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烛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烛光。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提高他们在危险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烛光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烛光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烛光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烛光,包括点燃、吹灭、存放等。

3. 烛光在紧急情况下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在停电、野外生存等紧急情况下,如何使用烛光来保护自己。

4. 烛光与环保:引导学生思考烛光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种影响。

5. 生命的故事:通过讲述一些与烛光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烛光的历史、文化和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烛光。

3. 情景模拟法: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如何使用烛光保护自己。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烛光与环保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与烛光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烛光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理解烛光在紧急情况下的应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学生能认识到烛光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4.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方法。

5. 学生能通过故事讲述,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五、教学资源:1. 烛光教材:包括烛光的历史、文化、使用方法等内容。

2. 烛光道具:实际使用的烛光,用于讲解和操作。

3. 紧急情况模拟道具:如停电模拟等。

4. 环保宣传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烛光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5. 生命故事书籍:用于讲述与烛光相关的故事。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与烛光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烛光的兴趣。

2. 讲解烛光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烛光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精选12篇)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精选12篇)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精选12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了解伯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4、朗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语句,感受伯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主、质疑,把握课文的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情节。

3、交流探究,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记住、敬仰为正义而斗争的平凡而伟大的人。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品质。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复述课文,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体会人物在危险面前的表现和品质。

突破方法:抓住对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交流谈感受。

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引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同学们,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播放二战战事录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1945年期间,是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的战争。

现在就让时间倒流,让我们再一次回到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的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2、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伯德夫人保护的是怎样的情报?绝密的情报是怎样的情报?为保护情报,伯德夫人想了什么办法?2、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课件演示)1、默读课文,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案例(精选9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案例(精选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草原》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

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五年级北师版《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文及教案

五年级北师版《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文及教案

五年级北师版《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文及教案五年级北师版《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文及教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钻研。

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北师版《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

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

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

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

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

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

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

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

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

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三篇篇一(一)质疑课习题,导入新课。

⑴课件出示课习题,齐读课习题。

⑵从课习题中,你了解到些什么?(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的是烛光)⑶你不知道的是什么?(烛光关系到谁的生死存亡了?为什么烛光会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死亡?最后他们的命运怎样了?……)⑷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寻找这些问习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音,了解大意。

⑴学生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预习:故事主要讲了那些人物 ?(老师板书: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

)⑶第厄普市在哪?伯瑙德夫人和杰奎琳是什么关系?在这个城市里发生的这件事是什么事?(板书:情报)(三)交流资料,了解二战,弄清原因。

⑴我们现在还需要隐藏情报吗?为什么?(因为那是战争年代,需要这么做。

)⑵关于二次世界大战你有多少了解?(第二次界大战是1939.9-1945.9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战争。

它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 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

伤亡总数达9000万。

3.引导学生报告有关二战世界大战的资料。

⑷当自己的祖国遭到侵略者的侵犯时,军人们是不能袖手傍观的,他们应该与敌人战斗到底,这是他们的职责。

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是军人吗?(不是)她们为何也投入到这场斗争中?⑸课件出示战争的图片,帮助学生弄清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参加战斗的原因。

(四)关注情节,感情朗诵,领会“生死攸关”。

⑴伯瑙德夫人一家承担了什么任务?她们是怎样藏情报的?(先是……以后……最后……)为何要想这么多的规定藏这份情报?(板书:*)⑵学生自读3-7自然段,交流故事情节曲线图。

明确故事情节有次起伏3小结:烛光的燃起和熄灭牵动着一家人的命运,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孩子的性命也在生与死之间彷徨了⑷课件出示第3段,当事件第一次出现危机时,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妈妈这样做的,她的孩子雅克和杰奎琳该明白些什么?(要镇定、勇敢,还要动脑筋与德*官周旋。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乐观、勇敢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生字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境演练(1)教师设计相关情境,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生命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故事,并运用生字词进行交流。

(2)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生命主题相关的书籍,如《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勇气》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开展生命主题的班会或征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境演练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生死攸关的烛光》讲述法国一个家庭里母子三人用机智、勇敢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导入课题1.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

师总结:(出示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

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60个。

二战中有5000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研析情节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在危急时刻的勇敢和智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勇于担当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体会人物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勇敢与智慧。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

3.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勇于担当。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观察其情感投入和语音语调。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其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交流来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生死攸关的烛光》原文。

2. 图片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蜡烛、夜晚等。

3. 音频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如紧张、温馨等。

4. 视频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如烛光、危机等。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打印,每人一份。

2. 准备讨论问题,如:“主人公在危机时刻表现出了哪些品质?”“你认为主人公为什么要这样做?”等。

3. 准备相关图片和音频素材,用于营造课堂氛围。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勇敢和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

3.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6.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勇于担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一一、导入课题1.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

师总结:(出示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

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60个。

二战中有5000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研析情节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现。

●语言: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

(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

)师点评●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

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心理活动:师: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当时的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读出合适的语气,读出人物情感。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

危机暂时过去了。

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

(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

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交流杰克的表现。

●语言:(“天真冷。

”)指导朗读。

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

)再读有关句子。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过渡:(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

她是怎么做的?(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

)(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师:*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照下面的句式展开讨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瑞德夫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女儿杰奎琳……小结: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

5.设疑讨论:二战结束了,法国人民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如果你是法国总统,你将接见伯瑞德一家,为他们颁发勋章,你将发给谁?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

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法西斯的侵略。

)小结:今天,就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课文到此结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课堂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作业安排: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视频短片《二战故事》自我问答:我想,要让学生弄明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必须让学生搜集有关“二战”的资料,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当学生汇报后,我又加以补充,使学生了解了“二战”,从此激发了学生想了解法国一家人是如何保护秘密情报的意愿,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提倡个性化阅读。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自读感知,小组合作抓重点语句感知,有感情朗读感知,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母子三人是怎样利用机智、勇敢、沉着的品质去面对危急时刻,想尽各种办法来保护这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

提升了文章的思想,使学生明白了他们都有一颗爱国心。

加之让学生想象,使学生真正体会母子三人的伟大精神。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二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的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体会“生死攸关“的含义,感受情况的危急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

能自学生字,读准课文中的字音。

能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人物的镇定、机智、勇敢。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感受情况的危急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

教学难点:能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人物的镇定、机智、勇敢。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二次战争的图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理解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情报的?学生学习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今年是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六十年前,以德国为首的军团组成征服世界的队伍开始了血腥的*,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参与到这场战争中,为了和平,为了胜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出示录像和图片)2、在法国,人们就忘不了这样一件事——板书课题,齐读3、什么是“生死攸关”?烛光为什么会决定人们的生死呢?学习了课文就会明白。

4、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读了几遍课文?(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课文都预习了,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教师指导学生概括要简练)2、伯瑙德一家保住了一份怎样的情报?3、为了保护情报,他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4、可是这半截蜡烛被无意间点燃了!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的呢?三、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看看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画下相关的句子。

2、集体交流:①伯瑙德夫人是怎样做的?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子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的把蜡烛吹熄。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伯瑙德夫人怎样?(镇定、急中生智、沉着……)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说说理由。

把这些词语重读,练习朗读。

一场危机过去了,从哪里看出伯瑙德夫人更紧张了?出示句子:“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不堪设想”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事情的结果吗?配乐朗诵感受当时的紧张氛围。

学生评价朗读。

②确实是危急时刻,浏览课文,看看儿子雅克和女儿杰奎琳表现怎样?雅克表现怎样?(聪明、沉着……)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指导朗读。

③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杰奎琳娇声说——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端走烛台的杰奎琳会说什么?3、小结: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斗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这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危险,情况的危急,让我们记住伯瑙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精神吧!板书设计:生死攸关的烛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博稻德夫人儿子雅克女儿杰奎琳作业设计:1、自学生字,词语2、排练课本剧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表演课本剧,想象敌人走后,母子仨人会说些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2、交流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注意“档”字的读音。

二、表演课本剧1、学生给予评价。

从对课文的理解,人物语言的处理,表情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

2、想象敌人走后,母子仨人会说些什么?小组排练。

以表演的方式展示。

三、学习金钥匙1、一件事情的发展,常常经过曲折的过程,有的故事有一个起伏,有的有几个起伏。

可以试着用曲线把这个故事的情节表达出来。

2、看看本课的板书,有几个起伏?3、故事一波三折才引人入胜。

4、讲一个自己曾经看过的故事。

品味其中的波折。

板书设计:生死攸关的烛光情节——一波三折故事——引人入胜作业设计:1、看看自己遍的历险故事,是不是引人入胜?2、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预习《鸡毛信》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些什么?(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的是烛光)3、你不知道的是什么?(烛光关系到谁的生死存亡了?为什么烛光会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死亡?最后他们的命运怎样了?……)4、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音,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预习:故事主要讲了那些人物?(教师板书: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

)3、第厄普市在哪?伯瑙德夫人和杰奎琳是什么关系?在这个城市里发生的这件事是什么事?(板书:情报)(三)交流资料,了解二战,弄清原因。

1、我们现在还需要隐藏情报吗?为什么?(因为那是战争年代,需要这么做。

)2、关于二次世界大战你有多少了解?(第二次界大战是1939.9-1945.9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