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和Navisworks使用心得
revit建模总结与心得体会500

revit建模总结与心得体会500 Revit建模总结与心得体会在进行Revit建模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首先,对于Revit建模的初学者而言,熟悉软件界面和常用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Revit拥有强大的3D建模功能,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熟练运用Revit的界面、面板、工具栏等各个功能区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多加练习,尽快熟悉软件的各项功能。
其次,建模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在进行Revit建模之前,我们需要对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布局。
这包括确定建筑的结构、类型、材料以及尺寸等。
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地进行建模工作,避免后期的修改和调整。
另外,合理的建模顺序也是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在进行复杂的建筑建模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这时,我们可以参考专业人士的建议,根据建筑的结构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模顺序。
这样可以确保建模的连贯性和正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正确运用Revit的族和类型也是一个高效建模的关键。
Revit拥有众多的族和类型,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族,快速构建建筑模型。
熟练运用族和类型的知识,可以提高建模速度,并且可以灵活地进行修改和调整。
再者,Revit建模中的参数设置也非常重要。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设置各种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建模过程,确保建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墙体和楼板的厚度、高度等参数,快速构建建筑模型。
此外,Revit的族库是一个宝藏,我们可以从库中选择合适的族,快速构建建筑模型。
熟练运用族库中的家具、设备等元素,可以大大提高建模效率,并且可以使建模结果更具真实感。
最后,Revit建模的最佳实践是不断学习和实践。
Revit软件功能强大,涵盖面广,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并进行实践。
只有保持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建模水平,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revit实训总结

revit实训总结Revit实训总结Revit是一款专业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它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加Revit实训,我对这款软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的实训经历,并分享我对Revit的认识和体会。
在实训中我学会了如何创建建筑模型。
Revit的建模功能非常强大,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创建出具有丰富细节的建筑模型。
我学会了使用Revit的建模工具,例如墙体、楼板、柱子等,通过这些工具我可以快速准确地创建建筑模型。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Revit的建模工具非常智能,能够自动调整尺寸和位置,大大提高了建模效率。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建筑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Revit提供了丰富的结构分析和设计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结构计算和优化。
在实训中,我学会了使用Revit的结构分析工具,例如静力分析、模态分析等,通过这些工具我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此外,Revit还提供了结构设计工具,例如钢筋设计、混凝土设计等,它们能够自动计算出最优的结构设计方案,提高了工程师的设计效率和精度。
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建筑绘图和图纸输出。
Revit提供了丰富的绘图工具和图纸管理功能,可以帮助工程师生成高质量的建筑图纸。
在实训中,我学会了使用Revit的绘图工具,例如标注、尺寸、文字等,通过这些工具我可以快速准确地绘制建筑图纸。
此外,Revit还提供了图纸输出功能,可以将建筑模型转换为标准的CAD图纸格式,方便与其他设计人员进行交流和共享。
在实训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Revit进行协同设计。
Revit具有强大的协同设计功能,可以帮助多个设计人员同时对一个建筑模型进行编辑和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Revit的协同设计功能非常便捷,可以实时同步各个设计人员的修改,避免了设计冲突和误差。
此外,Revit还提供了版本控制和冲突检测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团队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Revit心得体会【范本模板】

Revit中,族是项目的基本元素,(Revit族文件以“.rtf”为后缀).Revit提供的族编辑器可以让用户自定义各种类型的族,而根据需要灵活定义族是准确、高效完成项目的基础。
Revit自身提供了一个很丰富的族库,用户可以直接载入使用。
但在实际项目中,还须不断积累自定义族,形成适用于自身的族库,从而提高后继项目的设计效率.下面主要总结我在自建族过程中的6点心得体会.1。
族模板的选择。
Revit根据族的用途和类型,提供了很多种类的族模板,在自建族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族模板。
族模板预定义了新建族所属的族类别和一些默认参数。
参数类型包括“族参数"和“共享参数".“族参数"又包括“实例”和“类型”两类,实例参数将出现在族“图元属性"对话框中,而类型参数出现在“类型属性”对话框中;共享参数在后边的第4点会重点介绍。
Revit允许在新建族中按要求添加需要的参数。
当把完成的族载入到项目中时,Revit会根据初始选择的族模板所属的族类别,被归类到设计栏对应命令的类型选择器中。
比如我创建一个框架梁类别的族,那它将自动归类在“梁”命令中;此外在明细表中,也会被统计在该类别内。
值得注意的是,明细表中可以统计的族类型是固定的,像在常规类型模板下建的族就无法在明细表中统计体积、长度、宽度等,只能统计个数.再如,新建族选择样板文件时,如果要求这个族能够布置在斜面上,就可以使用“基于面的公制常规模型”,而不能使用“基于墙的公制常规模型”或者“基于楼板的公制常规模型”。
原因是楼板和墙体没有自身旋转的角度参数,如果采用基于墙或者楼板作为模板,就会出现图1的情况,而如果是基于面为模板,则会如图2正常布置。
REVIT 建族心得体会族模板选定后同样可以在“族类别和族参数”对话框中进行修改.2.族中各种实体形状的创建选定了族模板后,就可以开始创建族的实体形状。
空心形状和实心形状是最重要的两个命令.其中实心形状用来创建实体模型,空心形状则用来剪切洞口。
BIM深化培训学习总结

BIM技术应用深化培训学习总结2016年12月21日至25日集团公司举办项目级BIM技术应用深化培训,借助在这次培训的机会,我初步了解并学习了Revit、Navisworks Manage这两款软件,并通过这两款软件了解了BIM这个理念,虽然短短5天的学习并不能让我对Revit、Navisworks Manage 这两款软件融会贯通,却让我加深了对我所绘制的图纸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次BIM技术应用深化培训学习。
1、对BIM技术的认识总结:BIM是创建Revit、Navisworks Manage、Civil3D、CATIA、广联达5D、Rhino、Lumion、Tekla等软件的根本目的,是相对于二维设计的一次变革。
它是将所有与建筑相关的信息都集中在一份文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不管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将来运营阶段,这些信息都能根据任何情况进行修改调整,保持持续更新.传统设计中的蓝图和洽商分离的状态可以得以整合,而建筑的改造也会直接以最新一版图纸作为设计的基础,而不用花大量时间重新核对错误百出的老图与无数张洽商单。
这对于所有相关行业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理论上就要求B I M模型应最大可能地包括所有信息,换句话说,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将全部内容表达出来,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一项洽商都需要在同一模型中修改.BIM自身存在着众多的优越性。
首先,BIM系列的软件呈现出的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图,可以很形象的反映出建筑物的形状、体貌等特征,让大家对建筑物有直观上的认识,而不是靠对CAD图纸的认识去想象。
其次,BIM系列软件可以有效的解决各专业各系统中产生的碰撞问题,利用立体模型的模拟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减少不必要的碰撞和返工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材料浪费,又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工费用。
然后,BIM系列软件也可以方便预算计算,很多材料都可以直接在三维图中显现并由电脑加以计算,得出详细的数据。
Revit和Navisworks使用心得

【Revit 技巧】Revit和Navisworks使用心得Revit目前在大型设计院已经有了多次应用,正在培训和学习使用Revit的设计院则更多。
目前通过Revit中国本地化插件,建筑图纸已经100%出图。
但是从BIM应用的长远角度看,Revit以及Navisworks等的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设计阶段,更应该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体现其价值,施工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阶段,充当着将设计意图付诸实施,转化为建筑成品的重要作用。
目前虽然也有一些施工单位使用Revit,但是仅仅停留在建模层面上,由于种种限制,Revit并不能立即给施工单位带来效益,致使一些单位在是否推广Revit问题上徘徊不定。
我认为除了目前中国BIM应用的不足外,BIM软件自身的不足也很明显。
下面将以一个实际模型为基础,通过Revit和Navisworks的实际使用来说明一些问题并提出可能得解决措施。
首先,作者认为,Revit对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均存在不足之处。
对于设计单位来说,出施工图纸只是目前传递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清楚地展示设计意图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在这一点上,由于Revit软件更多地服务于设计人员建模,当设计人员向甲方展示设计模型时只能简单地通过三维轴测图和透视图观察外立面,如图1,2,3所示。
很难将全部的设计意图展现出来:1)缺少漫游等操作功能;2)目前的2014版本只能按类型过滤,不能分层或分区域过滤;3)Revit 2014早期的版本没有“爆炸视图”,难以展示内部连接关系。
图1 Revit轴测图(开启日光路径和阴影)图2 西南向渲染图3 东北向渲染这时设计人员需通过Navisworks展示模型。
而在Navisworks 2013版本时,由于其还未能支持Autodesk Materials,导致Revit中的材质特性不能很好地被表达出来,不能与业主有效沟通,如果在Navisworks中用Presenter再添加材质则带来重复劳动和额外成本。
Revit心得体会

Revit心得体会Revit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在使用Revit软件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全面掌握软件功能Revit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建筑设计软件,掌握其各项功能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我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熟悉了Revit的各项功能,包括建模、图纸生成、族件创建等。
只有全面掌握软件功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设计需求。
规范建模流程在使用Revit进行建模时,规范的建模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我始终坚持按照标准的建模流程进行操作,包括创建项目、设置视图、创建构件等。
规范的建模流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
注重构件参数设置Revit中的构件参数设置对于模型的准确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
我注重对构件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包括尺寸、材质、族类型等。
合理的参数设置能够提高模型的可视化效果和数据管理能力。
灵活运用族件Revit中的族件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模型可复用性的重要工具。
我善于灵活运用各类族件,包括墙体、窗户、门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调整族件,能够快速生成符合设计需求的模型。
与团队成员协同工作在实际项目中,与团队成员的协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与项目经理、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图绘制。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协同工作,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
持续学习和提升Revit作为一款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软件,我始终保持学习和提升的态度。
我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Revit技术和应用。
持续学习和提升能够使我在工作中保持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设计服务。
通过使用Revit软件,我深刻认识到了全面掌握软件功能、规范建模流程、注重构件参数设置、灵活运用族件、与团队成员协同工作以及持续学习和提升的重要性。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Revit技术水平,为建筑设计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REVIT个人工作总结

REVIT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REVIT软件上进行了大量的个人工作。
通过这个工作,我学到了很多关于REVIT的技巧和技能,并且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
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内的一些工作总结:1. 建模技能提升: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已经掌握了REVIT中建模的基本技能。
我能够快速地创建墙体、楼板、门窗等基本元素,并且能够精确地调整其尺寸和位置。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REVIT的建筑构件库,以便于快速地插入和编辑各种建筑元素。
2. 参数化建模:除了基本的建模技能,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REVIT的参数化建模功能。
通过定义参数和添加公式,我能够轻松地修改建筑模型的尺寸和形状。
这使我能够快速地响应设计方案变化,并且能够更好地与其他设计团队协作。
3. 平面图绘制:除了建模技能,我还能够使用REVIT绘制平面图。
我熟悉REVIT的标注工具,并且能够快速地添加和编辑注释、尺寸和图例。
我还学会了使用图层和过滤器来管理绘图元素,使得绘图过程更加高效和准确。
4. 协作能力提高:通过与其他设计师的交流和合作,我提高了我的协作能力。
我能够理解并遵循团队内部的制图和命名规范,确保模型和图纸的一致性。
我还能够与其他设计师协调工作,及时解决模型和图纸中的问题。
5. 学习和继续改进: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不断通过查阅REVIT的相关文档和参考资料,学习新的技巧和方法。
我还参加了一些REVIT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与其他REVIT用户分享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些学习和改进,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REVIT技能水平,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的设计任务和挑战。
总的来说,我的REVIT个人工作总结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REVIT技能水平,还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
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我将继续提升自己在REVIT上的能力,并且为团队的设计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Revit MEP和Navisworks在暖通中的应用

浅析Revit MEP和Navisworks在暖通中的应用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能够为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提供全面的协作和管理平台。
特别是在暖通领域,Revit MEP和Navisworks作为两种重要的BIM 软件,在提高暖通设计效率、减少施工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Revit MEP是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款专门用于机电管线设计的BIM软件,它提供了强大的建模、分析和协作功能,能够有效地满足暖通系统设计的需求。
而Navisworks则是一款用于项目协调和可视化的软件,能够帮助用户对建筑项目进行全面的协调和检查。
下面我们将浅析Revit MEP和Navisworks在暖通中的应用。
Revit MEP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
Revit MEP提供了丰富的暖通系统建模工具,用户可以通过Revit的智能对象建模功能快速绘制各种暖通设备和管线。
在Revit的平台上,暖通系统的设计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和高效。
Revit MEP可以很好地支持各种类型的暖通系统,包括空调系统、通风系统、供暖系统、热水系统等。
用户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的布局和管线的连接,实现符合设计要求的暖通系统设计。
Revit MEP不仅仅是一款用于建模的软件,它还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工具,能够帮助用户进行暖通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通过Revit的能耗分析功能,用户可以对暖通系统的能耗进行评估,找出潜在的节能措施。
Revit还提供了通风、空调、供暖等系统的设计和评估功能,能够帮助用户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提高暖通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Navisworks在暖通协调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vit 技巧】Revit和Navisworks使用心得
Revit目前在大型设计院已经有了多次应用,正在培训和学习使用Revit的设计院则更多。
目前通过Revit中国本地化插件,建筑图纸已经100%出图。
但是从BIM应用的长远角度看,Revit以及Navisworks等的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设计阶段,更应该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体现其价值,施工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阶段,充当着将设计意图付诸实施,转化为建筑成品的重要作用。
目前虽然也有一些施工单位使用Revit,但是仅仅停留在建模层面上,由于种种限制,Revit并不能立即给施工单位带来效益,致使一些单位在是否推广Revit问题上徘徊不定。
我认为除了目前中国BIM应用的不足外,BIM软件自身的不足也很明显。
下面将以一个实际模型为基础,通过Revit和Navisworks的实际使用来说明一些问题并提出
可能得解决措施。
首先,作者认为,Revit对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均存在不足之处。
对于设计单位来说,出施工图纸只是目前传递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清楚地展示设计意图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在这一点上,由于Revit软件更多地服务于设计人员建模,当设计人员向甲方展示设计模型时只能简单地通过三维轴测图和透视图观察外立面,如图1,2,3所示。
很难将全部的设计意图展现出来:1)缺少漫游等操作功能;2)目前的2014版本只能按类型过滤,不能分层或分区域过滤;3)Revit 2014早期的版本没有“爆炸视图”,
难以展示内部连接关系。
图1 Revit轴测图(开启日光路径和阴影)
图2 西南向渲染
图3 东北向渲染
这时设计人员需通过Navisworks展示模型。
而在Navisworks 2013版本时,由于其还未能支持Autodesk Materials,导致Revit中的材质特性不能很好地被表达出来,不能与业主有效沟通,如果在Navisworks中用Presenter再添加材质则带来重复劳动和额外成本。
直到Navisworks 2014版本中加入了Autodesk Materials和Autodesk Rendering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同时又有新问题出现:1)AutodeskRendering和早期版本的Presenter 只能选其一,Revit中链接的SketchUp模型的材质则又存在渲染问题。
因此,模型中的信息在后期阶段仍然存在信息丢失或利用不足的问题。
针对在Revit中设计模型展示功能不足的问题,一种解决办法是在Revit中开发插件,增强其过滤功能,方便设计人员根据甲方需求展示模型的各个部位。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利用Revit除了深化设计外很难有其它好处,例如施工单位关心的算量问题,成本管理问题,以及4D,5D等问题也难以体现。
因而,作者认为,Revit的主要使用者将是设计单位,而施工单位应将重点放在设计模型中的信息提取和利用,以及利用模型辅助施工管理等上。
因此,Navisworks作为BIM模型管理软件对施工单位而言才更能体
现出价值。
Navisworks 2014的新功能主要体现在1)算量;2)Autodesk Rendering;3)测量工具;4)点云。
功能的增多同时造成安装包的增大,其中的工程量统计功能是个亮点,但作者认为此功能除了集成上的优势外其它作用远未成熟,测量工具也是为工程量统计服务,点云模型功能由于硬件上的限制,在此不予讨论,下面将分享在使用Navisworks进行4D时
的体会。
使用Navisworks 2014版本进行设计模型浏览与检查,既能保持材质的一致性,又能任意漫游和分层检查模型。
检查模型时主要关心模型是否满足施工模拟的需要。
1.将Revit设计模型导入Navisworks中的若干截图:
图4地下室层模型
图5一层
图6二层
图7三层
图8四层
图9五层
图10阁楼层模型
从上述图中可以看出,设计模型中的构件并不完全按层归类,有些构件如墙体,窗户,雨水斗的归类则很杂乱(如雨水斗,在地下室,四层,阁楼层都含有部分雨水斗构件)。
而某些墙体存在跨多层的问题,这些都不能满足模拟施工的需要。
若要安排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则施工区域的划分是必须的,这在设计模型中也是不能体现,需要将设计模型进行修改以使之
符合施工模型需要。
1)楼板划分施工区域
将楼板根据施工区域划分要求在11和21轴线处分割成零件,形成ABC三个施工区域,且各层的楼板的结构层也被分割成独立的部分,可在Navisworks中与进度计划链接。
图11楼板划分施工区域
图12楼板划分施工结果B区
2)墙体根据楼层分割
同理,外墙根据楼层分割,形成单独的施工层。
最后将修改模型在Navisworks中展示如下:
图13 A、B、C三个施工区域的楼板
图14 楼板的结构(4层)
图15 墙体的结构(三层)
到此,模型已经能够进行细致地施工模拟,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将模型的各个部分与Project 进度计划中的任务逐一链接。
在此省略。
最后只得一提的是,Navisworks 2014版本中新增的灯光渲染功能在检查室内模型时非常好用。
图16 添加光照渲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