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是一个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通过研究和应用科学、工程和技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在环境工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些环境工程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的内容。

1.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前景- 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环境污染与控制- 大气污染的来源、特点和治理技术- 水污染的类型、影响和处理方法- 土壤污染的成因、评估和修复技术-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3.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的目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评估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指标体系- 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用4.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5. 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分类、利用和管理- 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6.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项目计划、实施和控制- 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 环境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价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

同时,还可以巩固和扩展我们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工作中,环境工程师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了以上的复习资料,我们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学术论文和实践案例,深入研究和理解环境工程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实地考察,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

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

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1、环境是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并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的物质世界。

2、环境问题狭义上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广义上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3、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其一是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其二是保存子孙后代发展的潜力。

4、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工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5、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

6、BOD和COD分别指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和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

7、水体自净是指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浓度自然降低,达到水体的自净作用。

8、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可供水中藻类吸收利用的形式,因而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优势种群,使得鱼类死亡的现象。

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米,300毫克/米,就可以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

9、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10、PM10是指飘尘微粒粒径小于10um长期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11、逆温是指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12、固体废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天津市考研环境工程复习环境工程学核心知识点解析

天津市考研环境工程复习环境工程学核心知识点解析

天津市考研环境工程复习环境工程学核心知识点解析环境工程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准备参加天津市考研环境工程的同学们来说,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学核心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环境工程学核心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

一、环境污染与治理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 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

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包括减排措施和污染物治理措施。

减排措施包括限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以及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等;污染物治理措施包括烟气脱硫、脱氮和过滤等。

2. 水体污染治理水体污染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治理。

物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化学方法包括加氯消毒、高级氧化等;生物方法包括微生物降解、植物修复等。

3. 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等。

物理方法包括土壤翻转、覆盖或隔离等;化学方法包括土壤酸碱中和、络合剂修复等;生物修复包括植物提取污染物、微生物修复等。

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项目或政策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的过程。

它以预测、识别和评价环境影响为目标,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公众参与、政府审批以及监测与评价等。

在编制评价报告时,需要进行环境基线调查、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管理措施等内容。

三、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估是对环境质量和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环境监测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判断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以及噪声和振动监测等。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什么是热传导?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第二节热传导1. 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2、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3、水质标准:习惯上常把前一类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统一规定称作是指标准。

4、水质要求:把后一类由一些有影响的部门或单位建立的参考规定称为水质要求。

5、社会循环:指的是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要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这些经过使用后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混入了各种污染物质,它们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最终又流入天然水体。

6、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的污染分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对水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7、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8、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9、碱度:水的碱度是指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10、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所形成、可经煮沸而除去,故也称为“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形成,不受加热的影响,故又称“永久硬度”。

11、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

12、生化需氧量: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采用5d,20℃作为生化需氧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氧量。

BOD5量测定的标准条件,这样测得的生化需氧量记作BOD5.13、pH反映的是水的酸碱性强度。

14、常用的蒸发烘干温度为103~105℃。

15、同一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则 COD > BOD > OC16、如果同一废水的BOD5/COD>0.3,一般认为此种废水是适宜于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的。

比值越大,可生物处理性越强。

精选-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精选-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什么是热传导?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第二节热传导1. 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第一节水的循环与污染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特性改变,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污染分类:A按来源:工业、农业、生活、矿山废水B按性质: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第二节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1.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2.水质指标分类:(※不定项选择题)(1)物理性水质指标:A感官: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B其他: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2)化学性水质指标:A 一般化学性:pH、碱度、硬度、阳离子、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B有毒化学性: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C氧平衡:DO、COD、BOD、TOD;(3)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

①浑浊度:不溶性物体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②水中固体(蒸发残渣):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103~105℃时蒸发称“总固体”溶解固体:过滤后,取滤液103~105 ℃烘干后质量悬浮固体:过滤后,取滤渣103~105 ℃烘干后质量固定性固体:灼烧后残余物质的质量。

挥发性固体(灼烧减重):600 ℃蒸发干燥后固体失去的重量;总固体=固定性固体+挥发性固体⑥化学需氧量(COD/COD Cr):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K2Cr2O7)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结果用氧的mg/L表示。

代表废水有机质总量。

⑦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OC/COD Mn):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高锰酸钾KMnO4)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⑧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

BOD5:5日生物化学需氧量(20℃)≈总BOD的70%COD和BOD关系:COD Cr > BOD > COD MnBOD/ COD > 0.3 则适宜用生物化学处理⑨总有机碳(TOC):900-950℃,高温燃烧有机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量,常以碳表示(mg/L),应先去除无机碳的干扰(加酸)。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引言: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学科。

它涉及到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组成的分析和处理,旨在提高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环境工程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

一、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1.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范畴- 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2. 环境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监测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机理- 环境工程治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二、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1.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措施2.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不同类型水体的污染特点和处理方法 - 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土壤污染的评价和监测方法- 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措施三、环境工程治理技术1.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大气污染的减排技术-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2. 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水体污染的净化技术- 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3.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废物管理和排放标准法律法规2. 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国际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结论: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的学科。

通过本文档的复习资料,读者可以重新回顾和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与影响以及环境工程治理技术。

此外,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环境工程实践也非常重要。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深化对环境工程学的理解,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2、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3、水质标准:习惯上常把前一类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统一规定称作是指标准。

4、水质要求:把后一类由一些有影响的部门或单位建立的参考规定称为水质要求。

5、社会循环:指的是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要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这些经过使用后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混入了各种污染物质,它们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最终又流入天然水体。

6、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的污染分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对水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7、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8、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9、碱度:水的碱度是指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10、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所形成、可经煮沸而除去,故也称为“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形成,不受加热的影响,故又称“永久硬度”。

11、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

12、生化需氧量: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采用5d,20℃作为生化需氧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氧量。

BOD5量测定的标准条件,这样测得的生化需氧量记作BOD5.13、pH反映的是水的酸碱性强度。

14、常用的蒸发烘干温度为103~105℃。

15、同一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则 COD > BOD > OC16、如果同一废水的BOD5/COD>0.3,一般认为此种废水是适宜于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的。

比值越大,可生物处理性越强。

如果比值小于0.3,则说明该废水中不可生物分解的有机物质数量很多,需寻求其他的处理途径。

17、水污染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1)化学性污染又分为无机污染物质、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需氧污染物质、植物营养物质、油类污染物质。

2)物理性污染又分为悬浮物质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选择题)18、水质指标: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固体、电导率。

化学性:(1)一般化学性:pH、硬度、碱度、阳离子、阴离子、总含盐量、有机物质。

有毒化学性: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

(选择题)19、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只去除废水中较大颗粒的悬浮物质。

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质。

三级处理也称为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

(选择题)20、污水排放标准选取方法:(计算)对排入GB3838 III类地表水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排入GB3838 IV,V类地表水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21、按溶解氧分5区:(简答)I区(清洁区)——废水排入点前,水质如一般天然河流。

溶解氧可高达饱和。

物种丰富,可发现观赏鱼类。

II区(降解区)——水质浑浊,污泥下沉或上浮。

溶解氧下降。

鱼类品种减少,多为下等鱼种,如鲶鱼、鳝鱼、泥鳅等。

绿藻减少,蓝绿藻蔓生。

底泥中出现颤蚓等蠕虫。

III区(强分解区)——水质变灰变黑,可能形成浮渣,腐败情况发生。

溶解氧降至40%饱和度以下乃至零,有甲烷、硫化氢逸出。

细菌大量繁殖,厌氧取代好氧,无中间稍,藻类极少,没有鱼,到处可见污水蝇和蚊子。

IV区(恢复区)——水质变得较清。

溶解氧在40%饱和度以上,出现硝酸盐。

出现真菌、浮游动物、藻类增加、苔藓植物出现,底栖生物中包括颤蚓、贻贝等介壳类以及昆虫的幼虫,有下等鱼种,后段或有一般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鱼等。

V区(清洁区)——水质如一般天然河流。

溶解氧可高达饱和。

物种增加,可发现观赏鱼类。

至此,河流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自净作用过程已基本完成。

第二章1、水中被去除的杂志按其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

2、格栅和筛网是处理厂的第一个处理单元。

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粗大物质,保护处理厂的机械设备并防止管道的堵塞。

3、沉砂池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水中砂粒、煤渣等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杂质,同时也去除少量较大、较重的有机杂质,如骨屑、种子等。

可以防止对水泵和污泥处置设备的磨损,还可以使沉砂池中的污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4、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自由沉降。

5、沉砂池有三种类型: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

6、曝气沉砂池的功能与原理:功能:沉砂池主要功能是去除无机颗粒,但难免在沉渣中夹杂有机物,容易腐败发臭。

曝气沉砂池就可以使沉渣中有机物含量低于10%。

原理:曝气沉砂池是一个长形渠道。

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在池中以螺旋状向前流动,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环流。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被甩沉下,而有机颗粒则经常处于悬浮状态,并使砂粒互相摩擦,剥除砂粒表面附着的有机污染物。

排出的沉渣一般只含约5%的有机物。

此外,曝气沉砂池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调节曝气量,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使除砂效率稳定。

同时还能起到对污水的曝气作用,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过程。

7、沉淀有以下四个类型:1)自由沉降: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沉砂池以及初次沉淀池内的初期沉降就是自由沉降。

2)絮凝沉降: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能互相黏结,其尺寸、质量会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沉速亦随深度而增加。

混凝沉淀池以及初次沉淀池的后期和二次沉淀池中初期的沉降属于此类型。

3)拥挤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较大时,各颗粒间相互靠的很近,在下沉过程中彼此受到周围颗粒作用力的干扰,但颗粒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作为一个整体而成层下降。

高浊度水的沉淀以及二次沉淀池后期的沉降属于这一类型。

4)压缩沉降: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很高时会互相接触。

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可将下层颗粒间的水挤压出界面,使颗粒群被压缩。

发生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或污泥浓缩池内。

8、沉淀池形式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平流式沉淀池是最早和最常用的形式。

9、浅池沉淀原理:理想沉淀池的公式u=Q/A表明,如果水量(Q)不变,则增大沉淀池面积(A),就可减小u,即有更多的悬浮物可以沉下,提高了沉淀效率。

又因t=H/u0,则在保持u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有效水深H的减小,沉淀时间t就可按比例缩短,从而减少了沉淀池的体积。

由此可知:若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

这说明,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

这就是浅池沉降原理。

10、混凝分为:1)凝聚:是指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

2)絮凝:则是指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长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

11、胶体的脱稳和水的混凝机理: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

12、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使用最广的高分子絮凝剂,常作为助凝剂发挥吸附架桥作用,与其他混凝剂一起使用,能产生良好的混凝效果。

13、粒状介质的过滤机理: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触絮凝。

14、接触角:水对各种物质湿润性的大小,可用它们与水的接触角θ来衡量。

接触角θ<90°者为亲水性物质,θ>90°者为疏水性物质。

(判断亲水疏水性)15、怎样判断物质能否上浮?当θ→0°时,这种物质不能气浮。

θ<90°,这种物质与气泡附着不牢,易于分离。

当θ→180°时,这种物质易被气浮。

16、吸附:在相界面上,物质自动发生积累或浓集的现象称为吸附。

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7、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下,活性炭与被处理的水接触并达到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叫做吸附等温线。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Langmuir型、BET型、Freundlich型。

18、吸附穿透线:纵坐标为吸附质浓度(ρ),横坐标为出流时间(t)(或出水量v)。

穿透点:当吸附带的下缘达到柱底部后,出水溶质浓度开始迅速上升,到达容许出水浓度(ρa),此点即为穿透点。

吸附终点:当出水溶质浓度到达进水浓度的90%-95%,即ρb时,可认为吸附柱的吸附能力已经耗竭,此点即为吸附终点。

(判断什么时侯为吸附终点)1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

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这是百度的。

(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水中的病原细菌和其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微生物。

消毒与灭菌不同。

消毒并非要杀死水中的一切微生物,而只要求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除去。

这是书上写的)20、余氯:为了保证水中所有的病原细菌都能确实的受到氯的作用,水加氯接触一段时间后,所投加的氯除和杂质作用消耗外,应该还有适量的氯留在水中以保证持续杀菌能力,这部分剩余的氯称为余氯。

游离性余氯:Cl2、HOCl、OCl-。

化合性余氯:NH2Cl、NHCl2及其他氯胺化合物。

21、折点加氯法:当按照大于需氯量曲线上所出现折点B的量来加氯的方法。

第三章1、生物化学处理法分为好氧和厌氧两大类。

按照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又可分为悬浮生长系统和附着生长系统两种。

2、在生物处理中,净化污水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菌,而原生生物是细菌的首要捕食者,后生生物是细菌的第二捕食者。

3、水解酶是一种细胞外酶,而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和合成酶等属于细胞内酶。

4、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

5、二次沉淀池的作用:活性污泥与水澄清分离,部分活性污泥回流到曝气池。

(用以澄清混合液和回流、浓缩活性污泥)6、污泥膨胀: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的生物处理法,氧是好氧微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供氧不足会妨碍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造成丝状菌等耐低溶解氧的环境的微生物滋长,使污泥不易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污泥膨胀。

7、营养物一般对氮、磷的需要量应满足BOD5:N:P=100:5:1 厌氧BOD5:N:P=200:5:18、曝气作用:向液相供给溶解液,并起搅拌和混合作用。

9、通常采用的曝气方法有鼓风曝气、机械曝气及鼓风和机械并用曝气三种。

10、普通活性污泥法:优点:普通活性污泥法对有机物(BOD)和悬浮物去除率高,可达到85%-95%。

特别适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比较稳定的废水。

缺点:不能适应冲击负荷。

需氧量沿池长前大后小,而空气的供应是均匀的,这就造成前段氧量不足,后段氧量过剩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