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第一章1、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特征: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

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

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

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研究范围:(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包括其评价、介绍等)。

(2)、接受者所受到放送者那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送者的评价。

(3)、接受者是否摹仿放送者,摹仿了那些方面,如文体、风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

(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作品,是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本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映和情感是怎样的。

(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层受影响最广。

(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

(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

(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

(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2.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它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

《比较文学》练习题集

《比较文学》练习题集

《比较文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法国学者梵·第根的哪部著作的出版?()A. 《比较文学概论》B. 《比较文学史》C. 《文学比较学》D. 《文学与比较》2.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的著名论断?()A. 韦勒克B. 艾田伯C. 基亚D. 波斯奈特3.下列哪部作品是东西方文学交流中的经典案例,体现了中国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A. 《红楼梦》与《简·爱》B. 《西游记》与《魔戒》C.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D.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4.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哪方面的问题?()A.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主题相似性B.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C. 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具体影响D. 不同文学体系中的共同文学规律5.下列哪项不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A. 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B. 文学与宗教的比较研究C. 文学内部的流派比较研究D. 跨文化的文学现象比较研究6.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频繁出现对中国文化的引用和借鉴?()A. 莎士比亚B. 歌德C. 卡夫卡D. 埃兹拉·庞德7.“平行研究”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哪方面的比较?()A. 不同文学作品在主题、题材上的相似性B. 不同文学作品在风格、技巧上的差异性C. 不同文学体系中的共同美学原则D. 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接受与变异8.下列哪部作品是中西文学交融的典范,体现了中国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A. 《荒原》B. 《尤利西斯》C. 《追忆似水年华》D. 《等待戈多》9.比较文学中的“阐发研究”主要侧重于哪方面的探讨?()A. 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元素B. 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C. 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D. 通过外国文学理论来阐发本国文学的特色10.下列哪位学者的研究为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新路径?()A. 米歇尔·福柯B. 弗里德里希·尼采C. 罗兰·巴特D. 尤里·洛特曼一、选择题1.答案:A. 《比较文学概论》解析:梵·第根的《比较文学概论》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的标志。

比较文学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比较文学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比较文学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渊源学属于平行研究的范畴。

答案:错误2.渊源学对外国文学渊源的探究不仅可以建立在实证性研究基础之上,也可以是以类似性为基础的文学关系“想象”。

答案:错误3.对渊源学施加影响的源头是明确的,不需要研究者加以考证和追溯。

答案:错误4.从阐释学的观点看,误读在交流中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读者的接受期待。

答案:正确5.创造性误读是指主体对外来对象的有目的的选择,通过吸收和改造异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创造出一些新的思想和形式。

答案:正确6.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形象”主要指文学中的()答案:异国形象7.下列关于形象学的研究对象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研究某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8.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语,或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对他者形象的一种象征性表述,我们称之为()答案:套话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社会集体想象物”的特性?()答案:一个民族对异国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是一致的10.形象学中的形象,不仅仅指异国的人物、景物,也可以指作品中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和言辞。

答案:正确11.形象学中的异国“形象”是由作家创作出来的,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

答案:错误12.“中华民族”的观念是随着空间的扩展和“他者”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

答案:正确13.形象学中的民族意识是可以消除的。

答案:错误14.形象学的突出特点是关于“异”的研究。

答案:正确15.一般认为,比较文学的主题学是在()中培育出来的。

答案:民俗学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内容()答案:修辞17.()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既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动物或植物,还可以是想象中的事物。

答案:意象18.下列选项中,属于属于主题史研究范围的是()答案:中西文学死亡意象的比较19.文学的主题不同于它的题材,在于它具有什么特点()答案:抽象性与丰富性20.主题研究和主题学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某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的探讨和揭示。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第一讲练习题一、填空题1.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研究的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

2.研究一国之内的、和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3.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和。

4.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以达进一步的共识。

5.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之外,还研究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这就是文学的。

6.文化发展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7.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同时又进行急邃的。

8.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以外,也得到蓬勃发展。

9.如果没有不同文化间的、,我们的文化就会变成一片文化沙漠。

10.比较文学在与他种文学的交往中,以、、、为己任,是沟通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名词解释1.文化转型时期2.互证3.横向开拓三、简答题1.什么是逻辑学范式?2.什么是现象学范式?3.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指的是什么?4.简述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

5.文化转型的原因四、论述题谈谈对人类文化的多元发展的认识。

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 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2.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 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4. 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5. 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6. 认同离异7. 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8. 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9. 和而不同多元并存10. 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二、名词解释1、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2、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横向开拓:横向开拓是一种文化外求,外求的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26、影响研究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9、互识、互证、互补30、抒情、叙事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比较文学概论第3章第2节课后习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3章第2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视域论(第二节比较视域中的文学对话)1.简述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化对话机制及对话平台的基本含义。

比较视域中的对话机制及对话平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比较视域中对话是如何发生的?对话的规律为何?以及对话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文学对话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国族文学相互接触的过程中。

文学创作主体在自我文化认同与自我形象塑造过程所完成的主动接受与主动创造。

因而,文学影响中的这种相互制约的张力死文学对话的基本特征。

文学研究中的对话机制也证明了在对话中所形成的汇通与融合是文学、文化自身发展中的必然规律。

对话平台是不同的国族文学接触、碰撞与融合得以进行的某种空间,这种接触、碰撞与融合是一种对话的方式。

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也是指共同关心的文学问题或话语层面。

2.简述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化对话的基本过程及意义。

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化对话的基本过程是接触、模仿、过滤、文化阐释、新文化样式的创造。

文化接触就是指两种文化的碰撞及相遇,两种文化接触之后就会产生相互模仿的情况。

文化过滤表明的是一种文化依据自身的价值标准对另一种文化进行的选择性的解释。

例如当代中国诗歌对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的接受,表明当时特殊的政治因素在文化接受过程中所起到的过滤作用,所以当时的诗歌虽然借鉴了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形式,但是却表现出讽刺性和批判性。

跨文化阐释所生成的意义文本与其阐释对象之间有一致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它是主体在视域融合之下生成的新的意义文本。

而这种新文本就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具有对话性质的文本,也是新文化样式的创造。

其意义就在于对比较文学研究本体的把握和比较文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3.在比较文学原理介绍中我们了解的双向阐释对文化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文化的双向阐释其实是文学对话的一种深入表现形式。

文学的对话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国族文学相互接触的过程中。

文化对话中形成的汇通与融合是文学、文化自身发展中的必要规律,而文学影响中的相互制约的张力是文学对话的基本特征。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二是2、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

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史。

5、季羡林先生说过,从全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文艺理论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有创见而又能自成体系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洲国家所在的广大地区。

6、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缺类问题。

7、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8、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中实现的。

9、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各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被称为。

10、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的比较研究。

11、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1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自己。

13、丹纳《艺术哲学》中提出的制约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中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外界条件”相对应的是和。

14、文学理论对音乐的借鉴体现在对音乐和的吸收上。

15、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专题论文引起了哲学和文学的分化。

16、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17、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书中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

19、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叶席卷全欧的文学思潮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20、正是文化和文学的和使平行研究具有了可行性。

21、我国元代的著名杂剧流传到法国,伏尔泰读了之后,写了《中国孤儿》。

比较文学课后习题

比较文学课后习题

比较文学课后习题课后习题第一讲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文学关系研究1、自己从前对比较文学的认识有何偏差,相对于法、美、中三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认识?2、你认为自己要如何调整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习比较文学的需要?3、思考第一讲的几个知识点:“比较文学”、“他者”、“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比较视域”、“立体目光”、“文学关系”。

第二讲比较文学发展史的四个阶段1、我们所提出来的比较文学的“史前史”的形态特征是什么?2、“比较文学”做为一门学科,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不是只有我们所讲述的六个方面?3、“比较文学”产生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助力”分别是什么?第三讲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及其特征1、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相比较,其异同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各自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2、所谓的“中国学派”,与前三个学派相比较,还有哪些方面不够成熟?你对中国学派的发展有什么预期?第四讲比较文学的边界:研究的范围1、比较文学研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比较文学研究是不是存在一种泛化的倾向?你如何认识这种倾向?3、在比较文学研究客体的三种关系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关系?4、你能不能发现除以上十种之外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第五讲影响研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比较文学的“影响”与一般意义上的“影响”有何区别?2、比较文学研究中所说的“影响”实现的条件有哪些?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五四”时期为什么能够实现对中国的影响?3、你所受的西方或东方文学的影响是什么?试以具体的作品为例。

第六讲流传学及其流传中的变异1、请你对中国神话在东亚的流传及其变异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描述。

2、请你对“灰姑娘”故事在世界各民族的流传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描述,并说明其文化差异。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是如何流传的?其结果是什么?第七讲渊源学研究的一个个案:鲁迅与尼采的关系1、鲁迅接受尼采的基本时代条件与个人条件有哪些?2、尼采的思想与学说在鲁迅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异?这说明什么样的问题?3、鲁迅对尼采的评价明显分成三个时期,三个时期的评价各不相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第八讲平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1、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为何是可行的?2、在“影响研究”之外发展“平行研究”,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选择与从事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面的题目?4、根据你所了解的中外文学史,请举出20个可以进行平行比较的研究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
第一讲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文学关系研究
1、自己从前对比较文学的认识有何偏差,相对于法、美、中三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认识?
2、你认为自己要如何调整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习比较文学的需要?
3、思考第一讲的几个知识点:“比较文学”、“他者”、“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比较视域”、“立体目光”、“文学关系”。

第二讲比较文学发展史的四个阶段
1、我们所提出来的比较文学的“史前史”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2、“比较文学”做为一门学科,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不是只有我们所讲述的六个方面?
3、“比较文学”产生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助力”分别是什么?
第三讲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及其特征
1、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相比较,其异同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各自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
2、所谓的“中国学派”,与前三个学派相比较,还有哪些方面不够成熟?你对中国学派的发展有什么预期?
第四讲比较文学的边界:研究的范围
1、比较文学研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比较文学研究是不是存在一种泛化的倾向?你如何认识这种倾向?
3、在比较文学研究客体的三种关系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关系?
4、你能不能发现除以上十种之外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
第五讲影响研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比较文学的“影响”与一般意义上的“影响”有何区别?
2、比较文学研究中所说的“影响”实现的条件有哪些?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五四”时期为什么能够实现对中国的影响?
3、你所受的西方或东方文学的影响是什么?试以具体的作品为例。

第六讲流传学及其流传中的变异
1、请你对中国神话在东亚的流传及其变异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描述。

2、请你对“灰姑娘”故事在世界各民族的流传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描述,并说明其文化差异。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是如何流传的?其结果是什么?
第七讲渊源学研究的一个个案:鲁迅与尼采的关系
1、鲁迅接受尼采的基本时代条件与个人条件有哪些?
2、尼采的思想与学说在鲁迅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异?这说明什么样的问题?
3、鲁迅对尼采的评价明显分成三个时期,三个时期的评价各不相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第八讲平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1、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为何是可行的?
2、在“影响研究”之外发展“平行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3、如何选择与从事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面的题目?
4、根据你所了解的中外文学史,请举出20个可以进行平行比较的研究题目。

第九讲中西爱情诗比较分析
1、中西自然诗之比较分析。

2、中西宗教诗之比较分析。

3、中西题画诗之比较分析。

4、中西十四行诗之比较分析。

5、中西叙事诗之比较分析。

第十讲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1、中国与西方小说在结构艺术上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2、中国与西方小说在人物艺术上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3、你如何评价中国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趋同向度?
4、请举出中西小说中可以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的20对人物形象,并选择其中一对进行分析。

第十一讲宗教影响文学的五种情况
1、任选一个西方小说作家,谈一谈其作品与宗教的联系。

2、任选一个中国戏剧作家,谈一谈其作品与宗教的联系。

3、中国古代诗人与西方古典诗人的宗教观念有何不同?
4、举例说明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的关系。

第十二讲文学和宗教关系的三种形态
1、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不是只有以上所讲的三种形态?如果还有第四种形态,请举例说明。

2、文学作品中如果缺少宗教的因素,其结果将是什么?
3、宗教中如果没有文学的要素,对宗教及其传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十三讲文学与科学技术
1、举例说明并分析20世纪作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忧虑。

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学创作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四讲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
1、在美国电影的发展为例,说明文学与电影艺术的关系。

2、以中国当代的歌词艺术为例,说明音乐与诗歌的密切联系。

3、以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为例,说明绘画艺术是如何渗透与影响其发展的?
4、以19世纪以来西方小说中的风景描写为例,说明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密切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