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2doc
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2doc

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2doc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绪论 1.理解并记忆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定义: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甚至是没有细胞构造生物的总称。
特点:①个体小,比面值大②繁殖快,代谢强③易变异,抗性强④种类多,分布广 2.三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3.掌握科赫法则原核微生物+和G-细胞壁的结构、组成、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染色基本步骤: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结果:紫色或蓝色——革兰氏阳性菌,G+菌红色——革兰氏阴性菌,G-菌。
原理:细菌用结晶紫染色后,再用碘液媒染可以提高染料的滞留性,当用乙醇对G+细菌脱色时于乙醇会使厚的肽聚糖层的孔隙收缩,因此在脱色过程中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滞留。
细菌为紫色。
相反G-肽聚糖层薄,有较大孔隙,乙醇处理使其细胞壁中脂质溶解进一步加大孔隙,所以复合物被抽提,经复染成红色。
2.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糖类和微量金属离子。
功能:①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运送;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③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成分的重要场所④膜上含有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
3.芽孢的定义、结构、特点、耐热机制定义: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或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质会浓缩形成一个椭圆形、壁厚、高度折光、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结构:孢外壁:厚而致密,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类,通透性差,不易着色;芽孢衣:角蛋白组成,非常致密,对化学物质的抗性。
皮层:厚,主要含芽孢肽聚糖、DPA-Ca含量丰富。
核心:相当于浓缩的细胞。
含水量极低,含有DPA-Ca。
其它见笔记本 4.糖被根据有无固定形态和包裹在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上,将糖被分为3类:荚膜:包裹单细胞,有定型,与细胞壁牢固结合,不易洗脱。
粘液层:包裹单细胞,无定型,与细胞壁松散结合,易洗脱。
菌胶团(zoogloea):包裹多细胞群体。
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绪论与第一章: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
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
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
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先导说明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分类方式,包括按形状、血清学分类、生理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分类等。
还介绍了微生物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微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2.微生物的培养和实验技术这一章节介绍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实验技术,包括无菌技术、培养基的配制与使用、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离纯化技术等。
还介绍了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鉴定方法和常用实验技术。
3.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包括细菌的形态分类、细菌细胞壁、膜、质体、核酸和其他细胞结构等。
还介绍了不同形态细菌的特点和鉴定方法。
4.细菌的生长和生长控制这一章节介绍了细菌的生长方式、生长曲线和生物量增长的计算方法。
还介绍了控制细菌生长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营养要求和抗菌物质等。
还介绍了细菌的传代方式和筛选培养方法。
5.真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这一章节介绍了真菌的分类方式,包括按菌丝、孢子和生殖方式分类。
还介绍了真菌的生活方式和菌丝的结构特征,包括菌丝的生长、分枝和传代。
还介绍了真菌在医学中的意义和真菌的鉴定方法。
6.真菌的致病性和防治措施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真菌的致病机制和致病性因素,包括侵入机制和毒素产生等。
还介绍了真菌感染的常见疾病和防治措施,包括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和防治真菌感染的方法。
7.病毒的分类和结构这一章节介绍了病毒的分类方式,包括按核酸、寄主和病原性分类。
还介绍了病毒的结构特征,包括病毒的核酸和壳蛋白等。
还介绍了病毒的复制方式和病毒寄生在细胞内的过程。
8.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学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病毒的致病性因素,包括侵入机制、复制和增殖等。
还介绍了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反应,包括感染后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还介绍了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和病毒疫苗的制备和应用。
9.寄生虫的分类和生活方式这一章节介绍了寄生虫的分类方式,包括原生动物、线虫、节肢动物和扁线虫等。
还介绍了寄生虫的生活方式,包括寄生虫的寄生途径、寄生周期和病原性等。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体系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微生物按照生物学特征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和原生动物。
此外,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通常被单独归类。
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1. 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胞质和遗传物质。
细菌的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2. 真菌的结构和形态真菌是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菌丝、分生子、孢子和细胞壁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子囊菌等。
3. 病毒的结构和形态病毒是非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套等。
病毒的形态多样,包括线状、球状和多棱体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生长是指细胞的增加和分裂过程,主要包括营养摄取、分裂和排泄等。
细菌的繁殖有二分裂、分裂和梭孢子等方式。
2. 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真菌的生长是指菌丝的延伸和分支过程,主要包括分生子的产生和分裂等。
真菌的繁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3. 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病毒的生长是指在寄主细胞内复制遗传物质和合成蛋白质,主要包括吸附、穿透和复制等。
病毒的繁殖有裸核和包膜两种方式。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1. 细菌的代谢和营养细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在氧气的存在下进行厌氧和需氧代谢。
细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脂肪等多种。
2. 真菌的代谢和营养真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生长温度进行低温菌和高温菌。
真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无机盐等多种。
3. 病毒的代谢和营养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因此没有自身代谢和营养循环,其复制和生长需要依赖寄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掌握)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4.噬菌体(了解)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8.病毒概述(掌握)9.真菌概述(掌握)10.其他微生物(了解)11.免疫学基础(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 )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 5 )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一、绪论(掌握)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②微生物的种类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HH 賣・«Mr CM ・3t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A.立克次体B.放线菌C.细菌D.真菌E.衣原体『正确答案』D、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1.1 I-2.细菌的特殊结构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A.抗吞噬性B.具有毒素活性C.耐热性D.黏附性E.侵袭性『正确答案』C三、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1.2.细菌的新陈代谢(1)细菌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基本生化反应是生物氧化。
(2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用代谢产物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实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用来鉴别细菌。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3.细菌的人工培养(了解)37C培养四、噬菌体(了解)其特点是:①个体微小,在电镜下才可见;②不具备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③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

绪论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个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分类:原核类:细菌(真菌类、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阮病毒、拟病毒)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3.微生物的发展史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消毒法,雁颈瓶实验)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科赫法则,证实了疾病的病原学说)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定义: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1. a细菌形态:球菌、杆菌(最常见)、螺旋菌b细菌细胞的构造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间体、核糖体、气泡、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芽孢和伴孢晶体等。
细胞壁概念: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需;3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缺壁细胞四类缺壁细胞a.L型细菌: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L型细菌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形成煎鸡蛋状小菌落b. 原生质体:用人为方法,在细菌生长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物质,如青霉素、丝裂霉素C,或用溶菌酶分解掉细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c. 球状体:用溶菌酶、青霉素等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的去壁不完全的近球状体。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1-03

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2简述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并举例说明。
3为什么可把列文虎克称为“微生物学先躯者”,巴斯德称为“微生物学的真正奠基人”, 科赫称为“细菌学奠基人”?4科赫在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和病因论方面有何贡献?5 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其原理是什么?2 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和构造。
3 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试说明这些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4 什么是菌落?怎样识别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5名词解释:磷壁酸,LPS,基内菌丝,芽孢,质粒,缺壁细胞,原生质体,原生质球,支原体,L型细菌6 根据外表特征,原核生物分为哪六种类型?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试列表比较各种真菌孢子类型、主要特点和代表种属。
P62表2-52.试述酵母菌的形态和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见P55页)3.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
P63表2-6 4试比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区别。
P46表2-15 名词解释真核微生物霉菌蕈菌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1 名词解释病毒亚病毒因子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 包涵体空斑枯斑噬菌斑溶源性溶源菌温和噬菌体病毒: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
噬菌斑:噬菌斑是指在宿主细菌的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裂解而形成的空斑。
2 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3 什么是效价,简述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
4 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特点?答: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
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潜伏期:指噬菌体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成熟噬菌体粒子装配前的一段时间,它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第一章: 微生物学导论在该章节中,我们介绍了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小有机体。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有益又有害。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该章节主要讨论了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微生物可以具有多样的形态,如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不同的微生物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如细胞壁、胞膜和细胞器等。
第三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在本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体系。
微生物被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然后进一步细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不同类群。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该章节讲述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放线菌分生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生长和繁殖是微生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阶段。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在此章节中,我们研究了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需求。
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来获得能量和合成必需物质。
营养需求包括碳源、氮源、能量源等。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机制。
微生物通过遗传物质DNA的重组和突变来产生变异,从而适应环境变化。
第七章: 微生物与人类该章节主要探讨了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可以对人体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如有助于消化、参与免疫反应,也可能引发感染和疾病。
第八章: 微生物与环境在本章中,我们介绍了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参与了循环过程,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等,对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
第九章: 微生物与工业在最后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为《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的概要,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绪论1.理解并记忆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定义: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甚至是没有细胞构造生物的总称。
特点:①个体小,比面值大②繁殖快,代谢强③易变异,抗性强④种类多,分布广2.三个重要人物的贡献(见笔记本)3.掌握科赫法则(见笔记本)原核微生物1.G+和G-细胞壁的结构、组成、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染色基本步骤:初染(结晶紫,1min)媒染(碘液,1min)脱色(95%乙醇,0.5min)复染(番红,3min)结果:紫色或蓝色——革兰氏阳性菌,G+菌红色——革兰氏阴性菌, G-菌。
原理:细菌用结晶紫染色后,再用碘液媒染可以提高染料的滞留性,当用乙醇对G+细菌脱色时由于乙醇会使厚的肽聚糖层的孔隙收缩,因此在脱色过程中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滞留。
细菌为紫色。
相反G-肽聚糖层薄,有较大孔隙,乙醇处理使其细胞壁中脂质溶解进一步加大孔隙,所以复合物被抽提,经复染成红色。
2.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糖类和微量金属离子。
功能:①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运送;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③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成分的重要场所④膜上含有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
3.芽孢的定义、结构、特点、耐热机制定义: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或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质会浓缩形成一个椭圆形、壁厚、高度折光、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结构:孢外壁:厚而致密,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类,通透性差,不易着色;芽孢衣:角蛋白组成,非常致密,对化学物质的抗性。
皮层:厚,主要含芽孢肽聚糖、 DPA-Ca含量丰富。
核心:相当于浓缩的细胞。
含水量极低,含有DPA-Ca。
其它见笔记本4.糖被根据有无固定形态和包裹在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上,将糖被分为3类:荚膜:包裹单细胞,有定型,与细胞壁牢固结合,不易洗脱。
(厚度:<0.2µm 的称为微荚膜)粘液层:包裹单细胞,无定型,与细胞壁松散结合,易洗脱。
菌胶团(zoogloea):包裹多细胞群体。
5.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组成:基体,鞭毛钩,鞭毛丝。
(G-基体由L`p`S M和中心环,G+细菌S M和中心环组成)第一章习题1、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和_____,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肽聚糖单体的组成成分为____、___ _和____,肽聚糖中的糖苷键可被_____水解,而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
3、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是_____,由_____`______和_______3部分组成。
4、用人工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______,为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____,实验室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叫作______,而_____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缺壁细菌。
5、细菌有4中不同的糖被形式,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和_。
6、真核细胞内存在着沉降系数为___S的核糖体,由___S和___S 两个亚基组成,原核细胞内存在着沉降系数为___S的核糖体,由______S和____S两个亚基组成。
7、芽孢的结构由内至外分为____、___、___和___4层结构,其中____相当于浓缩的细胞,_____的DPA-Ca的含量最高。
8、目前所发现的产芽孢的菌全是G+菌,而有性菌毛的全是G-菌。
9、孢囊是固氮菌属特有的休眠构造,耐热不耐旱。
10、大多数的螺菌和弧菌都有鞭毛,近半数的杆菌有鞭毛,而球菌鲜有鞭毛。
11、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现什么颜色?其原因是什么?12、试绘图表示芽孢的结构,并阐述芽孢耐热的机制。
真核生物酵母1.真核与原核细胞的比较2.酵母的细胞结构和菌落形态⑴酵母的定义:不是分类学上的术语,泛指不形成菌丝体的单细胞真菌。
⑵酵母的特点:①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②多数出芽繁殖;③能发酵糖类产能;④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⑤喜欢在含糖量高的偏酸环境。
⑶菌落与细菌相似:湿润粘稠,较透明,菌落周围较整齐,表面较光滑,易挑起,质地均一,多为乳白色,少数红色;但,菌落较大、较厚、较不透明,一般还会散发一股悦人酒香味。
⑷酵母的细胞结构:细胞壁:外层磷酸化甘露聚糖甘露聚糖中层蛋白质内层葡萄糖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含甾醇细胞质和内含物:各种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贮藏颗粒(异染粒、肝糖粒、脂肪滴) 细胞核3.酵母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假酵母 具有有性繁殖的酵母菌称真酵母假 菌 丝:某些酵母在无性繁殖过程中子细胞不与母细胞分离,连成丝状生活史:⑴定义:又称生活周期:指个体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的全部过程。
⑵类型:(看出芽(少数为分裂)的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双倍体) 单倍体型: 双倍体型: 单-双倍体型丝状真菌 1. 相关概念丝状真菌的营养体为丝状物,称之为菌丝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无隔菌丝:整个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多个核。
如根霉、毛霉、犁头霉等低等真菌。
有隔菌丝:菌丝由横隔膜分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内含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
如子囊菌和担子菌等高等真菌。
大多数真菌菌丝均属此类。
2. 菌丝变态菌丝变态——假根和匍匐枝 作用:吸收与营养 支撑 蔓延 菌丝变态——吸器 菌丝变态——附着胞 菌丝变态——菌环和菌网 2. 繁殖⑴相关概念某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适应一定的环境或抵御不良条件,会相互交织形成或疏松或紧密的密丝组织,形成特殊的组织体。
繁殖 方式无性有性 芽殖:各属都存在裂殖:裂殖酵母(Schizaccharomyces )产无性孢子:掷孢子(掷孢酵母属)、节孢子(地霉属)、厚壁孢子(白假丝酵母)主要方式(产生子囊孢子)组织体构成:菌索(吸收营养) 菌核(休眠体可萌发成其他)) 子座(繁殖) ⑵繁殖方式⑶丝状真菌无性孢子特征①接合孢子是由菌丝生出的结构基本相似、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两个配子囊接合而成。
②子囊:两性细胞接触以后形成的囊状结构,内生子囊孢子。
③担子菌所特有,外生于一个特殊的被称为担子的细胞上。
繁殖方式菌丝片段无性孢子 有性孢子担孢子孢子孢囊孢子 厚垣孢子 卵孢子 接合孢子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 游动孢子3.分类及其常见真菌⏹同属接合菌门,营养体为无隔多核的菌丝,无性孢子为孢囊孢子,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二者十分接近,但:⏹形态上:根霉有假根和匍匐枝,毛霉无。
⏹功能上:根霉以糖化作用为主,分解淀粉,是酿酒工业常用的糖化酶菌种;毛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强,用于制用腐乳、豆豉等食品的重要菌种。
5.根霉曲霉毛霉青霉的作用曲霉:曲霉是酿酒业所用的糖化菌种,是与制酒关系最密切的一类菌。
菌种的好坏与出酒率和产品的质量关系密切。
白酒生产中常见的曲霉有:黑霉菌、黄曲霉、米曲霉、红曲霉。
根霉是小曲酒的糖化菌。
6.霉菌的菌落特征正如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一样,霉菌菌落也与放线菌的菌落相似,但更大、较疏松:干燥、不透明;多呈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呈红、黄、绿、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通常正反两面颜色不一致,中央和边缘的颜色也不一致。
病毒1.定义: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活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实体。
2.特点:1)极为微小2)不具有细胞结构。
严格细胞内寄生,没有代谢酶系,不能进行独立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在寄主细胞外没有生命特征。
3)极为简单,蛋白质衣壳+核酸(DNA或者RNA,不能两者兼具),可结晶。
4)核酸可以是双链DNA、单链DNA、单链RNA、双链RNA。
5)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型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具有宿主特异性。
3.病毒的结构:(由外到内一次)包膜(外有刺突):有的病毒有,包膜在释放过程中形成,来源于宿主细胞膜或者核膜以及一些细胞器的膜。
蛋白质衣壳:包围着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壳,保护核酸。
组成衣壳的基本单位是壳粒(capsomer),壳粒有规律地排列而形成衣壳。
核酸3.病毒的增殖吸附——侵入——脱壳——合成——装配——释放4.病毒的蛋白分类:①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能,但并不结合于毒粒中的蛋白质。
②结构蛋白: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包含的蛋白质。
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存在于毒粒中的酶4.噬菌体⑴定义:侵染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⑵一步生长曲线:用来测定噬菌体从吸附于受体细胞到成熟释放的时间间隔(增殖时间), 并用以估计每个被侵染的细胞释放出来的新的噬菌体数量(增殖倍数)的生长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习题▪病毒主要由(蛋白质衣壳)和(核酸)两部分组成,二者统称为(核衣壳)。
▪依据壳粒的排列,病毒的形态可分为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符合对称)三种主要的类型,其中噬菌体一般为(复合对称)。
▪根据包含体形成的部位,可将昆虫病毒分为(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
▪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吸附)、(侵入)、(脱壳)、(合成)、(装配)、(释放)六步,有些病毒比如噬菌体在()的同时完成()。
▪动物病毒的侵入方式以(内吞)和()为主。
营养1.相关概念营养物质(nutrient): 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营养(nutrition): 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2.营养物质(见笔记)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见笔记)4.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见笔记)5.培养基⑴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应经济节约灭菌处理⑵培养基分类第4章习题名词解释:生长因子、水的活度、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被动运输、基团转位简答题:1、微生物生长所需的5大类营养物质是什么?各自的生理功能是什么?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请谈谈在选择、配制和使用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
4、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