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简洁范本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简洁范本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1. 引言2. 生化调试的重要性生化调试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合理调整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生化调试可以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减少COD和BOD等指标的浓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生化调试还可以提高反应器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增加对突变负荷的适应性。

它还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在极端条件下保持正常运行。

生化调试对于污水处理过程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

3. 生化调试的方法生化调试的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添加和反应器参数调整两个方面。

3.1 微生物添加微生物添加是生化调试的一个重要步骤。

通过添加优势微生物种类和适量的微生物菌种,可以增加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提高生化反应效率。

微生物添加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污水处理类型和特定的处理要求进行。

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硝化菌、反硝化菌、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等。

3.2 反应器参数调整反应器参数的调整是生化调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调整反应器的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参数,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从而调整污水处理的效果。

在调试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生化反应效果。

4. 生化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生化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4.1 调试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应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监测参数的变化和调整反应器的操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保持良好的监控和控制,才能确保生化调试的顺利进行。

4.2 生物毒性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生化调试时,应注意生物毒性对微生物的影响。

有些处理方法或添加物可能对微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导致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下降,进而影响生化调试效果。

在选择调试方法时,应仔细评估其对微生物的影响。

4.3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选取在进行生化调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处理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微生物菌种和数量。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生化调试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步骤,通过添加适量的生化分解剂和进行生物反应,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达到水质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化调试的步骤和方法。

一、调试前的准备工作⒈确定调试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和处理工艺要求,确定需要去除的污染物种类和达到的排放标准。

⒉调试方案设计:根据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工艺流程和处理效果,设计合理的生化调试方案。

⒊准备生化分解剂:选择适合的生化分解剂,按照使用说明配置好浓度适当的试剂溶液。

二、调试步骤⒈调试启动:按照调试方案,启动生化调试系统,将生化分解剂加入处理单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搅拌条件。

⒉污水投加:将污水投加到处理单元,保持适当的进水流量和稳定的水质。

⒊水质监测:定期监测处理单元出水的水质参数,如悬浮物浓度、有机物浓度、氨氮浓度等,以了解调试进展情况。

⒋调整操作参数:根据监测结果,逐步调整生化调试系统的操作参数,如加药量、调节pH值、增加曝气量等,以达到处理效果要求。

三、调试指标监测⒈悬浮物浓度:通过浊度计或显微镜等方法,测定处理单元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以评估生化分解效果。

⒉有机物浓度: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或生化需氧量(BOD),以了解有机物去除效果。

⒊氨氮浓度:使用专用仪器或化学方法,测定水样中的氨氮浓度,以评估氮的去除效果。

⒋总磷浓度: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样中的总磷浓度,以评估磷的去除效果。

四、调试结束及效果评估⒈调试结束:当处理单元出水的水质达到指标要求,并保持稳定一段时间后,可认为生化调试已完成。

⒉效果评估:根据调试前后的水质监测数据,评估生化调试的效果,并与排放标准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达到要求。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调试方案设计表、生化分解剂配置表、水质监测数据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污水处理设施:指进行污水处理的各种设备、装置和工艺。

⒉排放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针对不同行业和污染种类,规定的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或质量限值。

污水处理工程生化池调试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工程生化池调试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工程生化池调试操作规程生化处理调试包括调节前各处理设施的准备、活性污泥的准备以及营养物的准备、必备的调试人员及实验设备等。

调试的目的是使生化池挂膜并找到最佳的运行工艺参数。

一、调试前的准备1、过水:确保各池体、管道、阀门等构筑物及管道管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厌氧池和好氧池无死水、无短流;2、各生化池填料:生物填料的绑扎是否牢固、数量是否均匀、充足;3、试曝气:在接触氧化池的水量达到设计水量的情况下进行曝气,检验曝气的强度及均匀状况,实测DO数值;4、试回流:将沉淀池排泥管阀门打开,将沉淀池水用泵提升到厌氧池的进水系统(脉冲布水器)的入口,检验回流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转;如果建有中间沉淀池,应做同样处理;5、除调节池和生化各池外,其他各构筑物的水可在确认系统一切正常后放空。

6、活性污泥来源及营养物的准备:7、必备的操作人员、实验人员及实验设备调试中必须对各生化指标进行定时或随时的监测分析,以便掌握调试进程并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所以,必须配备相应的人员及设备。

常规分析指标:DO; COD;色度;pH值;温度;8、碱液和酸液在整个生化池的调试过程及以后的常规运行中,控制进水的pH 值在一定范围内都非常重要。

一旦调节池水的pH值超出了6〜9的范围,必须马上停止调节池向厌氧池进水。

采取各种方法待调节池pH值正常后再恢复向厌氧池进水.9、调节池的水量:如果调试过程中,厌氧池不需要进水,而调节池的水已经达到设计水量(水深),应停止向调节池进水或调节池超负荷的水外排.确保不能对生化各池形成负荷冲击。

二、调试1、由调节池进水,至生化各池设计水量的一半。

停止进水.2、好氧池开始曝气.曝气程度使水面有气鼓出、但尚未呈沸腾状态。

3、投加活性污泥。

注意要均匀投加.投加的量由处理水量决定,一般外购活性污泥投加量为池容的百分一左右。

自己培养活性污泥则可在池边不断培养,不断补充。

4、已投加了活性污泥的各生化池,应在两个小时内投加营养物,营养物的种类参见前述表格,投加量现场确定.5、投加完营养物后,接触氧化池连续曝气24小时,DO控制在2~4之间;厌氧池按下述方法处理:依次打开厌氧池各排空(泥)管阀门,将厌氧池底的沉泥回流至厌氧池布水系统.每池每2 小时回流一次,回流量约为该池内容水量的三分一至五分一左右,视情况确定.确定泵的选型,使回流时间控制在0。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而生化调试作为污水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化调试的概念、目的和原理出发,分别阐述生化调试的四个部分,包括菌群培养、调控污泥活性、调节营养物质以及优化操作条件。

一、菌群培养1.1 选择适宜的菌种:根据污水处理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应处理工艺和污水特性的菌种。

常见的菌种有好氧菌、厌氧菌和硝化菌等。

选择适宜的菌种可以提高生化调试的效果。

1.2 菌群培养条件:为了保证菌群的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

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含量和营养物质等。

菌群培养条件的调整可以促进菌群的快速适应和生化反应的进行。

1.3 菌群监测和调整:通过监测菌群的变化和活性,及时调整菌种的比例和添加适宜的调节剂。

菌群监测和调整可以帮助优化处理效果和减少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二、调控污泥活性2.1 污泥的种类:根据处理工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污泥种类。

常见的污泥种类有活性污泥、厌氧污泥和好氧污泥等。

不同种类的污泥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应能力。

2.2 污泥的调控方法:通过调节污泥的氧气供应、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等因素,控制污泥的活性和代谢过程。

调控污泥活性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2.3 污泥的养护和管理:对于污泥的养护和管理,需要定期清理、通风和添加适宜的营养物质。

养护和管理污泥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其处理能力。

三、调节营养物质3.1 确定营养物质的需求: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工艺的要求,确定污水中缺乏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营养物质有氮、磷和微量元素等。

确定营养物质的需求可以帮助提供合适的营养条件。

3.2 添加合适的营养物质:根据营养物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添加方式和添加剂。

常见的添加剂有硝酸盐、磷酸盐和微量元素溶液等。

添加合适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菌群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3.3 营养物质的监测和调整:通过监测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菌群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添加的营养物质的比例和浓度。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一、项目概述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旨在实现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化处理工艺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二、调试目标⒈确定最佳的生化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曝气量、污泥回流比例、曝气时间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⒉调试各个生化池单元的运行稳定性,确保各个单元均能正常工作。

⒊对污泥的处理进行调试,包括污泥浓度和污泥浓缩度的控制。

⒋监测处理过程中的水质变化,确保出水质量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三、调试方案⒈初步调试⑴流程操作调试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流程操作调试。

包括开启进水泵、调整排水阀门、监测污泥组分等。

⑵生化池调试调整生化池中的曝气量、污泥回流比例等参数,监测污水中的COD、BOD5等指标,保证在合理范围内。

⑶污泥处理调试调整污泥浓度和污泥浓缩度的控制,确保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⒉稳定性调试⑴各生化池稳定性调试对每个生化池进行稳定性调试,包括监测进水水质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确保系统运行达到预期效果。

⑵污泥处理稳定性调试监测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度、调整污泥回流比例等参数,确保污泥处理稳定性。

四、附件⒈设备布局图: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⒉工艺流程图:展示污水处理生化调试工艺的流程步骤。

⒊参数监测记录表:用于记录调试过程中各个参数的监测结果。

⒋设备操作手册:详细描述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COD:化学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

⒉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机物质生物降解能力的指标。

⒊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污水排放质量要求。

污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营调试指导方案

污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营调试指导方案

污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营调试指导方案一、内容概览引言与背景介绍:阐述污水废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生化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关键作用,介绍本指导方案的编制目的和意义。

生化系统概述:简要介绍污水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功能,帮助读者了解生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运营调试前的准备:讨论在进行生化系统运营调试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察、设备检查、原料准备、人员培训等。

调试流程与步骤:详细介绍生化系统的调试流程,包括系统启动、菌种培养与驯化、参数调整与优化等步骤,确保系统能够平稳、高效地运行。

运营管理与监控:阐述生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包括日常操作管理、水质监测、设备维护等,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为最佳状态。

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列举生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污泥膨胀、泡沫问题等,并提供相应的诊断方法和解决策略。

安全防护措施:强调在生化系统运营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包括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指导方案的主要内容,对生化系统运营调试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本指导方案旨在为从事污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营调试的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和参考,提高生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1. 污水废水处理的背景与重要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废水日益增多,其中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

这些污水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如未经妥善处理,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健康。

因此污水废水处理成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社会,污水废水处理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一项社会责任。

有效的污水处理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还能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制定科学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案,进行生化系统的运营调试,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污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营调试指导方案

污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营调试指导方案

<70
8
氨氮(mg/L)
≤设计值 ———— <15
9
BOD5(mg/L)
———— ———— <20
10
水温(℃)
<40
~35
33~35
11
盐度(mg/L)
<20000
4.2 厌氧池调试操作 (1)激活阶段:将 DM 微生物按固体质量 Xg/m³投入到厌氧反应池中进行 接种,加入生活污水或自来水至反应器容量的 5~10%,通过搅拌装置或者循环泵
2)投加 DM 微生物 根据工程的特点,购买对应的 DM 微生物产品,优势微生物的加入可以降低 调试难度,缩短调试周期。 3)做好人员配备 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调试操作人员;调试工程师结合现 场实际情况对管理或操作人员进行初步的理论培训。 4. 生化工艺调试的启动与运行 工艺调试是联动试车阶段的主要工作,工艺调试的重点任务在于生化反应池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4.1 工艺调试启动 4.1.1 好氧工艺调试启动基本流程 好氧系统启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加 DM 微生物,对优势微生物培养,增强菌胶团摄取食物的能力及分解代谢能力, 满足生化生产需求。
4)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 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3.2.2 开展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调试记录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艺状况做相应的记录,也就是工 作日志。一方面可以和理论预测值比较,及时调整相应的工艺控制状态;另一方 面,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避免造成工期延误。需要记录的数据是由工 艺特点决定的,一般可以分为监测数据和计算数据两部分,记录尽量做到简单明 了。 监测数据是指由仪器直接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和化验结果数据,如由仪器直接 测量显示出来的流量、温度、DO 值、pH 值等,由化验结果所得的污泥浓度,CODcr, BOD5,SS 等。还有的工艺需要记录氮、磷、药剂耗用量、碱度、污泥沉降比、 镜检生物相等。以上数据应该每天测定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定期整理成册,与各 方面需要协调的单位和个人交流。 计算数据是根据监测数据而计算出来的结果,通常需要计算的有污泥负荷或 容积负荷、各项指标的去除率、污水停留时间 HRT 及污泥停留时间 SRT 等。 其他还需要记录的内容包括机械的运转情况、生产耗电量、微生物的生物相 及活性等。通过计算结果和生物相观察确定目前的工艺状况,再根据理论和经验, 通过调节相应的可控制参数如进水流量、溶解氧、pH 值、回流污泥量、运行方 式、添加营养成分等,使微生物保持最佳的生长条件。

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生化系统的调试运行珍藏

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生化系统的调试运行珍藏
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 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 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或交替进水。已进 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 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 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充水试压,渐次进水;
第16页/共21页
MLSS
即污泥浓度,单位体积的污泥质量,它是 反映细菌数量多少的指标。单位mg/L
第17页/共21页
MLV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的简写。本项指标 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 物质部分的浓度。相对于MLSS而言,在 表示活性污泥活性部分数量上,本项指标 在精度方面进了一步。
如果溶氧仪、化验仪器暂时都没有,可根据污泥负荷来确定进水量,一般污 泥COD负荷按0.2公斤COD/公斤污泥.天。
三、硝化菌的培养
影响硝化菌生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温度
在生物硝化系统中,硝化细菌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5~35℃的范围
内,硝化菌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当废水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
▪ 其他控制指标解释
▪ 有机胺:又叫有机氮,一般是指有机类物 质与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类物质。 如尿素、一甲胺CH3NH2。胺是氨的氢原子 被烃基代替后的有机化合物。
▪ 氨氮(NH3-N):存在于水中的游离氨 (NH3)或铵盐(NH4+)。
▪ 亚硝酸盐(NO2-):在生化处理中,是指 氨氮被好氧的亚硝化菌氧化成的产物。
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低于10℃时已启动的硝化系统可以勉强维持,硝化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摘要: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就如何缩短污水生化调试所需时间,从调试前期准备到污水全负荷投入运行,分3个阶段予以解剖分析。

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物料的种类及数量;调试各阶段物料投加量及所需控制的条件;调试过程所需注意的事项。

文中所述内容尤其适用于以鼓风机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时,其生化处理装置均需进行污泥接种、驯化(俗称调试)。

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使处理主体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通过多个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生化调试发现,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如果准备充分,正常气温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设施的培菌接种工作;10d后就可以对污水进行驯化,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三方面对生化调试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为方便起见,文中所列数据均以生化池体积5000m3为基准。

1、前期准备阶段
1.1、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

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

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

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

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

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

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节省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

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

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

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

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
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

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

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生化过程中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为主。

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

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2~3t,普钙5~6t。

另外如有条件可准备10~20kg粉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

1.2、物料化制及输送设备
由于调试期间需要的物料量很大,加之生化调试无污水进入,池内污水流动性较差,为提高接种速度,需要将污泥及补充碳源尽可能均匀地输入各生化池内。

因此,对于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设置物料化制及物料输送系统,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调试效率是必需的。

根据经验,物料化制池宜设于地下,池内设空气搅拌装置,池容积一般在20~30m3。

池内分二区,一区为化制区,该区需设置物料化制及初级垃圾清理装置;二区为输送区,设置潜水泵或液下泵,同时在泵周围设置垃圾桶以防泵发生堵塞。

输送管道在生化池附近宜使用软管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投加料点位置。

另外,物料化制旁最好设置一个消火栓或供水管,用于化制污泥及其它物料时供水。

1.3、监测仪器准备
为配合生化调试,需对生化池中的COD(铬法)、溶解氧、pH值、细菌等指标进行监测。

一般生化处理调试需配备以下监测仪器:COD测定仪、溶解氧测定仪、pH值测定仪、显微镜。

2、调试阶段
2.1、初期(3d)
①首先将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处理的污水,然后将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

一般第1次投加20m3污泥,同时投加大粪等培养料,加水搅拌后按比例均匀投加到各生化池内。

投加培养料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控制在300mg/L为准。

然后按比例补加普钙(由于投加大粪无需补加氮源)。

②闷曝:投料后进行闷曝。

水气体积控制在1:(5~10)。

第1天曝气采取6h充氧,4 h停机的方式进行。

③再次投料:经过1d闷曝后,第2天COD的质量浓度降至100mg/L左右。

需再次投料,第2次可投入10~15 m3污泥至化料池,(留下部分作为备用)。

同时投加以大粪为主的培养料,投加培养料仍以控制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为标准。

根据需要补磷后闷曝。

④闷曝:第二、三天的闷曝可减少停机时间,生化曝气可控制为开6停2。

2.2、中期(4~7d)
一般经过2~3d的闷曝后,通过显微镜镜检,可能会看到少量的原生动物。

原则上,此时每天定时补加碳源逐步以地脚面粉为主。

同时投加普钙和尿素,以补充磷源和氮源。

补充碳源的标准仍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mg/L左右为准。

此阶段为排除生化代谢物,生化池需适量换水,同时继续进行闷曝。

此阶段为加速污泥菌胶团的形成,在生化池中可适量投加粉状PAM。

2.3、后期(7~10d)
一般经过7~10d闷曝,生化污泥表现显淡黄色,污泥30min沉降比达到10%左右。

通过镜检可发现有较多活跃的原生动物钟虫、纤毛虫,以及后生动物轮虫、线虫等,此时生化污水处理即可进入驯化及增负荷调试阶段。

增负荷调试一般以每2d增加五分之一的污水负荷进行。

1周后基本可以全负荷运行。

为平稳过度,增负荷全几天视具体情况可适量补充些地脚面粉作为碳源。

2.4、调试条件控制
生化调试期间,曝气强度原则上应结合水中溶解氧类控制气水比,一般好氧区溶解氧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3mg/L,兼氧区控制在0~0.5mg/L。

其它监控指标主要有COD,生物相、pH值、污泥沉降比。

取样分析频率为调试初期一般4h取1次样,中期6h取1次,后期8h取1次样。

3、调试注意事项
生化设施的调试,有以下几点须特别注意。

①设置化料池及配备物料输送系统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是必要的。

②投加的污泥需尽可能化开,避免垃圾进入生化池,降低污泥使用效率。

③在投加大粪时需做好垃圾的清理工作,避免垃圾进入输送泵,否则极易引起输送泵的堵塞。

④需随时掌握生化池内的COD及溶解氧变化情况,及时补充碳源和调整供气量。

⑤调试期间生化池pH值最好控制在7~8.5之间,发生异常及时寻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4、结论与说明
在调试过程中如能做到以上几点,一般来说整个生化调试过程可在1个月内完成。

此外,以上生化调试结论适用于鼓风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装置,对于其它形式的生化处理仅供参考。

读者注:在调试开始时,注入生化池的水应为当前需处理的污水而非用清水更合适,补磷应用KH2PO4为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