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散文、诗歌的考点归纳(一)

合集下载

小说考点归纳高考语文

小说考点归纳高考语文

考点一梳理情节1.根据结构来梳理给各段标上序号,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2.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格式加以概括,何事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考点二线索作用1.丰富拓展作品内容。

2.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

3.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

4.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考点三叙述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优点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考点四叙述方式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作用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4.补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考点五情节结构手法1.悬念:激发读者期待与紧张的心情,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可读性。

3.照应:又叫呼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密。

4.伏笔: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结果更分明。

5.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可使文章更生动,人物和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铺垫: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有的铺垫可使后面的情节更加合理。

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说、散文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说、散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说、散文知识(一)小说文体知识1.小说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最主要要素。

(1)人物。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

(2)情节。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尾声。

(3)环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二)小说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题型1:XXX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答题技巧:(1)概括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第四、典型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五、人物间的关系(常有对比、衬托)。

第六、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答题格式:XXX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一般用判断句。

高考小说和散文的知识点

高考小说和散文的知识点

高考小说和散文的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小说和散文是两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对于考生来说,了解小说和散文的相关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必备条件。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高考小说和散文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小说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人物的行为与心理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长篇或中篇故事文学作品。

小说的特点是形象丰富、故事性强、篇幅较长。

小说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幻想小说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小说的生动形象是通过丰富的描写展现出来的,描写手法多种多样,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

其中,心理描写被视为小说的灵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描写手法外,小说还透过对话和独白等手法展示情节和人物的特点。

3. 高考常见的小说作品在高考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经典的小说作品。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一面。

另外,茅盾的《子夜》、老舍的《茶馆》、巴金的《家》等作品也会在高考中出现。

考生要熟悉这些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其主题和思想内涵。

4. 散文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情感、叙述事实和描写景物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散文通常短小精悍,没有严格的诗歌韵律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散文可以包括游记、杂感、随笔、手记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有其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

5. 散文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散文注重情感的抒发和细腻的描写,借助修辞手法以及意象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对于散文来说,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都可以为作品增加色彩和魅力。

另外,运用意象也是散文的一种重要手法,通过形象的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6. 高考常见的散文作品在高考中,散文作品通常涉及到一些名家的作品。

例如,鲁迅的《自序》、朱自清的《背影》、丰子恺的《故乡》等作品都是熟悉的经典散文。

考生要理解这些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考虑作者的立意和表达方式,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所在。

高考小说散文诗歌必备知识

高考小说散文诗歌必备知识

小说阅读必备知识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人称:第一人称:以“我、我们”为代表。

表达效果:真实感、亲切感、代入感。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无法横向扩展故事情节,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为代表。

表达效果: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加直接,便于抒情说理。

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

作用: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

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以“他、她、它、他们”或事物的名称为代表。

表达效果:更客观、更全面地展示,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作用: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①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②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

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曹雪芹《红楼梦》)③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散文小说 知识点提要

散文小说 知识点提要

1、人称表达类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下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线索作用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卷2结尾处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拉开叙述 者与事件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2、修辞方法类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2)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
要点: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托物言志(睹物思人/由物及人) 3、欲扬先抑 《继父》卷1 4、寓褒于贬(正话反说)(《囚绿 记》“固执” ) 5、衬托/烘托渲染,奠定基调 6、虚实相生 7、象征手法(风、雨、雪等)
8、比喻、拟人、夸张 9、引出下文(或话题),为下文作 铺垫《残荷》卷3 10、对比反衬 卷2 11、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12、伏笔 暗示 山神庙 13、以小见大 《小狗包弟》 14、卒章显志 15、肖像、动作、心理、语言描写 及细节刻画 卷2 “笑”
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 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 ①勾 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②对内容的 充实作用; 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 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行文段落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 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 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1、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 4、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 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 答。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②深化主旨
4、表达方式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表达(描写、抒情、记叙、议论) 描写:肖像描、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环境(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 托人物,奠定感情基调,揭示社会背景及社会 本质,推动情节发展,交代时间地点等】 记叙: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 言志等)

散文和小说的考点知识

散文和小说的考点知识

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6.结合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二)、考点类型:1.整体感知,理情节,明主题2.品词语,体会作用3.抓修辞,赏析语言4.段落作用5.紧扣本文,拓展研究。

(三)、散文阅读知识一、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狭义的散文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记人写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借景抒情、寄景于情4、哲理散文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三、散文的特点内容上:作者把自己的生活感悟或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叙事、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本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激发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四、散文阅读的基本要点1.把握散文结构2.理清散文脉络(梳理线索和思路)3.感悟散文意境4.概括散文主题5.品味散文语言6.体会作者情感(抒情)7.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8.散文的表现手法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咏物类:托物言志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9.注意联想与想象10.领悟以小见大。

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的考查内容:1.把握故事情节2.理解典型环境3.分析人物形象4.挖掘小说主题5.品味经典语言6.领会写作技巧7.畅谈阅读感受(二)、考点类型1.分析人物形象2.梳理情节,理解概括3.赏析句子4.体会环境描写的句子5.分析小说题目的作用6.个性化解读,感悟启示。

2020高考小说、散文、诗歌…答题术语汇总(全面实用)

2020高考小说、散文、诗歌…答题术语汇总(全面实用)

2020高考小说、散文、诗歌…答题术语汇总(全面实用)高中语文学习助手高考作文试卷复习资料高考志愿高考小说、诗歌、散文、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清单一、小说阅读【考纲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高考小说散文诗歌阅读备考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散文诗歌阅读备考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阅读·备考知识清单一、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1.出人意料的结局作用: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作用: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作用: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作用:二、小说开头常见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1.设疑法(悬念法)作用:2.写景法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四、小说标题的作用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4.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6.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五、表现手法的作用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五)写作技巧的考查⑴表达方式第一人称好处:第二人称好处:第三人称好处:④不同顺序的作用插叙作用:补叙作用:倒叙的作用:4.线索的作用四、小说标题的作用五、表现手法的作用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作用:(2)语言描写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2、社会环境作用:(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四、小说的情节1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散文、诗歌的考点归纳(一)❤考点一:形象(诗歌、散文、小说)知识点1:形象的分类①诗歌、小说、散文形象分为:人物形象、物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②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作者/诗人)形象、主人公形象、其他人物形象③物象:狭义:事物形象。

广义:一切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意象)④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和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事物形象主要分为两类: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⑤景物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

意象是指诗人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选的客观自然景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但这些客观物象加入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

知识点2:形象考点总归纳是什么:形象的特点、怎么办:怎么样:知识点2:人物形象问答方式:①这首诗/颔联/这篇文章塑造(刻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形象/XX(物象或人象)形象?(是如何塑造(刻画)的/在塑造(刻画)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章/本诗/首联简要赏析。

②这首诗/颔联/这篇文章塑造(刻画)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特点?③这首诗/颔联/这篇文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④这首诗/颔联/这篇文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隐者的身份”?⑤这首诗/颔联/这篇文章表现出“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风貌?请作简要分析⑥这首诗/颔联/这篇文章塑造(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形象/XX(物象或人象)形象?塑造(刻画)该形象有什么作用(意义)?⑦请鉴赏诗中陆渐鸿的形象。

知识点3:解决人物形象是什么的问题。

(1)(主要诗歌中)人物形象身份归纳:贫苦人民、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高人逸士)、爱国者、诗人、抒情主人公、野步者、小儿/老翁/少年/青年/少女/思妇/劳动妇女、战士、将军、边将、宫女、农人、渔夫、樵夫、泛舟者、超脱者/豁达者........(2)形容人物形象的词语:(1) 山水田园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1. 钟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生活)、向往自由/田园生活、不以尘世为念、潇洒舒放2. 憎恶黑暗、厌倦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不俗3. 悠闲舒适、闲适淡泊、悠然自得、恬静淡雅、淡泊名利4. 不满现实、怀才不遇(2) 边塞军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1.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杀敌报国2. 渴望保家卫国、建立功名3. 凄苦哀怨、思念亲人/家乡4. 渴望各民族和睦友好、边疆和平安宁5. 环境恶劣、勤俭艰苦、不畏辛劳(3) 怀古咏史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1. 怀才不遇、命途多舛2. 年华易逝、理想破灭、壮志难酬3. 忧国忧民、感时伤世4. 愤世嫉俗、针砭时弊、冷嘲热讽、托物讽世5. 热望功名、积极进取、欲报效国家(4)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1. 怀才不遇、命途多舛2. 孤高不群、矢志不渝3.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具有高洁情操(5) 羁旅思乡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1.客居他乡、漂泊羁旅、漂泊无定2.幽怨孤独、孤苦无依、天涯怀人(思念家乡、亲人)3.孤独寂寞、幽怨愤慨4.感叹年华易逝、老而无成5.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被重用6.厌恶战争、渴望和平(6) 送别怀人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1. 依依不舍、孤寂、惆怅、落寞2. 豁达超脱、积极乐观(7) 借景抒情/即(事)景抒怀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1. 寄情山水、热爱(向往)大自然、追求和平宁静、不以尘世为念2.悠闲舒适、闲适淡泊、悠然自得、恬静淡雅、淡泊名利3.政治上失意、感慨世事4.对现实愤慨不满、惆怅5.壮志难酬、怀才不遇(8) 思妇闺妇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1.思念、关切、牵挂游子/丈夫2.寂寞孤独、无奈无聊、后悔怨恨人物形象:身份、外貌、性格、拼搏、奉献、职责、品质、大爱、情绪。

(9) 其他概括人物性格、形象、品质的常用词语①性格类:善解人意、心细如发、体贴、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富有情趣、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顽皮淘气、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有主见、有骨气、人穷志不短、自尊自爱、倔强、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节俭、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个性张扬、心直口快、耿直偏激、严厉苛刻、严慈相济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自己、乐于挑战、永不服输、富有智慧、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勇敢、目光敏锐、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固步自封、妄自菲薄、固执、吝啬、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饶舌多事、骄横火爆、横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自卑、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争强好胜、孤芳自赏、)②拼搏类: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知难而进、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自立自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③奉献类: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爱子情深、舐犊情深(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④职责类: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诲人不倦、以校为家、爱厂如家、关心下属、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技术精湛、才华横溢、博学善谈、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妙手回春、文武双全、智勇双全、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明察秋毫、严以律己、临危不惧、(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墨守成规、贪生怕死)⑤品质类: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孝顺、清正廉洁、知恩图报、宠辱不惊、有修养、礼贤下士、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德才兼备、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自知之明、知错就改、(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⑥大爱类:热爱集体、爱国、没有民族偏见、居安思危、忍辱负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报国、壮志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勇于担当、深明大义、识见高远、顾大体识大局、有领导组织才干、尊重弱者、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大义灭亲、嫉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反面:狭隘的爱国主义、有民族偏见)知识点4:鉴赏人物想象的四大思考维度:①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②鉴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③抓描写,分析形象④析典故,分析形象知识点5:解答鉴赏诗歌人物形象题的3大步骤①理形象,明特点②找手法,细赏析③联情感,深探究知识点6:解决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问题。

(即如何塑造(刻画)的/在塑造(刻画)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此处形象指:非诗人形象(1)决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修辞手法+炼字(高考总复习80页)(2)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知识点7:解决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问题(即塑造(刻画)该形象有什么作用(意义))诗歌、小说、散文作用类答题模板: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意象、景物)、主旨、标题、某句子、某段落等的作用:(一)结构上的作用:(1)文首:①照应题目/开篇点题②总领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2)文中:①照应题目② 总结上文/呼应③照应上文/开头④承上启下⑤领起/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3)文末:①照应题目/前文/开头②总结全文③点明/揭示/深化主旨④画龙点睛⑤言有尽而意无穷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4)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3)】适用于某句话、段落的作用【(4)】适用于某句话、段落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二)内容上的作用:(1)对人物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社会环境,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②揭示人物心境③表现人物性格④为刻画人物做铺垫⑤点明人物的身份/地位/心理特征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⑧该形象具有XX象征意义,是XX类社会形象的典型代表。

⑨衬托出XX人物(诗人/其它人物形象)的XX形象【①】适用于标题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①-⑥】适用于环境描写的作用 /其他类型段落的作用【⑦】适用于情节的作用(2)对情节的作用:①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②使情节波澜起伏③丰富故事情节④暗示故事情节⑤交待了/概括小说情节。

【①-③】适用于情节的作用【④】适用于环境描写的作用 /其他类型段落作用【⑤】适用于小说文体中的具有概括性的段落的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3)对环境的作用:①暗示社会环境②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和展示社会的世态风情③奠定小说/文章的情感基调。

④渲染气氛【①-③】适用于环境描写的作用/标题的作用【④】适用于环境描写的作用(4)对主旨的作用:①暗示主旨 /紧扣主旨②揭示/深化/主旨③画龙点睛④言有尽而意无穷/增添小说意味⑤点明主旨⑥更能突出主旨【①】适用于文首、文中段落作用 /适用于环境描写的作用 /适用于情节的作用/标题的作用【②-④】适用于文末段落作用【⑤】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标题的作用【⑥】适用于情节的作用【(1)-(4)】适用于某句话、段落的作用/标题的作用(5)对读者的作用: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①】适用于文首、文中段落作用【②】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6)对作者的作用:①表明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②深化作者情感【①】适用于文首、文中段落作用/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②】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5)-(6)】适用于某句话、段落的作用知识点8:诗歌、散文、小说:物象形象的常见题型:①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②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③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④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⑤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⑥这首诗中的XX有什么特点?诗人塑造XX形象有什么作用?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⑦本诗/首联中“烟”有拿铁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⑧诗人笔下的XX(意象)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此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知识点9:解决物象(意象、景物、物象)的内涵/含义/特点/形象的问题(1) 能够找出意象:方法:记住常见的意象(2) 能够积累意象的的表层特征(自然属性)和象征意义(内涵)和分析归纳其形象特征。

(3) 熟记资源库181-187页(4) 概括景、物特点常用词语:(外形、颜色、神态、氛围)(5) 素雅、灿烂、柔弱、清丽、俊美、柔婉美丽、美好可爱、乖巧可爱、惹人爱怜、优美、美妙、多彩、清新脱俗、生动活泼、妖娆、葱茏、郁郁葱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富有活力、辉煌、雄浑、壮美、旷远、恢弘博大、气势非凡、气势磅礴、宏伟壮丽、圣洁、广阔、雄壮、豪迈、强劲、刚性、刚柔相济、巍峨、灵异、神奇秀丽、古朴、不张扬、生长环境恶劣、坚韧顽强、(6) 坚定执着、不屈不挠、质朴、宽容、乐观、默默无闻、(7) 环境:庄严肃穆、凄凉萧瑟、宁静清幽、温馨和谐、安适恬静、(8) (反面:伶仃、稀零、凋零、稀疏、枯萎、干枯、单调、卑微、枯黄、萧条、丑陋、衰败、凝重、沉郁、压抑、凄美)知识点10:解决物象的作用问题意象作用的5个角度:1.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