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勒高夫及其《新史学》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课)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课)及答案

专题二第2课1.《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答案】 D【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柳公权和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而非宋代,故选D项。

2.下列反映十二世纪中国城市生活面貌的绘画作品是()A.《清明上河图》B.《颧鱼石斧图》C.《墨梅图》D.《步辇图》【答案】 A【解析】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属风俗画,符合题意,故选A项。

3.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A.山水画B.写意画C.宗教画D.风俗画【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后两句“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的含义,与写意画相符合。

4.下列关于宫廷舞的表述,错误的是()A.产生于夏商时代B.隋唐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C.宋元时期取得了卓越成就D.明清时期,宫廷燕乐舞蹈达到顶峰【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宫廷舞的发展历程。

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D项表述错误,明清时期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

5.如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

从中国古代艺术的角度看,其创意主要取自()A.篆刻B.书法C.山水画D.戏剧脸谱【答案】 D【解析】根据标志分析可知其创意取自戏剧脸谱。

6.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二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二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右图是一枚图章,图章中的文字()A.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B.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C.是最早的全国统一标准字D.是秦朝出现的书法艺术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掌握,能够根据图片判断文字是小篆,再回顾小篆的特点与地位作答。

2.徐渭是明代著名画家。

他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由此可见,他所作的画属于()A.风俗画B.风景画C.文人画D.山水画解析:选C。

诗画一体,是文人画的特征。

3.下列关于宫廷乐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早在夏商时代就已经产生B.隋唐时期是鼎盛时期C.宋元时期由于民族融合而走向高潮D.明清时期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向高峰解析:选D。

明清时,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

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解析:选D。

京剧以南方的徽戏和汉戏为基础,吸收了南方的昆曲、北方的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不是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的,故排除A、B、C三项。

5.识读下列书画作品:请回答:(1)图一书法属于何种字体?有何特点?列举出其他两位擅长该种字体的书法家。

(2)图二体现了何种绘画类型?从图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书画同源”的信息?(3)图二的绘画精髓是什么?解析:第(1)问,由图片注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怀素以草书著称,特点亦随之而解,在判断字体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代表人物即可。

第(2)问,由图片中的梅花、诗、书画、印章等信息可知该画类型。

第(3)问,由文人画的突出特点概括其精髓。

答案:(1)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

(2)文人画。

画中有诗,还有篆文印章都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融合,另外绘画的花枝等讲究毛笔笔法的运用,也体现了书法的特点。

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

一、现代化史观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典型例析:(2008年山东烟台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

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明成果?参考答案:⑴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中国的古代艺术1.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序列正确的是: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2.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3.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①喜欢写意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4.苏东坡曾这样评价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

”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A.改变了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B.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C.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画风D.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体系5.《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

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6.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

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 B.异端思潮的影响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7.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8.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二单元 第10课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岳麓版必修4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二单元 第10课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岳麓版必修4

"2013年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题库(含解析)第二单元第10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我国戏剧最古老的源头是( )A.远古傩仪B.夏商巫术C.商周乐舞D.秦汉杂技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古代戏剧发展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古代的“傩”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

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的原始歌舞,成熟于元代杂剧。

3.宋元时期,南戏、元曲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B.市民C.皇族D.农民解析:选B。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宋元时期南戏、元曲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京剧的形成得益于四大徽班进京,这一京剧形成过程中的大事发生于( )A.康熙年间B.乾隆年间C.道光年间D.同治年间解析:选B。

乾隆为庆祝八十大寿,请来徽班进京助兴,随后四大徽班进京。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他生活于金末元初,博学多才,滑稽睿智,喜欢出入歌楼瓦肆,与普通民众和江湖艺人来往,并曾“面敷粉墨”,亲自登台演出。

他的作品大多揭露元统治的黑暗,歌颂清官,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尤其赞扬妇女对恶势力的反抗。

代表作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1)材料中的“他”指谁?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他的经历并结合相关资料,说一说戏曲在元代繁荣的原因。

解析:从《感天动地窦娥冤》可判断是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据此进行分析。

答案:(1)关汉卿。

元朝时没有开科举,使得关汉卿不能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才学,他便把自己的才学用在了创作杂剧上;同时他热爱戏曲艺术,积极参与戏曲实践。

(2)元朝城市经济繁荣;统治者比较注意保护戏曲艺术;元朝的杂剧吸取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特长;元代科举长期停止,读书人没有出路;关汉卿等戏曲艺术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

高二历史戏曲艺术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戏曲艺术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戏曲艺术试题答案及解析1.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答案】C【解析】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故C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C项;京剧诞生于清朝道光年间,它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故A项的表述正确;同光年间,京剧进入繁盛期,故B项的表述正确;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京剧……被世人称为……国粹”相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形成与发展2.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中国的国粹。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形成于清朝时期B.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C.是徽剧和汉剧融合并兼收其他地方戏优点形成的新剧种D.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京剧产生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京剧行成于明清时期,是在糅合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形成的,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属于全国性剧种,不是北京的地方戏,据此D不合史实,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产生3.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

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图一《洛神赋图》局部图二《天王送子图》图三《窦娥冤》图四京剧《杨门女将》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成就。

图一是顾恺之的作品,但并非吸收外来文明;图二并不属于风俗画;图四的京剧产生于道光年间。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试题:专项19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挑战试题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试题:专项19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挑战试题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试题:专项19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挑战试题1.〔2017·福建文综〕如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仔细观察表格可知,文字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这与草书的特点相符合,唐代怀素以草书闻名,D符合题意;王羲之为东晋人,与题干时间不符,A不符合题意;颜真卿和柳公权均以楷书闻名,B、C不符合题意。

【答案】D2.〔2017·海南〕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右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解析】此题考查文人画的特点。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情趣。

【答案】A3.〔2017·浙江文综〕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解析】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答案】C4.〔2017·广东文科基础〕以下“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解析】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D项字体为小篆。

而A为甲骨文;B为行书;C为楷书,都不正确。

【答案】D5.〔2017·浙江文综〕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解析】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文化史复习学案5 诗歌

文化史复习学案5   诗歌

文化史复习学案5 诗歌、小说和戏剧编制刘文波审核张玲 2009.12【高考零距离】1. (2008·上海)“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2.(2008·广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3. (2006·上海)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 ( )A.中原 B.齐鲁 C.楚地 D.巴蜀【巩固练习】1.两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与其关系密切的文化现象有 ( )①传奇出现②词成为文化主流③瓦子、勾栏兴起④出现许多话本⑤杂剧产生A.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2.“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 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3.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

这一现象说明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商品经济发展C.八股取士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4.下列四部名著不能体现人们的反抗意识的是 ( )5.《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6.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克·勒高夫及其《新史学》
雅克·勒高夫(1924——)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随即通过会考而获得历史教师资格证书。

曾先后在巴黎大学、布拉格大学、牛津大学和罗马大学进修、学习。

1954-1959年任里尔人文科学学院助教,1959-1960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助教,随后从1962年起担任高等研究实验学院的讲师、研究主人。

这一学院是年鉴学派与新史学的重要基地,而勒高夫通过其著作及活动也被认为是第三代年间学派的核心人物。

他长期担任《经济、社会、文明年鉴》杂志的编辑、主编。

勒高夫的重要著作有:《中世纪的商人和银行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中世纪文明》、《为了另一个中世纪》、《“炼狱”观念的产生》、《中世纪的想象》、《交易所与生活》。

他与诺拉联合主编的《研究历史》,与夏蒂埃、勒韦尔联合主编的《新史学》。

勒高夫的专长是中世纪领域,他的研究注重于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心态史研究,并逐步向历史人类学的方向靠拢。

他的研究取向较集中地代表了年鉴学派新发展的潮流。

《新史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史学的产生,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及新史学的研究任务。

本书的亮点在于详细的介绍了新的史学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

一、关于新史学的几个问题
年鉴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末经历了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过渡。

1968年法国发生了五月风暴,是年,布罗代尔辞去了《年鉴》杂志主编的职务,把它交给了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勒·胡瓦拉杜里和马克·费罗,年鉴学派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1975年成立的科学社会高等研究院成为年鉴学派第三代的基地,继续出版《年鉴》杂志,并打出新史学的旗帜,从此他们被称为
“年鉴--新史学派”。

人们通常以这一名词指称布罗代尔辞去《年鉴》杂志主编后迄今的第三代与第四代的年鉴学派。

新史学这一用语本身在1930年就已为它的创始人之一的亨利·贝利所使用,这种新的史学观点与以往的史学相比是一种全面的革新,当然它扎根于古老而坚实的传统中。

年鉴学派所推崇的新史学,其研究领域较以往的其他史学方法有很大区别,勒高夫将新史学的范围概括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在这一方法论的指导之下,首先,新史学开启了历史地理学、心态史学和历史人口学研究的新领域,拓展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其次,新史学扩大了文献的运用范围,使传统的以书面文献为主,代之以多元化的史料,这些史料包括各种书面材料、图像材料、考古发掘成果、口头资料等,新史学不是让史料自己说话,而是史学家带着问题去研究的史学。

新史学的诞生打破了史学和其他临近学科、特别是社会学相隔绝的学科划分。

勒高夫提出未来新史学的发展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力推进新的考证研究。

在对史学资料进行新的评判的同时,更新资料概念,主要是史料大部分是由史家记载的,因此它不是客观的,史料的辨伪尤为重要,史料的运用有待商榷;还需要对作为史学原料的时间概念进行“再加工”,打破单一的时间意义和界限,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会有一个过程,因此主张历史事件的延续性,而不是单一的时间完全界定了某一历史现象;提倡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但是提出使用这一研究方法的些许建议。

第二,新史学应该向总体史和想象史迈进。

第三,提出对概念和理论的关心。

二、史学新领域
雅克·勒高夫的《新史学》中提到以下几种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史学、历史学和长时段、心态史学、即时史学、历史人类学、结构史学、想象史学。

下面对几种新的史学方向作简单的介绍。

(一)概念化史学
《新史学》中收集了保罗·韦纳的《概念化史学》。

概念化史学指将史学研究固定在条条框框之内,不敢越雷池一步,用已有的成规为研究解读历史的准绳。

史学概念化既不是一
种实验研究的结果,也不是一种发现的结果,而是一种仔细的和透彻入里的检验的结果,一种我们可将其与视觉的努力相比的智力统觉的结果,它将历史概括为模糊的概念,而不去探索历史事件的关联性和相互之间的影响。

如果概念化史学大行其道,人们对历史学就会没有多大兴趣:它叙述已经发生过的、不折不扣地真实发生的事情,如叙述一个阴谋,这时回忆录的题材,史学就局限于评判文献资料的内容,并将其编著成书。

书中对这一种史学史持批判态度的,概念化的史学容易产生程式化、容易模糊总体主体化,使历史失去活力,历史上的必然与偶然将会消失。

(二)心态史学
勒高夫的《新史学》中,主要介绍了菲利普·阿里埃斯的心态史学观点。

心态史学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个学术团体中,其中有法国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比利时史学家亨利·皮雷纳等,这些人就是第一代的年鉴史学家的代表。

心态史学是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新理论和新的方法论,它由年鉴史家提出,至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心态史学是历史学知识体系与心理学知识体系相融合的产物,从理论和方法来源上,它是历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心态史学因此有了双重含义。

它一方面运用心理分析手段考察历史上人类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重视历史上各类人物的动机和价值观,重视历史上的各个社会集团、各种阶层的精神风貌。

心态史学是一种大众史学,它的发展经历了由社会史到人口史学,再到心态史的转变过程。

20世界60年代,心态史彻底改变了法国历史学,使史学研究方法丰富多样,推动了年鉴学派的发展。

(三)即时史学
本书中主要介绍了让·拉库蒂尔对即时史学的看法。

拉库蒂尔力图从历史角度、即昨天与今天的联系上来展开分析,从而作出结论与进行解释时具有深刻性。

即时史是不断变化的,它既不能用一个真实的框架来套,也不允许我们作一种调节。

即时史学所要考察的是由历史事件或经过反复推敲而作出的决策的直接参加者或见证者进行的,研究者直接参与了这一瞬息即逝的活动。

然而,从事即时史学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即时性在史学这一领域几乎难以达到。

即时史在60
年代初得到普及并成为常用语,它不仅试图缩短社会生活与对这些社会生活所作的初步解释之间的时间差距,还试图让这段历史的参与者说话;它不仅要求快速反映历史,还要依靠这些作为活资料的参与者来建立这一史学。

即时史研究者的工作方法被称为“四步法”:制定研究方向、对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编辑整理和使之合理化。

(四)想象史学
艾弗琳娜·帕特拉让是年鉴学派的杂志撰稿,主要研究世界古代晚起历史及拜占庭历史,随着法国当代史学研究潮流的演进,她的研究从社会、经济逐步转向对想象与心态层次的研究。

想象这一领域是由超越经验的界限并超越经验所许可的推演过程的表象政体构成的。

艾弗琳娜·帕特拉让说到“欧洲社会过去的想象只是在最近才成为史学研究的对象的,中世纪和近代的人们把过去时代的想象看是一种还活生生地延续在他们自己文化中的东西,他们根据不同的主题和环境来相信或抵制这些东西。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想象史学真正开始,想象在年轻的心态史中找到了自己的位子,并在心态史的研究成果中大放异彩。

对想象领域所作的史学研究,是说明目前史学重新布局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布局,一方面在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展开,另一方面在史学与文学史、美学史等等之间展开,因此,历史学研究的维度增多了。

《新史学》总结了自年鉴学派产生以来所创造的新的史学研究方法,拓展了史学研究的领域,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

勒高夫总结说“我们的学派性越来越弱,我们是一个群体,有着共同的观念基础,我们又是一个运动,我希望他继续存在与发展”。

勒高夫倾向用“新史学”来包容这一运动的所有历史研究实践,来概括以年鉴学派为主要代表的当代法国的史学主流。

《新史学》:雅克·勒高夫,诺拉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