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的七种不同练法

合集下载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介绍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介绍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介绍推荐文章太极拳补肾功法及其特点的介绍热度:陈氏太极拳小架介绍热度: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介绍热度:太极拳内功心法是什么的介绍热度: 24混元心意太极拳是什么简单介绍热度: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每个动作都很细致精美,陈氏太极拳的练法也很注重,想要动作精美,就要先熟悉整套套路,太极拳教程中如何提及?陈氏太极拳的练习有哪些步骤和方法?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介绍。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熟练套路明确姿势套路指的是太极拳的整套架式,姿势就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要领。

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

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

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

《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

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静可以说是练习的最重要事宜,只有在清静的条件下,才能够有助于气的旺盛与收藏。

从而可以运行好五脏六腑,养其身。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

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

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

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

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

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

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习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了。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1、起势;并脚直立、左脚开立、两臂平举、屈漆按掌2、右揽雀尾: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坐步下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屈肘、扣脚旋掌丁步按掌3左单鞭:转体上步、弓步推掌3、提手:扣脚摆掌、回身带掌、虚步举掌4、白鹤亮翅;转身抱球、转腰带掌、虚步分掌5、搂膝拗步:转体落掌、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摆脚转体、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6、撇身锤;转身分掌、收脚挂拳、上步翻拳、弓步撇拳7、捋挤式;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左与右相同方向相反)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8、进步搬拦锤;后坐分掌、收脚按掌、上步搬拳、转身拦掌上步拦掌、弓步打锤10、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收掌、翻掌下落、跟步按推11、开合手;转体开掌、提脚合掌12、右单鞭;开步转掌、弓步分掌13、肘底锤:扣脚摆掌、收脚抱球、摆步分掌、跟步摆掌虚步握拳14、转身推掌:撤步举掌、转体屈肘、上步搂掌、跟步推掌转身举掌、上步屈肘、跟步推掌15、玉女穿梭:撤步伸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上步旋掌、弓步架推、后坐落掌、弓步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后坐旋掌弓步架推16、左右蹬脚:后坐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掌、蹬脚分掌落脚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手、蹬脚分掌17、掩手肱锤:落脚掩掌、开步合掌、马步分掌、转体合肘弓步冲拳18、野马分鬃:转腰下捋、转腰捧臂、转腰横掌、转腰旋掌提膝托掌、弓步穿掌、转身摁掌、提膝托掌弓步穿掌19、云手:扣脚摆掌、转体反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20、独立打虎:撤步穿掌、转体扣脚、提膝握拳21、右分脚:落脚抱掌、分脚分掌、22、双峰灌耳:屈膝沉肘、上步落拳、弓步双贯23、左分脚:转体分掌、收脚抱掌、分脚分掌24、转身拍脚:落脚转身、转体抱拳、独立拍脚25、进步栽锤:转体摆掌、上步提拳、弓步栽锤26、斜飞式:转身分掌、收脚合臂、转身上步、弓步分靠27、单鞭下式:勾手摆掌、仆步穿掌、28、金鸡独立:弓步挑掌、独立挑掌、独立挑掌、(左)29、退步穿掌:弓步穿掌30、虚步压掌:扣脚转身、虚步摁掌31、独立托掌:提膝托掌32、马步靠:落脚摆掌、提膝托掌、马步靠臂33、转身大捋:摆脚旋掌、上步托掌、转身平捋、弓步滚肘34、歇步擒打:拧臂穿拳、转体挑掌、歇步打拳、35、穿掌下式:收脚摆掌、上步摆掌、仆步穿掌36、上步七星:弓步挑掌、虚步架拳37、退步垮虎:转体摆掌、独立挑掌、转体落手38、转身摆莲:落脚摆掌、转体穿掌、转体翻掌、摆起拍脚39、弯弓射虎:提膝摆掌、落步落掌、转身落拳、弓步打拳40、左揽雀尾:转体落手、收脚抱球、上步分掌、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后坐下捋、弓步前挤、反掌前伸后坐收掌、弓步推摁41、十字手:转体扣脚、转体分掌、转体抱拳、收脚开立42、收式:翻掌分手、两掌下摁、收脚并立。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详释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详释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详释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详释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81式)名称为金刚捣碓、拦擦衣……左转身捣碓。

现逐式详释如下:预备式面、眼向正北。

平心静气,周身放松,眼平视正前方。

双腿分开一肩宽,自然站立。

两手手心向里松垂于两胯外侧(图—预备式)。

(一)金刚捣碓此式共有七个动作。

1.眼法不变向北。

身略左转。

胸向正前方。

两腿随身左转下蹲,松裆弓膝成小正马步。

同时右手顺缠走里左上弧线转到胸前,手心侧向左后上斜角,中指扬向前上斜角。

左手配合右手同时逆缠走外右上弧线转到下颏前方的一尺位置,手心侧向右后下斜角,中指扬向右前上斜角。

(图1—1)。

作用:正前方掤法。

假设有人从正前方用右手攻我胸部,我身略左转用右手腕接对方右手腕外侧,拨其来势使其落空。

同时以左手腕按其右肘关节外上侧,以防其进肘。

2.眼法不变向北。

身略右转,胸向右前斜角。

右腿变顺缠,弓膝松裆塌劲以右脚根为轴,向右前斜角外摆脚尖450;左腿同时变逆缠,以左脚尖为轴,向左后斜角旋转脚跟,成右小盘步。

同时右手变逆缠,以手领肘走外右上弧线向右上斜角上转,高与口齐,手心侧向右前下斜角,中指扬向左前上斜角;左手配合右手变顺缠,在原处松肩沉肘,下塌外碾,走里右小弧线,手心侧向右前上角,中指扬向左前上斜角,两手距离一肩宽(图1—2)。

作用:双手右引掤法。

对方右手被我掤化后,用肩肘连环法攻击我的胸部,我随势右旋身用右手腕拨其右腕部;左手顺缠,配合右手成引掤法。

3.眼法不变向北。

身继续右转,右腿仍顺缠弓膝,松踏裆劲。

左腿提膝经右腿里侧,勾起左脚尖,以脚根贴地逆缠,走里前弧线,向左前方前进约两肩宽(最大三肩宽),成左仆步。

右手同时仍逆缠走外右上弧线继续向右上斜角上转,高与眼齐,距眼尺许,手心仍侧向右前下斜角,中指仍扬向左前上斜角。

左手配合右手顺缠,走里右上弧线松肩收肘,肘尖收到胸前,手的高度不变,手心仍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仍扬向左前上斜角。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口诀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口诀

老架一路是陈氏太极拳的其中一种,老架一路是有拳谱口诀的,为了便于教练教学,也方便太极拳练习者更好地记忆和掌握动作要领。

不同的太极拳招式,对应不同的口诀。

1、金刚捣碓: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2、揽擦衣: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3、六封四闭: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

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按闭中封。

4、单鞭:单鞭一势较为雄,一字长蛇互西东。

右挤左化左步靠,肘打按挤法更巧。

5、左转身金刚捣碓:左转捣碓先引掤,转身化拿兼膝攻。

妙在有形似无形,抱捶震脚势沉雄。

6、白鹅亮翅:鹅性凶狠面文静,左手下按步含攻。

退步右采拴身靠,眼光四射顾盼定。

7、搂膝拗步:搂膝拗步右引掤,左步斜进捋挤成。

敞开大门随意使,六封四闭虚要灵。

8、初收:初收转圈自然好,退步掤法进为要。

收回原为老势名,拳家更名尽玄妙。

9、斜行拗步:斜行化拿左脚踹,进步平挒转身采。

右转掤法无穷变,三进左肩侧身靠。

10、再收:此势转圈皆倒转,太极拳法贵善变。

进挤退捋着中法,左脚收回腰下塌。

11、前堂拗步:前堂先引双挤胸,再进平挒三肘封。

踏雪无痕前堂进,先左后右步分清。

12、演手红拳:演手红拳练手捶,左引右击见红拳。

前发后塌劲要松,发劲都在手捶中。

13、右转身金刚捣碓:右转捣碓右转掤,转身右采小而灵。

右手右脚同收转,挒中带扫着法精。

14、庇身捶:庇身捶势右下挤,手合步开右靠成。

因敌变化连环肘,左引右拨腰裆功。

15、背折靠:左转掤法松要圆,右转变法腰中缠。

左引松沉发背靠,惊抖一拳丧敌胆。

16、下演手红拳:演练手捶方向变,手转互变有高见。

右转肘挤铁门拴,突转一捶裆中现。

17、双推手:转身左捋上步掤,以身双推步要轻。

掤采捋按双推手,松圆旋转如蛟龙。

18、三换掌:掌法三换活桩功,拴手擒拿变换中。

静如秋月三味掌,动若蛟龙似旋风。

陈氏太极拳拳术套路

陈氏太极拳拳术套路

陈氏太极拳拳术套路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色彩纷呈。

太极拳乃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构思特异,独树一帜。

它以技击和健身两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故逐渐得以推广普及。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

几百年来世代沿袭,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窜蹦跳跃,松活弹抖特色,深受拳界青睐,享誉中外。

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陈氏太极拳拳术套路。

供您阅读!陈氏太极拳拳术套路1、老架(大架)一路74势。

其特点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绵延贯串冷静持重,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

要是发动之源,以腰为主宰,处处应用螺旋劲,以形引气,以气摧形,呼吸做作。

虚实明显,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

为工夫套路。

二路41势,移称炮锤,其特点是: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刚起源于丹田,是向不同的角度、方向发出的弹簧劲。

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套路中多有窜蹦跳跃、腾挪闪战的动作,给人以快、刚、跃的感到。

在运动时旋腰转背旋腕转肋和旋踝转膝,构成一动无有不动的螺旋运动。

陈氏太极拳拳术套路2、小架:一路72势,其特色是:膀大腰圆,柔跟天然.阴阳开合,动静相当,外若童贞,内似金刚;儒雅洒脱,伸展慷慨。

二路42势,其特点是:虚实变化,动静联合,吁吸浮沉,一鼓作气,发劲刚勇,收蓄吞并,运行快速,外刚内柔。

陈氏太极拳拳术套路3、新架:一路83势。

此套路不仅具备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处处运用螺旋劲的特点,而且伎俩多,胸腰变化凸起,弹抖更加显明,动作比较复杂。

二路60势。

整个套路动作比拟庞杂,请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多以采、挒、肘、靠为主,掤、捋、挤、按为辅,侧重于弹性,从而收到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同一功能。

为套路中难度最大的一套。

陈氏太极拳拳术套路4、38势太极拳:此套路为陈氏十九世孙、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小旺所编。

全部套路按太极拳基础活动法则和要领,调剂根本招式,删略反复动作。

其特点是:舒展大方,快慢相间,有标新立异的螺旋缠丝劲。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讲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讲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第一式太极起势两脚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坠,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牙齿嘴唇微合,舌尖抵住上颚,呼吸要自然,首先要做到意念集中,思想清静,抛弃一切思想杂念,然后,屈膝松胯,提左腿向左开半步,然后移重心,放松下沉,然后两手徐徐上升与肩平。

在上升的同时,注意不要挑肩架肘,然后,再随着身体下降两手下按于小腹前,这叫太极起势。

第二式金刚捣碓势名考释: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

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

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

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

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

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

第一势共7个动作。

眼法以正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

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动作: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上方掤,现在重心偏于右腿.动作二,两手坐腕翻掌向外加掤劲,左手变顺缠右手变逆缠,然后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右脚尖外摆两手变捋劲,向右后上方捋.动作三,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脚跟铲地滑出.动作四,身体下沉,走下弧线,向前移重心,两手向前掤划弧,左手掤于胸前,右手掤在右膝上方,然后左手向前带,然后再与右手相合,右手领着右腿上步,右脚虚脚点地,然后右手变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再提右腿,震脚落地,金刚捣碓在震脚的时候,注意不要把重心移在右腿,要重心在左腿,用右腿的弹力来震脚。

第三式懒扎衣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

陈式原名揽擦衣。

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

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陈氏28式养生太极拳

陈氏28式养生太极拳

陈氏28式养生太极拳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

陈氏28式养生太极拳是什么呢?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陈氏28式养生太极拳一、起势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

(重复三次)七、左揽雀尾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

(注:重复两次)十一、单鞭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陈氏太极拳桩功习练法

陈氏太极拳桩功习练法

陈氏太极拳桩功习练法一、基本桩功无极桩两脚略宽于肩,全身放松,肩自然垂下。

两手叠于肚脐之上,左上右下。

口微合,舌轻抵上齿龈。

呼吸自然,可按需要发声。

一字桩两脚自然站立或两脚分开,脚距略宽于肩,全身放松。

两臂一字展开,吸气时,两臂上升至于略低于头。

然后徐徐呼气,同时两臂缓缓下降,至胯侧一乍许,脊背下沉。

气呼完,再吸气,重复动作。

晃桩两脚前后站立,距一脚远。

两手心相对,肩下垂。

坠肘,两臂如抱一大圆球,前后晃动。

吸气时,身后仰,前脚掌离地。

呼气时,身前俯,后脚跟离地。

独立开合桩两臂要求同晃桩,仅是一脚独立。

吸气时,两臂展开,一腿提起。

呼气时,两掌相拢在脐前。

两掌心两尺许,腿下落,然后吸气,再起另一只腿。

动作相同,两脚依次提落,向前行走。

二、基本手型掌大拇指与小拇指有相合之意,大拇指轻贴于食指,食指与中指间开一缝。

中指与无名指亦开缝,但小于食指与中指间的缝,以利中指领气(中指是上肢最远的梢节,注重中指有利于改善上肢的微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

(1)立掌基本要领同上,惟中指尖向上。

如肘底捶。

(2)侧掌基本要领同上,惟中指尖略向侧后方。

如单鞭,左掌中指略侧向右后方。

(3)按掌分单按、双按。

基本要领同上。

惟掌心朝下方或前斜下方。

如“金鸡独立”,属单按;“六封四闭”,属双按。

(4)搓掌基本要领同上,惟掌心侧向上方。

如“双撞”。

(5)托掌基本要领同上,惟掌心向上。

如“金鸡独立”。

拳四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然后拇指自然弯曲,贴于食指与中指中节指骨上。

不宜握拳过紧,拳略虚。

四指依次略排列成小圆弧型。

(1)阴拳基本要领同上,惟拳心向下,如“掩手拳”。

(2)阳拳基本要领同上,惟拳心向上,如“搬拦捶”。

(3)撩拳基本要领同阴拳,惟用力时,自下向上弹击。

如“劈架子”。

勾手五指捏拢,屈腕放松。

既不能过松形成死弯,也不能太直,腕部无弧度。

八字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卷曲,指尖贴于掌心,大拇指与食指伸开呈八字型(最初是抓筋闭脉,分筋错骨,现大都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太极拳的七种不同练法笔者收集有陈氏太极拳七种不同练法的录像,把这不同的打法作一比较,可以给人以启发。

一、传世的陈氏太极拳有多种法,温县陈家沟陈正雷所练的陈氏拳,称为老架。

其一路拳第八式‚搂膝‛,在其它传世陈氏拳中叫做‚初收‛或‚提收‚。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杨氏大架中的‚手挥琵琶‛与这个‚搂膝‛很相象,套路结构及出现的顺序也很接近。

众所周知,杨氏拳源于陈家沟之陈氏拳。

从1849年前后杨露禅闻开陈家沟,到1935年以前杨澄浦定式杨氏大架拳,前后也不过80多年的时间,以杨氏拳为参照,可以看出陈正雷演练的陈氏拳,确是当年陈氏拳中兴大师、14世陈长兴所传的陈氏正宗老架。

陈家沟人至今大多练的是这种拳架,陈氏18世陈照丕是这套拳的传人。

60年代陈照丕回归故里陈家沟,陈氏19世陈小旺、陈正雷皆受其教益。

这套拳架还可以与陈小旺所著《世传陈氏太极拳》一书相互对比参考。

二、陈家沟陈伯先所传陈氏小架拳,与陈氏老架一路拳布局也很接近,惟动作有所简化。

老架一路中所谓‚搂膝‛的动作,在这趟拳里又叫做‚初收‛,再次出现时叫‚再收‛,左脚尖在前作虚步着地状,杨氏拳‚手挥琵琶‛双手与此动作相同。

这趟拳的最大待点,是从一势向另一势转折时,腰胯有一个瞬间转体发劲动作,这个动作对转腰活胯很帮助。

在腰胯发劲时,即便是‚掩手肱捶‛这样的发劲,手臂似乎并不主动向前弹抖,而是仅*腰胯带动而已。

此‚陈氏小架拳‛,与当年武禹襄赴赵堡镇得陈青萍所传之小(新)架,不知是什么关系。

三、陈小旺在记录片《陈氏太极拳》中演的陈氏拳一路、二路片段,是陈氏17世陈发科晚年所定式的陈氏拳。

陈发科于1928年应许禹生之邀,赴北京教拳,直到1957年去世,主要生活在北京。

所以,北京练太极拳有成者多出于陈发科门下。

据说,陈照丕之父陈登科不习拳脚。

陈照丕‚学拳从祖延熙、鑫及族叔发科‛。

陈氏老架在陈照丕那里还没有变化,但从陈长兴晚年到陈发科晚年总计100年,陈氏拳有了一些变化,除多了缠绕外,还增加了不少细致的动作。

仍以‚提收‛为例,在老架里名为‚搂膝‚,在陈发科定架里,这个拳式改为左膝提起、双手向前推按。

令人印象很深的是,陈小旺在左腿提收时非常放松,脚而并未像长拳那样绷得很紧,符合顾留馨在《太极拳研究》一书里所说的对下肢、腿部的一些要求。

陈发科晚年定式的这一套陈氏拳,一路拳由原来的70多式增加至83式;二路拳由原来的40多式增加至71式。

四、陈发科幼子陈照奎,是18世陈氏太极拳传人,1928年生于陈家沟,1932年随父赴北京,1981年5月病逝。

陈照奎是陈氏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家。

陈照奎所传的陈氏拳,是在其父晚年所定拳式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陈氏拳架。

该拳式不但完全具备陈氏老架风格特点,而且有所发展,是陈氏拳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其‚金刚捣碓‛在左脚铲出、右脚上步的同时,左掌手背向空中一个上撩掌,显得是那样的轻松活泼;‚掩手肱捶‛的多种打法;中盘、退步压肘、双震脚、左右金鸡独立之间转换时的双脚腾踏……无不给人极其强烈的印象。

该拳有细腻的动作要求,演练起来十分引人入胜。

初学时难度很大,学会之后渐入付佳境,玩味其中,使人有物我两忘之感。

该拳仍沿旧习,自称为83式,其实何止83式。

以中盘为例,退步压肘之后,1.先是一右手向外折打;2.然后身子下沉成仆步;3.再把重心移至左脚成独立步,右脚抬起、两掌推出;4.经过右脚下震等两个小过渡动作后,双脚腾空跃起、双脚踏地,双手交*下*;5.右手上撑、左手下榻,不计中间小过渡动作,如此五个节奏明确的动作才把中盘动作完成。

由于拳架强调走低架子、裆走下弧,整套拳架运动量很大,所要以求演练者要有很好的腰腿功夫。

石家庄的马虹先生是位知识分子,以中之躯从事陈(照奎)氏拳修练,知认方面最少迷惘,且前后八年追随照奎先生,是不可多得陈(照奎)氏太极拳传人。

马虹先生以近古稀的年龄,录像教学,一招一式弥足珍贵。

欣赏马虹先生打拳,犹如品味一幅有书卷气的传统中国画,充满了古老的东方文化气息。

有人以为这套陈氏拳与陈氏架相比变化较大,如果把陈发科晚年所传拳架说为‚定架‛的话,陈照奎的这套拳可称之为‚定架‛的话,陈照奎的这套拳可称之为‚新架‛,但马虹说‚陈老师认为这是不对的‛。

马虹追随陈氏多年,定然不会妄语。

据说陈照奎练拳,立身中正,拳势低沉;舒展紧凑,潇洒大方;阴阳转换,刚柔开合;配合巧妙,趣味天成。

真是动如猛虎,静如处女;轻若流云,稳若泰山;似彩球滚动,似蟒蛇翻腾。

惜哉,一代宗师之绝艺,今日已不复再见矣!五、从1928年至1957年,陈发科在北京传拳近30年。

北京是人杰地灵之所在,王建春录像所演练的陈氏一路拳,是在陈氏晚年所定的拳架基础上有所变化,赋予了陈氏拳另外一种风格,缠绕环的动作,把各个拳式连接起来,使人耳目一新。

这趟拳从起势的金刚捣碓,右手的撩掌至右膝上方即下再上走,然后一个右手握拳向内螺旋转环,在旋转中把拳举起,然后向下再完成‚捣碓‛动作;由第八式的‚斜行拗步‛至第十式的‚前堂拗步‛,中间要经过一个‚提收‛,王建春在演练这三个式子时,通过一系列在右手复杂的旋转动作,一气呵成,不留一点痕迹;5个‚左右倒卷肱‛连续不断,在两个动作的衔接之间,有一个类似形意拳退步劈掌的瞬间发力。

诸如此类在陈氏拳缠丝劲基础上的丰富变化,是不胜枚举的,最精彩的是收势前的‚当头炮‛,使拳套达到高潮。

观赏完王建春的这趟拳,再体会一下王宗岳说的:‚太极拳,一名长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太极拳应该怎样炼,不是一目了然了吗?这趟拳以中速进行演练,不可太慢,太慢则神滞。

对于中年人来说,以中架演练,运动量亦属中等,一趟拳打下来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这趟拳虽有所变化,但并未离陈氏拳之本,只是加强了陈氏拳的‚诸*缠绕‛之连贯性,不知是否可以称之为‚变架‛。

六、冯志强是在世的一位陈氏拳大家,他18岁向胡耀贞学气功,20岁向陈发科学太极拳。

经过继承和研究,又加上自己的心得,创编了太极混元功。

将太极混元功法揉进陈氏拳,马志强不仅在修练陈氏拳,而且在修练混元内气功。

所以说,马志强的陈氏拳偏重强调的是‚气‛,这是陈氏拳原来所不具有的。

冯志强演示的陈氏一路拳,根据一些学习者的愿望,把重复的式子去掉,不重复的一个不少,缩减为‚陈氏太极拳精炼48式‛;二路拳则依原来的结构未予缩减。

冯志强在演练这两路拳时,细节动作变化较大,其定势时尚可窥陈氏拳之原貌,过渡式则有不少新意顺势而出。

冯志强以几十年对气功和陈氏拳的体悟,演练起来似不经意之中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

中国写意画论中有‚得意忘形‛之说,以‚内家拳‛明、暗、化三种境界之旧说,冯志强可说是‚得意忘形‛已臻化境矣。

整个教学演示的每个招式,都是由冯志强亲自示范。

或许是年龄的关系,冯志强教拳不主张太大的发力,即使是陈氏二路拳亦是如此要求,这是对的。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是说大风大雨总不能长久,‚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轻缓的练法对人‚直养而无害‛,太极拳之所以有广泛的适应性,其特点也正在于此。

冯志强似乎并不反对陈氏拳‚闪惊巧取‛之技击特点,在教一路拳的‚摆莲跌*‛时,镜头中特别出现了一位年轻人,腾空一跃作摆莲然后落地跌*,动作十分精彩。

冯志强大约对此位弟子是很得意的。

中国古代哲学中‚气‛的问题,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

气是‚物质之气‛还是‚概念之气‛?气功之气和修道之气,具有普遍性吗?没有一个近代科学意义上的明确说法。

总之,‚气‛给人一个很‚玄‛的感觉。

陈氏拳也讲‚气‛,从马虹的演示中,也只是体现了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是所谓‚内家拳‛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中的一个训练环节罢了。

陈照奎曾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练拳式时,……还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动作都由带动,在这种情况下,凡意守的有关部位的神经都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而致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发热,发胀,出汗,并有如蚂蚁爬行般的刺痒感觉。

手臂足部运动时,如同以小棍拨水的簌簌抖动的感觉,会阴、涌泉等穴位和小腹部分的震动和冲击等等。

这是我们已经体验到的,其他未列在内,其中有些感觉和现象是其他远动后所没有的。

对这有什么功能,我们虽还抱着存疑的态度,但从根本说,只是生理所固有的而平常不显著的现象罢了。

‛陈照奎特别指出:‚人体的运动虽然很很复杂,但所遵循的仍然是人体力学的规律‛,‚既使‘内劲’到了‘相当’火候,也同样得遵守客观规律。

‛所谓太极‚内劲‛、‚内气‛,如此而已!录至此处,使人不能不感叹陈照奎的实诚,惜哉,一化陈氏拳宗师!七、门敢红演练的陈氏拳竞赛套路,可说是陈氏拳的现氏型。

全套81式无有重复,是陈氏拳一路和二路的综合,其中‚单鞭‛、‚六封四闭‛、‚掩手肱捶‛等多个拳式出现了左势,是陈氏拳原来所没有的。

陈氏拳竞赛套路的出现,无疑丰富了陈氏拳的内容。

在练法上,竞赛套路廛究每一招式的规范化,从比赛角度看,一人打一个样,各人打一种风格,是无法进行比赛的,不规范化怎能进行比赛呢?毫无,在比赛场上,把套路规范化是非常的重要的,规范化过程中,为了比赛的需要,在不悖于太极拳的原则下,稍稍离开一点陈氏拳的原貌,也在情理之中。

比如,传统陈氏拳的‚二起脚‛是在原地所谓‚旱地拔葱‛平地跃起,门敢红在演示时往前跨一步跳打,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门敢红打的陈氏拳竞赛套路,如游龙戏水、吴带当风,其动作势正招圆,规范到位,松稳低沉,难度大、运动量大,达到如此之境界,确须下一番功夫。

总之,是美不胜收,令人百看不厌。

传统陈氏拳为了适应比赛的需要,制定规范化竞赛套路。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留传统陈氏拳风格多样化问题,解决好传统与现代的统一问题,是摆在武术工作者面前一个艰巨的任务。

瞎子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编成弦乐四重奏和弦乐合奏,美则美矣,但失复了阿炳如泣如怨的风格,不无遗憾。

如陈氏拳在武术运动会上,风格仅限于规范化的陈氏竞赛套路一家,则不利于上述各具风格的陈氏拳之发展。

竞赛套路美则美矣,但并不能概括陈氏拳的全貌,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难题。

如果用书法艺术来比较以上七家陈氏拳风格的话,陈氏老架、小架拳犹如秦汉篆隶,古拙典雅;陈发科定架如晋唐正楷,端庄大方;陈照奎拳架如欧阳率直,法度森严;王建春演练如行书,流动飘逸;冯志强拳法如大草,狂放不羁;门敢红竞赛套路则如现代书艺,美不胜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