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诊断医学影像学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影像学检查操作,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影像学解剖结构、常见疾病影像表现等内容,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影像学概述1.1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1.2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及应用1.3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2. 影像学解剖学2.1 头颅影像解剖学2.2 胸部影像解剖学2.3 腹部影像解剖学2.4 骨骼影像解剖学2.5 颈部、四肢及盆腔影像解剖学3. 影像学常见疾病3.1 头颅疾病影像表现3.2 胸部疾病影像表现3.3 腹部疾病影像表现3.4 骨骼疾病影像表现3.5 颈部、四肢及盆腔疾病影像表现4. 影像学检查常用设备4.1 X线检查4.2 CT检查4.3 MRI检查4.4 超声检查4.5 核医学检查5. 影像学诊断技能5.1 影像学报告撰写规范5.2 影像学诊断流程及注意事项5.3 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解读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教学方式,讲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设备、常见疾病和解剖结构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观影像学科室,了解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 病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影像学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学整体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五、教材主要教材:《医学影像学教程》辅助教材:《医学影像学技术与诊断》六、教学资源1. 影像学科室现场教学资源2. 医学影像学教学PPT3. 电子书籍及网络资源以上就是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希望本课程能够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影像学基础,使其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胜任各项医学影像学的工作任务,为患者的诊疗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影像学教学大纲

影像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技术和影像学应用等多个方面。
影像学教学大纲作为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清楚了解学习重点和考核要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影像学技术的方法和应用3. 培养正确的影像学鉴定能力和分析能力4.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三、教学内容1. 影像学基本概念1.1 影像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1.2 影像学的分类和发展历史1.3 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影像学技术2.1 放射线影像学2.2 超声影像学2.3 核磁共振影像学2.4 计算机断层扫描2.5 影像学的数字化处理技术3. 影像学的应用3.1 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2 影像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3.3 影像学在诊断治疗中的运用4. 影像学鉴定与分析4.1 影像学图像的解读和分析方法4.2 影像学异常表现的诊断与鉴定4.3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判断5. 影像学的安全和质量控制5.1 影像学的辐射防护措施5.2 影像学设备的检修与保养5.3 影像学图像的质量管理和评估四、教学要求1.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影像学理论基础2. 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影像学技术操作能力3.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4. 学生应具备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 学生应保持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态度五、教学评估1. 课堂学习成绩2. 实验操作和技术能力3. 论文撰写和学术研究4. 期末考试和综合评价六、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2. 多媒体教学和案例分析3. 实验操作和实际演练4. 案例讨论和专题报告七、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实验室设备和影像学设备3. 互联网资源和学术期刊4. 医学影像学习中心和实践基地八、总结影像学教学大纲是影像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文件,它规范了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估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考核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推动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医学影像学临床本科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临床本科教学大纲(五年制)一、教学目标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在医疗本科的教学计划中,处于临床基础课程的位置,是医学生从医学基础过渡到临床课程的导向学科之一,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在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学习和逐步加强临床思维的锻炼,即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综合比较,引出结论,为进入临床课程作好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准备。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 了解x线及CT成像原理,理解和熟悉x线影像的密度概念及其组织学基础,掌握人体各器官在荧屏或x线照片上的密度表现。
2. 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解剖的x线及CT表现。
3. 掌握人体个系统器官病变的基本x线及CT表现。
4. 熟悉人体各系统常见病的x线及CT特征,包括肺炎、肺结核、肺和纵隔肿瘤、胸膜病变(增厚、积液、气胸、钙化);风湿性心脏病(包括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疾患、心包积液、先天性空间隔缺损、法鲁氏四联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结肠癌、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胆石和肝癌(影像学表现):各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和关节脱位、化脓性骨、关节炎、骨关节结核、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要点、骨巨细胞瘤、骨肉瘤、尿路结石、肾和膀胱肿瘤、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
(二)能力的培养(1) 阅片能力:通过阅片实习,培养锻炼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要求做到识别正常和异常,不遗漏任何阳性征象。
(2) 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熟悉阅片时观察正常,联系大体解剖,发现病征联系病理学基础,从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入手,对不同病因作系统的分析、比较,最后引导出结论的临床思维方法。
(3)X线诊断报告的书写:通过阅片实习时的观察分析,平时及阶段的考核,锻炼举生阅读、理解X线及CT诊断报告的能力,并初步掌握正规的X线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
(三)参考学时:医举影像举的教学,包括理论讲授及阅片实习两部分,总学时为72学时, 理论讲授和实习的时数比例为1:1。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I 前言医学影像学是运用各种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辨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临床学科。
医学影像学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和介入等。
传统的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部分也作为重点内容。
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作简要介绍。
教学分两大部分,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
总学时数为64学时,理论、实验各32学时。
《医学影像学》共六篇二十一章,结合本地区发病特点及学时数,重点讲授七大内容,包括总论、骨关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等。
总论部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发展,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同时对介入放射学也作较详细的介绍。
各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并讲授一些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 实验教学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验证和补充,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授课内容。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
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
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
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妇产科学、口腔医学、医学美容、急救医学、法医学、临床心理学和眼耳鼻喉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影像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学科。
随着多层CT、高场MR和各种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工具学科,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评价和基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常见医学影像技术的现状和进展。
同时结合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介绍其影像学常见表现。
在总论部分,课程主要介绍X线,数字化X线成像、CT、磁共振(MR)、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的基本原理和与诊断相关的成像技术概要;同时介绍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
然后按照胸部、循环、消化、泌尿、骨关节、神经、头颈部的顺序介绍以上各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教学。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X线成像、CT、DSA的基本原理;2.掌握CT、MR和DSA检查的主要适应征和禁忌征;3.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变适用的影像学技术;4.掌握胸片读片和常见胸部病变的X线表现;5.掌握主动脉夹层和风心二狭的影像学表现;6.掌握常见急腹症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7.掌握泌尿系常见肿瘤的CT表现;8.掌握常见脑血管疾病的CT表现;9.熟悉图像传输和存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10.注重影像和临床联系,培养规范的读片习惯;11.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和融会贯通理解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两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占80%。
题型为:1、选择题,2、填空题,3、名词解释,4、问答题。
实验考核占20%。
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X线的特性,CT窗技术的概念,CT值的概念,CT和MR检查的优势和局限性,DSA的概念,PACS的概念;熟悉CR和DR的概念,CT成像原理,MR的成像原理;了解多层CT 的优势和主要应用,MR序列构成和常用MR序列,功能MR的概念和临床应用,分子影像学的概念。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进程中,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通过运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无创检查和观察,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对于医学学生而言,学习医学影像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影像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因此,设计一份合理的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熟悉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技术,如X线、超声波、CT、MRI等,并了解它们的原理和适应症。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常用的影像学术语,并能够正确解读影像学报告。
二、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是一门观察和分析疾病影像学表现的学科。
在医学影像学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解释各类影像学图像,掌握不同疾病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从而提高对常见疾病的初步诊断能力。
例如,在学习胸部影像时,学生需要了解肺部炎症、结节、肿瘤等各种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三、培养影像学思维方式影像学是一门推理学科,学习医学影像学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观察和推理方式。
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影像学图像,辨认出其中的异常表现,并与临床病史和体征进行合理的联系和推测。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鉴别诊断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差异,确定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四、了解影像学的局限性和风险医学影像学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和风险。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证,并了解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使用影像学技术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五、加强实践和案例分析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病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生需要实际操作不同影像学技术的设备,掌握影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医学影像检查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学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医学影像检查学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进行各种医学影像检查并正确解读结果。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能力:- 理解医学影像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掌握主要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学会标准的医学影像检查流程和操作规范- 掌握不同部位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 能够准确解读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并提出诊断建议2. 课程内容和安排2.1 医学影像检查原理和技术-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X射线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超声波检查技术及其应用- CT扫描技术及其应用- MRI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其应用2.2 医学影像检查设备操作和维护- X射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超声波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CT扫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MRI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2.3 医学影像检查流程和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医学影像检查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流程- 医学影像检查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2.4 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 头颈部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 胸部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 腹部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 骨骼和关节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2.5 医学影像检查结果解读和诊断建议- 不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解读方法和原则-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根据影像检查结果提出准确的诊断建议3. 评估方式-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4. 参考教材- 医学影像检查学教材,作者:XXX- 医学影像学实践指南,作者:XXX- 医学影像解剖学,作者:XXX以上所述为医学影像检查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医学影像检查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医学影像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 68理论课学时:34实验学时:34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 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 CT、MRI、 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英文名称:Medical imageology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总学时:72;学分:4.5;其中理论学时:37 ;实验(实习)学时:32;自学学时:3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使用。
该课程的医学影像学主要涉及普通X线、CT、MRI成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
学习任务主要为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次要内容为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作一名临床医生打下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功,为今后活学活用影像学知识用于临床服务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态度:认真积极,思想端正,一丝不苟,务实深研,勤学、勤思、勤问、勤动。
(二)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身体各个组织结构按系统划分,分成胸部组织器官,腹部组织器官,中枢、五官组织器官,骨骼、关节与肌肉组织器官,又将这些组织器官分成六个系统: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肌、关节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中枢五官系统。
对这六个系统的正常表现,基本病变和常见病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
(三)基本技能:学习透视方法和拍片基本技能、胃肠道检查方法、CT检查方法、MRI检查方法。
五、教材、参考资料及学习网址1.教材:医学影像学第六版主编:吴恩惠冯敢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2.参考书: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第一版主编:高元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9月,临床CT诊断学主编:李果珍中国科学出版社1994年10月3.专业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放射学实践。
4.学习网站:(1)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 ://202.114.128.246/shenbao/newyingxiang/index.asp(2)中华放射学杂志: :///default.html(3)临床放射学杂志: *********************(4)放射学实践:://执笔人:冯敢生徐海波王孝英总论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和临床应用,X线分析与诊断,CT、MRI、DSA基本概念,MRI图像特点。
2.熟悉X线的产生、X线各种检查方法的合理应用。
CT、MRI、DSA的成像原理,CT、MRI、DSA机基本装置,CT、MRI、DSA的临床应用,CT、MRI、DSA的分析与诊断。
3.了解信息放射学(如数字X线成像(DR)和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的一般概念),电子束CT。
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为:X线基本特性,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和临床应用,X线分析与诊断基本方法,CT、MRI、DSA基本概念,CT、MRI图像特点。
2.难点为: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MRI图像特点。
三、学习内容和要点1.学习内容:1)X线成像基本原理;2)X线基本特性;3)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和合理临床应用。
4)X线分析和诊断;5)CT、MRI及DSA基本概念,6)MRI图像特点。
2.学习要点:为上述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
四、英语词汇、专业术语Wilhelm Conred Rontgen 伦琴(X线发现人),Hounsfield (CT设计者),Medical imageology 医学影像学,diagnostic radiology放射诊断学,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或x-ray 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 angiography 或CTA:CT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或MRI 磁共振成像,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放射学,X-ray diagnosis X线诊断,CT scan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体层成像,Density 密度,tomography 体层摄影,radiography 摄影,fluroscopy 透视,plain film 平片,pixel 象素,contrast media 造影剂,contrast examination 造影检查,analogy/digital converter 模拟/数字转换器,digital matrix 数字矩阵,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或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radiography或DR 数字X线成像temporal subtraction method 时间减影法,Hounsfield Unit 或HU CT值,relaxation process 驰豫过程,spinecho或SE自旋回波,T1 weighted image T1加权图像,T2 weighted image T2加权图像,Lauterbur MR 成像技术发明人,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或NMR核磁共振,radiofrequency或RF 射频脉冲,relaxation time 驰豫时间,flowing void effect流空gating 门控技术,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或MRA磁共振血管造影,Gadolimium-DTPA或Gd-DTPA一种顺磁性造影剂,为原素钆-二乙三胺五醋酸,computed radiography 或CR计算机X线成像,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ng system或PACS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五、教材、参考资料及学习网站1.教材:医学影像学第六版主编:吴恩惠冯敢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2.参考资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第一版主编:高元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9月3.学习网站:(1)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 ://202.114.128.246/shenbao/newyingxiang/index.asp(2)中华放射学杂志: :///default.html(3)临床放射学杂志: *********************(4)放射学实践:://六、思考题(一)问答题1.X线的特性有哪些?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X线检查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临床应用范围。
4.X线诊断原则是什么?5.CT与X线的临床应用有什么不同?6.MRI是利用什么原理成像的?7.DSA是利用什么原理成像的?8.MRI图像有哪些特点?(二)名词解释自然对比人工对比造影检查体层摄影CT平扫造影增强MRI MRA MRCP 流空效应DR PACS 电子束CT执笔人:冯敢生徐海波王孝英呼吸系统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支气管、肺、胸膜等各种基本病变的概念,病理改变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基本病变与疾病的关系。
基本病变包括:支气管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阻塞性肺不张、渗出与实变、增殖病变、纤维化病变、钙化病变、结节与肿块病变、空洞与空腔、间质性病变、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
2.掌握几个常见病的病理改变与影像学特征(1)气管及支气管异物;(2)大叶性肺炎;(3)支气管肺炎;(4)肺脓肿;(5)肺结核各期的意义,各型肺结核的影像特点;(6)支气管肺癌;(7)肺部转移性肿瘤的特征;(8)纵隔肿瘤的X线征象。
3.熟悉间质性肺炎的X线表现,化脓性肺炎的X线表现,肺部粟粒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如粟粒性肺结核,肺泡癌的鉴别诊断。
熟悉胸部CT及MRI的检查适用范围,CT、MRl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肿瘤和肺病变鉴别的优势,CT对肺部小病变的检出优势。
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1)支气管、肺、胸膜基本病变的病理改变与影像学表现。
(2)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如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脓肿、I、Ⅱ、Ⅲ、Ⅳ型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纵隔肿瘤与肺部肿瘤的鉴别。
2.难点:基本病变的概念及其病理与影像表现特征的理解;呼吸道异物所致的活瓣性肺气肿的机制与影像学表现;纵隔肿瘤与肺肿瘤的鉴别。
三、学习内容和要点1.大课讲授内容(1)肺、纵隔和支气管的检查方法,不同组织X线、CT、MRI如何选用检查。
(2)基本病变:支气管、肺、胸膜等各种基本病变的病理意义,病理改变与影像学表现的关联,基本病变与疾病的关系。
基本病变包括支气管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阻塞性肺不张,渗出与突变,增殖病变,纤维化病变,钙化病变,肿块病变,空洞与空腔病变,间质性病变,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
(3)常见病: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包括外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纵隔肿瘤及其与肺部肿瘤的鉴别。
2、见习课内容:(实习多媒体课件)四、英语词汇、专业术语respiratory system呼吸系统,chest fluoroscopy胸部透视,bronchography支气管造影,lung field肺野,lung markings肺纹理,hilar shadow肺门(影),lung lobe肺叶,lung segment 肺段,lung lobule肺小叶,obstructive emphysema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atelectasis阻寨性肺不张,Lobular emphysema小叶性肺气肿,interstitial emphysema间质性肺气肿,lung bullae 肺大泡segmental atelectasis肺段不张,lobular atelectasis小叶性不张,exudation and consolidation渗出与实变,airbronchogram支气管气像,proliferation增殖性病变,fibrosis纤维化病变,calcification钙化病变,mass肿块性病变,cavity空洞性病变,intrapul-monary air containing space 空腔,interstitial lesion间质性病变,pleural lesion胸膜病变,pleural effusion 胸腔积液,pleurisy胸膜炎,pleural thickening胸膜肥厚,pleural adhesion胸膜粘连,pleural calcification胸膜钙化(请参考教材后页的词汇)五、教材、参考资料及学习网址1.教材:医学影像学第六版主编:吴恩惠冯敢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2.参考书:胸部X线、CT、MRI诊断学。
科学出版社主编周燕发1999年11月第一版。
3.专业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4.学习网站:(1)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 ://202.114.128.246/shenbao/newyingxiang/index.asp(2)中华放射学杂志: :///default.html(3)临床放射学杂志: *********************(4)放射学实践:://六、思考题(一)问答题l.气管支气管异物时怎样辨别呼气性活瓣性阻塞与吸气性活瓣性阻塞?2.大叶性肺炎的病理改变及X线表现是什么?3.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是什么?4.1、Ⅱ、Ⅲ肺结核的定义及影像学特点是什么?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按发生部位可以分为哪些型?6.中央型肺癌的生长方式如何?7.外周型肺癌与结核球如何鉴别?8.外周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是什么?9.纵隔肿瘤与生长于肺内但靠近纵隔处的肿瘤如何鉴别?10.纵隔病变的检查方法由优至劣你如何选择?(二)名词解释支气管气像渗出病变增殖性病变纤维性病变钙化性病变肿块病变空洞病变空腔病变间质性病变原发综合征干酪样坏死虫蚀样空洞肺纹理执笔人:孔祥泉王孝英史河水循环系统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内容1.心脏各房室正常X线解剖位置2.心脏各房室搏动情况3.大血管(主A、肺A、腔V)的搏动及X线解剖位置4.各个房室增大在各个位置中的基本X线表现及左右室增大的鉴别5.肺循环异常:肺充血、肺淤血、肺血减少、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肺泡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等的病理意义及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