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复习题

合集下载

专题33 中国的气候 - (知识默写背诵清单)- 2024年[地理]中考复习【默写清单】

专题33 中国的气候 - (知识默写背诵清单)- 2024年[地理]中考复习【默写清单】

专题33 中国的气候1.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气候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气温特点(2)中国的温度带与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带与带的分界线。

(1)降水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沿海往内陆降水逐渐减少。

多少、多少。

②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降水集中在季,多,少;年际变化。

③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④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的托克逊。

⑤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1)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地区2.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气候显著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

(故事谐音记忆:大(大兴安岭)英(阴山)雄喝(贺兰山)八(巴颜喀拉山)缸(冈底斯山)酒)夏季风特点:。

冬季风特点:。

2.中国主要的特殊天气:、梅雨、、沙尘暴。

寒潮发生在;梅雨发生在;台风发生在月,7——8月为多;沙尘暴发生在干旱的。

3.主要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台风、。

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时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4.秦岭淮河一线主要的地理分界线(1)一月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亚热带与带的分界线。

(3)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气候的分界线。

(6)水田与的分界线。

(7)北方与的分界线。

(8)河流有无分界线。

(9)常绿阔叶林与的分界线。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气候相关知识,特准备以下题册和答案,供中学地理课堂使用。

一、选择题1、下列地理要素中,对中国气候影响最为显著的是(D)。

A、人口B、地形C、水文D、经纬度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决定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的主导系统,其最大强度出现在(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据气象学家介绍,造成我国雾霾的原因主要是(C)。

A、气压低B、湿度高C、大气污染D、气温高4、以下哪个因素不是造成中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B)。

A、纬度B、海拔C、东西地形D、暖湿气流5、中国地处亚热带,夏天的气温非常高,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A)。

A、长江中下游地区B、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C、高原D、西北干旱区二、判断题1、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我国地区的夏季降水。

(错误)2、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从而形成了中国气候的明显特色。

(正确)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气压偏低。

(正确)4、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到北极气团的直接控制。

(错误)5、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带有明显的干燥特征,主要是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

(正确)三、简要问答1、我国气候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人口、地形、经纬度、水文、气象等因素。

2、中国大气十年沉积量最大的城市是哪个?北京是中国大气十年沉积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3、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我国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韩国式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温带针叶林气候。

4、中国的主导气候系统是什么?中国的主导气候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5、夏季雾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夏季雾霾主要来源是颗粒物以及各类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中国气温特征及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中国气温特征及原因

20.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
月均温(℃)等值线图,
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
B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影响等温线分布特征的因素
①纬度因素:全球等温线分布图上,数值从低纬度 向高纬度递减。 ②海陆因素:纬度相当的地区,深居内陆则夏季向 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 ③地形因素:纬度相当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 低。 ④洋流因素: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等温线 向高纬度弯曲,寒流降温减湿,等温线向低纬度弯 曲。 ⑤下垫面状况:裸地、森林、沙漠、湖泊等,及城 市热岛效应影响。
(1)利用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 受太阳辐射因素影响,无论1月、7
月,北半球气温总体趋势由南向北 递减,南半球由北向南递减。
(2)判读海陆位置: (3)判断月份、季节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
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 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 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 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 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 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热带 >8000
滇、粤、台的南 部和海南省
一年三熟
高原气候区 <2000 青藏高原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一年一熟
作物
早熟春小麦、 大麦、马铃薯 春小麦、玉米、 大豆、谷子 冬小麦、玉米、 谷子、甘薯
水稻、油菜
水稻
青稞
3、我国温度带分布
习题2:
Q:为什么回归线以南的一些地区,应为热带,而实际上是亚 热带?
小结: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四常见天气系统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四常见天气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创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它可以反映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古诗“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描述了大暑时期的长江流域天气现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一二句诗反映该地受亚洲高压控制B.一二句诗反映该地受亚速尔高压控制C.三四句诗反映了该地为强对流天气D.三四句诗反映该地为准静止锋天气(2)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2018年1月22日起,我国迎来了今冬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影响本次天气过程的系统是( )A. B.C. D.(3)大寒期间,揭西( )A.昼长夜短B.昼渐短夜渐长C.日出时间晚于6时D.日落西北2.下图为12月9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天气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部分站点标注的天气符号,表示云量的是( )A. B. C. D.(2)关于此时甲、乙两地气温差异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距海洋远,空气升温快B.乙地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C.甲地受暖锋控制,气温回升D.乙地为高压,空气下沉降温3.下表为长沙市某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力天气状况11月28日2211微风秋高气爽11月30日72北风3级小到中雨12月2日92微风晴(1)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2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上图)中的序号是( )A.①②③B.④⑤⑥C.⑥⑤④D.③②①(2)12月2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B.中午,迷雾层层,仍未散尽C.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D.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4.下图为2018年1月3日~6日北美东海岸附近海平面中心气压及中心气压下降率随时间和纬度变化图。

中国天气复习[学习]

中国天气复习[学习]

中国天气复习第九章低纬环流系统一、名词概念:1.旋衡风:当空气运动轨迹曲率和风速较大时,气压梯度力与离心力相平衡的空气运动。

2.副热带高压:出现于对流层中、下层,位于大洋上的暖性高压按惯例称为副热带高压。

(其形成以动力原因为主)3.南压高压: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

4.赤道/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

(分为信风带和无风带)5.东风波:副高南侧对流层中下层,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处,呈波状形式自东向西移动,出现在东风带中,称为东风波。

6.赤道反气旋: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发生反气旋性弯曲,转变为西南风。

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加强发展,形成反气旋中心,这反气旋中心称为赤道反气旋。

7.热带云团:热带地区直径达4个纬距以上的白色密蔽云区,称为热带云团。

8.台风: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伴有狂风暴雨,造成严重灾害。

二、问答题:1. 中、低纬度大气运动的重要差别?答:①低纬度地转参数f很小,不满足地转风关系。

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特征,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特征。

与中高纬地区相比,热带流场的变化显得更为重要。

②低纬度的地区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具有显著影响。

2. 低纬度地区系统的运动满足什么关系?(分为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答:低纬度地区天气尺度系统运动都满足压能风平衡的关系,而次天气尺度系统具有旋衡风的特征,旋转中心始终对应着动力位势低值区。

3. 西太副高的概括、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答:(1)概括:常年存在,稳定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

夏季副高强大,范围广,冬季强度减弱,范围缩小。

(2)结构特征:①温度场,有暖区,暖中心与高压中心不完全重合,低层有逆温存在。

②湿度场,脊中干燥,南北两侧有湿区。

③风场,脊线附近风速小,南北两侧在高层有急流,风速大。

④涡度场,负涡度区的范围和强度均随高度而增大。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天气和气候专题真题解析1.(2004年湖南)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对应自然带。

解答:(1)由表中数据分析城市①1月均温 5℃,7月 29℃降水夏季多,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②1月均温 11℃,7月 27℃降水量集中在 1月应为地中海气候,城市③1、7月均在 20℃以上,降水集中夏季,干湿季分明应为热带季风气候,此三种气候对应城市应为 B 选项:上海、罗马、孟买,故选项 B 正确。

(2)城市②所属气候即地中海气候应分布在大陆西岸,故正确选项为 A。

(3)城市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故 D 选项正确。

[注意]气候类型判断及分布。

2.(2004年广西)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3)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⑥B.②④⑤C.④⑥⑦D.②③⑤(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及气候类型判断能力。

解答:(1)结合图中温度数值及①~⑦组气候类型中最高温、最低温数值推算各气候类型年温差可知年温差最大的一组应为④⑥⑦,即 C 选项正确。

(2)图①表示的气候特征:终年气温较高年降水量多,应为热带雨带气候,即 A 选项正确。

(3)图⑦对应气温、降水数值,最热月气温在 10℃以下,最冷月在 -20℃,终年降水较少,其对应气候类型可能是苔原带,即 C 选项正确。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高中地理:中国气候(共34张PPT)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高中地理:中国气候(共34张PPT)

俄罗斯的军港摩尔曼斯克全年不冻
2.右图位于 半球,判断理由


3. 读图20一2,回答问题。
(1)C点的气温:
(2)A点气温 (大于或小于)0 ℃ ,
气温的范围:
(3)B点气温 (大于或小于)0℃,
气温的范围:
2
1.判断下列现象中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现象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热带全年高温,华北冬季结冰 夏季的海边是避暑胜地 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原 山麓红花绿草,山顶白雪皑皑 东京气温年较差小于郑州 俄罗斯的军港摩尔曼斯克全年不冻
13
14
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
1.东西方向的差异主要受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东部距海近并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而西部 正相反。
(1)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 (2)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光照充足 (3)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比热容小,地表升温快 8
划分依据:积温 <1600℃
地图册163页
>1600℃ >3400℃
>4500℃
细节关注:
>8000℃
1.温度带的划分 依据;度数;范围(地形区),尤其是暖温带
2. 跨四个温度带:甘肃省 跨三个温度带:云南省、陕西省、新疆、内蒙古
(2)成都一月均温比同纬度的武汉气温 高 ,主要原因是。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有大巴山、秦岭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的
影响小;武汉地处江汉平原,受冬季风的影响大
7
1.B处等温线向 高 纬弯曲,说明气温比同纬气温 高 ,主要形 成原因是 地处黄河谷地,地势低,气温高 。
2.吐鲁番出现我国夏季最高温,原因:
纬度 海陆位置 地形 地形 海陆位置和洋流 洋流

区域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53张PPT)

区域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53张PPT)

平 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量雨 洋 水,也有来自__印__度_洋的
__西__南__季风。
原因之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
低气压
低气压
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____远__离__海___洋__和__山__脉___阻__挡__。

平 洋
印度 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2、 降水的时间分布 ①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4_、__5_、__6_、__7_、__8_、_月9 ,武汉为 _4__、__5_、__6_、__7_、__8月,北京为__7_、__8月,哈尔滨为___7_、__8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夏___秋__多__,__冬___春__少___, 明显的差异是____越__往__北__雨___季__越__短__,___降__水__集__中___程__度__越__高_。
青藏高原气温最低
③等温线较稀疏,南 北温差小;除青藏高 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④高温极值在吐鲁番 盆地。低温极值在青 藏高原
为什么夏季南北温差小?
①纬度: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 大但白昼短,南北太阳辐射相差不大。 ②夏季风(大气环流):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阴雨 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
一、中国的气温
1、根据数值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一、中国的气温
2、根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然植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天气》复习第一章 西风带大型扰动1、何谓西风指数?Rossby 把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定义为西风指数。

实际工作中把两个纬度带之间的平均位势高度差作为西风指数I。

2、何谓指数循环?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什么叫长波、超长波、短波?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有哪些?超长波:波长在一万公里以上,绕地球一圈可有1~3个波,生命史10天以上,属于中长期天气过程。

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

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

短波:波长和振幅均较小,移动快,平均移速为10~20经度/日,生命史也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①制作时间平均图②制作空间平均图③绘制平均高度廓线图④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性4又叫槽线方程、罗斯贝波速公式假定条件: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东移;地转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 和 相对重要性5、何谓长波调整?广义的长波调整包括长波位置的变化和长波波数的变化,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

长波调整是与长波稳定相对立的概念,长波稳定时,大型环流很少变动。

6、何谓上下游效应与波群速?上下游效应:大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7、何谓频散波与能量频散?频散波:若频率与波数有关,则C g≠C ,称为频散波,如重力波、惯性重力波、长波。

能量频散:围线以群速度向下游传播,这个速度大于纬向风速。

这种波动最大振ς∇⋅-V v β-ς∇⋅-V v β-幅的传播,也就是波动能量的传播,亦称为能量频散。

8、阻塞高压与切断低压的定义是什么?有何特征?阻塞高压: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

特点:①中高纬度(一般在50°N以北)高空有闭合暖高压中心存在,表明南来的强盛暖空气被孤立于北方高空。

②暖高至少要维持三天以上,但它维持时期,一般呈准静止状态,有时可以向西倒退,偶尔即使向东移动时,其速度也不超过7~8经度/天。

③在阻塞高压区域,西风急流主流显著减弱,同时急流自高压西侧分为南北两支,绕过高压后再会合起来,其分支点与会合点间的围一般大于40~50个经度。

切断低压:在槽不断向南加深时,高空冷槽与北方冷空气的联系会被暖空气切断,在槽的南边形成一个孤立的闭合冷性低压中心,叫切断低压。

特点:①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在300百帕上表现最清楚。

②地面图上有一冷性高压与它对应。

第二章寒潮天气过程1、寒潮定义,寒潮标准和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寒潮的含义: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其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

寒潮的标准:中央气象台的寒潮标准规定,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来划定冷空气活动强度。

凡一次冷空气入侵后,该地区24小时降温达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低于5°c的就称之为寒潮。

2、影响我国冷空气的源地有那些。

寒潮关键区指什么?冷空气的源地:①新地岛以西洋面上。

②新地岛以东洋面上。

③冰岛以南洋面上。

寒潮关键区: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资料,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就称为寒潮关键区。

3、冷空气从寒潮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有哪几路?西北路:东路:西路: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4、形成寒潮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哪些?寒潮地面高压与阻塞高压的区别?一、极涡: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500hPa上的绕极区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

它是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象征,地面为浅薄冷高压,700hPa转为低压环流。

二、极地高压:①500hPa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等高线;②有相当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③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④高压维持三天以上。

三、寒潮地面高压:寒潮全过程中冷锋后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

可表示冷空气强弱,中心移动路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

四、寒潮冷锋:在寒潮地面高压的前缘都有一条强度较强的冷锋作为寒潮的前锋,它随高度向冷空气一侧倾斜,在高空等压面上对应有很强的锋区,锋区结构上宽下窄在300hPa及以下各等压面上均有明显的冷槽和锋区5、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有哪几类?倒Ω流型演变特征?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是什么?中期过程是寒潮爆发前的大的环流背景。

包括:a。

倒“Ω”流型b。

极涡偏心型c。

大型槽脊东移型。

倒Ω流型演变特征:a。

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大倒Ω流型b。

酝酿阶段:大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形成东亚地区倒Ω流型,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极涡底部锋区加强,锋区上常有长波发展或横槽缓慢南压,形成强冷空气酝酿形势。

c。

爆发阶段:中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侵袭我国。

最后东亚大槽加深重建,过程结束。

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主要是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两个地区有高压脊向极区发展,并在北冰洋形成反气旋打通而形成。

预报员常把乌拉尔山的高压脊作为预报寒潮和强冷空气的关键系统。

综上所述,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应是两个大洋上的暖性高压脊。

6、我国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要说明各类寒潮天气过程的异同点?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分为三大类:(1)小槽发展型(2)低槽东移型(3)横槽(转竖)型小槽发展型:实质是通过不稳定小槽、小脊发展,把从大西洋到东西伯利亚的大倒Ω流型演变为东亚倒Ω流型的过程,引导新地岛以西冷空气南下,取西北路径经西伯利亚、蒙古入侵我国。

低槽东移型:欧洲小槽东移过程中,有来自北方的新鲜冷空气并入,使小槽发展,导致寒潮过程。

低槽东移型寒潮要注意两股冷空气合并横槽(转竖)型:东亚倒Ω流型建立时,极涡向西伸出一个东-西走向槽,槽前后是偏北风(340°-20°)与偏西风(300°-250°)的切变。

7、简要说明阻塞高压与寒潮冷高压的主要区别?(温压场结构、活动特点等)阻塞高压①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②暖高凌驾于地面变性冷高之上,地面图上高压的东西两侧都有气旋活动,常以西侧更为活跃。

③暖高压对应着冷的对流层顶,200hPa图上高压中心附近为冷中心。

高压轴线自下向上向暖的西北倾斜,高层轴线近于垂直寒潮地面高压:寒潮全过程中冷锋后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

可表示冷空气强弱,中心移动路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

8、简述小槽发展型和低槽东移型寒潮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共同点。

低槽东移型这类寒潮是由一对槽脊在西风带中自西向东移动,带动冷空气大举南下造成的。

在寒潮过程中,欧亚上空始终为径向环流,影响槽直接与极涡相连,冷源雄厚,前48小时低槽一般位于乌拉尔山,蒙古中部到贝加尔湖为一高压脊,亚洲低纬度环流平直,多南支槽东移,前24小时低槽位于河套西部。

此时,能否大举南下,关键在于青藏高原有无高压脊发展,有则暴发,无则为一般性冷空气活动。

小槽发展型这类寒潮是乌拉尔山高压脊北部的不稳定小槽沿脊前西北气流东移南下时,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迅速加深为南北向的大槽,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造成的,速度快,各系统强度猛增是这类寒潮最显著的特点。

9、寒潮预报应包括那些方面?寒潮的强冷空气堆积预报;寒潮的爆发预报;寒潮的路径与强度预报;寒潮天气预报10、三类寒潮预报着眼点是什么?(1)小槽发展型预报着眼点:小槽本身的温压场结构;上游脊是否发展;南支波动的位置;上下游效应:东亚大槽是否减弱东移。

(2)低槽东移型预报着眼点:低槽西北侧是否有小槽移近,有无新鲜冷空气补充并入,槽后脊到里海、黑海和乌拉尔山能否发展。

(3)横槽转竖型预报着眼点:横槽本身的温压场结构(不利于脊的发展),风场的转变,阻高的崩溃或不连续后退,长波调整。

11、寒潮强度由哪些方面确定?(1)地面图上冷高压的强度;(2)高空图上冷中心的数值;高空锋区强度;冷区围和冷平流强度;(3)地面图上冷锋强度(温度水平梯度大小)冷锋后降温程度;冷锋后变压中心强度;锋面附近其它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也可间接说明寒潮强度。

12、寒潮冷高压移动与高空气流有何关系?冷空气的发源地是在极地和大陆的中心。

它们集结在低层大气,一旦形成冷气团,便要受到高空气流的控制。

这种引导地面冷空气前进方向的高空气流,称为高空引导气流。

地面冷气团通常位于西风波谷后部的西北气流下,随着西风气流波浪式前进。

因此,地面冷气团总是一边东移,一边南下。

西风波南北摆动幅度有时较小,有时较大,波长也不一样。

由于高空波浪的摆动幅度小,地面冷气团的主力被引导东移,只有小部分能向南扩散下来,所以降温也就不那么猛烈。

当高空西风波呈长波时,由于长波移得很慢,地面冷气团便有充分的时间不断冷却,并能把很多很多的冷空气积聚在一起,成为强大的冷气团,然后在高空长波谷后部的大规模的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大量地长驱直入,爆发南下,成为强大的寒潮。

在高空偏西气流里,长波和短波是慢慢地在调整的,一个时期呈短波形式,另一个时期则调整为长波形式。

这样,地面冷气团也往往在一个时期小股小股地扩散南下,而在另一个时期则大规模地爆发南下,形成寒潮。

第三章大型降水天气过程1、我国主要雨带的季节性变动有什么规律?5月中旬-8月下旬雨带从南往北移5月中旬-6月上旬华南前汛期15ºN6月中旬-7月上旬江淮梅雨20-25ºN7月中旬—8月下旬华北东北雨季30ºN华南进入后汛期8月下旬—10月上旬雨带从北往南移9月中—10月上旬淮河秋雨期,雨量小20ºN两次北跳三次停滞雨季一般出现在夏半年,降水分布不均匀,东南部雨季出现早,结束晚,雨季中有相对干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