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心得体会_国学学习感悟与收获

合集下载

国学感悟心得体会简短(10篇)

国学感悟心得体会简短(10篇)

国学感悟心得体会简短(10篇)国学感悟心得体会简短篇1影响力孟昭春老师的《国学与企业文化管理》,给我们讲述了《易经》的乾坤二卦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启示。

无论乾卦的“用九”还是坤卦的“用六”,都分成六个阶段,而这六个阶段分别对应生活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

乾象征龙,坤比作马。

如:乾龙分为潜龙、现龙、惕龙、跃龙、飞龙和亢龙。

潜龙,处于准备阶段;现龙,处于表现阶段;惕龙,处于因表现出色招人嫉恨的阶段;跃龙,则是飞跃的阶段;飞龙,则是人生的顶峰阶段;亢龙,就是膨胀过度的阶段。

坤卦的六个阶段大抵如此,不同的是在扮演配合、成全他人的角色。

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

《易经》是中国最著名的古老哲学,乾代表着天、主角,坤代表着地、配角。

但是很多人对易经的理解都存在偏颇之处,经常误以为乾代表着好的、成功的,坤代表着差的、失败的,这是对《易经》的误读。

事实上,无论你在事业和生活上扮演的是乾还是坤,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每个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使事业、生活臻于和谐,否则,就会导致阴阳错位“走火入魔”。

走“乾”字的角色成功者比比皆是,走“坤”字的成功者也不乏其人,如:诸葛亮、周恩来等等。

在企业中,除了每个人自己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外,企业也应该通过沟通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帮助大家更加明确自己所该扮演的角色。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懂得了乾坤配合的道理,才会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其位,谋其政”、“屁股决定脑袋”等耳熟能详的话也正说明了给自己扮演的角色定好位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些企业因为处于发展阶段,组织结构尚未完善,常常需要你不在其位,也要谋其政,这另当别论。

通常情况下,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内耗、失职甚至“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两败俱伤的后果。

摆正自己的位置,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对团队最好的配合,而不是东张西望,到处插手,最后,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做好。

只有聚焦本职工作,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比如,业务人员聚焦客户需求,不是打个电话问下客户啥时候进货,而是要像王永庆卖米一样,弄清楚客户的进货量、进货时间、库存,甚至可以帮客户规划何时进货,进什么货,进多少货等等细节问题。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一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矗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

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

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

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

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

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

国学精彩感悟心得体会(3篇)

国学精彩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国学”这一概念,它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众多思想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国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心得。

一、国学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宁的重要性。

在学习国学过程中,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 修身:个人修养是国学思想的基础。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品德高尚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仁爱宽厚、谦逊礼让等。

2. 齐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道家认为,家庭和谐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追求阴阳平衡。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力求实现家庭和睦。

3. 治国:国家治理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

儒家认为,治国需要贤能的君主和忠诚的臣子。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平天下:社会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善恶有报。

我们要秉持慈悲为怀,关爱他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国学智慧: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国学智慧博大精深,其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两大重要思想。

1.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元素构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属性。

在学习阴阳五行时,我明白了以下几点:(1)平衡和谐:阴阳五行强调事物之间的平衡和谐,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所致。

(2)变化规律:阴阳五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导。

(3)实用价值:阴阳五行在农业、医学、风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读国学经典感悟心得体会(3篇)

读国学经典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国学”这一概念,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

近年来,随着国潮的兴起,国学经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作为一名热爱国学的青年,有幸阅读了《论语》、《道德经》、《庄子》等经典著作,从中感悟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治国理念。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体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1. 修身: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首先要修身养性,做到“仁、义、礼、智、信”五常兼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2. 齐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孔子认为,家庭和谐的关键在于孝道。

我们要尊敬父母,关爱子女,和睦相处,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3. 治国:治国之道,首在德。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治国能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福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作,老子在其中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通过阅读《道德经》,我明白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理。

1. 道法自然: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逆自然而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自然,从中汲取智慧,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领导者应该尽量减少干预,让民众自主发展。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学会放下功利心,尊重他人,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共同成长。

三、逍遥自在,顺应时势《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作,庄子在其中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

通过阅读《庄子》,我感悟到了逍遥自在、顺应时势的人生境界。

1. 逍遥自在:庄子提倡“逍遥游”,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国学经典感受和收获感悟

国学经典感受和收获感悟

国学经典感受和收获感悟1. 读国学经典就像开启了一扇神奇的大门!你知道吗,就像突然走进了一个满是宝藏的世界。

《论语》里孔子的教诲,那简直是字字珠玑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不就像是在告诉我们要不断复习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嘛,这多有道理呀!我从中收获的就是明白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2. 国学经典啊,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就拿《大学》来说吧,“格物致知”这四个字,可不简单呐!这不就像我们探索世界的指南针吗?每次读都有新感悟。

我从中感受到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这收获可太大了!3. 哎呀呀,国学经典里的智慧可真多!《孟子》里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不就跟我们交朋友一样嘛,如果我们善良正直,那肯定朋友多多呀!我读了之后深刻认识到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 国学经典真的能让人眼界大开呀!《道德经》里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哇,这简直太神奇了!就好像生活中的好坏总是相互转换的。

我从中领悟到了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这感悟太深刻了吧!5. 你们想想,国学经典是不是特别了不起!《中庸》里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不就像告诉我们要控制情绪嘛。

我读了之后知道了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这收获多棒啊!6. 哇塞,国学经典简直是宝藏啊!《诗经》里那些优美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多浪漫呀!就像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我从中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收获了对美的欣赏能力。

7. 国学经典真的会让人沉醉其中啊!《庄子》里的那些奇幻故事,“逍遥游”什么的,那不是在告诉我们要自由自在地生活嘛!我读了之后特别向往那种洒脱的生活状态,这感悟太赞了!8. 哎呀,国学经典的力量太强大了!《周易》里的阴阳变化,那不是和我们的生活一样充满变化嘛!我从中收获了要适应变化、灵活应对的道理。

9. 国学经典真的是越读越有意思啊!《孝经》里强调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让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呀!我读了之后更加珍惜和父母的感情了,这收获多实在呀!10. 读国学经典绝对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孙子兵法》里的那些谋略,不就像我们做事要讲究方法嘛!我从中收获了做事要有策略的智慧,这可太有用了!。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优秀5篇)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优秀5篇)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优秀5篇)国学教育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国学教育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国学教育心得体会(优秀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篇1国学教育心得体会自从我接触国学教育以来,我深受启发。

国学的博大精深,犹如一座巨大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作为一名国学教育的传播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我明白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国学教育并不仅仅是背诵古诗、理解古文,更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它能够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国学教育中,我特别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让我知道如何平衡学习与思考。

同时,这句话也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精髓。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验到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国学,我更加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

同时,国学也帮助我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难题,让我更加理解、包容、关爱他人。

国学教育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

我将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学习国学,努力将国学精髓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国学智慧点亮人生之路。

我坚信,国学教育将给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篇2国学教育心得体会国学教育是一种传统且重要的教育方式,它涵盖了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我在国学教育中的学习经历,让我对国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国学教育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我了解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更加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国学教育培养了我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在国学教育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道德故事,如《孟子》中的“舍生取义”,《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这些故事让我更加明白了道德的含义,并在我自己的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国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篇1刘金国同志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门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先进人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手不释卷,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

我们要学习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

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他们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二、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刘金国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顾不得照顾家里的亲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

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国学学习篇1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它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里许多关于修身养性的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自己的责任,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当今这个花花世界,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功利性比较强,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激趣教学,发扬传承《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国学心得体会_国学学习感悟与收获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1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

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
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

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

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

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2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
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

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