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化合物有哪些

合集下载

致癌物分类标准

致癌物分类标准

致癌物分类标准致癌物是指能够引起人体组织器官中癌症发生的物质或因素。

根据其致癌作用的强度和证据的可靠程度,致癌物可以分为五类,即I 类、IIA类、IIB类、IIC类和III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类致癌物的分类标准。

一、I类致癌物:这是指已经被确定能够引起癌症的物质。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标准,I类致癌物被认为是对人类致癌作用确凿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致癌性已经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到证实。

常见的I类致癌物包括烟草、石棉、苯并[a]芘等。

二、IIA类致癌物:这是指致癌作用的证据相对较强,但还不足以被确定为I类致癌物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致癌性在动物或人类身上已经有一定的证据支持,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认其致癌性。

常见的IIA类致癌物包括某些农药、二手烟、某些有机溶剂等。

三、IIB类致癌物:这是指致癌作用的证据相对较弱,但仍有一定的科学支持的物质。

与IIA类致癌物相比,IIB类致癌物的致癌性证据较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常见的IIB类致癌物包括咖啡因、红肉、工作场所的部分化学物质等。

四、IIC类致癌物:这是指只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致癌作用的物质。

虽然这些物质在动物身上表现出致癌性,但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对人类也具有致癌作用。

常见的IIC类致癌物包括某些农药、某些抗生素等。

五、III类致癌物:这是指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没有显示出任何致癌性。

常见的III类致癌物包括咖啡、茶叶、某些蔬菜水果等。

需要注意的是,致癌物的分类标准是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可能会对某些物质的致癌性重新评估。

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已被确定为致癌物的物质,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致癌物的分类标准分为I类、IIA类、IIB类、IIC类和III类。

这些分类是根据对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可靠程度进行的区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环境中三级化学致癌物整理公布如下:一、肯定致癌物下列18种化学物质或工业生产过程,在实验动物致癌中证据充分,同时在人类致癌中证据充分,对人癌危险性评价为一级,即对人类具有比较确凿肯定的致癌性。

1、砒霜2、石棉3、一氨基联苯4、苯5、联苯氨6、氯萘亚嗪7、双氯甲醚及工业品位氯甲醚8、铬及某些铬化物9、乙烯友邻酚10、放射性氡气11、左旋苯丙氨酸氮芥12、芥子气13、α萘胺14、煤焦油和矿物油15、氯乙稀16、偶联雌激素17、金胺制造过程18、异丙醇制作的强酸处理过程19、镍的冶炼过程。

二、可能致癌物下列18种化学物质,在实验动物致癌中证据充分,但对人类致癌中证据有限,对人癌危险性评价为二级,即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性。

1、黄曲霉毒素类2、环磷酰胺3、苯丁酸氮芥4、噻替哌5、京胺6、丙烯腈7、康复龙8、阿米脱(氨基三唑)9、非那西汀10、四氯化碳11、环氧乙烷12、硫酸二甲酯13、右旋糖酐铁14、多氯联苯类15、二甲基氨基甲酰氯16、镉和某些镉化合物17、镍和某些镍化合物18、铍和某些铍化合物三、可疑致癌物下列18种化学物质和化学物质组团,在实验动物致癌中证据充分,但在人类致癌中证据有限或不足,对人癌危险性评价为三级,即怀疑对人类具有致癌性。

1、氯霉素2、苯乙烯3、六六六(六氯环乙烷)4、利血平5、异烟井6、苯妥因7、三胺醌8、狄氏剂(氧桥氯甲桥奈)9、滴滴涕(二氯二苯三氯乙烷)10、表氯醇(环氧氯丙烷)11、赤铁矿12、三氯乙烯13、氯丁二烯14、苯巴比妥15、防老剂丁(N-苯基-2-奈胺)16、氯丹及七氯17、异丙基油类18、铅和某些铅化合物这份关于人类化学致癌物的研究报告,是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广泛收集世界各地有关癌症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集中了欧美、日本等世界20位著名癌症专家、医学专家组成的特别工作组,给予严格的仔细的科学分析和总结后作出的。

致癌物分类等级

致癌物分类等级

致癌物分类等级致癌物是指能够引发或促进癌症发生的物质。

根据其致癌性强弱,国际机构将致癌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对其进行分类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致癌物的分类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致癌物进行详细解析。

一、1类致癌物1类致癌物是指已被确认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对人类的致癌性具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无论其暴露剂量多少,都能够导致癌症的发生。

常见的1类致癌物包括:石棉、苯并[a]芘、二手烟、甲醛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致癌风险非常高,应尽量避免接触。

二、2A类致癌物2A类致癌物是指可能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致癌性有一定的科学证据支持,但还不能确定其对人体的致癌风险有多大。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收集来确认其致癌性。

常见的2A类致癌物包括:酒精、染发剂、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等。

对于这些物质的使用应谨慎,尽量减少暴露。

三、2B类致癌物2B类致癌物是指可能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致癌性的科学证据相对较弱,暂时还无法确定其对人体的致癌风险。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收集来确认其致癌性。

常见的2B类致癌物包括:咖啡因、食品中的苯丙胺、手机辐射等。

虽然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其对人体有害,但仍建议适度使用。

四、3类致癌物3类致癌物是指可能具有一定的致癌性的物质,但目前的科学证据还不足以确定其致癌风险。

这些物质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致癌性。

常见的3类致癌物包括:咸鱼、腌制食品、某些草药等。

虽然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但目前尚无法确定其对人体的具体影响。

五、4类致癌物4类致癌物是指可能对人体无致癌性的物质。

目前的科学证据表明,这些物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产生致癌风险。

常见的4类致癌物包括:纯净水、天然气、水果等。

对于这些物质,人们可以放心使用,不必过于担心致癌风险。

通过对致癌物的分类等级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这些物质。

对于1类致癌物,应尽量避免接触,以减少致癌风险;对于2A类和2B类致癌物,应谨慎使用,尽量减少暴露;对于3类致癌物,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致癌性;而对于4类致癌物,可以放心使用。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常见的致癌物质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常见的致癌物质

★⽆忧考能⼒训练频道为⼤家整理的⽣活中的化学知识:常见的致癌物质,供⼤家阅读参考。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1、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的物质之⼀。

它主要引起肝癌,还可以诱发⾻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黄曲霉素污染过的粮⾷、油及其制品中。

例如黄曲霉污染的花⽣、花⽣油、⽟⽶、⼤⽶、棉籽中最为常见,在⼲果类⾷品如胡桃、杏仁、榛⼦、⼲辣椒中,在动物性⾷品如肝、咸鱼中以及在奶和奶制品中也曾发现过黄曲霉素。

2、N-亚硝基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是强致癌物,在经检验过的100多种亚硝基类化合物中,有80多种有致癌作⽤。

⾷物中过量的N-亚硝基化合物是在⾷物贮存过程中或在⼈体内合成的。

在天然⾷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极微(对⼈体是安全的),⽬前发现含N-亚硝基化合物较多的⾷品有:烟熏鱼、腌制鱼、腊⾁、⽕腿、腌酸菜等。

3、稠环芳烃类化合物
稠环芳烃类化合物多存于煤焦油、⽊焦油和沥青等物质中。

常见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及其安全性评估

常见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及其安全性评估

常见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及其安全性评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中往往含有各种化学物质残留,其中可能存在致癌物质,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估,以及如何避免食用可能存在致癌物质的食品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

一、常见致癌物质1.亚硝胺类化合物亚硝胺类化合物是指含有N-亚硝基或N-二亚硝基等亚硝酰类化合物的物质。

亚硝酰类化合物是由亚硝酸和胺类物质反应生成的,其存在于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多种化学物质中。

亚硝胺类化合物在机体内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常见的来源包括烟熏食品、腌制食品、熏制肉制品等。

2.多环芳烃多环芳烃是一类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组成单元的化学物质,可以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类。

多环芳烃广泛存在于煤焦化、石油加工、化学工业、农药生产和大气污染等活动过程中。

常见的含有多环芳烃的食品包括烤肉、烤鱼、花生、黑色素果实等。

3.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无色或白色的晶体,在食品工业中用于防腐、颜色稳定剂等。

亚硝酸盐与胆固醇等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可能导致癌症。

常见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品:腌制的水果蔬菜、肉类制品、酱料等。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物质并不是所有的食品都会存在。

即使存在,也不一定是致癌的。

二、安全性评估1.食品安全标准我国中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标准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通过科学的测试和研究确定。

2.限量标准限量标准是指国家和地方针对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按国际通行规定设置的安全标准。

限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参考科学数据和风险评估。

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分为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和风险通报三个阶段。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并评估致癌物在食品中的存在和潜在的风险。

在评估中需要考虑食品摄入量、暴露时间、生理变化等因素。

三、如何避免食用可能存在致癌物质的食品1.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健康饮食习惯可以锻炼身体免疫系统,冷静、增强对人体的抵抗能力。

2.选择新鲜食品新鲜水果、蔬菜、瘦肉等不但有益身体健康,而且不含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

饮食安全了解食品中的致癌物质与避免方法

饮食安全了解食品中的致癌物质与避免方法

饮食安全了解食品中的致癌物质与避免方法饮食安全:了解食品中的致癌物质与避免方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食物中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质更是引发人们深思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了解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方法,以保证饮食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饮食中常见的致癌物质,并探讨如何避免它们对我们健康的潜在危害。

一、致癌物质的类型及危害1. 亚硝胺类物质亚硝胺类物质是一类常见的致癌物质,它们主要存在于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肉类、鱼类、禽类等。

在食品加工、烹饪以及贮存过程中,亚硝酸盐与氨或胺类化合物反应产生亚硝胺。

亚硝胺摄入过多会增加人体患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

2. 多环芳香烃类物质多环芳香烃类物质主要存在于烟熏、烘焙和烤制食品中,如烟熏肉制品、烤肉以及炸鱼等。

这些物质在高温下形成,并且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长期食用含有多环芳香烃的食物会增加患肺癌、食管癌等呼吸道和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

3. 高温烹调产生的致癌物质在高温烹调过程中,如油炸、烤制和煎炒等,食物表面会形成焦糖和黑色物质。

这些物质中包含的多种化学物质,例如丙烯酰胺、丙烯酰胺酸盐等,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长期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导致人体患上癌症。

二、避免食品中的致癌物质1. 合理膳食搭配合理膳食搭配是避免食品中致癌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多样化的饮食可以使我们从多个方面摄取养分,减少某一种食品对身体的潜在风险。

例如,适量摄入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减少亚硝胺类物质在肠道内形成的机会。

2. 牢固掌握烹饪技巧牢固掌握烹饪技巧,尽量减少高温烹调对食品的影响。

我们可以选择蒸、煮、炖等低温烹调方式,减少食品表面的焦糖和黑色物质形成的机会。

此外,烹饪时注意避免食物过度烘烤或煮沸,可有效减少多环芳香烃的生成。

3. 合理选择食材和加工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优质、新鲜的食材来减少致癌物质的摄入。

尽可能购买没有添加亚硝酸盐的食品,避免食用过多烟熏、烤制和烘焙的食品。

致癌化合物有哪些

致癌化合物有哪些

致癌化合物有哪些致癌物的来源来源于自然和人为环境、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发人类和动物癌症的物质。

包括:①物理性致癌物。

有X射线、放射性核素、氡及日光中的紫外线等;②生物性致癌物。

有生物合成产物如真菌毒素、生物硷、甙、水和土壤微生物、低级和高级植物合成多环芳烃化合物、动物和人类激素等;③化学致癌物。

一级致癌物一级致癌物有四种:黄曲霉素、亚硝胺、二恶英、尼古丁。

注:有时亚硝酸钠等亚硝酸盐(-NO2、含“偶氮基(N=N)”的有机物等也可以认为是一级致癌物。

一级致癌物的来源黄曲霉素:来自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亚硝胺:来自腐烂的粮食、蔬菜、鱼肉、蛋奶二恶英:来自焦油、沥青(所以不要去刚铺好的马路)、塑料燃烧(危害巨大)尼古丁:来自烟草亚硝酸钠:来自工业盐、刚腌的腌菜偶氮基:例如假猪肉等第二节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一、化学致癌物是指具有诱发肿瘤形成能力的化学物。

二、化学致癌物分类致癌物可分为三大类:∙遗传毒性致癌物∙直接致癌物这类物质绝大多数是合成的有机物。

包括有内酯类如β-丙烯内酯等;烯化环氧化物如1,2,3,4-丁二烯环氧化物;亚胺类;硫酸酯类;芥子气和氮芥;活性卤代烃类等等。

∙前致癌物前致癌物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人工合成的主要有:多环或杂环芳烃类如苯并(a)芘、3-甲基胆蒽等;单环芳香胺类如邻甲苯胺等;双环或多环芳香胺类如联苯胺等;喹啉类;硝基呋喃类;硝基杂环类;烷基肼类等等。

天然物质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环孢素A、烟草和烟气、槟榔及酒精性饮料。

∙无机致癌物铀、镭、氡等可能由于其放射性致癌。

镍、铬、钛、锰等金属及其盐类可在一定条件下致癌。

在无机致癌物中,有些能损伤DNA,但有些可能通过改变DNA聚合酶而致癌。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这一类致癌物经过致突变试验证明,不能与DNA发生反应。

∙促癌剂如TPA是小鼠皮肤癌诱发试验的促癌剂;苯巴比妥对大鼠肝癌有促癌作用;色氨酸和糖精对膀胱癌有促癌作用;丁基羟甲苯、DDT、多卤联苯、氯丹、七氯和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TCDD)等。

致癌的化学品是什么

致癌的化学品是什么

一.致癌物种类已知诱发癌症的化学物质已有一千多种。

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日常所见的有。

(1)多环性碳氢化合物如煤焦油、沥青、粗石蜡、杂酚油、蒽油等,这些物质中含有3,4-苯并芘,是一种重要的致癌物质,烟草中的含量也不少。

(2)染料如偶氮染料、乙苯胺、联苯胺等,均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3)亚硝胺有自然界存在的数量较少,但通过细菌的作用,在人体内可以合成大量的亚硝胺,是消化系统癌症的重要致癌物质。

(4)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的代谢产物,可以致癌,如黄曲霉毒素等。

(5)其它无机物如砷、铬、镍等及其化合物,以及石棉均有致癌作用。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和自然界广泛存在着化学致癌物质,但不能说癌症都是化学物质引起的。

即使化学致癌物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它也必须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原则。

在一定条件下,化学致癌物质长期反复作用之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能够发生质的变化而诱发癌症。

二.危险评价化学致癌物危险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定性的,即该化学物能否致癌;二是定量的,即进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以推算可接受的危险度的剂量,或人体实际可能接触剂量下的危险度。

由于致癌是一种后果严重的毒性效应,因此致癌性评定的工作极其复杂。

需要严密设计的人群流行病调查才能判定对人的致癌性;动物试验只有长期终生试验才被公认为确切证据。

这些调查和试验都不容易进行,因此先进行致突变试验,可对受试物的致癌性进行初步推测。

对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则需要进行体外恶性转化试验和短期动物致癌试验。

三.构效关系分析致癌物的化学结构种类繁多,分析从一种同系物着手,找出该系物质化学结构中与致癌性关系最密切的构份,以及其他构份改变时所产生的影响。

如对数百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小鼠皮肤癌诱发试验结果做的构效关系分析表明,不仅化学结构的微小变化都关系着致癌性的强弱,而且与其立体结构性的变化也有密切关系。

四.致癌物筛检此筛检又称为短期致癌物筛检试验。

首先应明确,致突变试验是依据大多数致癌物具有致突变性而大多数非致癌物无致突变性来对受试物进行致突变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癌化合物有哪些致癌物的来源来源于自然和人为环境、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发人类和动物癌症的物质。

包括:①物理性致癌物。

有X射线、放射性核素、氡及日光中的紫外线等;②生物性致癌物。

有生物合成产物如真菌毒素、生物硷、甙、水和土壤微生物、低级和高级植物合成多环芳烃化合物、动物和人类激素等;③化学致癌物。

一级致癌物一级致癌物有四种:黄曲霉素、亚硝胺、二恶英、尼古丁。

注:有时亚硝酸钠等亚硝酸盐(-NO2、含“偶氮基(N=N)”的有机物等也可以认为是一级致癌物。

一级致癌物的来源黄曲霉素:来自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亚硝胺:来自腐烂的粮食、蔬菜、鱼肉、蛋奶二恶英:来自焦油、沥青(所以不要去刚铺好的马路)、塑料燃烧(危害巨大)尼古丁:来自烟草亚硝酸钠:来自工业盐、刚腌的腌菜偶氮基:例如假猪肉等第二节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一、化学致癌物是指具有诱发肿瘤形成能力的化学物。

二、化学致癌物分类致癌物可分为三大类:∙遗传毒性致癌物∙直接致癌物这类物质绝大多数是合成的有机物。

包括有内酯类如β-丙烯内酯等;烯化环氧化物如1,2,3,4-丁二烯环氧化物;亚胺类;硫酸酯类;芥子气和氮芥;活性卤代烃类等等。

∙前致癌物前致癌物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人工合成的主要有:多环或杂环芳烃类如苯并(a)芘、3-甲基胆蒽等;单环芳香胺类如邻甲苯胺等;双环或多环芳香胺类如联苯胺等;喹啉类;硝基呋喃类;硝基杂环类;烷基肼类等等。

天然物质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环孢素A、烟草和烟气、槟榔及酒精性饮料。

∙无机致癌物铀、镭、氡等可能由于其放射性致癌。

镍、铬、钛、锰等金属及其盐类可在一定条件下致癌。

在无机致癌物中,有些能损伤DNA,但有些可能通过改变DNA聚合酶而致癌。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这一类致癌物经过致突变试验证明,不能与DNA发生反应。

∙促癌剂如TPA是小鼠皮肤癌诱发试验的促癌剂;苯巴比妥对大鼠肝癌有促癌作用;色氨酸和糖精对膀胱癌有促癌作用;丁基羟甲苯、DDT、多卤联苯、氯丹、七氯和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TCDD)等。

∙细胞毒物能导致细胞死亡的物质可引起代偿性增生,以至发生肿瘤。

如氮川三乙酸使锌进入肾脏,由于锌的毒性,造成细胞死亡,结果引起增生和肾肿瘤。

3.激素雌性激素和干扰内分泌器官功能的物质可引起动物肿瘤或使这些器官的肿瘤形成增多。

如孕妇使用雌性激素(已烯雌酚)保胎可能使其女儿在青春期发生阴道透明细胞癌。

有些物质不是激素,但干扰内分泌系统而致癌,如3-氨基三唑诱发大鼠甲状腺肿瘤与干扰甲状腺素合成有关。

4.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血清均能使动物和人发生白血病或淋巴瘤,但很少发生实体肿瘤。

5.固态物质动物皮下包埋塑料后,经过较长的潜伏期,可导致肉瘤形成。

石棉在人和动物的胸膜表面可引起胸膜间皮瘤。

石棉和其他矿物粉尘,如铀矿或赤铁矿粉尘,可增强吸烟致肺癌的作用。

6.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能使啮齿动物肝脏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的各种物质都可诱发肝肿瘤。

如降血脂药安妥明、降脂异丙酯、增塑剂二-苯二甲酸酯和有机溶剂1,1,2-三氯乙烯。

(三)暂未确定遗传毒性的致癌物有不少致癌物未能证明损伤DNA,但又对其作用所知有限,不足以归入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一类。

如四氯化碳、氯仿、某些多氯烷烃和烯烃等。

另外,硫脲、硫乙酰胺、硫脲嘧啶和噻吡二胺等都有致癌性。

人类肿瘤约80%是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而引起的,其中大多数是化学致癌物。

工业的发展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如“三废”污染及各种新的化学物质的不断合成。

目前世界上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物质有数百万种,而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试验证明有致癌作用的已达上千种。

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1)亚硝胺类,这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

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肿瘤。

(2)多环芳香烃类,这类致癌物以苯并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

这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沥青、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

(3)芳香胺类,广泛应用于橡胶、制药、印染、塑料等行业,可诱发泌尿系统的癌症。

(4)烷化剂类,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5)氨基偶氮类,主要存在于纺织、食品中的染料,如猩红、奶油黄等,可诱发肝癌。

(6)某些金属,如铬、镍、砷等也可致癌。

以上各种物质,有的是其本身直接有致癌作用,有的则是通过机体的代谢后变为致癌物质的。

部分致癌化合物一览表下表中所列化合物的致癌作用已由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美国the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NTP) 及the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所确认。

下文系摘编,原文可见http://www.evol.nw.ru/labs/lab38/spirov/hazard/carcinogen_lst.html说明化合物致癌作用等级IARC 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1 - 已知人类的致癌物质,其对人类的致癌作用是充分的;2A - 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质,其致癌作用的证据较高;2B-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质,其致癌作用的证据较低;3 - 无法判断对人类有致癌作用;4-非人类致癌物质。

NTP 美国国家毒理学项目The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1 - 已知的人类致癌物质,NTP - 可能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ACGIH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1已知人类的致癌物质;A2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质;A3 对动物具有致癌作用;A4无法判断对人类有致癌作用;A5非人类致癌物质。

A-α-C(2-氨基-9H-吡啶并[2,3-β]吲哚),A-alpha-C(2-amino-9H-pyrido[2,3-beta]indole)IARC 2B乙醛,Acetaldehyde (75-07-0)IARC 2B, NTP乙酰胺,AcetamideIARC 2B乙酰氨基芴,2-AcetylaminofluoreneOSHA, NTP丙烯酰胺,AcrylamideIARC 2A, NTP丙烯腈,AcrylonitrileOSHA*, IARC 2B, NTP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IARC 2B阿霉素,AdriamycinIARC 2A, NTPAF-2[2-(2-呋喃基)-3-(5-硝基-2-呋喃基)丙烯酰胺],AF-2[2-(2-Furyl)-3-(5-nitro-2- furyl) acrylamide] IARC 2B黄曲霉素AflatoxinsIARC 1, NTP-1黄曲霉素M1Aflatoxin M1IARC 2B2-氨基蒽酯2-AminoanthraquinoneNTP4-氨基偶氮苯para-AminoazobenzeneIARC 2B2-氨基偶氮甲苯ortho-AminoazotolueneIARC 2B, NTP4-氨基联苯,4-Aminobiphenyl (4-Aminodiphenyl)OSHA, IARC 1, NTP-11-氨基-2-甲基蒽酯,1-Amino-2-methylanthraquinoneNTP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2-Amino-1-methyl-6-phenylimidazo-[4,5-b]pyridine (PhIP) IARC 2B2-萘胺,2-AminonaphthaleneIARC 1, NTP-12-氨基-5-(5-硝基-2-呋喃基)-1,3,4-噻二唑,2-Amino-5-(5-nitro-2-furyl)-1,3,4-thiadiazole氨基三唑,杀草强AmitroleIARC 2B, NTP含有非那西丁的镇痛剂,Analgesic mixtures containing phenacetin IARC 1, NTP-1雄性激素(合成代谢的),Androgenic (Anabolic) steroidsIARC 2A2-氨基苯甲醚,ortho-AnisidineIARC 2B2-氨基苯甲醚盐酸盐,ortho-Anisidine hydrochlorideNTP杀螨特AramiteIARC 2B品牌为Aroclor的多氯联苯,Aroclor (a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NTP金胺,奥黄Auramine (Technical Grade)IARC 2B治疗骨髓疾病药物AzacitidineIARC 2A, NTP重丝氨酸,AzaserineIARC 2B咪唑硫嘌呤,AzathioprineIARC 1, NTP-1三吖丙啶基氧化磷AziridineIARC 2B苯并[a]蒽,Benz[a]anthraceneIARC 2A, NTP苯,BenzeneOSHA*, IARC 1, NTP-1联苯胺,BenzidineOSHA, IARC 1, NTP-1由联苯胺来的染料,Benzidine-based dyesIARC 2A, NTP苯并[b]荧蒽,Benzo[b] fluorantheneIARC 2B, NTP苯并[j]荧蒽,Benzo[j] fluorantheneIARC 2B, NTP苯并[k]荧蒽,Benzo[k] fluorantheneIARC 2B, NTP苯并呋喃,BenzofuranIARC 2B苯并(a)芘Benzo[a] pyreneIARC 2A, NTPα, α, α-三氯甲苯Benzotrichloride食用紫色1号Benzyl violet 4BIARC 2BN,N-双(2-氯乙基)-2-萘胺(萘氮芥),N,N-Bis(2-chloroethyl)-2-naphthylamine (Chlornaphazine)IARC 1双氯乙基亚硝基脲,Bischloroethyl nitrosourea (BCNU)IARC 2A, NTP二氯甲醚,Bis(chloromethyl) etherNTP-1二氯甲醚及氯甲基甲醚(工业级),Bis(chloromethyl) ether and 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 (Technical Grade) OSAH, IARC 1沥青蒸汽或空气纯化Bituments, extracts of steam-refined and air-refinedIARC 2B博来霉素,BleomycinsIARC 2B溴二氯甲烷BromodichloromethaneIARC 2B, NTP白消安,甲磺酸丁二醇二酯Busulfan (1,4-Butanediol Dimethylsulfonate; Myleran)IARC 1, NTP-11,3-丁二烯,1,3-ButadieneIARC 2A, NTP丁基化羟基苯甲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IARC 2B, NTPβ-丁内酯,beta-ButyrolactoneIARC 2B咖啡酸,Caffeic acidIARC 2B敌菌丹,CaptafolIARC 2A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IARC 2B, NTP角叉胶(分解物),Carrageenan,drgradedIARC 2A邻苯二酚,CatecholIARC 2B苯丁酸氮芥,瘤可宁,ChlorambucilIARC 1, NTP-1氯霉素,ChloramphenicolIARC 2A氯丹(杀虫剂),ChlordaneIARC 2B十氯酮(杀虫剂),Chlordecone (Kepone)IARC 2B氯茵酸Chlorendic acid氯化石蜡(平均碳链长12,平均60%氯化度),Chlorinated paraffins (average carbon chain length C12 and average 60% chlorination)IARC 2B, NTPα-氯代甲苯(联合接触二氯甲苯,三氯甲苯,氯苄及苯甲酰氯)alpha-Chlorinated toluenes (combined exposures to benzal chloride, benzotrichloride, benzyl chloride, benzoyl chloride)IARC 2A4-氯代苯胺,para-ChloroanilineIARC 2B1-(2-氯乙基)-3-环己基-1-亚硝基脲,1-(2-Chloroethyl)-3-cyclohexyl-1-nitrosourea (CCNU)IARC 2A, NTP1-(2-氯乙基)-3-(4-甲基环己基)-1-亚硝基脲(甲基-CCNU; 司莫司汀),1-(2-Chloroethyl)-3-(4-methylcyclohexyl)-1-nitrosourea (Methyl-CCNU; Semustine)IARC 1, NTP-1氯仿ChloroformIARC 2B, NTP氯甲基甲醚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NTP-11-氯-2-甲基丙烯,1-Chloro-2-methylpropeneIARC 2B3-氯-2-甲基丙烯,3-Chloro-2-methylpropeneNTP氯代苯氧基类除草剂,Chlorophenoxy herbicidesIARC 2B4-氯-邻苯二胺,4-Chloro-ortho-phenylenediamineIARC 2B, NTP氯代异戊二烯,ChloropreneIARC 2B百菌清,ChlorothalonilIARC 2B对氯邻甲苯胺及其强酸形成的盐,para-Chloro-ortho-toluidine (and its strong acid salts)IARC 2A, NTP对氯邻甲苯胺盐酸盐para-Chloro-ortho-toluidine HydrochlorideNTP1-(2-氯乙基)-3-(d-吡喃型葡萄糖基)-1-亚硝基脲,ChlorozotocinIARC 2A, NTPC.I. 酸性红,114C.I. acid red 114IARC 2BC.I.碱性红9,C.I. basic red 9IARC 2B, NTPC.I. 直接蓝15,C.I.direct blue 15IARC 2B环孢素,Ciclosporin (Cylcosporine A; Ciclospirin)IARC 1, NTP-1顺铂Cisplatin柑桔红2,Citrus red no. 2IARC 2B煤焦油,Coal-tarsIARC 1, NTP-1煤焦油沥青Coal-tar pitchesOSHA, IARC 1焦炉散发物Coke oven emissionsOSHA*, NTP-1木镏油(各种来源),Creosotes (different sources)IARC 2A, NTP-13-氨基-4-甲基苯甲醚,para-CresidineIARC 2B, NTP铜铁试剂N-亚硝基苯胲胺,CupferronNTP苏铁素,CycasinIARC 2B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IARC 1, NTP-1氮烯咪胺. 5-(3,3-二甲基-1-三氮烯)咪唑-4-羧酰胺Dacarbazine IARC 2B, NTP丹蒽酯1,8-二羟基蒽酯,Danthron (1,8-dihydroxyanthraquinone) NTP丹蒽酯Dantron (chrysazin;1,8-dihydroxyantraquinone)IARC 2B, NTP道诺霉素,柔毛霉素,DaunomycinIARC 2B滴滴涕,DDTIARC 2B, NTPN,N'-二乙酰基联苯胺,N,N'-DiacetylbenzidineIARC 2B2,4-二氨基苯甲醚,2,4-DiaminoanisoleIARC 2B2,4-二氨基苯甲醚硫酸盐,2,4-Diaminoanisole sulfateNTP4,4'-二氨基二苯醚,4,4'-Diaminodiphenyl etherIARC 2B2,4-二氨基甲苯,2,4-DiaminotolueneIARC 2B, NTP二苯并[a,h]吖啶,Dibenz[a,h]acridineIARC 2B, NTP二苯并[a,j]吖啶,Dibenz[a,j]acridineIARC 2B, NTP二苯并[a,h]蒽,Dibenz[a,h]anthracene7H-二苯并[c,g]咔唑,7H-Dibenzo[c,g]carbazoleIARC 2B, NTP二苯并[a,e]芘,Dibenzo[a,e]pyreneIARC 2B, NTP二苯并[a,h]芘,Dibenzo[a,h]pyreneIARC 2B, NTP二苯并[a,i]芘,Dibenzo[a,i]pyreneIARC 2B, NTP二苯并[a,l]芘,Dibenzo[a,l]pyreneIARC 2B, NTP1,2-溴-3-氯丙烷,1,2-Dibromo-3-chloropropaneOSHA*, IARC 2B, NTP1,2-二溴乙烷,1,2-Dibromoethane (EBD)NTP对二氯苯,para-DichlorobenzeneIARC 2B邻二氯苯,ortho-DichlorobenzeneIARC 2B对二氯苯,1,4-DichlorobenzeneNTP3,3'-二氯联苯胺,3,3'-DichlorobenzidineOSHA, IARC 2B, NTP3,3'-二氯联苯胺及其盐,3,3'-Dichlorobenzidine (and its salts) OSHA3,3' 二氯-4,4'二氨基二苯醚,3,3' Dichloro-4,4'diaminodiphenyl ether IARC 2B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IARC 2B, NTP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 (Methylene chloride)OSHA*, IARC 2B, NTP1,3-二氯丙烯(工业级),1,3-Dichloropropene (technical grade) IARC 2B, NTP敌敌畏DichlorvosIARC 2B二环氧基丁烷,DiepoxybutaneNTP柴油机尾气,Diesel engine exhaustIARC 2A柴油,Diesel fuel (marine)IARC 2B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IARC 2B, NTP1,2-二乙基肼, 1,2-Diethylhydrazine硫酸二乙酯,Diethyl sulfateIARC 2A, NTP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IARC 1, NTP-1间苯二酚二环氧丙醚,Diglycidyl resorcinol etherIARC 2B, NTP二氢黄樟素DihydrosafroleIARC 2B1,8-二羟基蒽醌,1,8-DihydroxyanthraquinoneNTP硫酸二异丙酯,Diisopropyl sulfateIARC 2B3,3'-二甲氧基联苯胺,3,3'-Dimethoxybenzidine (ortho-dianisidine)IARC 2B, NTP3,3'-二甲氧基联苯胺二盐酸盐,methoxybenzidine dihydrochlorideNTP4-二甲氨基偶氮苯,4-DimethylaminoazobenzeneOSHA, NTP ,IARC 2B反式-2--[(二甲氨基)甲亚氨基]-5-[2-(5-硝基-2-呋喃基)-乙烯基]-1,3,4-噁二唑trans-2-[(Dimethylamino)methylimino]-5-[2-(5-nitro-2-furyl)-vinyl]-1,3,4-oxadiazole IARC 2B2,6-二甲基苯胺,2,6-Dimethylaniline (2,6-xylidine)IARC 2B3,3'-二甲基联苯胺,3,3'-Dimethylbenzidine (ortho-tolidine)IARC 2B, NTP二甲基氨基碳酰氯,Dimethylcarbamoyl chlorideIARC 2A, NTP1,1-二甲基肼,1,1-DimethylhydrazineIARC 2B, NTP1,2-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IARC 2A硫酸二甲酯,Dimethyl sulfateIARC 2A, NTP二甲基氯乙烯,Dimethylvinyl chlorideNTP3,7-二硝基荧蒽,3,7-DinitrofluoranthreneIARC 2B3,9-二硝基荧蒽,3,9-DinitrofluoranthreneIARC 2B1,6-二硝基芘,1,6-DinitropyreneIARC 2B, NTP1,8-二硝基芘,1,8-DinitopyreneIARC 2B2,4-二硝基甲苯,2,4-Dinitrotoluene2,6-二硝基甲苯,2,6-DinitrotolueneIARC 2B1,4-二噁烷,1,4-DioxaneIARC 2B, NTP直接黑36,Direct black 36NTP直接蓝6,Direct blue 6NTP分散蓝1,Disperse blue 1IARC 2B, NTP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IARC 2A, NTP1,2-环氧丁烷,1,2-EpoxybutaneIARC 2B雌激素(共轭),Estrogens (conjugated)NTP雌激素(非共轭)雌二醇-17 beta,Estrogens (not conjugated) estradiol-17 betaNTP雌激素(非共轭)雌酮,Estrogens (not conjugated) estroneNTP雌激素(非共轭)乙炔基雌二醇,Estrogens (not conjugated) ethinylestradiolNTP雌激素(非共轭)美雌醇,Estrogens (not conjugated) mestranolNTP丙烯酸乙酯,Ethyl acrylateIARC 2B, NTP1,2-二溴乙烷,Ethylene dibromideIARC 2A, NTP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OSHA*, IARC 1, NTP乙烯亚胺,EthyleneimineOSHA亚乙基硫脲,Ethylene thioureaIARC 2B, NTP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IARC 2B, NTPN-乙基-N-亚硝基尿素,N-Ethyl-N-nitrosoureaIARC 2A甲醛,FormaldehydeOSHA*, IARC 2A, NTP2-(2-甲酰基肼基)-4-(5-硝基-2-呋喃基)噻唑,2-(2-Formylhydrazino)-4-(5-nitro-2-furyl) thiazole IARC 2B燃料油,残液,Fuel oils, residual呋喃,FuranIARC 2B, NTP汽油,GasolineIARC 2B汽油机尾气,Gasoline engine exhaustIARC 2BGlu-P-1 (2-氨基-6-甲基二吡啶基[1,2-a:3',2'-d]咪唑) ,Glu-P-1 (2-amino -6-methyl dipyrido [1,2-a:3',2'-d]imidazole)IARC 2BGlu-P-2 (2-氨基二吡啶基[1,2-a:3',2'-d]咪唑) ,Glu-P-2 (2-aminodipyrido [1,2-a:3',2'- d] imidazole)IARC 2B环氧丙醛,GlycidaldehydeIARC 2B环氧丙醇,GlycidolNTP灰黄霉素,GriseofulvinIARC 2BHC 蓝no. 1,HC blue no. 1IARC 2B七氯,HeptachlorIARC 2B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IARC 2B, NTP六氯环乙烷(林丹),Hexachlorocyclohexanes (lindane)IARC 2B六氯乙烷,HexachloroethaneIARC 2B, NTP六甲基磷酰胺,HexamethylphosphoramideIARC 2B, NTP氢化偶氮苯,HydrazobenzeneNTP茚并[1,2,3-cd]芘,Indeno[1,2,3-cd]pyreneIARC 2BIQ (2-氨基-3-甲基咪唑基[4,5-f]喹啉),IQ (2-Amino-3-methylimidazo[4,5-f]quinoline)IARC 2A铁-葡聚糖复合物,Iron-dextran complexIARC 2B, NTP异戊二烯,IsopreneIARC 2B开蓬,Kepone (chlordecone)IARC 2B, NTP毛足菊素,Lasiocarpine林丹及其它六氯环乙烷异构体,Lindane & other hexachlorocyclohexane isomersNTP品红(含氯的碱性红9), Magenta (containing CI basic red 9)IARC 2BMeA-alpha-C (2-氨基-3-甲基-9H-吡啶并[2,3-beta]吲哚),MeA-alpha-C (2-amino-3-methyl-9H-pyrido[2,3-beta]indole)IARC 2BMeCCNU (1,(2-氯乙基)-3-(4-甲基己基)-1-亚硝基脲,MeCCNU (1,(2-Chloroethyl)-3-(4-methylhexyl)-1-nitrosoureaNTP-1安宫黄体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IARC 2BMeIQ (2-氨基-3,4-二甲基咪唑并[4,5-f]喹啉),MeIQ (2-Amino-3,4-dimethylimidazo[4,5-f]quinoline)IARC 2BMeIQx (2-氨基-3,8-二甲基咪唑并[4,5-f]喹噁啉,MeIQx (2-Amino-3,8-dimethylimidazo[4,5-f]quinoxalineIARC 2B苯丙氨酸氮芥, MelphalanIARC 1, NTP-1溶肉瘤素MerphalanIARC 2B甲氧沙林,与紫外线A治疗结合, Methoxsalen (combined with ultraviolet A therapy)NTP-15-甲氧基补骨脂素,5-MethoxypsoralenIARC 2A8-甲氧基补骨脂素(甲氧沙林) 与紫外线A结合,8-Methoxypsoralen (Methoxsalen) plus ultraviolet A radiation IARC 12-甲基乙烯亚胺, 2-Methylaziridine (Propyleneimine)IARC 2B, NTP醋酸甲基偶氮甲酯, Methylazoxymethanol acetateIARC 2B氯甲基甲醚, Methyl chloromethyl etherOSHA甲磺酸甲酯, Methyl methanesulfonateNTP, IARC 2A5-甲基,5-MethylchryseneIARC 2B4,4'-二氨基-2,2’-二氯二苯甲烷(MBOCA)(MOCA),4,4'Methylene bis (2-chloroaniline) (MBOCA)(MOCA)IARC 2A, NTP4,4',-N,N-二甲氨基二苯甲烷, 4,4'Methylene bis (N,N-dimethylbenzenamine)NTP4,4'-二氨基-2,2’-二甲基二苯甲烷4,4'Methylene bis (2-methylaniline)IARC 2B4,4'-二氨基二苯甲烷, 4,4'MethylenedianilineIARC 2B, NTP甲基汞化合物, Methylmercury compoundsIARC 2B2-甲基-1-硝基蒽醌(纯度未确定), 2-Methyl-1-nitroanthraquinone (uncertain purity)IARC 2B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IARC 2A, NTPN-甲基-N-亚硝基脲, N-Methyl-N-nitrosoureaIARC 2AN-甲基-N-亚硝基乌拉坦, N-Methyl-N-nitrosourethaneIARC 2B甲基硫氧嘧啶, MethylthiouracilIARC 2B2-甲基-5-硝基-1-咪唑基乙醇,灭滴灵,MetronidazoleIARC 2B, NTP米蚩酮(如(CH3)2NC6H4)2CO), Michler's ketoneNTP矿物油, 未处理或中等程度处理, Mineral oils, untreated and mildly-treatedIARC 1, NTP-1灭蚁灵,十二氯代八氢-1,3,4-次甲撑-2H-环丁并[cd]双茂,MirexIARC 2B, NTP丝裂霉素, Mitomycin CIARC 2B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IARC 2BMOPP (或其它含有烷化剂复合化学治疗剂), MOPP (and other combined chemotherapy including alkylating agents) IARC 15-(吗啉甲基)-3-[(5-硝基呋喃亚甲)氨基]-2-噁唑啉酮,5-(Morpholinomethyl)-3-[(5-nitrofurfurylidene)amino]-2-oxazolidinoneIARC 2B芥子气(硫芥), Mustard gas (sulfur mustard)IARC 1, NTP-1马利兰(二甲磺酸1,4-丁二醇酯), Myleran (1,4-Butanediol dimethylsulfonate)NTP-1萘酚平,NafenopinIARC 2B甲萘胺, alpha-NaphthylamineOSHA乙萘胺, beta-NaphthylamineOSHA, IARC 1, NTP-1尼立达唑〔抗血吸虫药〕,NiridazoleIARC 2B氮三乙酸及其盐, Nitrilotriacetic acid and its saltsIARC 2B, NTP5-硝基二氢苊, 5-NitroacenaphtheneIARC 2B邻硝基苯甲醚, ortho-Nitroanisole (2-nitroanisole)IARC 2B, NTP硝基苯, NitrobenzeneIARC 2B甲基偶氮甲醇及其乙酸酯, Methylazoxymethanol and its acetateIARC 2B4-硝基联苯, 4-NitrobiphenylOSHA6-硝基, 6-NitrochryseneIARC 2B, NTP工业级的除草醚,Nitrofen (Technical-grade)IARC 2B, NTP2-硝基芴, 2-NitrofluoreneIARC 2B1-[(5-硝基呋喃亚甲)氨基]-2-咪唑啉二酮, 1-[(5-Nitrofurfurylidene)amino]-2-imidazolidinone IARC 2BN-(4-(5-硝基-2-呋喃基)-2-噻唑基)乙酰胺, N-(4-(5-Nitro-2-furyl)-2-thiazolyl)acetamide IARC 2B氮芥, Nitrogen mustardIARC 2A氮芥盐酸盐, Nitrogen mustard hydrochlorideNTP氮芥N-氧化物, Nitrogen mustard N-oxideIARC 2B2-硝基丙烷, 2-NitropropaneIARC 2B, NTP1-硝基芘, 1-NitropyreneIARC 2B, NTP4-硝基芘, 4-NitropyreneIARC 2B, NTPN-亚硝基-N-乙基脲, N-Nitroso-N-ethylureaNTPN-亚硝基-N-甲基脲, N-Nitroso-N-methylureaNTPN-亚硝基二-n-丁胺, N-Nitrosodi-n-butylamineIARC 2B, NTPN-亚硝基二-n-丙胺, N-Nitrosodi-n-propylamineIARC 2B, NTPN-亚硝基二乙醇胺, N-NitrosodiethanolamineIARC 2B, NTPN-亚硝基二乙胺, N-NitrosodiethylamineIARC 2A, NTPN-亚硝基二甲胺, N-NitrosodimethylamineOSHA, IARC 2A, NTP3-(N-亚硝基甲基氨基)丙腈, 3-(N-Nitrosomethylamino)propionitrileIARC 2B4-(N-亚硝基甲基氨基)-1-(3-吡啶基l)-1-丁酮(NNK),4-(N-Nitrosomethylamino)-1-(3-pyridyl)-1-butanone (NNK)IARC 2B, NTPN-亚硝基甲乙胺, N-NitrosomethylethylamineIARC 2B, NTPN-亚硝基甲基乙烯基胺, N-NitrosomethylvinylamineIARC 2B, NTPN-亚硝基吗啉, N-NitrosomorpholineIARC 2B, NTPN’-亚硝基去甲烟碱, N'-NitrosonornicotineIARC 2B, NTPN-亚硝基六氢吡啶, N-NitrosopiperidineIARC 2B, NTPN-亚硝基吡咯啉, N-NitrosopyrrolidineIARC 2B, NTPN-亚硝酸肌氨酸, N-NitrososarcosineIARC 2B, NTP诺塞甾酮, NorethisteroneNTP赭曲毒素A, Ochratoxin AIARC 2B, NTP绝经后雌激素-黄体酮治疗, Oestrogen-progesterone therapy, postmenopausalIARC 2B雌激素, 非甾体Oestrogens, nonsteroidalIARC 1雌激素,甾体, Oestrogens, steroidalIARC 1油性橙SS, Oil orange SSIARC 2B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OxazepamIARC 2B4,4’-二氨基二苯醚, 4,4'-OxydianilineNTP羟甲烯龙,OxymetholoneNTP呋喃羟甲三嗪(平菌痢)(含二羟甲呋喃三嗪),Panfuran S (containing dihydroxymethylfuratrizine IARC 2B五氯苯酚, PentachlorophenolIARC 2B非那西汀, PhenacetinIARC 2A, NTP非那吡啶盐酸盐,Phenazopyridine hydrochlorideIARC 2B, NTP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IARC 2B盐酸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 hydrochlorideIARC 2B, NTP苯基缩水甘油醚, Phenyl glycidyl etherIARC 2B苯妥英钠,PhenytoinIARC 2B, NTPPhIP (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eta]吡啶) ,PhIP (2-Amino-1-methyl-6-phenylimidazo[4,5-beta]pyridine)IARC 2B硫酸哌嗪雌酮(结合型雌激素),Piperazine estrone sulfate (as conjugated estrogen) NTP-1多溴联苯, Polybrominated biphenylsIARC 2B, NTP多氯联苯,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IARC 2A, NTP多氯莰烯, Polychlorinated camphenesIARC 2A多氯酚及其钠盐(混合接触), Polychlorophenols and their sodium salts (mixed exposures) IARC 2B多环芳烃, NTP所列15 种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15 Listings NTP苯并(a)蒽, Benz (a) anthraceneIARC 2A, NTP苯并(b)荧蒽, Benzo (b) fluorantheneIARC 2B, NTP苯并(j)荧蒽, Benzo (j) fluorantheneIARC 2B, NTP苯并(k)荧蒽, Benzo (k) fluorantheneIARC 2B, NTP苯并(a)芘, Benzo (a) pyreneIARC 2A, NTP二苯并(a,h)吖啶, Dibenz (a,h) acridineIARC 2B, NTP二苯并(a,j)吖啶, Dibenz (a,j) acridineIARC 2B, NTP二苯并(a,h)蒽, Dibenz (a,h) anthraceneIARC 2A, NTP7H-二苯并(c,g)咔唑, 7H-Dibenzo (c,g) carbazoleIARC 2B, NTP二苯并(a,e)芘, Dibenzo (a,e) pyreneIARC 2B, NTP二苯并(a,h)芘, Dibenzo (a,h) pyreneIARC 2B, NTP二苯并(a,i)芘, Dibenzo (a,i) pyreneIARC 2B, NTP二苯并(a,l)芘, Dibenzo (a,l) pyreneIARC 2B, NTP茚并(1,2,3-cd)芘, Indeno (1,2,3-cd) pyreneIARC 2B, NTP5-甲基 , 5-MethylchryseneIARC 2B, NTP胭脂红色素MX,Ponceau MXIARC 2B胭脂红色素3R,Ponceau 3RIARC 2B甲基苄肼盐酸盐Procarbazine hydrochlorideIARC 2A, NTP黄体酮, ProgesteroneIARC 2B, NTP助孕素,ProgestinsIARC 2B1,3-丙烷磺内酯,1,3-Propane sultoneIARC 2B, NTPβ-丙内酯, beta-PropiolactoneOSHA, IARC 2B, NTP环氧丙烷, Propylene oxideIARC 2B, NTP丙基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IARC 2B, NTP利血平, ReserpineNTP糖精, SaccharinNTP黄樟素, SafroleIARC 2B, NTP结合型硫酸马烯雌酮钠盐,Sodium equilin sulfate (as conjugated estrogen) NTP-1结合型硫酸己烷雌酚钠Sodium estrone sulfate (as conjugated estrogen) NTP-1邻苯基苯酚钠,Sodium ortho-phenylphenateIARC 2B烟灰,焦油及矿物油,Soots, tars and mineral oilsIARC 1, NTP杂色曲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IARC 2B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IARC 2B, NTP苯乙烯, StyreneIARC 2B环氧苯乙烷, Styrene-7,8-oxideIARC 2A农药菜草畏SulfallateIARC 2B, NTP抗乳腺癌药物,TamoxifenIARC 1焦油, TarsNTP-1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 2,3,7,8-Tetrachlorodibenzo-para-dioxin (TCDD) IARC 1, NTP四氯乙烯(过氯乙烯), Tetrachloroethylene (Perchloroethylene)IARC 2A, NTP四氟乙烯, TetrafluoroethyleneIARC 2B四硝基甲烷, TetranitromethaneIARC 2B, NTP硫代乙酰胺,ThioacetimideIARC 2B, NTP4,4’-二氨基二苯硫醚, 4,4'-ThiodianilineIARC 2B硫脲, ThioureaIARC 2B, NTP甲苯二异氰酸酯, Toluene diisocyanatesIARC 2B, NTP邻甲苯胺, ortho-ToluidineIARC 2B, NTP毒杀芬(多氯莰烯), Toxaphene (polychlorinated camphenes)IARC 2B, NTP曲奥舒凡〔抗肿瘤药〕,TreosulfanIARC 1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IARC 2A三(2-氯乙基)胺或其盐酸盐,Trichlormethine (trimustine hydrochloride) IARC 2B2,4,6-三氯苯酚, 2,4,6-TrichlorophenolIARC 2B, NTP1,2,,3-三氯丙烷, 1,2,3-TrichloropropaneIARC 2A, NTP三乙烯硫代磷酰胺(噻替派)Tris(1-aziridinyl)phosphine sulfide(thiotepa) IARC 1, NTP-1磷酸三(2,3-溴丙基)酯, Tris (2,3-dibromopropyl)phosphateIARC 2A, NTPTrp-P-1 (3-氨基-1,4-二甲基-5H-吡啶并[4,3-b]吲哚),Trp-P-1 (3-amino-1,4-dimethyl-5H-pyrido[4,3-b]indole)IARC 2BTrp-P-2 (3-氨基-1-甲基-5H-吡啶并[4,3-b]吲哚),Trp-P-2 (3-amino-1-methyl-5H-pyrido[4,3-b]indole)IARC 2B锥虫蓝, Trypan blueIARC 2B尿嘧啶氮芥, Uracil mustardIARC 2B乌拉坦, UrethaneIARC 2B, NTP乙酸乙烯酯, Vinyl acetateIARC 2B溴乙烯, Vinyl bromideIARC 2A氯乙烯, Vinyl chlorideOSHA*, IARC 1, NTP-14-乙烯基环己烯, 4-VinylcyclohexeneIARC 2B4-乙烯基-1-环乙烯基二环氧化物, 4-Vinyl-1-cyclohexene diepoxide IARC 2B, NTP氟乙烯,Vinyl fluorideIARC 2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