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院中医药民族医工作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工作总结-医院民族医药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精品

工作总结-医院民族医药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精品

医院民族医药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科右中旗蒙医院民族医药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各位领导下面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函内容结合我院蒙医药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目前民族医药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问题谈一谈自己浮浅的认识、想法和建议,因自己分析问题能力有限,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1、民族医药、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基本情况我院所成立于1973年,当时是吉林省唯一一所民族医药研究机构。

1980年兴安盟复建,划为内蒙古后在全区民族医药研究机构调整中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唯一保留的旗县级民族医药研究机构。

现有职工126名,占地面积14400平米,建筑面积4200平米,固定资产600万,其中医疗设备值370万元。

编制床位80张,实际开放60张。

设有内、外、妇、儿、口腔、眼科、五疗、皮肤、骨伤、肛肠、急救中心等11个一级科室,4个疗区和糖尿病、宫颈糜烂两个重点专科。

手术医学专用科、放射科、检验科、功能检查、药剂科、制剂室、供应室、预防保健科、医保科等9个医技辅助科室。

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财务科等5个职能科室。

科室比较健全,管理比较规范,97年以较高的整体优势步入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行列。

院所除开展11个一级科室医疗业务工作外,开展有心电、黑白超、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血球计数、尿十项分析和血液流变、—放射免疫等检测业务。

院所年门诊3万人次,收住院患者1500例,其中手术患者570例;是我旗职工医疗保险、人寿保险定点医院和低视力眼病康复中心,是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民族医药专修学院、呼盟卫校、兴安盟残疾人卫校实习基地。

2、民族医药文献整理情况院所在民族医药文献挖掘、整理、提高方面成绩显著。

曾整理、翻译、编著蒙汉对照和《蒙医常用方剂选》、《斯日吉米格》、《蒙医乡村医生手册》、《宝音扎布肝病防治》、《长寿奥秘》等书,深受读者的好评。

3、民族医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情况院所拥有生产四个剂型,120余个品种蒙药普通制剂室,年产量5000公斤以上,基本满足本院所及全旗调剂使用。

2024年中医药服务工作方案

2024年中医药服务工作方案

2024年中医药服务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人民健康和中华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制定了2024年中医药服务工作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服务的发展和创新,提升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二、重点工作(一)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1. 组织开展全国中医药人才需求调研,精准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中医药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2. 支持中医药高校和医疗机构开展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鼓励跨学科交叉培养和培养中医药医学专家。

3.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中医药事业。

(二)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1. 加强中医药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 完善中医药药品和器械的注册和监管制度,加强对中药材质量和中成药生产过程的监控,保障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动中医药在慢性病、疑难杂症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三)促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1. 加大对中医药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规模和质量。

2. 建立中医药服务评价体系,定期评估中医药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对优秀中医药服务机构进行表彰和奖励。

3. 加强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四)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1. 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组织和交流活动,拓展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 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化推广,开展中医药医生的国际培训和交流,促进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和应用。

3.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03.10•【文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施行日期】2017.03.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及《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局启动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并制定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3月10日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近年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中医药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总体规模稳步增长,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培养模式不断丰富,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结构层次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高度重视,要求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亟需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及对外交流合作全面协调发展要求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法》,创新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快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决定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以下简称“岐黄工程”)。

医院民族工作计划

医院民族工作计划

医院民族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民族工作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我院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工作相关方针政策,全面推进医院民族工作。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机制,确保民族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民族意识和团结意识。

三、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少数民族患者的医疗需求。

四、加强少数民族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六、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加强对少数民族医疗服务的管理和监督。

七、加强与当地民族工作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医院民族工作的深入开展。

八、加强对少数民族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以上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同时,将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民族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12.28•【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1]53号•【施行日期】2011.1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医疗安全与血液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1〕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医发〔2007〕6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208号)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指导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进一步做好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表(中医药特色部分)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医发〔2007〕6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208号)文件精神,做好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规范考核内容,以促进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就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明确如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重点体现中医药特色,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一、业务水平测评完成《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要求的学分方可进行以下内容的测评。

2024年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____年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可度的提高,中医药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方案旨在通过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总体目标1. 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和西医并重的发展模式;2. 提升中医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3. 增进医务人员对中医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整体医疗团队的综合素质;4. 加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推进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三、重点任务1. 建设中医药文化墙:在医院大厅、诊疗区和科室内,设置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墙面,包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名家名医、著名经典等内容,以增进患者和医务人员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同。

2. 增设中医药科室: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需求,适当增设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药疾病诊疗和康复治疗服务。

3. 推进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推动中医药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探索中医药在重大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的应用,提升中医药在医疗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4. 健全中医药疗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药疗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中医药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和统计,为中医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进一步培训和学习,提升医院中医药师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中医药师的数量,满足患者对中医药疾病诊疗的需求。

6. 打造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开展一系列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膏方治疗、中医养生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7. 开展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展览和培训活动,增加中医药知识的普及率,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可度。

8. 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与交流: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中医药和西医的互补发展,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2篇)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2篇)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名老中医工作室一、背景分析: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中医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减少。

为了促进中医的传承与创新,特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通过整合专业资源,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推广,使中医药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应用。

二、项目目标:1. 传承中医经典:通过与名医合作,挖掘和整理名医的经验和心得,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

2. 推广中医理论:通过组织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向社会普及中医理论,提高中医理论的文化认同度。

3. 高质量临床服务:通过建立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宣传中医的独特疗效。

4. 创新中医研究:组织中医药科研团队,开展中医研究项目,推动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项目计划:1. 建立专家委员会:邀请中医著名专家组成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的规划和监督。

2. 整理中医典籍:组织专家团队,与名医合作,挖掘名医的经验和心得,整理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并进行出版、发行。

3. 组织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定期举办中医学术研讨会,邀请名医和专家分享中医理论和实践,同时组织中医知识普及讲座,提高公众对中医的认知。

4. 建立名老中医门诊: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度声誉的老中医,开设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5. 推动中医技术创新:成立中医药科研团队,组织中医研究项目,重点推动中医疗效评估和中医药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四、项目执行步骤:1. 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委员会,确定项目具体计划和推进措施。

2. 挖掘名医经验,与名医合作整理中医经典,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

3. 开展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理论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4. 筛选优秀老中医,建立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5. 成立中医药科研团队,组织中医研究项目,推动中医技术的创新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

附件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
建设工作目标与要求
一、建设任务和目标
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工作要在全面加强医院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内涵建设,加强民族医专科建设,提高临床各科室民族医诊疗水平,培养民族医药优秀人才。

通过四年建设,使其成为民族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临床疗效显著、管理规范科学、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民族医医院。

通过总结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经验,推动全国民族医医院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具体要求
1、综合
2、医疗
主题词:民族医医院建设通知
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单位,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07年5月18日印发
校对人:严华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拉玉宫乡中心卫生院中医民族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促进农村中医民族医药工作的发展,发挥中医药民族医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通过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辖区居民普及中医民族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中医药民族医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二、范围和对象范围:全乡7个行政村,。

对象:辖区内居民。

三、项目内容:每年为辖区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1次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1指导。

按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复检;对所有重点人群告知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四、管理措施1、各级职责:卫生院职责:(1)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组织村卫生室人员开展中医药民族医民族医健康管理知识技能培训,使其基本掌握国家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内容、方法和工作流程,确保中医药民族医保健服务质量。

(3)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宣传,使重点人群能够及时获取中医药民族医健康服务的信息和服务内容,主动接受保健服务。

(4)掌握辖区内重点人群信息,告知其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并为其建立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档案,定期对村医进行督导检查。

村卫生室职责:根据卫生院安排,负责项目的执行、宣传、动员和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并承担重点人群健康体检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同时给予中医药民族医保健指导。

对于行动不便、卧床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同时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结果准确、完整的记录在相应的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中;每季度上报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进展情况。

各村卫生室要熟悉服务项目要求,掌握技术操作规范。

负责收集、登记辖区内服务对象人口信息、告知服务内容、预约服务时间,不断提高中医药民族医服务水平。

2、保障经费,规范管理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整体经费统筹安排,并进行绩效考核。

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建立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督导和考核制度,不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建立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

督导考核主要内容:(1)重点人群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率;(2)重点人群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完整率;(3)走访调查核实中医药民族医健康管理情况。

对完成工作指标的村予以表彰奖励,对项目执行不力、完成情况较差的村,扣减相应经费。

附:1、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2、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附件1: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人的体质按中医看的确是可以分类的,按照我们现在中医界研究结果,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类型,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课题组完成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究及其应用》,这项报告里边将中医体质类型分为平和型、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

一共分为这9类。

就是说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9个类型,这9种类型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呢?中医体质类型划分的依据是,用中医病理表现特点来确定病理体质分型,因为体质理论本身是中医认知论证的特色,这次谈的中医体质9类标准实质上有8类为病理性体质,一般不谈无舌苔及脉象表述,因为那个牵扯到诊病的过程了。

是不是说判定体质类型的时候不用把脉来判定体质类型?对,我们判定体质类型的时候一般会根据几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症状表现,一个是这个人的地域、职业特点,还有他饮食结构上的一些特点,主要根据这几类因素来判定一个人的体质分型。

更多的是从生活方式和生活中的表现来判定。

这个体质类型称为病理性体质,那是不是说有这种病理体质的话就是有某种病症?病理性体质是这样一个概念,有点像咱们最近流行的一个词,叫亚健康状态,因为人的健康状况大概可以分成健康状态、疾病状态,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叫亚健康状态。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状况也可以这样分,平和体质认为是健康类型的,如果诊断为某种疾病了,中医所说的也好、西医所说的也好,是病人状态。

另外介于两者之间的,又有表现的,这个叫病理性体质,跟亚健康状态相吻合。

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种体质?平和型较正常、气虚型常无力、阴虚型最怕热、阳虚型最怕冷、湿热型爱出油、气郁型爱失眠、痰湿型易肥胖、血瘀型易健忘、特禀型会过敏刚才谈到人的体质可以分为9种,作为我们怎么来辨别自己的体质类型,怎么知道我是属于哪种体质类型呢?主要是根据一个人具体的一些表现,这些表现我们可以9种类型分别介绍一下。

平和型: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气虚型: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

这种人从性格上来说,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比较胆儿小,做事不爱冒险。

谈到气虚型的时候,谈到经常出虚汗,这个虚汗我们怎么来理解?如果你要做一种运动或者干力气活的时候,只要运用量到了一定程度人都会出汗,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但是有些人在没有那么大的消耗量、没有那么大活动量的时候,就已经出很多汗了,这种现象就叫出虚汗。

我们继续来介绍其他的体质类型。

阴虚型: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

他们大部分都是性格比较外向好动的,性情是比较急躁的。

阳虚型:即使再热的暑天,也不能在空调房间里多待,因为这些人比较怕冷。

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

性格多沉静、内向。

这些人属阳虚体质。

比如说同样在一个空调环境里,可能有的人就会穿很多的衣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样的人是不是可能就偏向于阳虚型的体质?对,同样的温度下有些人穿的衣服很多,显得很怕冷,这种倾向一般就是阳虚的表现。

我们再说说湿热型是怎么判断的?湿热型: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锃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那他就是湿热体质。

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比较浓,性格多急躁易怒。

脾气不太好的,容易着急的,容易暴怒。

气郁型:《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是气郁体质的代表,性格忧郁脆弱。

这种人一般比较削瘦,经常闷闷不乐,多愁善感,食欲不振,容易心慌,容易失眠。

痰湿型:心宽体胖是这类人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

性格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血瘀型: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眼睛经常有红丝,皮肤常干燥、粗糙,一般肤色是发暗的,常常出现身体疼痛,容易烦躁,记忆力也不太好,容易健忘,性情急躁。

特禀型:平常说过敏,也有好多人对不同的物质有过敏现象,比如花粉过敏或者某种食物过敏,这就是中医上这就被称为特禀体质。

多是遗传所致。

就像我们所说的过敏性体质可能跟中意所说的特禀型体质是比较接近的。

不同体质类型的重点人群,我们按照9种类型来说一下。

平和型: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因为年龄大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体质上的偏差,有很多疾病慢慢要产生的。

而且器官也会逐渐衰老。

气虚型:气虚体质者多分布在西部、东部地区,可能与西部高海拔、低气压,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

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容易气虚。

体力劳动的人看样子挺强大,肌肉很发达,但是他日常的消耗很大,像爱卖很重的力量去搬东西,做劳动,他消耗体力很多,所以容易产生气虚。

阴虚型:在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的西部地区容易产生这种体质的人。

多见于学生及年轻人,这也与他们的嗜好有关系,比如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好烟酒以及生活压力增加有关。

阳虚型:东北地区多见,可能与东北寒燥的天气有关,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长期偏嗜寒凉食物也会形成这种体质。

湿热型:南部和东部地区,因为这些地区高温多雨,常吃热量大的饮食容易产生这类体质的人。

有些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好烟酒的年轻人,加上生活压力增加,也是该体质的主要人群,还多见于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

气郁型:在整部《红楼梦》里,也就林妹妹一人属这种体质,但现在这种体质的人却越来越多,可能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容易情感压抑,情志不畅有关。

该体质的人多是年轻人,而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痰湿型:该体质的人多是单位领导,生活安逸的中老年人,男性多。

喜欢吃甜腻的食物,不爱运动爱睡觉。

血瘀型:南方人、脑力工作者,女性多见。

特禀型现在人群不好确定,没有明确的调查,所以不好说。

在这9种类型里面,是不是还是平和型的人最多见?总体来说,平和型的体质还是比例比较大一些,一般来说,按照以前调查里边,占到32%点多。

剩下8种里面有哪种可能是仅次于平和型的?剩下的,阴虚型和湿热型的,这两个类型比较常见。

找出不同体质的弱点平和型不爱得病、气虚型易感冒、阴虚型易咳嗽、温热型易长疮、气郁型易得抑郁症、痰湿型易患三高和糖尿病、血瘀型易中风、特禀型易哮喘。

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同类型的特点和它的重点人群,现在就要来说我们今天的重点了,就是找出不同体质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

这9种不同的体质类型,是不是每种类型各有针对性的患病趋向?的确是这样,因为不同体质类型的患病趋向是不一样的,这块是临床上确定了一个人的体质类型,对他预防疾病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平和型:没有明显的患病趋向,不爱得病。

气虚型: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

比如得了感冒反反复复,不是一片感冒药下去就好了。

气虚的人还容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阴虚型: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人患的咳嗽是干咳、少痰。

那么干燥综合征怎么来理解?吉干燥综合征的表现一般是,平常嘴唇容易产生暴皮的现象,要不就是头皮比较多。

这些表现都跟阴虚有关系,实际上就是中医说的阴虚所致。

阳虚型:容易出现水肿、腹泻等。

这里的腹泻是指吃坏了东西腹泻吗?这个腹泻不是指吃了腐败食物或者感染病菌造成腹泻,一般指吃完食物以后,虽然食物很洁净,但是大便排的次数还是很多,大便不成型,甚至有时候会水泻。

水肿之所以容易产生,中医认为我们的水液代谢在体内是需要阳气太推动的,如果阳气不足,我们的水液代谢就出现障碍,在体内水液积累多了就会产生水肿,比如眼皮水肿,比如说下肢轻度水肿。

湿热型:容易得疮疖、黄疸等病。

像痤疮、青春痘,是这个范围吗?这也属于中医说的疮疥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