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PPT教学课件8.2.1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PPT教学课件8.2.1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

体系构建·拓思维
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快来填写你的上课成果吧!
分级诊断·提能力
5分钟 当堂达标练
(满分:10分)
1.(1分)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黑色固体的一组

(D)
①Mg ②Al ③Fe ④Au ⑤Cu
A.①和③ B.只有③ C.③④⑤ D.③和⑤
2.(1分)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 )
【典例】(2020·枣庄质检)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放置在空气中的铝制品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的成分是 ___A_l_2O__3 __(填化学式)。 (2)铸造硬币不需要考虑金属的___C___(填字母序号)。 A.硬度 B.抗腐蚀性 C.导电性 (3)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Z_n__+__H_2S_O_4_=_=_=_=_Z_n_S_O_4__+__H_2↑____。
3.素养迁移:一些骗子常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骗取钱财,请你利用所学 知识用两种方法鉴别黄铜与黄金。 提示:(1)加热法区分。金在高温时不与氧气反应,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因此可以用加热法来鉴别黄铜和黄金,没有变化的是黄金,变 黑色的是黄铜。 (2)稀盐酸区分。把样品置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样 品是黄铜,因为黄铜中的锌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如果不能产生气 泡,说明样品是黄金,因为金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A.Fe+H2SO4====FeSO4+H2↑
B.CO+CuO
Cu+CO2
C.Cl2+2NaI====2NaCl+I2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提高训练《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专题》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提高训练《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专题》

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专题提高训练【解题策略】1.进行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成分的探究要先根据题意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2.作出猜想与假设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成分只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只含生成物(2)含有生成物和其中一种反应物(即有一种反应物过量)(3)一般情况下反应物不会共存一、选择题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右图的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a点到b点溶液中盐酸的量不断增大C.b点时,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D.b点到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2.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3.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选项A B C D 滤液中的溶质 NaOH、Ca(OH)2 NaOH NaOH、Na2CO3Na2CO3滤渣CaCO3、Ca(OH)2Ca(OH)2CaCO3、Ca(OH)2CaCO34.“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同学们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1)取“碱石灰”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2)取滤液少许与试管中,加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下列关于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定含NaOH B.一定含Na2CO3C.一定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D.一定含有CaCO3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AgNO3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B.滤液中一定含有Fe元素C.滤渣中可能含有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Cu元素6.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二、填空题1.将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1.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

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

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

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洗。

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

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答案】(1)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解析】(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ppt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ppt课件

教材分析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教材特点
4.体现了“注重学科渗透”的理念 蜡烛融化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 化学和物理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 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 什么?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化学来 源生活,化学服务社会”的理念。
教材分析
氧气制取 和性质
空气成分 和用途 化学反应 类型
五个主题
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 催化剂 1、3、4、6、7、9、11、13、15、17 、20 理变化是 , 硬水和软 2、5、8、10、12、14、16、18、19。 、21、22 地球周围的空气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水
水的组成
学 物 质
谈一谈:
组成 表的运用 常见符号 元素 分类
教材分析
五个主题
学完了本课题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物质 元素周期
碳单质
1冰雪融化、 水的净化
2白磷自燃、 3电灯发光、 4玻璃破碎、 碳和碳的 5钢铁生锈、 6汽油挥发、 7石蜡熔化、 8煤气爆炸、 二氧化碳制 水 取和性质 9湿衣服晾干 10食物腐败、11干冰升华、 12燃放爆竹、 化合物 身 13海水晒盐 14火药爆炸、 边 15铁铸成锅、16镁带燃烧、 物质分类 17水结成冰、18酒精燃烧、 的 19锅炉爆炸、20铁矿石粉碎 一氧化碳 21木材燃烧、22石蜡燃烧 化 甲烷
教材分析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现象: 挥发、状态改变、形状改变
内容组成
应 讨 情 实 2.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用 论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境 验 常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结 交 引 探 论 流 入 究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件(共23张PPT)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件(共23张PPT)

课堂练习
1.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烧瓶 D.锥形瓶
【答案】A 【解析】 试管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故A选项符合题意; 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烧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 锥形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
课堂练习
2.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C 【解析】 A 中向燃着的酒精灯中加酒精,可能会发生火灾; B 中用酒精灯对火,可能引起火灾; D 中用嘴吹灭酒精灯,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引发火灾;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故选项 C 正确。
课堂练习
1.化学试剂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药品状态
所需仪器

镊子
注意事项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试剂时,为避 免试剂粘在管口或管壁上,可先将 试管横放,把盛有试剂的钥匙或用 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 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竖立起来。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试剂放入玻璃容 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 试剂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树 立起来,使块状试剂缓缓滑到容器 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量筒竖直放置,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量筒量程应略大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2.物质的加热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绝 对 禁 止 用 酒 精 灯 引 燃 另 一 只 酒 精 灯; (3)用完酒精灯后,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4)如不慎碰倒酒精灯,不要惊慌,万一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氯水的成分探究PPT课件

氯水的成分探究PPT课件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水的成分探究(课后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三维目标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学习氯气 的性质 氯水的成 分探究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 力,实验操作能力也能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更能与生产生活紧密联 系起来
探索发现:
提出问题
形成猜想
Cl2+H2O —— HCl+
思考2: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氯气是 否与水反应?

讨论设计 方案 实验探究 归纳总结
实验中有异常现象
滴加氯水
褪色了说明
氯水有漂白性
紫色石 蕊试液
滴加盐酸
只变红不褪色 了说明盐酸无 漂白性
演示实验: 将湿润的红纸和干燥的红纸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
教学重点
1、氯水成分的分析及设计实验 2、次氯酸的漂白性
教学难点
1、氯水成分的分析ຫໍສະໝຸດ 设计实验2、次氯酸的漂白性
五、教学方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实 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 思考交流交替进行,采用“探索发现”让 学生沿着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通过对问题的体 验、探究,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谢谢各位专家老师!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失败。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初中化学《猜想、验证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成分》

初中化学《猜想、验证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成分》

课题:猜想、验证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学习目标:1、能合理猜想化学反应后一定存在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什么物质;并能设计实验验证;2、能总结同类题目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3、培养我们的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能力。

学习过程模块一:酸碱盐相互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交流与讨论一九年级小雪在实验室做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用试剂有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石蕊试液,实验后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

(1)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废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总结一化学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一某小组正在实验室里探究一个问题。

甲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然后她又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大家对甲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乙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丙认为溶质应该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丙的观点是正确的。

请你补填下表空缺:反思与总结二1、在分析化学反应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_。

2、在验证所得物质的成分时,不需要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与否。

活动与探究二实验室用大理石(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与稀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已无气泡产生。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探究: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几种可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共18张PPT)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共18张PPT)

硫酸铜 溶液
酚酞
反应后
的溶液
反应后 的溶液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过量的氢氧化钠
则成分为: NaCl 、NaOH
硫酸铜 溶液
酚酞
反应后
的溶液
反应后
的溶液
继续设计实验,探究上述试管中的溶 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过量的盐酸
步骤
现象
结论
恰好完全中和
( NaCl)
★ ★
取少量反应后溶 液于试管中, 若溶液仍为紫色 加几滴石蕊试液 若溶液由紫变红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猜想反应后的溶质为(写出所有可能的 组成) 。
NaOH;NaOH和Ca(OH)2; NaOH和Na2CO3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1、NaOH 2、NaOH 和 Ca(OH)2 3、NaOH 和 Na2CO3
检验是否含有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 溶液变红色 _________ NaOH 液
NaOH
Thank You!
(1)先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溶液至固体恰好全部 溶解为止,关闭活塞,振荡,观察到气球变大。然后 再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 振荡,发现气球明显变小,同时在广口瓶中还能观察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广口瓶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广口瓶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经过大家对广口瓶中所发生的反应进行分 析,认为瓶内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填化学式,下同)_ NaCl _______. 小明取广口瓶内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 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得出结论:广口瓶溶液中 Na2CO3 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小红认为,可能还存在BaCl2,大家一致认为小红的结论 BaCl2和Na2CO3不共存 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经大家 讨论,达成共识:广口瓶溶液中还可能存在Na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都收获了什么?
另一同学取同样的碳酸钙固体用普通 酒精灯加热1~2分钟,将加热后的固体放 入水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此时加热后的固 体成分为 CaCO3 ,发生该情况的原因 是 没有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 ,
我会探究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钙溶液 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全部变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氢氧化钙溶液可能全部变质,变成 碳酸钙 . 猜想的依据是: CO2+Ca(OH)2=CaCO3↓+H2O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②:氢氧化钙溶液可能 部分 变质,其成分是 碳酸钙和氢氧化钙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1)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2)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 试液 实验现象 有 大量气泡 生成 溶液成红色 实验结论 原溶液里一定有 碳酸钙 ,
原溶液里一定有氢氧化钙 ,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1)、(2),你得出的结论是 猜想 ② 成立. 【反思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 还需考虑的是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或反应物是否过量) ,
物质反应成分的探究
中和反应
氢氧化钙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溶 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1、氯化钙 2、氯化钙和稀盐酸 3、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碱的化学性质:
1、酸碱指示剂(酚酞、紫色石蕊 试液、pH试纸等) 2、CO2 3、CuSO4溶液
酸的化学性质:
1、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 pH试纸等) 2、活泼金属(如:铁、锌、镁等) 3、碳酸盐(如:CaCO3、 Na2CO3等) 4、金属氧化物(如:Fe2O3、CuO等)
某同学针对碳酸钙部分分解进行验证,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将加热后的固体放 底部有大量 剩余固体中含有 步骤A 碳酸钙 入水中,搅拌、静置。 白色不溶物 步骤B 取上层清液,滴 加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 剩余固体中含 有 CaO ,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的验证方案中步骤 A 存 在问题, 理由是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 不溶物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
总结:
物质发生变化后,存在哪些成分,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物 •物质反应的程度

物质没有反应: 反应物 物质部分反应: 反应物、 生成物
化学李老师发明了一种增氧酒精灯,将纯净的氧气 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用于提高火焰的温度.普通酒精灯 火焰温度为500℃左右,增氧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 1000℃以上.某活动小组同学取碳酸钙固体用增氧酒精 灯加热1~2分钟. 【提出问题】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探究】 猜想一:碳酸钙 全部 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 CaO , 猜想二:碳酸钙 部分 分解 ,剩余固体成分为: CaCO3 、 CaO , 猜想三:碳酸钙 没有 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 CaCO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