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规章制度落实不力的问题

规章制度落实不力的问题一、规章制度落实不力的原因分析1. 缺乏制度意识在一些组织或者机构中,员工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他们可能觉得规章制度只是一纸空文,不需要严格遵守。
这种缺乏制度意识的员工容易越俎代庖,不遵守规章制度,给组织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2. 缺乏制度执行力有些组织或者机构虽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缺乏执行力。
领导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监督不力,导致员工对规章制度不够尊重,有悖于规章制度的初衷。
3. 制度不合理有些组织或者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够合理、不够科学,导致员工对规章制度缺乏信心,不愿意遵守。
制度不合理还容易引发员工的怨气和不满情绪,进而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转。
4. 员工素质低下一些员工的素质不高,道德水平不够,他们对规章制度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和遵从意识。
这类员工容易漠视规章制度,为了个人利益而违反制度,给组织带来不小的隐患。
二、规章制度落实不力的后果分析1. 影响组织形象规章制度落实不力会导致员工的不良行为频发,影响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当外界对组织的不规范行为有所察觉时,会影响到组织在社会上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影响工作效率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力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员工缺乏规章制度约束,在工作中容易松懈,导致工作进展缓慢,甚至会因为违反规章制度而造成工作停滞。
3. 影响员工士气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力容易造成员工的士气低落,他们看到其他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自己又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就感到沮丧和失望。
员工的士气低下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导致团队的凝聚力不足,难以形成合力。
4. 影响组织发展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力会使组织的内部管理失控,无法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影响到组织的发展。
当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经常被违反时,会造成组织的混乱和不稳定,难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三、如何解决规章制度落实不力的问题1. 加强制度宣传组织应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宣传,让员工深刻认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意识。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的不足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的不足
一、原因:
1. 员工意识不足:有些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树立规章制度的意识,导致执行不力。
2. 管理层监督不到位:管理层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督不到位,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3. 规章制度不合理:有些规章制度制定得不够科学合理,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执行困难。
4. 惩罚不足: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惩罚不力,导致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减弱。
二、解决方法:
1. 提高员工意识:通过员工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员工对规章制度的重视和执行力度。
2.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时纠正问题。
3. 完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
4. 加强惩罚力度: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应当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维护规章制度的
权威性。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足问题的解决需要全员共同努力,包括员工、管理层在内的全体员工
都应当提高对规章制度的重视和执行力度,共同维护企业的运转秩序和效率。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取得更好的成绩。
制度执行不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制度执行不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 制度执行不力的现状制度执行不力,哎呀,这可真是让人挠头的一件事。
就像你家里的老虎猫不愿意按时吃饭一样,让人哭笑不得。
很多时候,制定了规章制度,但它们就像那放在书架上的古董一样,光鲜亮丽但没啥实际用处。
大家都知道制度重要,但实际操作中却发现,制度的执行力就像是夏天的冰淇淋,慢慢融化掉了。
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制定了很多高大上的规定,却总有人抱怨:这规定根本没法执行啊!在一些地方,制度的落地像是浮云,飘来飘去,没人抓得住。
换句话说,明明有一套“保命符”,却总有小伙伴不愿意戴上。
2. 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2.1 领导重视程度不足首先,领导的态度就像是决定了饭菜的味道一样重要。
如果领导不重视,那整个制度执行起来就像是牛头不对马嘴。
领导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制度好”,实际操作却是“制度走肾”。
这就好比你跟朋友约好去吃饭,但他最后却爽约了,制度的执行自然就成了泡影。
有人说,领导就是那把“定盘星”,如果他对制度不认真,那下属也会心浮气躁,执行起来自然打折扣。
2.2 员工执行意愿不强再有就是员工的执行意愿不强。
你让人家做事,人家可得有动力啊!没有干劲,那制度不管你怎么规定,最后的结果就像是给老虎穿上小鞋子,勉勉强强,毫无效果。
员工们觉得制度远离他们的实际需要,那就像是对牛弹琴,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他们觉得制度是摆设,那肯定会心有不满,执行起来也会心不甘情不愿。
3. 制度执行不力的整改措施3.1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首先,要想让制度真正执行起来,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键。
领导要像吃了火锅一样,热情四溢,对制度的执行要认真严肃。
制定出明确的实施计划,并且定期检查和反馈,让制度执行不再是纸上谈兵。
领导得以身作则,不仅要嘴上说,还得身体力行。
就像是做饭的厨师,光会说“这个菜要这么做”,还得真正下厨,才能做出好吃的菜来。
3.2 增强员工执行意愿其次,增强员工的执行意愿也是关键。
让员工看到制度对他们的实际好处,就像是给他们加了点甜头,大家自然会乐意执行。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一、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原因1.管理不严,监督不力。
有些企业管理人员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监督和检查,导致员工对规定的执行存在侥幸心理,以及敷衍了事的现象。
2.员工意识不强。
有些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认为执行规定会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因此不愿意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3.规章制度不合理或过于繁琐。
有些企业的规章制度设计不合理,内容过于繁琐复杂,让员工感到困扰和不便,从而影响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
4.缺乏有效的激励与惩罚机制。
企业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导致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
5.信息不畅通。
企业对规章制度的宣传和解释不清晰,导致员工对规章制度内容不够了解,无法正确执行规定。
以上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一些主要原因,企业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影响1.影响企业的形象。
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给外界留下不良印象,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2.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
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会导致员工工作时常常违反规定,耽误工作时间和影响工作效率。
3.造成员工之间的不和谐关系。
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会导致员工之间相互埋怨,矛盾激化,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影响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
4.影响企业的发展。
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困难,制约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5.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会导致企业出现资金浪费、资源浪费等情况,对企业经营效益有负面影响。
以上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一些主要影响。
企业必须认真对待规章制度的执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三、改进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措施1.加强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企业管理人员要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确保员工按规定执行。
2.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增强员工对规章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员工的执行意识和自觉性。
执行规章制度不坚决

执行规章制度不坚决一、执行规章制度不坚决的原因1.领导不重视。
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决定执行规章制度的关键人物,如果领导层对规章制度执行不重视,往往会导致下属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坚决。
2.员工素质不高。
组织中员工素质的提高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至关重要,如果员工素质不高,很可能会出现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
3.制度设计不合理。
如果组织的规章制度设计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那么员工执行起来就会感到困难,从而导致执行不坚决。
4.激励机制不完善。
激励机制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激励机制不完善,员工就不会有积极性去执行规章制度。
5.制度执行不到位。
在组织中,如果制度的执行不到位,规章制度就无法有效地得以贯彻。
缺乏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执行势必会导致不坚决的情况。
二、执行规章制度不坚决的影响1.影响组织效率。
规章制度不坚决会导致组织内部的混乱和不稳定,进而影响到整体业务的发展和运作,降低工作效率。
2.影响工作质量。
规章制度不坚决会使得员工对工作内容和任务执行不到位,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组织的整体形象。
3.降低员工积极性。
如果规章制度执行不坚决,员工就会觉得没有动力和积极性去执行规章制度,从而导致整体团队合作的效率降低。
4.可能带来纠纷和矛盾。
规章制度不坚决会导致员工之间的纠纷和矛盾,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工作氛围,加剧组织的内耗。
5.影响组织的发展。
规章制度不坚决会使得组织失去制度约束和规范,导致整体业务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到组织的长期发展。
三、解决执行规章制度不坚决的方法1.加强领导层的重视。
领导者要重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要求员工执行规章制度。
2.提高员工素质。
组织要加强员工素质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能力。
3.合理设计规章制度。
组织要合理设计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员工能够便利地执行规章制度。
4.完善激励机制。
组织需要完善激励机制,让员工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和激励,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近年来,不少单位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上出现了不力的情况。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制度设计不完善、规章制度宣传不到位、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不力等。
首先,不少单位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缺陷。
有些规章制度的表述不够明确,容易产生歧义,导致执行时出现分歧和混乱。
还有一些规章制度过于繁琐复杂,难以理解和执行,给工作人员造成了困扰。
此外,一些单位的规章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导,使得员工在执行时无从下手。
这些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执行的困难和不力。
其次,规章制度的宣传不到位也是导致其执行不力的原因之一、规章制度的宣传是制度得以执行的关键,但是很多单位在宣传上存在不足。
有些单位宣传方式单一,只是通过简单的会议、通知等形式进行宣传,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
还有一些单位的宣传内容粗糙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导致员工对规章制度的了解不深入,执行时容易出现问题。
规章制度的宣传应该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宣传,使得员工能够充分了解和理解规章制度,从而提高执行的效果。
第三,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导致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由于制度的复杂性和员工素质的差异,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员工对制度的误解、执行中的操作疑惑等。
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法规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导致规章制度执行不严谨、不认真。
此外,部分单位缺乏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机制,员工没有必要的执行激励和追责措施,导致执行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
最后,对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不力也是导致其执行不力的原因之一、一方面,一些领导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抱有漠视态度,不重视规章制度的执行,导致员工对制度执行的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不力,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执行评估制度,导致员工在执行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出现执行不力的情况。
综上所述,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主要包括制度设计不完善、规章制度宣传不到位、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不力等。
有的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有的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一、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1. 缺乏监督和管理:有些企业的管理层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够重视,往往只是口头上说一些空话,而没有实际的监督和管理。
这样的情况下,员工就会觉得规章制度并不重要,从而不去执行。
2. 规章制度不合理:有些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得不合理,让员工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这样就会影响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导致执行不力。
3. 员工态度不端正:有些员工对规章制度不够认真,没有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执行不力。
4. 缺乏培训和教育:有些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足够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执行要求不够了解,导致执行不力。
5. 惩罚手段不够严厉:有些企业对规章制度的违反者没有做出足够的惩罚,导致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够重视。
二、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影响1. 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会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下降,影响企业的发展。
2. 影响员工的工作质量: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会导致员工的工作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业绩。
3. 影响企业形象: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会影响企业的形象,给外界留下不良印象,影响企业的发展。
4. 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导致员工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影响企业的整体氛围。
三、解决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方法1. 加强监督和管理:企业管理层应该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做出及时的处理。
2. 优化规章制度:企业应该优化规章制度,让员工更容易理解和执行。
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该经过各方的讨论和调整,确保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3. 加强培训和教育: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执行要求,提高员工对规章制度的重视度。
4. 加强惩罚力度:企业应该对规章制度的违反者做出足够的惩罚,让员工意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5. 建立激励机制:企业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执行规章制度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提高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意愿。
制度执行不力的6大原因

制度执行不力的6大原因制度执行是一个组织或机构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石,一个好的制度执行能够保证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然而,制度执行不力是许多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多种多样。
以下是制度执行不力的6大可能原因:1.不完善的制度设计: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应该是全面、细致和可操作的,能够涵盖各个方面的工作。
如果制度设计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执行过程中的一些盲点和缺失。
例如,制度中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工作流程不清晰,责任界定不明确等等。
这种情况下,员工很难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责任,也容易出现执行偏差。
2.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培训:制度执行的前提是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如果组织在制度实施前没有进行足够的沟通和培训,员工可能对制度内容和要求知之甚少。
另外,沟通不畅或者信息传递有误也可能导致制度执行不力。
因此,组织需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解释,确保每一位员工都明白制度的意义和执行要求。
3.员工意识和素质问题:有些员工可能对执行制度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认真程度,把制度执行当作廉政建设的形式主义,而不是真正的工作需求。
这可能与员工的职业操守、道德素养和责任意识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需要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意识,明确告知员工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打击措施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惩罚。
4.组织文化和氛围:制度执行受到组织文化和氛围的影响。
如果组织的文化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的最大化,员工有可能会以违背制度为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
另外,如果组织氛围不开放、不宽容和充满怨言,员工可能会对制度持有怀疑和反感的态度。
因此,组织应该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强调公平公正和奖惩分明,使员工愿意遵守制度。
5.监督不力和处罚不当: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需要有监督和奖惩机制的支撑。
如果组织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不力,监管部门存在失职、敷衍和纵容等问题,员工可能会心存侥幸心理,不执行制度规定。
此外,如果组织存在执行制度不充分或不适当的处罚措施,不按照制度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员工可能会有违反制度的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篇一:企业制度执行不力的7大原因
企业制度执行不力的7大原因【转载】
一般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有:
1)制度本身无法执行:制度的规定与实际不符,或者脱离实际情况,与其他制度之间存在矛盾,没有对预见情形的规定或预见情形与实际情形不符等,即制度本身存在全面性、体系化、适宜性的问题,会导致不执行。
比如,出现问题而追溯制度时,往往没有相对应的条款。
即使有,条款内容也与事实不符,难以作为追究责任的依据。
2)领导带头不执行:制度颁布后,领导要求其他人执行,自己不执行,如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等,久而久之,上尤下效,大家都不执行了,又回到了“人治”。
部分领导的这种行为与封建社会的皇帝差不多。
3)忽略过程、只重结果而导致的不执行:因为制度本身有问题,如果执行的话,要这个审核、那个签字,很麻烦;不执行,只要是结果一样,领导会同样高兴,甚至会表扬“干得好”。
久而久之,大家都忽略了过程,只追求结果。
事实上,过程是结果的必需,结果是过程的必然。
没有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过程,不会导致有好的结果。
即使是有好的结果,可能也是偶然的、个别的。
而一旦没有好的结果,再追溯
原因,就已经晚了——因为从领导到员工已经养成了不要过程、只要结果的执行习惯。
4)执行成本高于不执行成本:许多制度没有奖惩措施——执行的好,没什么奖励;执行的不好,也没什么惩罚——执行和不执行的成本都是零。
即使是有奖惩措施,执行成本高于不执行成本,也会导致不执行。
这在国有企业比较普遍。
这种原因与污染治理差不多。
5)制度面前不平等所导致的不执行:在绝大多数企业,在制度面前,除了领导可以“理所当然”地不执行外,许多高层副职在违反了制度后,领导往往对他们“网开一面”;中层人员在违反了制度后,领导和分管副总往往以“有情可原”而不追究责任;对有的员工,因为人情关系等原因,可以“下不为例”……久而久之,口子越开越大,进而导致制度的“大面积塌方”。
6)缺乏监督而导致的不执行:任何制度都必须需要监督,而且是全面的监督,包括知道本身的监督(制度管理)、企业内部制度管理部门的内部监督、作为“第三方”的常年管理顾问或管理咨询公司的外部监督,以及法律法规监督。
任何一方面的监督缺失,都会导致不执行。
7)信息衰减的必然性而导致的执行衰减: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级就越多;管理层级越多,信息链就越长;信息链越长,信息衰减量就越大,甚至就会发生信息变异——本来是这么说的,他是那么传达的;本来是这么传达的,却是那么执行的——信息衰减是必然的,也是制度执行不力的唯一一种客观存在。
篇二:企业制度因何执行不力?
企业制度因何执行不力?
制度执行不力根源很多时候不在员工,而在管理者。
制度是执行力的保障,因此很多公司都十分重视制度的制定,我们发现很多公司或公司,不是没有制度(有的很齐全,有的甚至多达1000多万字),而是执行不力,制度形同虚设没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大部分都停留在纸上或电脑上。
要弄清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我们须对制度的制订程序、制度内容、制度宣贯、制度执行监督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
作者通过深入40多家公司或公司调研分析后,发现制度执行不力主要的原因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
制度基础不平等
仔细研读有些公司的制度并同高管沟通后,明显感觉一些管理制度就是“霸王制度”,根本体现不出平等、公平,一边倒的现象十分严重。
例如:有一个公司的考勤制度是这么规定的:一个月休息一天,请假一天扣2倍工资,病假没有工资。
激励制度奖少罚多,罚金进入公司“其他收入”项目,而不是通过设立公司基金取之于员工用之于员工,让员工感觉公司有开设创收渠道的嫌疑。
可想而知这样的制度怎么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有抵触或抱怨也实属正常。
制度程序不规范
大部分公司制度的出台程序是部门主管或是人力资源部门起草,提交总经理审阅,总经理与主管商讨修订,最后就是总经理签发、制度公布执行。
整个过程没有员工代表的参与,倾听他们的心声,没有征询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对制度的看法,基本上是公司中高层起草制订,讨论后就开始执行,缺乏群众基础,为制度执行埋下隐患。
还有就是
没有试行阶段一步到位现象十分普遍。
制度内容针对性不强
看了有些公司的制度发现复制、抄袭(coPY)现象很严重,制度内容的确具体详细,堪称完美无缺,可是一看他们员工的素质与对制度认知就知道不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其他公司的管理制度避免走弯路是提高效率的常用做法,本是值得肯定与提倡,但是不能有效做到结合自身公司的人员素质、公司规模等实际情况,只是简单的coPY或组合,做不到完美结合,最终的结果是四不像,为执行难埋下了隐患。
遇到值得借鉴的制度,要结合自身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修订,不能只是拿来主义,将搜集来的制度换个签发人和日期就开始执行。
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制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个人认为小一点公司由于人员少、素质相对偏低,制度可以适当“简单”一点,表达通俗一点,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大中型公司由于人员多、管理难度大制度可以具体详细一些、规范一些,即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表格化。
制度宣贯不力,理解不一致
制度公布出来以后,制度发布部门解释不到位,常见的现象是公布栏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贴出了各种各样的通知与制度。
尽职的还能给你宣读与解释一下,有的就通过传真或电邮的形式发给你一个制度让你自己看,看完后签字即可。
作为制度发布部门没能做到制度解释工作,部门主管没能做到对制度正确解读,由于理解的差异,导致每个人对同一制度的理解各有不同,最终的结局是制订方的“说法”与员工的理
解出入很大,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执行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最可怕的是部门主管的理解与制度制订部门理解都不能做到一致性“错误解读”制度内容误导一群人,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员工对制度的理解与店长(部门主管)基本一致性很能说明这一点。
再就是店长(部门主管)对制度内容本身就不认可的公司(部门),员工意见(或抵触情绪)比其他公司要大很多,执行力也是最差的。
制度执行监管不力
很多公司的制度都是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遇到怕得罪人的部门主管,制度那就更是形同虚设,该严惩的没严惩、该罚的没罚、该批评的没批评、该警告的没警告。
员工的感受不到制度的严肃性。
有的是公司高管(总经理、执行副总)负责监督(抽查),刚开始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可后来工作“一忙”,监管力度逐渐递减。
还有就是执行过程中,执行双重标准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特殊员工(与公司领导或主管关系较好的员工、能力强的员工)违反制度,部门主管(店长)因顾虑太多在执行力度大大折扣,而对“普通老百姓”却按章办事,让员工感觉受到不公平待遇,抵触情绪也是自然的。
制度执行力的保障
当我同公司总经理就制度执行不力原因探讨时,大部分将制度执行力归结为部门主管执行不力?其实并不是完全如此,那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要确保制度强有力执行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尽量做到有员工代表参与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即民主集中制);遵行平等、公平原则,避免一边倒;拒绝简单
的拿来主义,做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宣贯到位达到上下理解一致;执行过程中一视同仁不搞双重标准;监管做到违反必究,究必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没有监管就没有执行);定期修订不合适宜的相关条款,确保制度的针对性。
制度建设是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要工作之一,企业缺少了制度就像道路缺少交通规则一样可怕。
如果制度制订出来不执行,那还不如没有制度。
制度是制订出来是供大家遵守的,那怎么样保障所制订出来的制度得到强有力的执行是制度制订者与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制度执行不力根源很多时候不在员工,而在管理者。
篇三:公司制度为何执行不力
老友郭君,年轻干练,几个月前被提拔为了行政总监。
他在他们公司做了3年,进公司时从中层做起,做事有魄力,颇得老板赏识。
郭君的老板未及不惑之年,可谓年轻有为,做实业出身,低调务实,虽学历不高却颇具运作能力,十年时间,将企业由小做大,员工由创立之初的百余人增长至千余人,发展势头甚猛。
老板信奉一条管理原则:小企业靠权威,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自认本公司目前已处于中等企业规模,急需摆脱创业之初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息,将企业制度化建设纳入日程,并将此重任委托刚刚被提拔为行政总监的郭君主抓。
郭君深谙老板心思,新官上任,意气风发,一口气甩出十数项内部管理制度,上至公司发展战略,下至车辆使用管理,方方面面可谓俱全。
然数月过去,郭君发现此些制度在公司的执行力度颇低,有的执行平均值甚至可忽略不计,真正成了一纸空文。
更为甚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