题目2:
下面是《史记》中的开头一段,请简要概括其内容: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答案:
这段文字指出了天地宇宙是万物存在的场所,光阴如百代过客,而人的一生很短暂,如同梦中仅是一瞬间,人生欢乐又有多少呢?
以上是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的部分题目和答案,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试题(含解析)

绵阳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一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奴隶.(lì)浸.渍(qìn)籼.米(shān)力能扛.鼎(gāng)B. 弄.堂(lòng)譬.如(pì)解剖.(pōu)三年五载.(zài)C. 绯.闻(fēi)默契.(qì)倾轧.(zhá)叱咤.风云(zhà)D. 租赁.(lìn)忸.怩(niǔ)贿赂.(lù)摘星揽.月(lǎn)【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
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正确的读音为:A项,浸.渍(jìn)籼.米(xiān)B项,弄.堂(lóng)三年五载.(zǎi) C项,倾轧.(yà)故本题选D项。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
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
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
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
(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
(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4)生僻字。
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
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
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
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
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
2、加强练习。
3、学会区别同音字。
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
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2018-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二)散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二)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海的心迟子建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
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
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
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掏一捧海难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波媚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
此时陆游在南郑担任军务。
②灞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
B. “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
C. “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
D. 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 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下片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②拟人。
词人付以南山月、灞桥柳、曲江馆人的心态与情感,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移情于物”亦可)③想象。
诗人于南宋亭上,放眼远望,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
(“虚实结合”亦可)【解析】1. B项,“观失望的情绪”错误,从“此兴悠哉”可以知道。
2.题干问的是“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下片情怀”“如何抒发”。
应结合着诗歌关键词句、手法分析作答。
先回答手法,然后再回答手法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崇义里滞雨李贺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①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②。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
②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 第二联可以看出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 “雨沫飘寒沟”着眼于近景,运用了渲染衬托的表现手法,用凄风苦雨来烘托诗人的辛酸不幸。
D. “南宫古帘暗”摹画的是远景,写南宫在烟雨迷蒙中的昏暗景象,意境幽静冷寂。
2. 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诗人客居他乡,心中满怀忧愤,枕着剑匣入眠,在梦中驰骋沙场,实现了封侯之愿。
②寄托着诗人投笔从戎、立功封侯的渴望和对远离家乡、遭遇人生坎坷的忧愤。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
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
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B. 诗中的“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 “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 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2. 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答案】1. B2. (1)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韧。
(2)①比喻。
把弈棋者的心比作“蛛丝”,足见其心思之细;②用典。
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心无旁骛;③对比。
用只剩一眼的危急情形和弈棋者的努力构成对比,突出弈棋者坚韧。
作者通过上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解析】1. A项“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说法错误,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C项“已经”错,诗歌是说“尚可持”,即希望局势还能挽回;D项“表明了作者……的不满”说法错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意在反衬人们下棋的专注,连时间都忘了。
2.考生可以先到诗歌颔联、颈联中找出描写弈棋者的词句,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这是回答诗歌中的人形象的题目。
如何刻画,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答出具体的手法和手法的表达效果就可以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灞上①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
②致身:献身于国家。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 颔联中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C. 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衬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 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前文景物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尾联直抒胸臆。
本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2. 有人评论,此诗中的“独”和“久”两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 C2. “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
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
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解析】1. C项,“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分析错误,应该是以动衬静。
2.这是考查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一般是先回答出具体字的含义,然后再分析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李群玉摇落江天欲尽秋,远鸿高送一行愁。
音书寂绝秦云外,身世蹉跎楚水头。
年貌暗随黄叶去,时情深付碧波流。
风凄日冷江湖晚,驻目寒空独倚楼。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从秋天景色写起,寥廓江天,一行北雁,令人生愁,“欲尽秋”三字将伤感基调融于其中。
B. 首联后句将本与自己无关的雁寓于主观情感色彩,“一行”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生动可触。
C. 颔联叙述了诗人目前的境遇,诗人在“秦云外”,而亲人在“楚水头”,两者相隔遥远,难以相见。
D. 尾联以景结情,写作者孤身一人倚江楼,遥望江水的画面:“空”字蕴含着诗人深切的情感。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 C2 (1)思想之情。
题目中的“怀关中亲故”和颔联中的“音书寂绝”表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牵挂亲朋。
(2)身世蹉跎、时光易逝之悲。
颔联的后半句直抒自己“身世蹉跎”。
颈联中的“年貌暗随”可以看出诗人青春年华一年一年逝去,其中蕴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3)羁旅他乡的孤独之苦。
诗人在楼台之中,观茫茫江水,“秦云外”“江湖晚”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
而“风凄日冷”以及“寒空独倚”写出了诗人的孤独之苦。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元日田家[唐]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蛮榼:酒器。
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
后世以乌龙泛指犬。
③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③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
1.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
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 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2.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 A2. 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解析】1. 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
2.结合题目、注释,逐层概括诗人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愁坐:含忧默坐。
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
”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2.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1. C2.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萧瑟凄凉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