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工艺传热
【讨论】中药固体制剂灭菌方法

【讨论】中药固体制剂灭菌方法
一、流通蒸汽灭菌法中药材间隙大,微生物大都吸附在表面,灭菌效果明显,对药材色泽、化学成分影响不大。
此法对原料药或粉末进行初步灭菌为一种经济方便的好方法,但不太适合成品。
二、干热灭菌干热空气穿透力较弱且不均匀,空气是一种不良的传热物质,因此必须长时间受高热作用,方可达到灭菌目的,而且此法可能对制剂有成份及性状造成影响。
三、紫外线灭菌法一般紫外线灯管距物料50cm,时间2h可达到理想灭菌效果。
但物料厚度以不超过1cm为宜,而且多只对空气和散剂的消毒才有明显的效果。
四、酒精灭菌法70%~75%乙醇能使菌体蛋白质脱水变性,所以向原料药材上直接喷洒75%乙醇或在封闭容器内用95%乙醇熏蒸,可取得较好的灭菌效果。
但是残留和对成品性状及成份的影响却是个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消防安全的问题需要考虑。
五、环氧乙烷法没有研究过,但可能与酒精法有类似的问题。
六、微波灭菌法我们以前用过这种方法,但通过检测,效果不是太理想,而且这种方法灭菌效果和成品的含水有关,太干效果不好;太湿灭菌后还要继续干燥,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七、Co60辐射法是我这次想重点讨论的问题,我们单位目前用的就是这个方法,效果还行,但由于其特殊性,只能委托特定的单位进行,对于灭菌量较小的(比如我们这样的医院制剂)往往不被这些单位重视,最长的一次我们竟然等了三周才排上队,实在太郁闷了。
《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与干燥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第五章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与干燥练习题及答案一、A型题1.药材浸提过程中渗透与扩散的推动力是 A.温度差B.溶媒用量C.浸提时间D.浸提压力E.浓度差2.利用处于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方法称为A.水蒸气蒸馏法B.临界提取法C.逆流萃取法D.溶剂一非溶剂法E.超临界提取法3.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增加浸提浓度梯度A.不断搅拌B.更换新鲜溶剂C.强制循环流动D.渗漉E.提高压力4.浸提的基本原理是A.溶剂浸润与渗透,成分溶解与浸出B.溶剂的浸润,成分的解吸与溶解、溶质的扩散C.溶剂的浸润与渗透,成分的解吸与溶解,溶质的扩散与置换D.溶剂的浸润,成分的溶解与滤过,浓缩液扩散E.溶剂的浸润,浸出成分的扩散与置换5.浸提过程中加入酸、碱的作用是A.增加浸润与渗透作用B.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作用C.降低表面张力D.增加有效成分的扩散作用E.防腐6.浸提过程,溶剂通过下列哪一个途径进入药材组织中A.细胞壁破裂B.与蛋白质结合C.与极性物质结合D.药材表皮E.毛细管作用7.以下关于浸提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能提取罐可用于复方“双提法”操作B.浸渍法效率低,但成品澄明度较好 C.渗漉法效率高,适于以水、不同浓度乙醇等为溶剂进行提取D.回流法省时,成分提取率较高,但不适用于受热易破坏药材成分浸出E.水蒸气蒸馏法可在低于100℃条件下,蒸馏出沸点100℃以上的挥发油8.有关影响浸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材粉碎度越大越利于浸提B.温度越高浸提效果越好C.浓度梯度越大浸提效果越好D.溶媒pH越高越利于浸提E.时间越长浸提效果越好9.与溶剂润湿药材表面无关的因素是A.表面活性剂B.药材性质C.浸提压力D.溶剂的性质E.药材粒度10.乙醇作为浸出溶媒其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为极性溶剂B.有利于蛋白、多糖的溶解C.40%的乙醇可以延缓酯类、苷类药物的水解D.无水乙醇可用于药材脱脂E.50%的乙醇可浸提香豆素、内酯11.下列哪一项关于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论述是不正确的A.提取速度快,效率高B.适用范围广C.适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的提取D.常采用超临界CO2提取E.所得提取物纯度高12.下列关于单渗漉法的叙述,哪一个是错误的是A.药材粉碎为细粉B.药材先湿润后装筒C.慢流流速为1 - 3 ml/min·kg,快渗漉流速为3- 5 ml/min·kg D.药材装筒松紧适宜E.药材装筒添加溶剂时要排气13.下列哪一种操作不属于水蒸气蒸馏浸提法A.水中蒸馏B.双提法C.水上蒸馏D.多效蒸馏E.通水蒸气蒸馏14.回流浸提法适用于A.多数药材D.挥发性药材C.对热不敏感的药材D.热敏药材E.单味药材15.下列溶剂中既可脱脂又可脱水的是A.酯酸乙酯B.甲醇C.氯仿D.石油醚E.丙酮16.以下哪一项微孔滤膜滤过的特点叙述不正确A.孔径均匀,孔隙率高、滤速快B.质地薄、滤过阻力小C.滤过时无介质脱落,对药液无污染D.不易堵塞E.可用于热敏性药物的除菌净化17.关于离心机分离因子α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分离因子是物料的重量与所受离心力之比值 B.分离因子是物料所受离心力与重力的乘积 C.分离因子越大,离心机分离容量越大D.分离因子越小,离心机分离能力越强E.分离因子越大,离心机分离能力越强18.不宜采用超滤的是A.中药注射剂B.中药合剂C.口服液D.除菌E.蛋白质、多糖类药物的浓缩19.关于滤过速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滤材两侧压力差越大,一般滤速越快B.滤器面积越大,滤速越快C.滤渣层越厚,滤速越慢D.料液黏度越小,滤速越快E.加助滤剂可减小滤饼毛细管半径,滤速加快20.能用于分子分离(相对分子质量截留值为孔径规格)的滤过方法是 A.砂滤棒滤过法B.减压滤过法C.微孔滤膜滤过法D.超滤膜滤过法E.垂熔漏斗滤过法21.下列关于滤过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微孔滤膜滤过在生产中主要用于精滤与过除菌B.板框压滤机可用于注射液的预滤C.板框压滤机适用于粘度高的液体作密闭滤过D.常压滤过法适用于小量药液滤过E.垂熔玻璃滤器适用于注射剂、滴眼液的精滤22.以下关于水提醇沉法操作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药液浓缩程度要适当B.水煎液浓缩后,放冷再加入乙醇C.加醇沉淀后即过滤D.醇沉浓度不同去除的杂质不同E.加醇时要慢加快搅23.下列适用于颗粒进行流动干燥的方法是 A.减压干燥B.冷冻干燥C.沸腾干燥D.鼓式干燥E.常压干燥24.喷雾干燥与沸腾干燥的最大区别是A.应用流化技术B.适用于液态物料干燥C.干燥产物可为粉状或颗粒状D.适于连续化批量生产E.耗能大,清洗设备麻烦25.下列采用升华原理的干燥方法有A.喷雾干燥B.冷冻干燥C.沸腾干燥D.真空干燥E.滚筒式干燥26.壳聚糖常用于哪种精制方法A.水醇法B.醇水法C.吸附澄清法D.离心法E.超滤法27.有关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孔吸附树脂一般是先以高浓度乙醇洗脱杂质,再以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有效成分B.大孔树脂具多孔性,比表面积大C.不同规格的大孔树脂有不同的极性D.应结合成分性质选择大孔树脂的类型、型号、洗脱剂浓度E.提取物上样前要滤过处理28.以下关于薄膜蒸发特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浓缩速度快,受热时间短B.不适用于以水为溶媒的料液浓缩C.连续操作,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D.能将溶剂回收反复使用E.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29.关于浓缩的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浓缩的基本过程就是不断地加热以使溶剂气化和不断地排除B.蒸发浓缩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C.适当降低冷凝器中二次蒸汽压力,可降低溶液沸点D.传热温度差是传热过程的推动力E.提高加热温度是提高蒸发效率的主要因素,加热蒸汽温度越高越好30.以下不属于减压浓缩装置的是A.三效浓缩器B.夹层锅C.管式蒸发器D.减压蒸馏器E.真空浓缩罐31.三效蒸发器不能采用的加料方式是A.顺流加料法B.逆流加料法C.错流加料法D.平流加料法E.紊流加料法32.适合于高热敏物料蒸发浓缩的设备是A.升膜式蒸发器B.降膜式蒸发器C.刮板式薄膜蒸发器D.离心式薄膜蒸发器E.管式蒸发器33.以下关于减压浓缩的叙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能防止或减少热敏性物质的分解B.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高C.不断排除溶剂蒸汽,有利于蒸发顺利进行D.沸点降低,可利用低压蒸汽作加热源E.不适用于乙醇回收34.下列关于浓缩的叙述,错误的是A.蒸发效率与传热温度差及传热系数成正比B.提高加热蒸汽压力,有利于提高传热温度差C.薄膜蒸发因能增加药液的气化表面,故有利于提高蒸发效率 D.减压浓缩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蒸发效率提高E.生产上自然蒸发浓缩最为常用35.中药浓缩时,采用三效浓缩的主要原因是A.节省能源,提高蒸发效率B.增加蒸发面积C.有利于热敏性药物的蒸发D.操作简单E.设备体积小36.干燥的基本原理是A.除去结合水的过程B.不断加热使水分蒸发的过程C.被气化的水分连续进行内部扩散和表面气化的过程 D.物料内部水分扩散的过程E.物料内部水分全部蒸发的过程37.干燥过程处于恒速阶段时A.干燥速度与物料湿含量无关B.干燥速度与物料湿含量呈反比C.干燥速度与物料湿含量呈正比D.物料湿含量等于临界湿含量E.干燥速率取决于内部扩散38.下列对于沸腾干燥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A.适用于湿粒性物料的干燥B.热利用率高C.适用于液态物料的干燥D.干燥速度快E.热能消耗大39.下列哪一种干燥方法不适用于药剂工业生产A.自然干燥B.减压干燥C.流化干燥D.喷雾干燥E.冷冻干燥40.下列宜采用振动式远红外干燥机的物料A.柴胡注射液B.止咳糖浆,C.甘草流浸膏D.保济丸E.益母草膏.41.对减压干燥叙述正确的是A.干燥温度高B.适用热敏性物料C.避免物料与空气的接触D.干燥时间长E.干燥产品较难粉碎42.颗粒剂湿颗粒的干燥最好采用A.鼓式薄膜干爆B.沸腾干燥C.喷雾干燥D.冷冻干燥E.吸湿干燥43.以下关于喷雾干燥的叙述,错误的是A.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的一种干燥方法B.进行喷雾干燥的药液,不宜太稠厚C.喷雾时喷头将药液喷成雾状,液滴在热气流中被迅速干燥D.喷雾干燥产品为疏松粉末,溶化性较好 E.喷雾时进风温度较高,多数成分极易因受热而破坏44.冷冻干燥的特点不包括A.适于热敏性液体药物,可避免药品因高热而分解变质 B.低温减压下干燥,不易氧化C.成品多孔疏松,易溶解D.操作过程中只降温,不升温,生产成本低E.成品含水量低(1%~3%),利于长期贮存45.干燥时,湿物料中不能除去的水分是A.结合水B.非结合水C.平衡水分D.自由水分E.毛细管中水分46.属于辐射干燥的干燥方法是A.减压干燥B.红外干燥C.喷雾干燥D.烘干干燥E.鼓式干燥47.下列不能提高干燥速率的方法是A.减小空气湿度B.加大热空气流动C.提高温度,加速表面水分蒸发D.加大蒸发表面积E.根据物料性质选择适宜的干燥速度48.有关喷雾干燥叙述正确的是A.干燥温度高,不适于热敏性药物B.可获得硬颗粒状干燥制品C.能保持中药的色香味D.相对密度为1.20-1.35的中药料液均可进行喷雾干燥 E.须不易制得含水量低的极细粉二、B型题[1~4]A.0.45μm微孔滤膜B.超滤膜C.玻璃漏斗D.布氏漏斗E.板框压滤机1.溶液需无菌过滤宜选用2.注射液精滤宜选用3.常压滤过宜选用4.注射液预滤宜选用[5~8]A.内酯、香豆素类B.生物碱C.延缓酯类、苷类的水解D.极性较大的黄酮类、生物碱盐类E.挥发油、树脂类、叶绿素5.70%-90%的乙醇可用于提取6.50%以下的乙醇可用于提取7.水中加入1%的醋酸利于提取8.90%的乙醇可用于提取[9~12]A.煎煮法B.回流法C.浸渍法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E.渗漉法9.适用于新鲜、粘性或易膨胀药材提取10.适用于水为溶媒的提取11.采用索式提取器,属于动态浸出,可创造最大的浓度梯度12.适宜提取挥发油.[13~16]A.煎煮法B.盐析法C.吸附澄清法D.醇提水沉法E.水提醇沉13.主要用于蛋白质分离纯化,且不使其变性的是14.适用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浸提15.适用于中药水煎液中加速悬浮颗粒沉降、降低药液粘度的是16.适用于提取醇溶性成分并能有效除去树脂、油脂等脂溶性杂质的是 [17~20]A.G6玻砂漏斗B.0.45-0.80µm孔径微孔滤膜C.超滤膜D.搪瓷漏斗E.板框压滤机17.溶液需无菌过滤宜选用18.注射液精滤宜选用19.常压滤过宜选用20.加压滤过宜选用[21~24]A.沉降分离法B.离心分离法C.袋滤器分离法D.超滤法E.旋风分离器分离法21.生产中水提醇沉后的沉淀先采用22.不同大小分子量的混合物分离宜选用23.粗细不同固体粉末的分离可选用24.固体含量极少或粘性很大的料液的固液混合物分离宜选用[25~28]A.升膜式蒸发器B.降膜式蒸发器C.刮板式薄膜蒸发器D.离心式薄膜蒸发器E.管式蒸发器25.加热器的管束很长而液面较低,适用于蒸发量大,热敏性料液,不适用高粘度、易结垢的料液26.适于蒸发浓度较高,粘度较大、蒸发量较小的药液,27.药液通过有蒸汽加热的管壁而被蒸发28.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将药液刮布成均匀薄膜而进行蒸发,适用于易结垢料液 [29~32]A.冷冻干燥B.减压干燥C.常压干燥D.沸腾干燥E.微波干燥29.适用于热稳定性药物干燥的方法是30.采用升华原理干燥的方法是31.利用流化技术的干燥方法是32.兼有杀虫灭菌作用的是[33~36]A.烘干干燥B.减压干燥C.沸腾干燥D.喷雾干燥E.冷冻干燥33.一般药材干燥选用34.稠浸膏的干燥宜选用35.颗粒状物料的干燥宜选用36.高热敏性液态物料的干燥宜选用[37~40]A.平衡水分B.自由水分C.结合水D.非结合水E.自由水分和平衡水分之和37.存在于物料细小毛细管中及细胞中的水分为38.存在于物料表面及粗大毛细管中的水分为物料的总水分39.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称为40.干燥过程中不能除去的水分为[41~44]A.喷雾干燥B.烘干干燥C.冷冻干燥D.红外干燥E.鼓式干燥41.干燥后较难粉碎的干燥方法是42.适用于膜剂的干燥方法是43.主要用于口服液及注射剂安瓿的干燥方法是44.要密闭减压的干燥方法是三、X型题1.制剂药料提取液的纯化去杂,除水提醇沉法外还有A.水蒸气蒸馏法B.高速离心法C.絮凝剂或澄清剂沉淀法D.微孔滤膜或超滤膜滤过法E.超临界流体提取法2.生产中可用以提高药材浸提效率的措施A.药材粉碎成适宜的粒度B.省去煎提前浸泡工序C.采用126℃热压煎提D.增加煎煮次数至5~6次E.提取过程中强制循环3.下列有关渗漉法的正确叙述是A.药粉不能太细B.装筒前药粉用溶媒湿润C.装筒时药粉应较松,使溶剂易扩散 D.药粉装完后添加溶媒,并排出空气 E.控制适当的渗漉速度4.影响浸提的因素包括A.药材的成分与粒度B.浸提的时间与温度C.溶剂的用量与pHD.药物分子量大小E.浸提的压力5.常以乙醇为提取溶剂的浸提方法有A.煎煮法B.浸渍法C.渗漉法D.回流法E.水蒸气蒸馏法6.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特点是A.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调节对成分的溶解度B.CO2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C.提取物浓度高,不需浓缩D.适用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提取E.只能用于提取亲脂性、低分子量物质7.下列关于影响浸提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有 A.药材粒径越小越好B.提取次数越多越好C.药材先润湿有利于溶剂的浸提D.浸提温度越高越好E.浓度梯度越大越好8.适用于渗漉提取制备的有A.含贵重药的制剂B.含毒性药的制剂C.含粘性药材的制剂D.高浓度制剂E.含新鲜及易膨胀药材的制剂9.渗漉法的优点为A.浓度差大,为动态浸出B.药材充填操作简单C.提取液不必另行滤过D.节省溶剂E.有效成分浸出完全10.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A.沉降分离法B.离心分离法C.静置分离法D.滤过分离法E.旋风分离法11.常用的精制方法A.水提醇沉法B.盐析法C.大孔树脂精制法D.絮凝沉降法E.沉降分离法12.滤过方式为过筛作用的滤器有A.布氏漏斗B.板框压滤机C.垂熔玻璃漏斗D.砂滤棒E.微孔滤膜滤器13.提高蒸发浓缩效率的主要途径是A.扩大蒸发面积B.降低二次蒸汽的压力C.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力D.不断向溶液供给热能E.提高总传热系数(K)值14.下列关于影响浓缩效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缩是在沸腾状态下进行的蒸发B.沸腾蒸发的效率常以蒸发器生产强度表示C.提高加热蒸气压力可提高传热温度差D.减压蒸发可提高传热温度差E.料液预热后分布成均匀的薄膜可加速蒸发15.下列关于减压浓缩操作程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先抽真空,再吸入药液B.夹层通蒸汽,放出冷凝水,关阀C.使药液保持适度沸腾D.浓缩完毕,停抽真空E.开放气阀,放出浓缩液16.薄膜浓缩又包括A.升膜式蒸发B.降膜式蒸发C.刮板式薄膜蒸发D.离心式薄膜蒸发E.多效蒸发17.浓缩方法包括A.常压浓缩B.减压浓缩C.薄膜浓缩D.多效浓缩E.微波浓缩18.微波干燥适于干燥的物料是A.袋泡茶.B.中药浸膏C.中药饮片D.膜剂E.丸剂19.关于去除湿物料中水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除去结合水B.物料不同,在同一空气状态下平衡水分不同C.不能除去平衡水分D.非结合水分易于除去E.干燥过程中仅可除去自由水分20.下列关于喷雾干燥叙述正确的为A.数小时内完成水分蒸发B.获得制品为疏松的细颗粒或细粉C.适用于热敏性物料D.适用于液态物料的干燥E.干燥效率取决于雾粒直径21.下列属于用流化技术进行干燥的方法有A.喷雾干燥B.真空干燥C.冷冻干燥D.沸腾干燥E.红外干燥22.关于深层滤过的论述,正确的有:A.垂熔玻璃漏斗截留微粒属深层滤过B.深层滤过载留的微粒往往大于滤过介质空隙的平均大小C.深层滤过兼具有过筛作用,D.操作中,滤渣可在滤过介质的孔隙上形成“架桥现象”E.深层滤器初滤液被常要倒回料液中再滤,即“回滤”。
中药的炮制学药物的炮制方法和功效

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矿物,或质地坚硬,或含有杂质,或含有毒性成分,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应用。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的药物虽然有很好的药理作用,但是却有很强的毒性或副作用,临床作用不安全。
例如:草乌,商路加热降低毒性,而柏子仁具有润肠通便和宁心安神的作用,当用于安神的作用时则通过去油制霜的炮制方法消除润肠致泄的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中医中药往往采用寒热温凉,辛酸苦咸甘来表达中药的性能。
性味偏强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太寒伤阳,太热伤阴,麻黄生用辛散解表,蜜制后辛散作用减弱,止咳平喘的作用增强,生甘草性平,清热解毒,蜜炙后性温,补中益气3、增强药物疗效通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溶出率,是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种子类。
还有款冬花等化痰止咳药经过蜜炙后增强了润肺止咳的作用,是因为蜂蜜润肺止咳。
作为辅料有协同作用。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中医对药物的部位常用经络,脏腑表示,趋向用升降沉浮表示。
炮制后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位和趋向。
大黄苦寒,性沉。
走而不守,酒制后上行,可以治疗上焦实热引起的牙痛。
还有柴胡入肝胆,三焦经,醋制后专门作用于肝经。
5、便于调和制剂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7、矫味矫臭,便于服用8、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中药炮制中常用的辅料辅料:是指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有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释放吸收,含量测定。
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的作用。
一、液体辅料1、酒: 炮制用为黄酒,浓度在15%-20%,浸泡用白酒,浓度50%-60%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味矫臭2、醋:炮制用陈醋性味酸苦、温能引药入肝,理气,止血,消肿解毒3、蜂蜜:炮制用炼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能补中,解毒,环节疼痛4、食盐水:炮制用浓度氯化钠在>96%性味咸寒,软坚散结,强筋骨,清热凉血5、生姜汁:可用鲜姜块茎捣碎取汁,或用干姜加适量水煎去渣性味辛温,能温胃止呕,驱寒6、甘草汁:用甘草饮片加适量水煎煮去渣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7、黑豆汁:大豆黑色种子加适量水煮去渣而得的黑色浑浊液体性味甘平,能滋补肝肾8、米泔水:淘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灰白色浑浊液体。
中药的炮制工艺和服用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炮制工艺和服用方法有哪些635000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矿物等为原料,经过科学加工处理,制成具有一定药效的物质。
中药的炮制工艺和服用方法是其发挥疗效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药炮制工艺中药炮制是指将采集到的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适合临床应用的药物。
1. 炒制炒制是一种重要的中药炮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好地溶出,从而提高药效。
在炒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以免破坏药材中的营养成分。
炒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炒制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杂质。
其次,炒制可以软化药材,便于研磨。
一些药材由于质地坚硬,不便于研磨和提取药效。
第三,炒制可以增强药材的药效。
一些药材的有效成分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增强药效。
最后,炒制可以调整药材的性味。
2. 蒸煮蒸煮是将药材放入蒸锅中加热至一定程度,使其有效成分溶出的方法。
蒸煮时,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以免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损失过多。
蒸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2)调节药材的性味;(3)增强药材的药效;(4)便于患者服用。
3. 切片切片是将药材切成薄片的一种炮制方法,切片的厚度通常在 1-2 毫米左右,目的是便于煎煮和提取药效。
切片的过程需要先将药材进行整理和清洗,然后将其放在切片的工具上,用刀或者切片机进行切割。
切片的过程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以保证切片的厚度均匀,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药材的活性成分,避免破坏药效。
黄芩和甘草是常用的切片药材。
黄芩切片后,其内部的有效成分更易于煎出,从而提高药效。
甘草切片后,其口感更佳,同时也更易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4. 捣碎捣碎是将药材粉碎成细末的一种炮制方法,其目的是使药材更易于煎煮和提取药效。
捣碎的过程通常需要先将药材进行整理和清洗,然后将其放在捣碎的工具上,用木棒或者捣碎机进行捣碎。
中药制剂工艺--第07章传热PPT课件

gratdln im 0 nt nt
Δt—两等温面温差 Δn—两面间垂直距离
若为稳态一维温度场:
gradt dt dx
18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4、傅立叶定律:
(Fourier’s law)
dQdS t n
5、导热系数λ:
热传导时,其传热速率与温度梯 度及传热面积成正比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例:平壁S=20m2,b=0.37m,t1=1650oC,t2=300oC,材料 导热系数=0.815+0.00076t(t:oC,:W/(moC))。试 求平壁Q、q和t分布。
解: tm(t1t2)297oC 5
0 .8 1 0 .0 50 9 0 7 7 1 .5 5 6W 56 o C /(m )
11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3.列管式换热器
1
2
(Tubular exchanger)
3
4
5
6
管程流体 壳程流体
10
9
8
7
单程列管式换热器
基准面积
1、2、7、8-接管;3-管壳;4-管束;5-管
SndL
板;6、10-封头;9-折流板
12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13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14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tf(x,y,z,)
tf(x,y,z)
, t 0
2.等温面(isothermal surface)
同一时刻温度场中相同温 度各点所组成的面
等温面互不相交,等温面上没有热量传递
17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3.温度梯度:
(temperature gradient)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中药有效成分的前处理(浓缩与干燥)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微教材任务名称中药有效成分的前处理(浓缩与干燥)课程类型教、学、做一体教学设计模式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角色扮演教学目标专业知识目标:1 理解影响浓缩、干燥的因素。
2 掌握常用浓缩方法、干燥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职业能力目标:1.能按中药提取车间卫生要求组织人员和物料进入车间。
2.能按GM)的影响足够的热源温度传热温度差即加热蒸汽的温度与被加热溶液的沸点的温度差。
蒸发是吸热过程,液体分子必须获得了足够的热能,才能使分子振动能力超过了分子间内聚力而产生气化。
因此,在蒸发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向料液供给热能,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力。
减少二次蒸汽借助减压的方法降低冷凝器中二次蒸汽的压力,可以降低药液的沸点,从而在加热蒸汽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传热温度差。
2传热系数K的影响传热系数即热量从热源传到被加热物质的速度。
提高传热系数是提高蒸发浓缩效率的主要因素,增大传热系数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各部分的热阻。
减少垢层热阻增大沸腾传热膜系数(二)方法1常压蒸发又称常压浓缩,是药液在常压下进行蒸发浓缩的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应用于药物水溶液的浓缩,采用的设备多为敞口式可以倾倒的蒸发锅。
对于含有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的提取液,应采用蒸馏等方法回收蒸发的溶剂。
特点:浓缩速度慢、时间长,药物成分容易破坏。
适用于非热敏性药物溶液的浓缩。
常压浓缩时应注意搅拌以避免药液表面结膜,影响蒸发,并应随时排除所产生的大量水蒸汽。
[g/m2·h](式6-1)2减压蒸发减压蒸发是在密闭的容器内通过抽真空降低蒸发器的压力,从而降低药液沸点的沸腾蒸发。
特点:由于压力降低,溶液的沸点降低,可减少热敏性物质的分解;增大传热温度差,强化蒸发操作;能不断地排除溶剂二次蒸汽,有利于蒸发顺利进行;可回收有机溶剂;二次蒸汽可再利用;减压蒸发比常压蒸发耗能大。
减压浓缩常用的设备有如下几种:减压蒸馏器减压蒸馏器是利用抽气减压使药液在减压和较低的温度下浓缩的设备,适用于有效成分不耐热药液的浓缩和溶剂回收。
第七章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第七章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第一节 浓 缩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概述
• 浓缩:浓缩是中药制剂原料成型前处理的重要单 元操作,蒸发是浓缩的重要手段,即经传热过程, 将挥发性大小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工艺操 作。也就是说溶液经过受热,借助气化作用除去 溶剂。
①提高加热蒸气的压力,可提高Δtm,从而提高效率,但 热敏性药物易破坏,且不经济。
②常用减压蒸发,可降低溶液的沸点,可提高Δtm,但若温 度过低,真空度过高,易因溶液沸点降低引起黏度增加, 传热系数降低,故Δtm提高应有一定的限度;
③控制适宜的液层深度。因为下部溶液所受的压力(液柱静 压头)比液面处高,相应的溶液沸点随其深度的增加逐 渐升高,使Δtm逐渐变小,因此不宜过度加深液层的深 度。沸腾蒸发可改善液实柱用静文档压头的影响。
⑵使药液剧烈沸腾产生大量泡沫,以泡沫 内外表面为蒸发面进行蒸发。
应用较多
实用文档
2.薄膜蒸发特点
• 浸出液的浓缩速度快,受热时间短; • 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的影响,成分不易
被破坏,适用于热敏性成分;
• 能连续操作,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 • 温度均匀; • 能将溶剂回收重复使用。
实用文档
(1)升膜式蒸发器(药液从列管蒸发器底部进 入)
(二)减压蒸发(减压浓缩)
• 使蒸发器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抽掉液面上 的空气和蒸气,使溶液的沸点减低,进行沸 腾蒸发操作。由于溶液沸点降低,能防止或 减少热敏成分的分解,增大传热温度差(加 热蒸汽的温度与溶液的沸点之差),强化蒸 发操作,并能不断的排出溶剂的蒸气,有利 于蒸发顺利进行。
试论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和设备现状及问题

试论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和设备现状及问题摘要:据了解,中药的制药过程较为繁琐,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部分,细节部分中主要以提取液浓缩环节最为重要,提取液纯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
为此本文针对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和设备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希望未来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可以发展顺利,提高生产药物的质量。
关键词: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浓缩设备;问题分析中药材及制剂是构成我国传统中医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药制剂具有制备过程复杂等特征,囊括了药物提取,药物浓缩、药物纯化以及干燥后药物成型等,其中药物浓缩工序至关重要。
现下常压蒸发浓缩方式、减压蒸发浓缩方式等是较为常见的浓缩类型。
由于浓缩的好坏对于中药质量存在影响,需要针对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和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创新和完善,更好的提高中药药品质量。
1蒸发浓缩1.1常压蒸发浓缩常压蒸发浓缩方式适用于大量的药品浓缩,这种浓缩方式主要依靠自身的负载量。
在溶剂加热之后,增加溶剂的大气压使得溶剂在高温下形成汽化现象从而达到溶剂浓缩的目的。
但是这种浓缩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药效成分稳定、不易燃、不会出现挥发的药物,操作简单,药品受热面积较小,工作效率低,因此并不适合药品的可持续发展。
1.2减压蒸发浓缩减压蒸发浓缩,通过字面意思可以直接理解为通过减少容器内的气压,使得容器中的气压与空气中的气压达到接近的数值,从而溶液中沸点的数值也会相应减少,最终利用沸腾蒸发操作的方式达到提取液浓缩的目的。
利用气压降低溶液沸点可以避免热敏成分的分解,在传热过程中,使得容器内部与外部形成气温差之后,内部气温较高,有利于溶液的蒸发,因此这种蒸发浓缩方式主要适用于热敏药物的浓缩。
1.3薄膜蒸发浓缩高浓度的药物浓缩往往会选择利用薄膜蒸发浓缩的方式,具体表现为药物在经过加热面时会因为流动从而形成薄膜,这种形成的薄膜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生大量的泡沫,最终完成提取液的浓缩。
此种方式的运用,相对于其他的浓缩液提取,不仅仅具有受热速度快、受热时间短的特点,还因为可以持续操作,不受时间限制,被很多企业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3.热辐射
(Thermal radiation)
特点:
因热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能 量传递过程
①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可以传递
②传热的同时发生能量转换
(高温物体)热能
电磁波
辐射能
热能(低温物体)
③只有温度很高时才以热辐射形式传热
E ( T )4 100
Stefan-Boltzmann law 四次方定律
又qx(t1t)
qx
tt116 5306x49
24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2.多层平壁稳态热传导:
1)三层: QQ 1Q 2Q 3
Q(t1t2)(t2t3)(t3t4)
b1
b2
b3
1S 2S 3S
t1
Q
b1
1S
t2
Q
b2
2S
t3
Q
b3
3S
Qb 11St1 b2t2S2 bt333SR1t1R 2t 4 R3
②温度
(1a)t 0oC
金属材料和液体: a0 t ,
非金属材料和气体: a0 t ,
20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二、平壁的稳态热传导
1.单层平壁:
——近似稳态一维传热
Q S dt
dx
t2dt t1
Q S
b
dx
0
Q
t1t2 Sb
平均温度下导热系数
BACK
21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Q t1 t2 t 推动力 b R 阻力
6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2.套管换热器
(Double-pipe exchanger)
t1
T1
D0
d
i
T2
基准传热面积: t2
外传热面积: So doL
内传热面积: S dL
i
i
平均传热面积:S dL
m
m
9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10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推动力
阻力
25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2)n层平板:Q t1 t n 1
n
bi
t
总推动力
R 总 热 阻
i1 i S
可以计算中间壁面的温度,如
已t1知 ,t4 求Q 得 t2 t1-Q1R
tf(x,y,z) , t 0
2.等温面(isothermal surface)
同一时刻温度场中相同温 度各点所组成的面
等温面互不相交,等温面上没有热量传递
17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3.温度梯度:
(temperature gradient)
沿等温面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gratd
t lim
t
n0 n n
五、传热速率与热通量
1.传热速率Q:
(Heat transfer rate)
2.热通量q:
(Heat transfer flux)
q
dQ dA
3.传热三要素:
单位时间内在整个传热面积上 传递的热量。W
单位面积的传热速率。W /m2
QK
15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11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3.列管式换热器
1
2
(Tubular exchanger)
3
4
5
6
管程流体 壳程流体
10
9
8
7
单程列管式换热器
基准面积
1、2、7、8-接管;3-管壳;4-管束;5-管
SndL
板;6、10-封头;9-折流板
12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13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14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Δt—两等温面温差 Δn—两面间垂直距离
若为稳态一维温度场:
gradt dt dx
18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4、傅立叶定律:
(Fourier’s law)
dQdS t n
5、导热系数λ:
热传导时,其传热速率与温度梯 度及传热面积成正比
dQdSt
n
1)物理意义
d Q , W (m oC 或 )W (m K)
1.热传导
(Thermal conduction)
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 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 引起的热量传递
气体:分子不规则运动
机理 液体:原子、分子等在平衡位置的振动
金属固体:自由电子的运动
4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2.热对流
(Thermal convection)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 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自然对流:温度差→密度差→相对位移 强制对流:外力作用
第七章 传热 Heat Transfer
2021/1/26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目 录(CONTENTS)
第一节概述(Introduction) 第二节热传导(Thermal conduction) 第三节对流传热(Thermal convection) 第四节传热计算 (Heater transfer calculations) 第五节换热器 (Heater exchanger)
0 .8 1 0 .0 50 9 0 7 7 1 .5 5 6 W 56 o C /() m
Q
b
S(t 1
t2) 1 .5 5 2 6 0 (1 0 .37
6 3 5)0 0 1 .0 1 3 15 5 W 0
qQ 1.13 15 50 56W 7 /m 7 2 S 20
23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S
或 qQt1t2 t S b R
导热 热阻
—
R—oCW R—m2oCW
22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例:平壁S=20m2,b=0.37m,t1=1650oC,t2=300oC,材料 导热系数=0.815+0.00076t(t:oC,:W/(moC))。试 求平壁Q、q和t分布。
解: tm(t1t2)297 oC 5
第二节 热传导 Thermal conduction
一、基本概念 二、平壁的稳态热传导 三、圆筒壁热传导
16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一、基本概念
BACK
1.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
各点温度分布的总和
非(稳(sutne稳态satdeya态:-dsyt:-asttea)te)
tf(x,y,z,)
dS ( t n )
λ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19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2)影响因素
①物质种类
金属非金属 液体气体
金:属 110 ~120W (m oC) 非金 :1 属 0 2~1W (m oC)
液:体 11 0~0W (m oC) 气:1 体 3 0 ~1 1 0 W (m oC)
2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传热 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转移过程 方向:高温 低温 推动力:温度差
二、传热的应用 化学反应(chemical reaction) 分离(separation)
三、传热的要求 强化(enhance)
削弱(weaken)
3
中药制剂工艺设备与应用
四、传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