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礼流程
古代成亲之日流程

古代成亲之日流程古代成亲之日的流程大致如下:古代花轿迎亲的流程大致如下: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花轿迎亲男方会准备鲜艳的大花轿,待嫁的女方在家里打扮停当。
男方一大早派来迎亲的花轿,称为“赶时辰”。
普通人家一般使用二人抬的花轿,富贵家庭可能使用四人抬的大花轿,轿子罩以大红色彩绸,并绣有吉祥图案。
1.亮轿:花轿一大早抬到新郎家摆放,男方家放鞭炮迎接,称为“亮轿”,目的是告诉大家要办喜事了。
2.照轿:在花轿出发前,负责迎亲的人在乐鼓声中拿一盏油灯在喜轿内晃几下,称为“照轿”,有驱鬼祈福之意。
3.压轿:照轿后,还要在轿中放一个“旺盆”,预祝新人日后生活兴旺。
这些仪式完成后,花轿就可以出发到女方家迎亲,去时轿子不能空,里面要坐一个小男孩,称为“压轿”。
4.迎亲: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经过一系列礼节,新娘由其兄长抱上轿或由其弟领上轿。
新娘上轿后,轿门关闭,吹鼓手们一阵吹呼,花轿便向男家而去。
5.讨喜:新郎到达女方家后,需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的闺中密友会拦住新郎,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新郎仅鞠躬行礼。
7.出门:新娘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
10.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11.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些步骤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庄重和繁复,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和祝福。
12.花轿迎亲:迎亲当天,男方会携媒人、亲友,抬着花轿到女方家中。
关于古代婚礼礼仪流程是什么整理

关于古代婚礼礼仪流程是什么整理现代的婚礼流程其实是参照的古代的婚礼流程,假如大家认真观看就可以发觉,传统婚礼的各项环节更像古代婚礼。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婚礼礼仪流程是什么,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古代婚礼当天流程具体《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进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诞生年月日和姓名,预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
古俗,按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后进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
后来,这项仪式还实行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利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古俗按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打算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
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
亲迎是婚礼中最终一个程序,但也是婚礼当日的第一个过程。
由于古人讲求礼节仪式,故婚礼的过程也颇为简单。
当中包括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结发及洞房。
以下便逐一解释。
古代成亲的流程详细

介绍
古代成亲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聘礼
聘礼是古代成亲的第一步,男方家长要向女方家长请安,表明双方的意愿,还要把聘礼送到女方家里。
聘礼的内容有:礼金、礼物、礼服等。
二、纳采
纳采是古代成亲的第二步,男方家长要给女方家长送礼,表明双方的意愿,还要把纳采礼送到女方家里。
纳采礼的内容有:礼金、礼物、礼服等。
三、迎亲
迎亲是古代成亲的第三步,男方家长要把女方家人迎到自己家里,举行婚礼仪式。
四、结婚
结婚是古代成亲的第四步,男方家长要请婚姻官结婚,举行婚礼仪式,并给新郎新娘拜堂。
五、投胎
投胎是古代成亲的第五步,男方家长要把新郎新娘送到女方家里,新郎新娘要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女方家里,表明自己已经归属于女方家庭。
六、结发
结发是古代成亲的第六步,男方家长要给新郎新娘结发,表明他们已经正式成亲。
七、祭祖
祭祖是古代成亲的第七步,男方家长要举行祭祖仪式,以示对双方祖先的尊重和敬意。
古代婚礼的流程

古代婚礼的流程
古代婚礼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纳采:这是婚嫁的最初级阶段,男方通过媒婆向女方提亲,如果女
方有初步意向议婚,男方就会准备礼物求婚,礼物通常是代表忠贞的活雁。
2.问名:男方委托媒人到女方家里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以便进行占
卜合婚的仪式。
3.纳吉:男方合婚后将好消息书面或口头通知女方家长,这个阶段又
称“订盟”,古代用雁作定婚信物,现在一般采用戒指、首饰等定聘。
4.纳征:男方将彩礼送到女方家,俗称完聘。
完聘后,女方通常会将
聘礼中的一部分退还,或者另外准备礼物作为回礼送给男方。
5.请期:男方选择结婚的具体日期,通知女方家长,征得对方的同意
后定下婚期。
6.亲迎:这是婚礼的主要仪式,男方亲自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在亲
迎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仪式,如奠雁礼(新郎手托装有两只大雁的托盘行礼后交给岳父岳母,意为承诺真心待新娘一生一世)、交拜礼(新人跪坐于垫子上向天地、父母和彼此表达感恩与承诺)、对席礼(新人相对而跪,表达对彼此的承诺和期望)、沃盥礼(为新人浇水盥洗,表达新人对婚礼的郑重之情)等。
7.宴宾:新人到达男方家后,举行拜堂仪式,然后主人家会举行婚宴
款待亲朋戚友。
这些就是古代婚礼的基本流程,每个步骤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高度重视和尊重。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婚礼流程可能因地域、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古代婚礼仪式流程

古代婚礼仪式流程古代婚礼仪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流程繁复而又充满仪式感。
婚礼在古代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不仅关乎两个人的幸福,更是关乎两个家族的联姻。
下面我们将介绍古代婚礼的流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婚礼的盛况。
1.纳采,纳采是婚礼的第一步,也是由男方家长带领亲友前往女方家中提亲的仪式。
男方家长会携带着礼品,向女方家长提出结亲的请求。
女方家长则会安排宴席,答应男方的提亲请求。
2.纳吉,纳吉是男方家长带着彩礼前往女方家中的仪式。
彩礼是一种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通常包括金银珠宝、布匹、美酒等。
男方家长会在女方家中留宿一晚,表示对女方家的尊重。
3.定亲,定亲是古代婚礼的正式订婚仪式。
在这一天,男方家长会带着梳妆箱、镜子、钗环等礼物前往女方家中,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关爱。
女方家长会安排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双方家长会商定婚期和嫁妆等事宜。
4.请期,请期是古代婚礼的邀请仪式。
在这一天,男方家会派人前往女方家中送请帖,邀请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婚礼。
请期的同时,女方家也会准备嫁妆,准备迎接婚礼的到来。
5.迎亲,迎亲是古代婚礼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一天,新郎会带着亲友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
新娘会在家人和亲友的陪伴下,穿着华丽的嫁衣,坐花轿出嫁。
新郎会在女方家门口迎接新娘,随后一同回到新郎家中。
6.过门,过门是古代婚礼的最后一步,也是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的一员的仪式。
在这一天,新娘会在新郎家中行三跪九叩的礼仪,表示对新郎家的尊重和敬意。
随后,新娘会进入新房,开始新的生活。
古代婚礼仪式流程繁复而又充满仪式感,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意义和祝福。
通过这些仪式,两个家庭得以联姻,新人也得以成为彼此的伴侣。
古代婚礼的流程,见证了一段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珍贵的传统,祝愿每对新人都能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中国古代婚礼]中国古代婚礼的基本流程
![[中国古代婚礼]中国古代婚礼的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e31f3ceccbff121dc368384.png)
[中国古代婚礼]中国古代婚礼的基本流程中国古代婚礼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
“六礼”在周代就已形成。
秦汉以后,六礼逐渐形成定制。
但是明清以后,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
一、中国古代婚礼的形式婚礼并不是产生婚姻时就有了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知礼的文明阶段才形成的。
1928年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提出婚姻的形式是从群婚到掠夺婚,经过买卖婚姻,发展为媒妁婚姻。
(一)群婚是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
存在于原始时代血缘家族公社时期至母系氏族社会前期。
群婚的前期类型为血缘群婚,后期则发展到两分组织间的族外群婚。
(二)掠夺婚是以强行“掠夺”的方式达到成婚目的的一种婚姻仪式。
它是在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历史阶段中产生的。
掠夺婚俗称抢婚,也叫劫夺婚,是古代氏族部落外婚制时期用战争手段俘获妇女的一种强制性的婚姻形式,古代婚礼在黄昏举行,所以结婚的“婚”和黄昏的“昏”同用“昏”来表示,选择黄昏时进行抢夺,但已逐渐由真抢变为假抢。
男方黄昏时去迎亲,要乘墨车,即不加文饰的黑色车乘,迎亲的人也要全部穿黑色衣服。
(三)买卖婚礼从父系社会开始,出现了买卖婚姻。
买卖婚俗至迟在夏商之时便产生,初期,买卖婚没有妻妾之分,周代以后,聘娶婚确立。
买卖婚制以金钱购买为实质,也存在多种形式,一是以礼聘娶为名,二是以钱买妾,三是卖女抵债或把女子作为挣钱工具的买卖婚,四是诱骗、拐卖妇女而成的买卖婚。
总的来说,买卖婚制是适应封建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婚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抢夺妻子造成的混乱和社会纠纷。
(四)媒妁婚姻为适应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婚姻制度的变革,产生了媒妁婚姻。
买卖婚演变为聘娶婚,买卖的中间人演变成媒妁。
在周代,官方专门设置官职媒氏来主管婚姻和男女之事,媒氏不仅负责男女两家的交接、互通双方姓名,还起到防止男女直接接触、做出不考虑家族利益而私定终身的事情,有媒氏的参与,使得婚姻明媒正娶,具有了正当性、合法性。
古代结婚的流程

古代结婚的流程源远流长、纵横千年的华夏古国,婚礼仪俗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结婚的流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古代结婚的流程三书六礼「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婚俗中较特别的部份,以下是这方面的简介。
三书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徵信(过大礼)时用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六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里缔造婚姻关系的六个步骤,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纳采」为六礼之首,男方属意女方时,男家向女家求婚,延请媒人做媒,女家同意後,再收纳男家送来的订婚礼物,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古时纳采礼物用「雁」,这有四个基本含义;一是取阴阳往来,妇人从夫之义。
二是不失时、不失节。
三是嫁娶长幼有序,不相夸越。
四是用雁在当时还有比喻其从一而终、不在醮之义,这是为了强化社会需求,或时刻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观念。
在今时今日,男家是用生面,肉包盒担到女家,女家则需回以纱巾、糖、荖、绸巾、花肚等物。
问名「问名」即男方探问女子的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问名的目的有二:防止同姓近亲婚姻;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的婚姻是否适宜。
纳吉「纳吉」即问名,若卜得吉兆,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男方使遣媒婆致赠薄礼到女家,告知女家议婚可以继续进行,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过文定」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纳徵「纳徵」即正式送聘礼,男方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到女家,谓之纳徵,今称「过大礼」。
在对偶婚制时期,聘礼的性质是新郎以赠物表示对女方的好意或尊敬,以此证实自己有维持妻子的能力。
另外,聘礼表现出男子能担任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标志,这反映出私有制社会里以及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财富和权力在女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这种以表达男子维系家庭能力的风俗到现时的阶级社会并没有骤然消失。
古代结婚的六个步骤

古代结婚的六个步骤通常被称为“六礼”,它们是:
1. 纳采:男方向女方提出婚事,若女方同意,男方则以赠送彩礼的方式来通知女方,表示两家的亲事已经确定。
2. 问名:男方托人向女方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时,以便做好婚礼的准备。
3. 纳吉:在确定了双方的姓名和出生日期后,男方会选择一个吉日,向女方提出邀请,希望女方能接受这门亲事。
4. 纳征:男方向女方正式提出婚事,并赠送订婚礼物,称为“纳币”或“纳成”,表示两家已经正式订婚。
5. 请期:男方在选定的吉日之前,再次向女方提出邀请,确定具体的婚礼日期和时间。
6. 亲迎:男方在选定的日子里,派人迎接女方及其家人到男方家中参加婚礼,正式完成婚礼程序。
以上六个步骤是古代结婚的传统流程,但在现代社会,这些步骤可能会因地域、文化和习俗的差异而有所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婚礼流程
中式婚礼流程主要秉承着对父母的感恩,对生命的敬畏。
首先男方出门前要先去祭拜祖先,对前人的尊敬,代表着自己不忘本心。
出发接亲,接亲人数以双数为佳,同时在途中要后要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或是一众比新娘小的亲戚孩子,朋友闺蜜要“闹门”,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这么做也是为了给足新娘面子。
接到新娘之后,二位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母亲盖上盖头,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出门之后,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同时也表示自己的女儿是清白之身,如果男方认为有什么不认可的话,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需要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搀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新娘进门前需要跨炭火盆、跨马鞍, “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同时也是警告新娘接下来的日子不一定是顺利的。
在喜宴上要举行婚礼仪式,即“三拜九叩”,“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九叩”由于不符民情已经简化。
“三拜九叩”之后,新郎需要手持秤杆挑盖头,挑盖头需要挑三次,分别是“左挑、右挑、中间挑”,第三次正式挑开新娘头上的红盖头,赢得满堂喝彩声。
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进入洞房的新人们需要行“合卺之礼”和“合髻之礼,俗称喝交杯酒和结发仪式。
交杯酒即代表心交,新人之后不在有隔阂。
结发即新郎、新娘各取自己的一缕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
作用在于让已经成为夫妻的二人,在之后的生活,彼此相互扶持,相互信任,共同走完一生。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