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设置战区教育部指导委员会 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的构想
壬子·癸丑学制
从横向看,学制分为三个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纵向看年龄,横向看类别
壬戌学制
北洋政府时期
复古主义教育
袁世凯,尊孔读经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陈独秀,李大钊
兴办太学重视选举,选贤举能察举制是科举制的萌芽学校教育
汉代
鸿都门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学改革)
九品中正制 《颜氏家训》
背景:士族集团内部分配政治权利 局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颜之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
隋唐时期
庶-富-教(个体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社会作用) 先天决定论-局限
对象-有教无类
目的-学而优则仕(平民,科举制)
孔子
内容-文、行、忠、信
科目:六艺 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成套教材
因材施教(谈话法,观察法)
先秦时期
教育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产婆术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意大利
弗吉里奥
通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世俗,人)
维多里诺
创办了快乐之家贵族宫廷学校
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对人性回归的重视, 注重关心世俗人的政治生活和信仰自由。宗教,道德,政治性。
北欧
伊拉斯谟,主张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 《愚人颂》《关于正确的教育方法》《论儿童的文雅教育》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国家,民族化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与重要理论(一)国际发展历史1. 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01 •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视听教学) 02.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与研究03.系统科学的引入到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形成(系统化设计教学)2. 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01.第一阶段:直观教学(17~18世纪) 代表人物:约翰•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 特征:采用实物教学和视听手段进行教学历史背景: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但在当时, 该理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后经过裴斯泰等人的大力倡导,才开始在欧洲盛行。
02.第二阶段:视觉教学(19~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格拉迪,霍本特征: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本质上是一致的。
视觉教学主要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化、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它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
历史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了工业化生产的大发展, 国际急需有知识、有技能 的劳动者。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给教学送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03.第三阶段:视听教学 (1920s 到1950s ) 代表人物:戴尔(经验之塔)特征:视听教学所指的不仅只是幻灯、电影、录音、无线电广播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它 还包括照片、图表、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旅行、展览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凡是 传授观察经验的教学活动,都属于视听教学。
历史背景:由于有声电影和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原有视觉教学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当时的教学实践。
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中需要快速教学。
04.第四阶段:视听传播(1950s 到1970s ) 代表人物:拉斯维尔特征:传播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帮助人们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教学过程方面, 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 信息从发送者,经由各种媒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及其涉及的所有因素。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1972年杨伯翰大学研制的分时、交互、 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电视(TICCIT)系统 是最早出现的大规模通讯网络。
教育技术导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七十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 动了CAI运动 。 到了八十年代,学校里微 机的使用迅速增长 。
教育技术导论
程序教学基本原理
1.强化理论
2.程序教学原则
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相对
来说,词语最抽象。
教育技术导论
(二)视听教学初期阶段
无线电广播
1920年,英国马可尼公司剑佛电台播音教育
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1923年,教育播音咨询委员会
有声电影
1931年,美国辛克斯公司教育电影
视觉教学——视听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三)二战及战后十年视听教学
1)小步子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3)即时强化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5)低错误率原则
教育技术导论
程序教学模式
1 2 3 4
直线式程序教学 以“电流”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成如下小步子: ①电灯泡发亮的原因是灯丝( 发热 ); ②电灯灯丝发热的原因是灯丝通过( 电流 ); ③电灯变亮的原因是电流强度( 增大 );
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
教学过程方面,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
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信息从发送者,经过各种媒
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同时由于
教育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汇合, 有力地影响了“视听教育”向“视听传播”的过渡。
教育技术导论
(五)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
二次大战期间,视听教学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 得到大力发展。
“战争培训视觉教具部”生产工业培训电影457部;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引言: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科技手段改进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一直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领跑者。
本文将探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从早期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到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一、传统教育技术的发展(1900年-1950年)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如教科书、黑板、幻灯片等。
这些手段相对简单,但对当时的教学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00年代初期,教科书的使用开始逐渐普及。
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提供了标准的知识内容和规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系统的学习材料。
随后,在20世纪初到中期,黑板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书写文本、进行示意图的绘制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黑板的使用大大改变了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
幻灯片投影仪也是20世纪早期的教学工具之一。
通过幻灯片的使用,教师可以将图片和文字投影到屏幕上,使得学生们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教学内容。
这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技术手段,但由于设备的成本较高以及使用的复杂性,它的普及度并不高。
二、电子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950年-1980年)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的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电视、录音带和投影仪等电子化工具开始被运用在教学中。
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
教育电视节目开始出现,学生们可以通过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和声音获取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可能。
录音带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事先录制音频教材,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的录音室中进行听课。
这种方式提供了灵活性和方便性,使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投影仪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幻灯片投影仪逐渐被透明胶片投影仪所取代,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效果。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行 主 为 义 自 化 学 器 动 教 机 个 化 学 别 教 20年 代 50年 代 程 教 序 学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卓别林在好萊塢建立了自己的制片廠
初期发展阶段
20世纪30至40年代时, 教育技术逐步的成熟,加 之工业技术上的支持,引 入了有声电影和黑白电视 广播!在当时称之为“学 校中的视觉教育”。其本 质为视听教育。
有声电影宣传海报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50至60年代后,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大力推动下,使得科技与技术蓬勃发展, 催生了一大批新兴科技产品,黑白电视广播已 经满足不了人们视觉上的追求,生产出了彩色 电视广播,以及程序教学机还有就是最初用来 计算的电子计算机,这些都被利用到教育媒体。
教育技术发展史
制作:易双龙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一、教育技术的起源
1、古希腊智者和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思想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美国20世纪初 兴起的“视觉教学”运 动
萌芽阶段
19世纪末期, 引入幻灯媒体, 全新的“大教学 论”我们称之为 直观教育。
19世纪90年代产于德国的煤油灯幻 灯机。
起步阶段
无声电影
时期:20世纪20年代 无线广播
系统发展阶段
70至80年代,新 引入的教育媒体为 激光视盘以及卫星 转播电视。
现阶段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即 涵盖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手段组成的系统称之 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 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和分配的 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于上述一系列过程 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微电子技术、多 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远 距离通讯技术等方面。
THANK YOU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个方面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 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 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 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 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 定名为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名称确定以后,人们便开始 探讨它的定义。1970年,美国政府的一个专 业咨询机构教育技术委员会在给总编和议会 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技术是按照具体 的目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 及利用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结合,从而促使 教学更有效的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 学与教的整个过程的方法。”
外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视听教育 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 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 到 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 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 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 听教学分会。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 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 Dale)于1946年所 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 “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 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专业词汇
直观教学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程序教学 经验之塔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系统方法
二战后教育技术的启示
二战后,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 育得到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 因 二.政府重视,法规健全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职业功能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 四、课程体系实施方式的实效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 五、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 展的关键 六、职业教育管理的协同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七、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
? 早期个别化教学 ? 程序教学 ? 计算机辅助教学
早期个别化教学
? 个别化教学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存在 ? 1912-1913 真正的个别化教学系统产生 ? 1919 沃什伯恩 温内特卡方案 ? 1920 帕克赫斯特 道尔顿实验室计划
? 70年代是教学设计形成的年代。
2、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
? (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 时期:1919-1949 – 特征:
? 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 典型事件:
? 1922 年南京金陵大学( 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 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 1917 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 ? 1932 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 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
– 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 特征:
? 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 ? 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发展 – 典型事件: ? 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为《中国教育报》“制高
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 撰文。 ? 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
出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 。
? 二战后,于 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程序教学是教学系统方 法得到相应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中若干 重要概念的发展
? 有关行为科学的一些概念,如任务分析、 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和形成性评价等 ,为“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形成提供 了科学的依据。
? 任务分析它从特定的 教学要求出发,逐步剖析达 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技能,为测定训练目标 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摘要:文章从国外和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比较,分析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国外教育技术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1970年以前,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是指教育过程中对各种教育机器的利用。
这一阶段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提供各种机械,电子装备等硬件设备”而定。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各教育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实践,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教育机器只不过是教育过程中诸多构成要素中的一个要素。
教育技术中不仅包括各种机器的利用,还应该包括媒体的设计,评价,对学生特性的研究等内容。
[1]
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1 .古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外国世界古代最早的教育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泥板书”图画文字,“泥板”教材即泥板书。
若论发明更早的教具,则是古埃及的“纸草”(paperus)。
纸草原是生长在尼罗河沼泽地的一种长茎植物。
古埃及人将这种植物的茎层层剥开,然后将薄片连接粘结起来,经过加工制成可用于书写的纸。
成为一个正方理论探讨教育技术形,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据《荷马史诗》记载,其教师咯戎教导阿喀琉斯的时候,向他传授了骑马、掷标枪、打猎、弹奏七弦琴和医术等方法的技能在雅典教育中要学习纺织、缝纫和弹琴。
同样都需要借助器具进行学习,同样渗透了教育技术手段。
1、2 .近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13、14 世纪英法等国学徒制作使用了一些教学仪器。
1658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通过图画出版了150 幅插图的《世界图解》,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的诞生。
最早提出教育技术理论的当推卢梭,他主张师生共同亲手制造一些仪器用以验证知识。
瑞士的裴斯泰洛齐(1746—1827)在发音教学中发明了拼读课本,并设计了进行拼读练习的拼读板,在算术教学中所采用的分数表、正方形和算术箱等教具都是简单的教育技术手段。
德国的福禄贝尔发明的恩物(Froebel’s Gifts)是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1836 年他创制了1-5 种恩物,后来演变到8 种。
这些教具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高了教学效率。
[3]
1、3.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美国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先驱,视觉教育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其主要表现。
它是以幻灯和
无声电影等作为标志的。
1920 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视觉教育学会”,1922 年成立了“美国视觉教育会”等。
国外电化教育一般认为是从美国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视觉教育”中脱胎而出的美国是世界上开展计算机教育、网络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最早的国家。
在20 世纪20 年代初,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就开始制造帮助教师改卷的机器,1924 年成功地制成第一台教学机器。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从此,许多专家开始了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探索。
2、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正式起步与30年代,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
[4]
2、1.视听教育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后,视听教育的发展前期出现以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媒体,伴随着新技术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的新理论包括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和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在该阶段新的媒体进入高等学校和城市中的小学,视听教育步入实质性的教学应用。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是视听教育发展的后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进入教育教学领域的新技术媒体又出现电视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卫星电视系统等。
随着新技术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产生的新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香农的传播理论。
电视、录像为该阶段的主流媒体,显著增强教学效果;计算机虽然进入教学领域,但是影响不大,计算机是学习的对象,是“为计算机而教育”的时期。
194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杜维涛译戴尔的名著《视听教学法之理论》。
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而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鼎立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2、2.信息化教育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信息化教育正式起步和迅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网络教育的兴起,新媒体的介入,多媒体计算机的普及,Internet和校园网进入教育领域,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理论,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理论。
该阶段出现了一些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模式探讨等。
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作为一种辅助手段,CAI的出现使计算机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计算机作为学习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为“教育而计算机”的时期。
[5]
3、现代教育技术产生总的来说分以下三个阶段。
1). 直观教育技术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
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强调“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注重图片、模型、书本、黑板、粉笔等媒体的结合,确立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2). 媒体技术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媒体技术兴起与教育心理学理论。
在这一阶段,许多工业实用技术成果,如幻灯、照相、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引入了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视觉教育和播音教育发展为视听教育。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任务分析、行为分析、标注参照测验、形成性评价等一系列系统方法被引入教育领域,视听教育的范畴被突破,视听教育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技术,因而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
3). 系统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系统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在这一阶段,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应用于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学”诞生,并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思想。
4、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以日本加拿大美国泰国为例)
4、1.以日本为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日本针对特殊教育,视觉障碍者,听觉障碍者,认知障碍者,肢体不自由者、身体虚弱者,残疾人或身心残障者发明、改进或改良的教育技术,对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是值得我国特殊教育和电化教育技术关注的一个领域。
[6]
4、2.以加拿大为例:渥太华大学交流学院的Rocci Luppicini 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对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做了一项调查研究,通过对加拿大12 所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家教授以及可以收集到的所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并总结出加拿大教育技术发展中现存的挑战,主要表现在7 个方面: 学科定义、资金、大学政治、外部影响、标准化和专业化、竞争和教学。
这七大问题同样也存在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
我国的教育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学科定义、资金、大学政治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正困扰着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这同时也说明,教育技术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教育技术的宝贵经验来促进我国的发展。
[7]
4、3.以美国为例:美国对其教育技术支持的几种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大多数学校教育技术方面的发展, 可以从联邦和州政府申请资助, 也可以从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那里获得相当数目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1、各项立法确定的经费支持,2、各级项目经费支持,包括联邦教育部设立的项目,各州设立的项目,各种基金会和各种团体的项目 3、其他折扣、服务及专门组织提供的经费支持。
对我国的启示:政府提供大量教育技
术经费支持,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支持,教育技术经费来源的法制化,社会力量的动员与支持。
我国教育部也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但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资助, 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各种形式的扶植。
[8]
4、4.以泰国为例:泰国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思想、教育技术理论、现代媒体和教育技术应用的国家。
上世纪70 年代以来, 泰国的教育、教育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泰国教育技术的实践, 特别是远程教育的实践, 对我国当今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有着借鉴意义, 素可太开放大学(STOU) 非常重视远程教学的教材建设, 该校拥有一个较庞大的教材编写、印刷、出版系统。
远程教学教材完全由主讲教师编著( 主讲教师经专门委员会推荐并公认) 。
STOU 每年平均出版各专业教材不低于70 部, 与国际上同类大学相比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STOU 远程教学质量保证系统。
当前, 中国教育部正对国内高校进行办学评估。
一些学校由于没有建立或根本没有一套完整的质量评估体系, 面临教育部的评估, 不得不花大力气到“迎评促建”的工作中。
尽管能“促建”, 但充分反映了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中的缺陷。
STOU 在这一点上无疑会给我国开放教育、日制教育一些启发, 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