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简洁范本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1. 引言2. 生化调试的重要性生化调试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合理调整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生化调试可以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减少COD和BOD等指标的浓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生化调试还可以提高反应器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增加对突变负荷的适应性。
它还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在极端条件下保持正常运行。
生化调试对于污水处理过程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
3. 生化调试的方法生化调试的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添加和反应器参数调整两个方面。
3.1 微生物添加微生物添加是生化调试的一个重要步骤。
通过添加优势微生物种类和适量的微生物菌种,可以增加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提高生化反应效率。
微生物添加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污水处理类型和特定的处理要求进行。
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硝化菌、反硝化菌、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等。
3.2 反应器参数调整反应器参数的调整是生化调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调整反应器的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参数,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从而调整污水处理的效果。
在调试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生化反应效果。
4. 生化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生化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4.1 调试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应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监测参数的变化和调整反应器的操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保持良好的监控和控制,才能确保生化调试的顺利进行。
4.2 生物毒性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生化调试时,应注意生物毒性对微生物的影响。
有些处理方法或添加物可能对微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导致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下降,进而影响生化调试效果。
在选择调试方法时,应仔细评估其对微生物的影响。
4.3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选取在进行生化调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处理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微生物菌种和数量。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是指通过添加适当的生物制剂,调节和优化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生化调试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可以有效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二、目的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的目的是优化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提高处理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2. 提高氮磷的去除率;3. 减少污泥产量;4.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
三、方法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 添加适当的生物制剂: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生物制剂,如活性污泥、微生物菌剂等。
生物制剂的添加可以增加有益菌群,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
2. 调节环境条件:调整系统的温度、pH值等环境条件,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3. 优化进水水质:通过预处理等方式,降低进水水质的波动性,减少对系统的冲击。
4. 定期监测和调整: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定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生物制剂的投加量和环境条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四、步骤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的步骤如下:1. 系统评估: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系统的结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制定调试方案:根据系统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调试方案,包括生物制剂的选择和投加量、环境条件的调整等。
3. 生物制剂投加:按照调试方案,适时投加生物制剂,注意投加量的控制。
4. 环境条件调整: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调整温度、pH值等环境条件,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5. 监测和调整:定期对系统进行监测,包括水质监测、微生物群落分析等,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的优化。
6. 效果评估:对调试后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效果评估,包括有机物的降解效率、氮磷的去除率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一、项目概述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旨在实现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化处理工艺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二、调试目标⒈确定最佳的生化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曝气量、污泥回流比例、曝气时间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⒉调试各个生化池单元的运行稳定性,确保各个单元均能正常工作。
⒊对污泥的处理进行调试,包括污泥浓度和污泥浓缩度的控制。
⒋监测处理过程中的水质变化,确保出水质量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三、调试方案⒈初步调试⑴流程操作调试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流程操作调试。
包括开启进水泵、调整排水阀门、监测污泥组分等。
⑵生化池调试调整生化池中的曝气量、污泥回流比例等参数,监测污水中的COD、BOD5等指标,保证在合理范围内。
⑶污泥处理调试调整污泥浓度和污泥浓缩度的控制,确保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⒉稳定性调试⑴各生化池稳定性调试对每个生化池进行稳定性调试,包括监测进水水质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确保系统运行达到预期效果。
⑵污泥处理稳定性调试监测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度、调整污泥回流比例等参数,确保污泥处理稳定性。
四、附件⒈设备布局图: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⒉工艺流程图:展示污水处理生化调试工艺的流程步骤。
⒊参数监测记录表:用于记录调试过程中各个参数的监测结果。
⒋设备操作手册:详细描述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COD:化学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
⒉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机物质生物降解能力的指标。
⒊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污水排放质量要求。
污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营调试指导方案

<70
8
氨氮(mg/L)
≤设计值 ———— <15
9
BOD5(mg/L)
———— ———— <20
10
水温(℃)
<40
~35
33~35
11
盐度(mg/L)
<20000
4.2 厌氧池调试操作 (1)激活阶段:将 DM 微生物按固体质量 Xg/m³投入到厌氧反应池中进行 接种,加入生活污水或自来水至反应器容量的 5~10%,通过搅拌装置或者循环泵
2)投加 DM 微生物 根据工程的特点,购买对应的 DM 微生物产品,优势微生物的加入可以降低 调试难度,缩短调试周期。 3)做好人员配备 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调试操作人员;调试工程师结合现 场实际情况对管理或操作人员进行初步的理论培训。 4. 生化工艺调试的启动与运行 工艺调试是联动试车阶段的主要工作,工艺调试的重点任务在于生化反应池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4.1 工艺调试启动 4.1.1 好氧工艺调试启动基本流程 好氧系统启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加 DM 微生物,对优势微生物培养,增强菌胶团摄取食物的能力及分解代谢能力, 满足生化生产需求。
4)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 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3.2.2 开展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调试记录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艺状况做相应的记录,也就是工 作日志。一方面可以和理论预测值比较,及时调整相应的工艺控制状态;另一方 面,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避免造成工期延误。需要记录的数据是由工 艺特点决定的,一般可以分为监测数据和计算数据两部分,记录尽量做到简单明 了。 监测数据是指由仪器直接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和化验结果数据,如由仪器直接 测量显示出来的流量、温度、DO 值、pH 值等,由化验结果所得的污泥浓度,CODcr, BOD5,SS 等。还有的工艺需要记录氮、磷、药剂耗用量、碱度、污泥沉降比、 镜检生物相等。以上数据应该每天测定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定期整理成册,与各 方面需要协调的单位和个人交流。 计算数据是根据监测数据而计算出来的结果,通常需要计算的有污泥负荷或 容积负荷、各项指标的去除率、污水停留时间 HRT 及污泥停留时间 SRT 等。 其他还需要记录的内容包括机械的运转情况、生产耗电量、微生物的生物相 及活性等。通过计算结果和生物相观察确定目前的工艺状况,再根据理论和经验, 通过调节相应的可控制参数如进水流量、溶解氧、pH 值、回流污泥量、运行方 式、添加营养成分等,使微生物保持最佳的生长条件。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一污泥的培养方法有同步与异步培养与接种,同步是培奍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异步是先培后驯化,接种是利用类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种。
活性污泥可用糞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因为粪便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含有的营养丰富,细菌易于繁殖。
通常为了缩短培菌周期,我们会选择接种培养。
先说粪便水培菌具体步骤:将经过过滤的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至BOD约为300-400,进行连续曝气。
这样过二,三天后,为补充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排除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应进行换水,换水根据操作情况分为间断和连续操作。
1.间断操作:当第一次加料曝气并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后,就可停止曝气,使混合液静止沉淀,经1-1.5小时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约占总体积的60-70%。
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粪便水,这时的粪便水可视曝气池内的污泥量来调整,这样一直下去,直至SV达到30%。
一般需2周,水温低时时间要延长。
在每次换水时,从停止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的总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之内为宜成熟的污泥应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内有大量的菌胶菌和终生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去除率达90%左右2.连续操作:在第一次加料出现绒絮后,就不断地往曝气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粪便水的控制原则与间断投配相同。
往曝气池的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天更换一次,随着培奍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换二次。
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开始回流污泥,污泥的回流量为曝气池进水量的50%驯化的方法: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为宜,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
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生化系统的调试运行珍藏

第16页/共21页
MLSS
即污泥浓度,单位体积的污泥质量,它是 反映细菌数量多少的指标。单位mg/L
第17页/共21页
MLV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的简写。本项指标 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 物质部分的浓度。相对于MLSS而言,在 表示活性污泥活性部分数量上,本项指标 在精度方面进了一步。
如果溶氧仪、化验仪器暂时都没有,可根据污泥负荷来确定进水量,一般污 泥COD负荷按0.2公斤COD/公斤污泥.天。
三、硝化菌的培养
影响硝化菌生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温度
在生物硝化系统中,硝化细菌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5~35℃的范围
内,硝化菌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当废水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
▪ 其他控制指标解释
▪ 有机胺:又叫有机氮,一般是指有机类物 质与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类物质。 如尿素、一甲胺CH3NH2。胺是氨的氢原子 被烃基代替后的有机化合物。
▪ 氨氮(NH3-N):存在于水中的游离氨 (NH3)或铵盐(NH4+)。
▪ 亚硝酸盐(NO2-):在生化处理中,是指 氨氮被好氧的亚硝化菌氧化成的产物。
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低于10℃时已启动的硝化系统可以勉强维持,硝化速率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而生化调试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生化调试通过调整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组成和活动,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包括优化微生物群落、调整曝气方式、调节进水负荷、控制污泥浓度和调整pH值。
正文内容:1. 优化微生物群落1.1 增加厌氧菌数量:通过添加适量的厌氧菌,可以提高处理系统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1.2 优化好氧菌种类:选择适合处理系统的好氧菌种类,可以提高氧化效率和氮磷去除效果。
1.3 调整微生物种群比例:合理调整好氧菌和厌氧菌的比例,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2. 调整曝气方式2.1 优化曝气时间和频率:合理控制曝气时间和频率,可以增加氧气传递效率,提高好氧菌的活性和氧化能力。
2.2 调整曝气方式:采用合适的曝气方式,如表面曝气、喷射曝气等,可以提高曝气效果,增加氧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
3. 调节进水负荷3.1 控制进水COD浓度:合理控制进水COD浓度,可以避免过高的有机负荷对处理系统的冲击,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3.2 调整进水流量:根据处理系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进水流量,避免过大或者过小的负荷对系统的影响。
4. 控制污泥浓度4.1 合理调整污泥回流比例:通过调整污泥回流比例,可以控制系统中的污泥浓度,保持适宜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4.2 定期污泥处理:定期对污泥进行处理,如浓缩、脱水等,可以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5. 调整pH值5.1 pH值的影响: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有重要影响,合理调整pH 值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降解能力。
5.2 pH值的调节方法:可以通过添加酸碱等化学药剂,或者采用生物调节的方法,如调整进水的碳酸酸盐平衡等,来调节系统的pH值。
总结:通过优化微生物群落、调整曝气方式、调节进水负荷、控制污泥浓度和调整pH值等生化调试措施,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能力。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是指针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调试和优化,以确保其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
以下是对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的详细介绍:一、调试目的: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效率,提高处理效果,确保污水处理系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调试,可以找出设备运行中的问题,解决运行异常和效果不佳的情况,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调试步骤:1. 设备检查和准备:- 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包括设备的外观、密封性、管道连接等。
- 清洁设备内部,包括污泥槽、曝气槽等,确保设备内部干净。
- 检查设备所需的药剂和试剂的储备情况,确保充足。
2. 设备启动和调试:-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依次启动设备的各个部分,包括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等。
- 监测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进水流量、出水水质、曝气氧化还原电位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曝气系统的曝气量和曝气时间,以达到最佳的生化效果。
- 监测污泥的浓度和活性,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控制。
3. 数据分析和优化:- 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进水水质、出水水质、曝气氧化还原电位、曝气量、污泥浓度等。
- 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 根据优化方案,对设备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处理效果和运行效率。
4. 调试报告和总结:- 撰写调试报告,详细记录设备的调试过程、数据分析结果和优化方案。
- 总结调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改进设备运行的建议。
- 将调试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以供参考和决策。
三、调试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调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环保要求:在调试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遵守环保法规和要求。
3. 数据准确性: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的调试效果不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摘要: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就如何缩短污水生化调试所需时间,从调试前期准备到污水全负荷投入运行,分3个阶段予以解剖分析。
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物料的种类及数量;调试各阶段物料投加量及所需控制的条件;调试过程所需注意的事项。
文中所述内容尤其适用于以鼓风机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时,其生化处理装置均需进行污泥接种、驯化(俗称调试)。
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使处理主体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通过多个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生化调试发现,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如果准备充分,正常气温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设施的培菌接种工作;10d后就可以对污水进行驯化,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三方面对生化调试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为方便起见,文中所列数据均以生化池体积5000m3为基准。
1、前期准备阶段
1.1、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
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
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
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
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
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
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节省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
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
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
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
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
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
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
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生化过程中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为主。
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
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2~3t,普钙5~6t。
另外如有条件可准备10~20kg粉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
1.2、物料化制及输送设备
由于调试期间需要的物料量很大,加之生化调试无污水进入,池内污水流动性较差,为提高接种速度,需要将污泥及补充碳源尽可能均匀地输入各生化池内。
因此,对于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设置物料化制及物料输送系统,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调试效率是必需的。
根据经验,物料化制池宜设于地下,池内设空气搅拌装置,池容积一般在20~30m3。
池内分二区,一区为化制区,该区需设置物料化制及初级垃圾清理装置;二区为输送区,设置潜水泵或液下泵,同时在泵周围设置垃圾桶以防泵发生堵塞。
输送管道在生化池附近宜使用软管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投加料点位置。
另外,物料化制旁最好设置一个消火栓或供水管,用于化制污泥及其它物料时供水。
1.3、监测仪器准备
为配合生化调试,需对生化池中的COD(铬法)、溶解氧、pH值、细菌等指标进行监测。
一般生化处理调试需配备以下监测仪器:COD测定仪、溶解氧测定仪、pH值测定仪、显微镜。
2、调试阶段
2.1、初期(3d)
①首先将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处理的污水,然后将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
一般第1次投加20m3污泥,同时投加大粪等培养料,加水搅拌后按比例均匀投加到各生化池内。
投加培养料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控制在300mg/L为准。
然后按比例补加普钙(由于投加大粪无需补加氮源)。
②闷曝:投料后进行闷曝。
水气体积控制在1:(5~10)。
第1天曝气采取6h充氧,4 h停机的方式进行。
③再次投料:经过1d闷曝后,第2天COD的质量浓度降至100mg/L左右。
需再次投料,第2次可投入10~15 m3污泥至化料池,(留下部分作为备用)。
同时投加以大粪为主的培养料,投加培养料仍以控制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为标准。
根据需要补磷后闷曝。
④闷曝:第二、三天的闷曝可减少停机时间,生化曝气可控制为开6停2。
2.2、中期(4~7d)
一般经过2~3d的闷曝后,通过显微镜镜检,可能会看到少量的原生动物。
原则上,此时每天定时补加碳源逐步以地脚面粉为主。
同时投加普钙和尿素,以补充磷源和氮源。
补充碳源的标准仍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mg/L左右为准。
此阶段为排除生化代谢物,生化池需适量换水,同时继续进行闷曝。
此阶段为加速污泥菌胶团的形成,在生化池中可适量投加粉状PAM。
2.3、后期(7~10d)
一般经过7~10d闷曝,生化污泥表现显淡黄色,污泥30min沉降比达到10%左右。
通过镜检可发现有较多活跃的原生动物钟虫、纤毛虫,以及后生动物轮虫、线虫等,此时生化污水处理即可进入驯化及增负荷调试阶段。
增负荷调试一般以每2d增加五分之一的污水负荷进行。
1周后基本可以全负荷运行。
为平稳过度,增负荷全几天视具体情况可适量补充些地脚面粉作为碳源。
2.4、调试条件控制
生化调试期间,曝气强度原则上应结合水中溶解氧类控制气水比,一般好氧区溶解氧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3mg/L,兼氧区控制在0~0.5mg/L。
其它监控指标主要有COD,生物相、pH值、污泥沉降比。
取样分析频率为调试初期一般4h取1次样,中期6h取1次,后期8h取1次样。
3、调试注意事项
生化设施的调试,有以下几点须特别注意。
①设置化料池及配备物料输送系统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是必要的。
②投加的污泥需尽可能化开,避免垃圾进入生化池,降低污泥使用效率。
③在投加大粪时需做好垃圾的清理工作,避免垃圾进入输送泵,否则极易引起输送泵的堵塞。
④需随时掌握生化池内的COD及溶解氧变化情况,及时补充碳源和调整供气量。
⑤调试期间生化池pH值最好控制在7~8.5之间,发生异常及时寻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4、结论与说明
在调试过程中如能做到以上几点,一般来说整个生化调试过程可在1个月内完成。
此外,以上生化调试结论适用于鼓风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装置,对于其它形式的生化处理仅供参考。
读者注:在调试开始时,注入生化池的水应为当前需处理的污水而非用清水更合适,补磷应用KH2PO4为佳。