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沉管隧道一览表_

合集下载

沉管隧道的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

沉管隧道的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

沉管隧道旳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沉管隧道旳发展状况,并通过对沉管隧道特点旳分析,针对琼州海峡旳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提出铁路穿越琼州海峡旳推荐方案-沉管隧道方案。

1沉管隧道旳发展1.1国内外越海隧道工程建设和研究现实状况世界上由于海峡存在,陆地被分割,在不一样条件下形成两个区域,并导致交通障碍及文化差异。

连接海峡两岸重要有三种方式:轮渡、修建桥梁和修建隧道。

轮渡受气象条件旳影响较大,并且不能直接连通,导致人员物资转运十分麻烦。

修建桥梁往往受跨度、水深旳影响,且建成运行后也同样受气象条件旳影响。

而修建海峡隧道既可以穿越较大跨度直接连通海峡两岸,又可以在运行后很少手气象条件影响,能保持持续通行。

世界上已建成了许多海峡隧道,许多正在研究中。

日本关门海峡在本世纪40年代即用隧道连接,后来又建了桥梁,是世界是上最早旳海峡隧道。

通过艰苦努力,日本于1988年建成了青函隧道,使本州——北海道之间实现了铁路运送。

英法海峡隧道从拿破仑时代(18)以来就曾两次开挖,但都停了下来。

1993年隧道所有贯穿,投入运行。

1996年,丹麦大海峡隧道竣工,它把丹麦和欧洲本上连接起来,实现把瑞典和德国连成一体旳计划,从而使欧洲范围内几乎都能陆路相通。

直布罗陀海峡通道从七十年代开始调查,西班牙及摩洛哥互换了协议,分别设置勘察机构,依托自身力量和日本、英、法等协作进行勘察设计。

最初有桥梁及隧道两个方案,原定1990年内确立其中一种,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

海峡水深300 m(从摩洛哥旳丹吉尔向北旳海上距离约28km,桥梁方案在技术上十分困难,尚有政治原因。

目前方案初步确定为桥梁和隧道旳组合方案,即在航道下用隧道,其他部分架浮桥通过。

这个海峡通道和仅是两个国家间旳英法海峡通道相比,它将连接欧亚及非州两片大陆,而具有划时代旳意义。

在亚洲,计划旳有日韩对马海峡隧道、台湾海峡隧道、马六甲海峡隧道、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旳巽他海峡隧道、宗谷海峡、间宫海峡通道。

中国最长的海底隧道在哪里

中国最长的海底隧道在哪里

中国最长的海底隧道在哪里海底隧道可以看到海底的风光,是非常美丽的一道风景,国内最长的海底隧道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最长的海底隧道在哪,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最长的海底隧道:大连-烟台北京-中国公开表示已经决定建造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根据国家媒体的报道,这个世界第二经济体为此项目将投资2600亿人民币或者420亿美元。

根据在线杂志《中国经济网络》的报道,这个建筑将长达123千米,横穿渤海湾,连接港口城市大连和经济中心烟台。

这个报道并没有提及有关建造时间的信息。

123千米和420亿美元-中国公开表示将建造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这个建筑将经济城市大连和烟台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差不多1000千米。

去建造这样的一个隧道的计划由来已久。

在1994年,中国预告了这个建筑。

那个时候人民共和国政府估计要投入差不多100亿美元,竣工时间应该在2010年。

在后面的20年里,这个工程从来没有出现在计划阶段。

到现在为止,根据这个报道,还是没有一个完整的详细起草方案-所以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个所谓的420亿美元只是一个估价而已,或者投资在这个大型建筑的资金已经到位。

这个创记录的隧道将两个经济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差不多1000千米。

不仅大连和烟台都有超过600万人口,而且大连还拥有(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中的其中一个。

根据报道,这些投资的建筑费用可以很快的通过使用费用得到回收。

同时根据中国工程院Wang Mengshu 的估计,通过养路费获得的收入每年可以达到200亿人民币或者差不多3.3亿美元。

这个意味着,对这个建筑的投资可以在12年到14年之间收回。

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现的话,那么迄今为止的海底隧道的记录长度将被超过很多倍。

现在建造于日本小岛Honshu和Hokkaido之间的长达54千米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

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的海底隧道相比而言短一点,长达51千米。

如果只是以海底下面的纯粹的隧道长度为标准,那么英美之间的海底隧道是这个世界上最长的,因为日本的隧道包括了陆地上的一些距离。

中国水下隧道数据统计与分析(截至2023年底)

中国水下隧道数据统计与分析(截至2023年底)

中国水下隧道数据统计与分析(截至2023年底)陈建芹;冯晓燕;魏怀【期刊名称】《隧道建设(中英文)》【年(卷),期】2024(44)4【摘要】对截至2023年底中国水下隧道的数据进行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修建(含开工未建成)水下隧道(水下段长度L≥100 m)333条。

从开工年份、所在省级行政区、穿越水域、施工方法、用途、断面尺寸、水下段长度、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水头高度、最大水深、最小埋深、结构形式、车道数/轨道数等方面对截至2023年底我国建成或开工的水下隧道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1)2000年前水下隧道发展较慢,共开建12条水下隧道;2000—2023年这24年,水下隧道发展迅猛,开工的水下隧道数量达321条,是2000年前修建的水下隧道总量的近27倍,其中2019年最多(34条),2022年其次(32条);广东省修建的水下隧道数量最多(74条);穿越长江、黄浦江、珠江的水下隧道数量最多,分别达31、28、25条。

2)采用的施工方法主要为盾构法、明挖法、沉管法,采用这3种方法修建的水下隧道占水下隧道总数的93.1%,其中采用盾构法最多,占76.6%。

3)水下隧道主要用作地铁和市政道路/公路,这2种分别占水下隧道总数的40%和38%,合计占78%。

4)采用盾构法修建的水下隧道,盾构直径d<7 m的隧道数量最多,占水下盾构隧道总数的44%,7 m≤d<10 m的隧道占11%,10 m≤d<14 m的隧道占24%,d≥14 m的隧道占21%;采用非盾构法修建的水下隧道,断面面积最大的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达587.88 m^(2),断面面积在200 m^(2)≤A<300 m^(2)的水下隧道占比最多,达35%。

5)水下段长度在100≤L<500和1000≤L<3000的水下隧道占比较大,均为35%。

6)水头高度在10 m≤h_(1)<30 m,最大水深在10 m≤h_(2)<20 m、最小埋深在10 m≤h_(3)<20 m的水下隧道占比较大。

中国隧道发展历程

中国隧道发展历程

中国隧道发展历程隧道作为连接城市的重要通道,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中国隧道发展历程的列表:1. 申隧铁路隧道中国第一个隧道是申隧铁路隧道,该隧道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和临沂市之间,全长2836米,建成于1903年,为解决铁路运输中的道路拥挤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2. 北戴河隧道北戴河隧道是中国第一座海底隧道,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全长2202米,建成于1953年,对于改善北戴河旅游景区的交通状况做出了贡献。

3. 山海关隧道山海关隧道是中国第一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位于河北省山海关区,全长12595米,建成于1988年,为连接全国南北的京哈高速公路提供了便利。

4. 香港隧道香港隧道是中国第一个建设国际路口的隧道,位于香港九龙干诺道中,全长3.3公里,建成于1972年,为连接香港与九洲通道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

5. 长江隧道长江隧道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公路隧道,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全长5487米,建成于1977年,为解决长江两岸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方便。

6. 北京地铁北京地铁是中国第一个大城市地铁系统,其中包括多座地下隧道,建成于1969年,至今已发展为覆盖首都联结城市的现代化交通枢纽。

7.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连接香港、澳门与广东省的大型海底隧道和大跨度桥梁工程,全长55公里,建成于2018年,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8. 云南小湾铁路隧道云南小湾铁路隧道是中国最长、最高的背斜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全长28022米,建成于2016年,为滇中南地区铁路运输畅通提供了保障。

通过以上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隧道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改善。

未来,中国隧道建设可望得到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关键施工技术概述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关键施工技术概述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关键施工技术概述朱家祥 陈 彬 刘千伟 白 云 在我国,采用沉管法修建大型水底交通隧道的历史不长,工程也较少。

上海外环隧道于1999年12月28日动工,2003年6月21日正式建成通车。

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干坞施工、管段制作、基槽浚挖和回填覆盖、岸壁保护工程、管段基础处理、管段接头和管段拖运沉放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其中的经验对今后大型沉管隧道的施工也有借鉴价值。

1 工程规模上海城市外环线是上海市“三环、十射”快速道路系统的重要一环。

越江沉管工程是外环线北环中连接浦东、浦西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外环线的咽喉工程。

上海外环越江沉管隧道工程位于距吴淞口约2km 的吴淞公园附近,工程西起浦西同泰北路西侧,东至浦东三岔港,为双向八车道公路沉管隧道。

越江地点江面宽度为780m ,工程全长2882.8m ,包括江中沉管段736m (2节100m 、1节104m 和4节108m ,并内含一段长为2.5m 的最终接头)、浦西暗埋段457m 、浦西引道段282.7m 、浦东暗埋段177m 、浦东引道段207.3m 、接线道路1022.8m 。

浦东设有隧道管理中心大楼;浦西设有风塔1座。

全线设2座降压变电所、2座雨水泵房、2座消防泵房、2座江中泵房。

由于工程区段河床断面深潭位置紧逼浦西侧凹岸,所以隧道江中段最低点偏向西侧,江中线路设1个变坡点,竖曲线半径为3000m 。

为减少结构埋深以及江中基槽浚挖、回填覆盖等工作量,隧道平面采用半径为1200m 的曲线从深潭中心下游穿越过江,同时在河床断面深潭处将隧道顶抬高出河床底3.61m ,如图1。

图1 隧道纵剖面图 管段断面宽43m 、高9.55m (风机壁龛处高为10.15m ),为3孔2管廊8车道形式,结构底板厚1.5m ,顶板厚1.45m ,外侧墙厚1m ,内隔墙厚0.55m (图2)。

图2 管段横断面图2 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工程浦西段主要地层为:①1填土、②1褐黄色粉质粘土、②2灰黄色粉质粘土、③2灰色砂质粉土、③3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④灰色淤泥质粘土、⑤灰色粘土、⑥2草黄色粉质粘土、⑦1灰色砂质粉土;其中,③2层易产生流砂;④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

第11章沉管结构

第11章沉管结构
基梁理论进行计算。
2. 沉管结构的设计
结构分析与配筋: 沉管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30-C40。 由于沉管结构对贯通裂缝非常敏感,非贯通裂
缝宜控制在0.15-0.2mm以下,因此采用钢筋 等级不宜过高,不宜采用III级和III级以上的钢 筋。
2. 沉管结构的设计
设计时采用的容许应力可按不同的荷载组合条 件,分别加队相应的提高率.
• 管段在浮运时,为了保 持稳定,必须使管顶面
露出水面,其露出高度
称为干舷。具有一定干
舷的管段,与风浪后产 生反向力矩,保持平衡。

干舷的高度应适中,过 小则稳定性差,过大时
浮力设计时,按照最大混凝土容重、
沉设困难。
最大混凝土体积和最小河水的比重
来计算干舷。
2. 沉管结构的设计
抗浮安全系数 在管段沉设施工阶段,应采用1.05~1.1的抗浮
2)后填法
• 在后填法中,安设水底临时支座,临 时支座大多数为道渣堆上设置钢筋混 凝土支承板,也可以采用短桩简易墩。
软弱土层上的沉管基础
• 一般的解决办法有: • (1)以粗砂置换软弱土层; • (2)打砂桩,并加荷预压; • (3)减轻沉管重量 • (4)采用桩基。
• 沉管隧道中 ,群桩的桩顶标高不等; • 采取措施以使各桩能均匀受力 :
公路或城市道路遇到江河、港湾时,渡越的 办法根多,有轮渡、桥梁、水底隧道等。 a.轮渡是最简易的,它的优点是基本建设投资 少,运营费用亦小;但无法适应较大的交通量。 b.桥梁的主要优点是单位长度造价低。在渡越不 通行海轮的江、河或海轮达不到的上游河段时, 一般总是首先考虑建桥
1. 概述
c.水底隧道主要是用在市区港湾或通行海轮的江、 河上。

中国大陆典型水下隧道工程案例与技术

中国大陆典型水下隧道工程案例与技术

一、引言中国陆地海岸线长达1.8×104 km,海岛海岸线长达1.4×104 km,拥有岛屿约6万多个,面积超过500 m2的岛屿有6536个,其中有人居住的455个。

众多海湾和海峡的交通现状造成了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不协调和成本加大;另外内陆江河发达,较大的河流有28条,两岸交通的不便利对城镇化发展空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克服江河湖海等天然水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各种各样的跨海通道建设成为必然,而我国面对人多地少的自然条件,在跨江越海通道建设中水下隧道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近百年来已建的跨江越海交通隧道已逾百座。

二、中国大陆水下隧道建设简史与现状(一)盾构法修建水下隧道1965年5月大陆第一条越江隧道——跨越黄浦江的打浦路隧道开始修建,全长2761 m,隧道江底段长约600 m,于1971年6月建成通车(图1)。

自此以后,我国修建了大量的跨江越海盾构隧道,包括地铁、铁路、公路、引水隧道和输送油、气、电的管廊隧道,隧道直径范围为2.4~15.2 m,如当时世界直径最大的上海公路与地铁共用的上海长江隧道,时速350 km连接广州、深圳、香港高速铁路的狮子洋隧道。

这些隧道大部分为双洞隧道(单层或双层),但也有单洞双层公路隧道(上海上中路隧道)。

隧道所穿越的典型地层有华东的软土地层、成都和兰州的卵石地层、华南的强度差异大且强度高的复合地层等代表性的地层。

目前建设中的汕头苏埃通道是挑战性极大的盾构海底隧道。

图1 上海打浦路隧道(二)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宁波甬江水下隧道是我国第一条用沉管法修建的水下交通隧道,设计为单孔双车道隧道,隧道全长1019 m,其中水下段420 m采用“4×85 m+80 m”、宽11.9 m的5节沉管,于1987年6月正式动工,1995年9月底建成通车。

与此同期,于1990年10月开始修建广州珠江沉管隧道,1993年12月建成,该隧道全长1380 m、宽33.4 m,沉管段5节总长457 m,隧道分三孔,西侧两孔为双向四车道隧道,东侧为单孔双线地铁隧道。

著名涵洞隧道工程施工

著名涵洞隧道工程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涵洞隧道工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在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涵洞隧道工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案例,以展示我国在该领域的卓越成就。

一、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过江隧道,全长约5.4公里,分为双向六车道。

该隧道工程自2005年开工,2009年竣工,历时4年多的时间。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南京市区过江交通压力,对于促进南京两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人民广场隧道工程上海人民广场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隧道工程。

该隧道工程全长1.6公里,分为双向四车道,于2001年开工,2004年竣工。

人民广场隧道工程的建成,有效地缓解了上海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三、北京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隧道工程北京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地铁隧道。

该隧道工程全长1.2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

工程自2002年开工,2009年竣工。

国家图书馆隧道工程的建成,为北京市地铁线路增添了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进一步优化了北京市的交通布局。

四、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是我国首条采用轨道交通方式连接多个片区的隧道工程。

该工程全长约18.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

工程于2010年开工,2015年竣工。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的建成,大大提高了重庆市的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五、广州珠江底隧道工程广州珠江底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沉管法施工的过江隧道,全长约1.8公里,分为双向四车道。

该隧道工程于1990年开工,1993年竣工。

广州珠江底隧道工程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广州市区过江交通的便捷,对于推动广州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在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著名的涵洞隧道工程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44.(in Chinese))
[11]黄章君.城市地铁双联拱暗挖隧道偏洞法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11,31(S2):68-72.(HUANG
Zhangjun.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with slant hole method
for the double-arch tunnel of city subway[J].Tunnel
Construction,2011,31(S2):68-72.(in Chinese))[12]郑凯,刘保国.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双连拱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运用[J].隧道建设,2006,26(2):53-56,
60.(ZHENG Kai,LIU Baoguo.Application of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of large-
spanned double-arched tunnels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J].Tunnel Construction,2006,26(2):53-
56,60.(in Chinese))
[13]代树林,徐燕,齐伟.于木匠沟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和施工监控量测[J].现代隧道技术,2010(3):87-91.
(DAI Shulin,XU Yan,QI Wei.construction and monito-
ring of Yumujianggou double-arch tunnel[J].Modern Tun-
nelling Technology,2010(3):87-91.(in Chinese))[14]董文德,高波,申玉生.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0(6):40-44.
(DONG Wende,GAO Bo,SHEN Yusheng.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double-arch tunnel on
express highway[J].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2010
(6):40-44.(in Chinese))
中国沉管隧道一览表
序号隧道名称类型建成时间1宁波甬江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单孔双车道1995
2广州珠江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四车道两条铁路1993
3宁波常洪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四车道2002
4上海外环线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三孔八车道2003
5广州仑头—生物岛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四车道2010
6广州生物岛—大学城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四车道2010
7天津中央大道海河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六车道2011
8广州洲头咀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六车道2015
9广州佛山高铁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六车道两条铁路在建10舟山沈家门港海底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人行2014 11港珠澳岛隧工程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六车道在建12南昌红谷沉管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六车道在建13香港红磡海底隧道双圆钢壳管节双向四车道1972 14香港九龙地铁隧道双圆混凝土管节双向四车道1979 15香港东区海底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四车道两条铁路1989 16香港西区海底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四车道两条铁路1997 17香港新机场铁路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两条铁路1997 18台湾高雄公路隧道矩形混凝土管节双向四车道1984
中国沉管隧道的特点
管节制造材料的变化:逐渐由钢筋混凝土取代纯钢材。

管节截面形式的变化:逐渐由空间利用率更高的方形截面取代圆形截面。

管节规模的变化:随着钢筋混凝土预制的质量控制技术水平(特别是混凝土长大、贯穿裂缝的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纵向预应力措施和钢(化学)纤维的引入,沉管隧道管节的长度越来越长。

沉管隧道适用范围的变化:早期沉管隧道一般用于内河,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各种技术难题的克服,沉管隧道的适用范围逐渐变广,既可以修建在较坚硬的河床、海床上,也可应用于深埋类型的工程。

(摘自隧道网微信公众平台2015-06-04)495隧道建设第35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