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 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 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而生物工程是在分 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 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 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 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 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 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 范围的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五: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全世界的国内生 产总值(GDP)统计数字:美国 10.9万亿美元; 日 本 4.3万亿美元;欧盟8.2万亿美元,中国 1.4万亿 美元。
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
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 彼此相同。
英国克隆羊 中 国 克 隆 牛
美 国 克 隆 猫 日本克隆鼠
中 国 克 隆 兔
韩 国 克 隆 狗
美 国 克 隆 猪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科学技术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 一战前为30年,二战后缩短为7年,70年代后只需 3到5年。从蒸汽机发明到瓦特的可用作机器动力 的蒸汽机,用了72年;从1831年发电机模型到电 动机,用了57年;从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30 年内经历了5代更新。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生物工程的含义、核心和意义

考点:生物工程的含义、核心和意义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来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或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例题1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A.电子计算机领域B.原子能领域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D.空间技术领域答案:C解析:克隆羊“多利”的技术,主要属于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答案C。
例题2克隆技术对人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直引起人们广泛的争议。
它诞生于()A.文艺复兴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答案:D解析:克隆技术诞生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答案D。
1.生物工程技术包括()①生物学②遗传学③细胞学④微生物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疫情让全球谈猪色变。
各国科学家共同合作,力图通过克隆技术开发预防猪流感的疫苗。
这项技术得益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马歇尔计划3.黔金丝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极少,为有效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得以繁衍,我们可以利用的科技成果是()A.克隆技术B.原子能技术C.新能源技术D.新材料技术在第4.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创造出许多惊人的奇迹。
下列人物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A.邓稼先B.侯德榜C.袁隆平D.爱因斯坦1.D 解析: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来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故选D。
2.C 解析:克隆技术出现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C。
3.A 解析:克隆技术可用于保护黔金丝猴,使这一濒危物种得以繁衍,答案A。
4C 解析: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袁隆平,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这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答案C。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详细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
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
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
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知识贴近现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多设计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精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之中。
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科技内容的范畴。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情分析】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考点击
1.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下列对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气时代”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 ④三次科技革命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延长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第一次: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第二次: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三 次: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 突破。如:电灯是主要的照明工具;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计 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上购物、参加远程 教育学习等。 (2)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说明: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3)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材料二: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不 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气、 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 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 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 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1)重大事件: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图1:美国投放原子弹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是原子弹的投放也会给无辜的百姓 造成重大伤亡;图2:核电站的建立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电能,但 如果操作不当导致核事故的发生,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图3:电 子计算机及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如果沉溺其 中则有害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结合材料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 材料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越来越紧密; 材料三: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案)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时间:__ 世纪__ 年代。
2.标志:人类在__ 、__ 、__ 、__ 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计算机领域:__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又使人类进入__ 社会。
4.生物工程领域:生物工程中的__ 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不仅涌现出大量的__ ,而且大大加快了__ 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__ 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__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几种技术的革命。
(3)__ 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__ 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__ 空前发展。
(2)进一步引起了__ 和__ 的变化。
(3)推动了__ 的多极化。
【合作导学】【问题1】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不同?【问题2】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为什么?【分层导练】一、选择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A.20~30年代B.40~50年代C.60~70年代D.80~90年代2.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是()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生物工程④航天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 20世纪40~50年代发生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这场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原子能的广泛应用B.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D.克隆技术的广泛使用4.对待克隆技术,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坚决支持B.放任自流C.加强管理D.全面发展5.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是()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C.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壁垒森严D.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二、连线题把下面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案)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高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精品课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代表国家 开始时间 标志
美国、德国 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发明电灯 卡尔•本茨(德)发明内燃机,并试 制汽车成功 1903年,莱特兄弟(美)发明飞机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主要发明
时代特征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美国著名发明家、企业家)
"他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也是人类的恩人。“
第二次科技革命:
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不甘心落后的中国人,展开 了哪些救亡图存的运动呢? 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转 变为制度的学习。
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放战争 图1
大跃进 图2
图3
天宫一号(中国首 个空间实验室)
交通成就
时代特征
三次工业革命
1736年,瓦特生于英国造船业发达的格拉斯哥城附近的格里 诺克镇,他的祖父和叔叔是机械工人,父亲是造船工人。因为家 里穷,瓦特几乎没上过学,但从小就懂得不少机械制造的知识, 培养了制造机械的兴趣。瓦特18岁那年进格拉斯哥城学习手艺, 后来又去伦敦专门学习机械制造业。 1763年,瓦特负责修理一台苏格兰铁匠纽卡门发明制造的蒸 汽机,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蒸汽机。经过认真研究,瓦特发现纽 卡门蒸汽机的缺陷:燃料耗费太大、笨拙、应用的范围有限、只 能用于矿井抽水和灌溉。瓦特克服经济困难,经过反复实践,终 于制成了有分离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可节省75%的燃料。 1782年,他又成功地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1784年,瓦特对它进 行了改进,为它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使它能 适用于各种机械的运动。从此之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 造纸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及试题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兴起(1)时间:世纪年代以来。
(2)标志: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内容(1)计算机技术①地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计算机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②影响: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2)生物工程①基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
②作用: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或新产品,为人类服务。
③成就:尤为引人注目。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的速度大大加快。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影响(1)推动空前发展。
(2)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
巩固训练: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A、二三十年代B、四五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晚期2、下列技术不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有()A、计算机技术B、航天技术C、克隆技术D、飞机制造技术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B、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C、航天技术的广泛使用D、原子能的广泛使用4、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D、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5、“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6、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今天,我们可以外出旅游,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①乘坐火车②通过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7.材料解析题:材料一:2001年11月20日,美国一家世界最大的药房——信息时代药房问世。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

第十七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中的一课。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空前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因此,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第17课的内容。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主,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法、讲述法。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1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图片2载人航天技术属于第几次技革命的成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回答图片反映的内容。
(从而形象直观地切入科技革命的正题,水到渠成的导入新课。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板书课题)【学习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以下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兴起1.20世纪年代以来,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的到来。
2.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其中的尤为引人注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技术。
3、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比较项目开始时间主要标志进入时代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三、巩固记忆、课堂小结
【中考链接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
1. (2011湖南怀化)怀化市2010年开始在初中学业考试中采用方便快捷的网上阅卷形式,这种新变化直接归功于()
A.国家863计划的制定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提出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2011四川内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B.计算机网络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航天技术
3.(2011·宁波中考)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
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 B.汽车售票员 -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 D.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4.(2011·潍坊学业考试)“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2011湖南邵阳)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电子计算机—蒸汽机-内燃机 B.电子计算机-内燃机—蒸汽机
C .内燃机—蒸汽机 -电子计算机 D.蒸汽机-内燃机 -电子计算机
6.(2011山东泰安)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A. 电子计算机领域
B.原子能领域
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
D.空间技术领域
二、非选择题
7.(2011山东德州)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探究任务。
(一)感知历史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请举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
(三)感悟历史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3)以上四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不利因素?
(4)结合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地球大家庭的健康做贡献。
[课后提升]
18世纪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
请以“科技改变人类生产生活”为题目写一篇小论文。
在班内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