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议论文分析论据的方法

议论文分析论据的方法

议论文分析论据的方法
分析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逻辑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逻辑规律。

例如,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

2.证据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来源、可靠性、权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判断论据的可信度。

例如,查找相关的研究报告、专家意见、实验证据等。

3.统计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例如,对样本数量、抽样方法、调查问卷设计等进行分析。

4.伦理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例如,对权益平衡、公平公正、人权等进行伦理分析。

5.语言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语言表达进行解读和分析,判断其隐含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例如,对修辞手法、词语搭配、语义逻辑等进行分析。

6.背景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等背景进行分析,判断其影响力和背景因素。

例如,对政策变化、社会环境、经济背景等进行分析。

以上方法并不是独立的,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论据分析,以得出准确、
全面、有说服力的结论。

议论文怎么分析

议论文怎么分析

议论文怎么分析
一篇议论文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题目和立意分析:议论文的题目通常会揭示出作者的立场和论点,可以从题目入手,分析作者的立意和目的。

2. 引言分析:议论文的引言部分通常会引出论点,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可以分析作者在引言中采用的论证手法,如使用统计数据、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或者提出例子等,以及这些手法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3. 论证分析:议论文的论证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作者会用一系列的论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可以分析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推理,如因果关系、比较分析、归纳与演绎等,以及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4. 反驳分析:议论文通常还会涉及到对可能的反对意见和对立观点进行反驳。

可以分析作者在反驳部分的论证手法和逻辑推理,以及对反对意见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5. 结论分析:议论文的结论部分通常会进行总结和强调论点,可以分析作者在结论中强调的关键观点和立场,以及结论的逻辑性和紧凑性。

6. 文章结构分析:可以从整篇议论文的结构出发,分析作者在文章结构上的安排和布局,如引言、主体部分和结论的组织方式,以及这种结构对文章内容的表达和论证的效果。

以上是对议论文进行分析的一些途径和思路,通过分析这些方面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价一篇议论文的论证和说服力。

议论文的各种分析方式

议论文的各种分析方式

议论文的各种分析方式2009-5-29一、多种分析手法可以获高分1、假设分析式。

假设中求丰富,思考中求深刻嘛!许多时候,一加以假设,也就有了扩展开去的前提和凭借,一扩展开去,分析也就能够把原来未知的结果摆在读者面前,读者肯定会大吃一惊:原来如此,我怎么没有想到?从而相信我们的观点。

2、排比分析式。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构成排比,自然有气势。

读来不仅会使读者感觉说理充分,更重要的是在感情上先占了上风,感染并打动了读者。

如此,他们又怎么能够不对我们所说的连连点头称是呢?3、问句分析式。

不仅仅使用一般问句,也使用设问句、反问句。

有时是循循善诱开人心智,让人醍醐灌顶;但更多的情况是从不同角度,一句接着一句,似连珠炮,形成咄咄逼人之局面。

任何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岂有不被征服之理?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假设分析式、排比分析式、问句分析式等的综合运用。

一综合,论证的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理更透彻,更到位,更容易征服我们唯一的读者——阅卷老师!我们不妨欣赏一下优秀作文《创造源于执著的追求》中的片段: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苹果熟了掉下来砸着苹果树下的人也是司空见惯的,可苹果掉在牛顿的头上却砸出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砸出了奠定物理力学基础的力学三大定律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你能说牛顿是因为比我们多了份机遇才有如此伟大的创造吗?假如曾经有苹果砸在你的头上,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你是在抱怨今天真倒霉,一出门就被苹果砸到了呢,还是在庆幸自己真幸运,然后赞叹苹果的味道真好呢?其实,上帝给每个人的机遇是平等的,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并珍惜它。

机遇像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雕刻家手中才能获得新生。

而你和雕刻家遇到粗糙石头的概率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像牛顿这样的“雕刻家”拥有执著追求的精神,才有伟大的创造。

【分析】这段文字谈创造源于执著的追求,谈得透彻,谈得让人信服。

究其原因,就在于作者能够让自己掌握的十八般武艺都闪亮登场,这就是假设分析式、排比分析式、问句分析式都用上了,且用得恰到好处。

议论文常见论证分析方法(非常优秀)

议论文常见论证分析方法(非常优秀)

的安排,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与命运抗争,才突围成为
“史圣”。所以人的命运并不由上天安排,而是掌握在我们每个人
的手中。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太“清楚”自己的“宿命”,才
使得很多原本属于自己的机会擦肩而过。
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耻辱中写成
《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 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不相信上
例二 :
论点:瞬间铸就永恒 一位母亲带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
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高举起儿子。儿子活了下来,而母亲离 开了人世。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从倒塌房屋 的废墟中挖出一具早已僵硬的盲女人的躯体,她双手上举,手中 托着的是她一息尚存的女儿…… 这两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 一瞬,而它却永远留在人们记忆深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 短暂的一瞬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就是伟大而崇高的母爱! 母爱在这一瞬间体现得如此动人心魄!母爱平凡而高尚,它可以 让一个柔弱的母亲用自己的死去换取儿女的生。正是因为母爱的 伟大力量,原本转瞬即逝的刹那保存到永远。世界上所有的母亲 都是爱的天使,她们用无数爱的瞬间铸就了一个个不朽的永恒。
试想,如果……那么……;假如……就……; 可以想象一下,倘若……很可能……;如果没有……就没 有……; 哪怕是……也不可能…… 如果不是……怎么会有……;要是……怎么能……。
例一:
司马迁身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
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 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 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如果 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 那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 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 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的历史巨著《史记》吗? 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 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议论文的五种分析说理方法

议论文的五种分析说理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主观思想具有能动 性,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 识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希特勒的暴行很大程度 上是因为他有着称霸欧洲的野心。主观指导行动, 行动成就世界,希特勒是一个邪恶的人,因而他 统治的世界就变得疯狂而黑暗。……”
世界是客观的,我们只有对世界有一个正确 的认识,才能把它改造得更加美好。
例4 普希金说:“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 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 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 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 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 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 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 成。 评点 这一语段,写两种人面对困难时的不同表 现,对比鲜明,观点不言自明。
练3 请用“意义分析法”在下列短文后面补充 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余纯顺仍在红尘中深深叩问着,尽管他死了。 他倒在罗布泊里,一片金银色的海洋,似阵阵热 浪,卷走了他的生命。他右手弯着,左腿屈着, 还保持着行走的姿势。这个上海男人,不爱十里 洋场,倾尽家业,只为“壮士千里行”。对他来 说,他放下了世俗的困惑眼光,卸下了肩上顾虑 的担子,于是他从庸庸碌碌的众人中站起来了, 后来的他,虽然倒下
答案 李叔同,出世而居,甚好。放下功名,放下
浮尘,静心潜思,甚好。灵魂的清淡使他站立 于红尘之外,不为他人,只为本我。余纯顺立 于红尘,李叔同立于红尘外。但他们的生命都 站立起来,成就了独特的高度。
四、正反对比法 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 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 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 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重 在分析。
成才要靠主观努力,也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 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变 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一个人要想成才, 首先要靠主观努力,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其 次,也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这是必不可少的 外因。只强调主观努力,不承认客观条件的作用, 或者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作用, 都是片面的。

议论文事例分析方法

议论文事例分析方法

议论文事例分析方法1、为什么要分析事例?分析事例就是对所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

事实上,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以避免“议论文=材料+观点”的弊病。

2、怎样分析事例?(1)因果分析法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已知结论→探究原因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后,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语言标志:“为什么,为何,之所以,究竟是什么,……?因为……”例1为了证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论点。

人贵有自知之明, (观点句)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才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蒙蔽。

( 阐释句)邹忌的妻、妾和客出于私心,异口同声地肯定邹忌比美丽的城北徐公更美,但邹忌没有被假象迷惑。

(材料句)为什么邹忌能透过妻、妾和客的交口称赞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呢?他因为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

邹忌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使他没有迷醉在虚假的光环之下,并借此发掘出了治国安邦的道理。

(分析句)由此可见,自知之明多么重要。

(结论句)例2靠奋斗是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的。

不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过被“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忍受被“埋没”的命运。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议论文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议论文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议论文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一、知识讲解议论文就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立场、态度、瞧法与主张的文体,议论文讲求的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证明过程”, 作者的观点能否得到读者的信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就是否善于分析。

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议论文中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

1、归纳分析归纳分析,就是指由个别到一般的分析。

它通过分析个别的实例,从而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有这么个传说:有位师傅,想考一下自己的两个徒弟。

她给了两个徒弟每人一箩花生,让她们剥开花生,瞧瞧花生仁就是不就是都有粉衣包着。

大徒弟不加思索,急忙走到箩筐前,抓起花生,一个一个地剥了起来。

小徒弟则不然,她想了一会儿,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她先挑选了几个饱满的与不饱满的花生,又挑选了几个单仁的、双仁的与仨仁的花生,再挑选几个大的与小的花生,合在一起也就就是十几个花生。

不一会儿,她就把这些花生剥完了。

她发现这几种不同类型的花生都有粉衣包着,于就是,她认为这一箩花生的仁都有粉衣包着。

大徒弟忙了一天,才把一箩花生剥完,结果发现这一箩花生的仁都有粉衣包着。

尽管徒弟二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可就是,从两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师傅不难瞧出到底哪一位徒弟更聪明。

在这个传说中,徒弟二人都用了一种叫做归纳的逻辑方法。

大徒弟之所以不如师弟解决问题快,只不过大徒弟采用的就是完全归纳法,而小徒弟采用的就是不完全归纳法。

作文中使用归纳分析法,应采用不完全归纳,一般只需列举三四个实例。

至于用来归纳的事实,叙述时可灵活掌握。

既可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先提出结论,再做举例分析。

2、演绎分析演绎分析,就是指由一般到个别的分析。

它由一般性原理出发,作出个别性的论断。

在分析中,普遍性原理就是依据,而个别性论断就是论点。

演绎分析反映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凡生命力顽强的事物,都可以在逆境中得到种群的进化”(优胜劣汰),得出“人类不能太追求安逸享受,而使人类素质降低”的观点,这里运用的就就是演绎分析法。

议论文的五种写作方法怎么分析议论文的论点

议论文的五种写作方法怎么分析议论文的论点

议论文的五种写作方法怎么分析议论文的论点1、概念分析法。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

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

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

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法。

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①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②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

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比较分析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一、知识讲解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文体,议论文讲求的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证明过程”,作者的观点能否得到读者的信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是否善于分析。

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议论文中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

1.归纳分析
归纳分析,是指由个别到一般的分析。

它通过分析个别的实例,从而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有这么个传说:有位师傅,想考一下自己的两个徒弟。

他给了两个徒弟每人一箩花生,让他们剥开花生,看看花生仁是不是都有粉衣包着。

大徒弟不加思索,急忙走到箩筐前,抓起花生,一个一个地剥了起来。

小徒弟则不然,他想了一会儿,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他先挑选了几个饱满的和不饱满的花生,又挑选了几个单仁的、双仁的和仨仁的花生,再挑选几个大的和小的花生,合在一起也就是十几个花生。

不一会儿,他就把这些花生剥完了。

他发现这几种不同类型的花生都有粉衣包着,于是,他认为这一箩花生的仁都有粉衣包着。

大徒弟忙了一天,才把一箩花生剥完,结果发现这一箩花生的仁都有粉衣包着。

尽管徒弟二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可是,从两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师傅不难看出到底哪一位徒弟更聪明。

在这个传说中,徒弟二人都用了一种叫做归纳的逻辑方法。

大徒弟之
所以不如师弟解决问题快,只不过大徒弟采用的是完全归纳法,而小徒弟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

作文中使用归纳分析法,应采用不完全归纳,一般只需列举三四个实例。

至于用来归纳的事实,叙述时可灵活掌握。

既可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先提出结论,再做举例分析。

2、演绎分析
演绎分析,是指由一般到个别的分析。

它由一般性原理出发,作出个别性的论断。

在分析中,普遍性原理是依据,而个别性论断是论点。

演绎分析反映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凡生命力顽强的事物,都可以在逆境中得到种群的进化”(优胜劣汰),得出“人类不能太追求安逸享受,而使人类素质降低”的观点,这里运用的就是演绎分析法。

演绎分析用到作文中,往往能使论述的逻辑性大大增强。

比如,在以书信体(比如写给同学),写作“诚信”话题作文时,就可以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健全的人格,离不开诚信”(亦可举出若干实例),继而做出“你应该勇于承认撒谎的过错,以使自己的人格不滑坡”的结论。

此为演绎分析。

3、归谬分析
上面讲到的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多用于立论文章中。

对于驳论文章,“归谬法”往往更容易出奇制胜。

归谬分析,不是直接分析对方观点如何错误,而是顺水推舟,按照对方的逻辑和思路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使其论点不攻自破。

在分析中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不但能一矢中的,增强论辩的说服力,而且能形成强烈的讽刺,使话语风
趣幽默,增加论辩的趣味性。

如,俄国19世纪著名文学评论家赫尔岑应邀出席酒宴,十分讨厌酒宴上演奏的轻佻音乐。

主人问:“今晚演奏的全是高尚的流行歌曲,难道你不愿意听吗?”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高尚吗?”主人说:“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微笑着说:“照你这么说,那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主人哑口无言了。

“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等于是说“凡是流行的都是高尚的东西”,赫尔岑假定其真,导出“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这一十分可笑的结论,从而使对方观点的荒谬彻底暴露了出来。

当然,议论文中的分析方式不一而足,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不过,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式,都不可违背辩证法。

只有用发展、变化、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及分析问题,才能使文章观点更符合实际。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
二、经典片段
1、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对渗
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

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

”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2009年湖南高分作文《踮起脚尖》)
简析:这段文字采用了归纳分析法,由牛顿(踮起“研究”脚尖)、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两个实例,归结出了“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的观点。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简析:这段话中就包含着完整的演绎分析。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普遍性原理,是论据,是“大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已知判断,是“小前提”;而“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则是结论,是论点。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
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鲁迅《拿来主义》)
简析:该段文字是“归谬论证”的典范,姑且承认“送出”的可取性,然后,引申出“几百年之后”子孙所要陷入的“尴尬”,就把“送去主义”的荒谬揭示出来。

三、实例解析
如“行走与飞翔”话题作文:
大部分学生,都是分别分析“行走”与“飞翔”的各自特点,得出自己的结论。

如下面的例子。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行走;心系百姓的“惠民工程”,也是行走;川藏公路、京九铁路等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将人类行走之路延伸,更是行走。

行走的特点是实实在在。

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是飞翔;着眼未来的“希望工程”,也是飞翔;“神六”“神七”等现代版的“嫦娥奔月”,将人类飞翔之路延伸,更是飞翔。

飞翔的特点是超凡脱俗。

这个片段采用了归纳法,分别用三个实例,归结出“行走的特点是实实在在”“飞翔的特点是超凡脱俗”。

有的同学则使用了演绎法,同样可以演绎出妙文,如下面的例子:
选择不停飞翔,那该多好。

是的,飞翔,自然让人神往,你看,那一飞冲天的白鹤,那翱翔蓝宇的白鸽,多么让人羡慕。

于是,有人可能会想,人如果能永远翱翔,那该多好。

是呀,只飞翔,不能停留,无
法饮食,像个神仙,逍遥自在,一时半会死不了,可三日五日、三年五载之后呢?恐怕想挂在枝头、停在空中都难以做到了。

看来,即便是飞翔,也还是需要行走的。

其实,多数时候,还是行走来得实在,来得踏实。

(汪世坤《选择行走,拒绝飞翔》)
这个片段采用了归谬法,先承认飞翔的迷人之处,接着,就此引申开去,永远飞翔,无法饮食,必然导致亡命的结局,从而让人们看到了“选择不停飞翔”的不切实际,从而确
立了自己的观点“行走来得实在,来得踏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